三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南京模拟)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他们中包括许多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
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
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2.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每天要工作13至14小时,步伐须紧跟上机器的单调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3.(2023·南通模拟)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时间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4.(2023·连云港模拟)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B.得益于工业社会到来
C.离不开交通领域变革
D.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高关税是令走私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削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这一观点( )
A.主张抛弃自由贸易政策
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
C.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实质上是提倡贸易保护主义
6.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逐渐消失了,工业家们更倾向于使用自由劳动力,因为他们会花钱购买商品从而使工厂生生不息。由此可知工业化( )
A.改变传统社会结构 B.导致工厂制度产生
C.推动殖民体系瓦解 D.促进生活水平提高
7.19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居民死亡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死亡率,如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
B.手工工场工作环境的恶劣
C.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下降
D.贫富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
8.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根据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由此可知( )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B.俄国世界贸易占比从无到有
C.世界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贸易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9.(2023·镇江模拟)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早晨挨家挨户拜访客户,用短锤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这项职业反映了英国( )
A.工厂制度兴起发展 B.市民缺乏时间观念
C.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D.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10.(2023·扬州模拟)国内外学者对工业革命曾进行如下探讨,其中对应准确的是( )
① 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
② 工业革命拓宽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无机能源
③ 工业革命植根于向国内那些既不富足又不贫困的劳动者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的活动之中
④ 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机械设备替代人的劳动;无机能源——特别是蒸汽——取代人力和畜力;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技术得到改进
A.①是消费学派
B.②是能源消耗学派
C.③是技术学派
D.④是社会变革学派
11.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妇女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1700年是17岁,1855—1860年是14.9岁,她们在16—25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此外,到1866年还有1 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选举权。这种状况( )
A.源于技术和产业的革命
B.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
C.推动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D.体现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2.(2023·徐州调研)19世纪70年代,德国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并首创了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德国人在学习英美法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德国工业的勃兴主要是靠“系统学习”和科技进步的力量。这意在说明( )
A.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B.德国已成为世界教育科技中心
C.垄断组织促使科学与技术结合
D.国家统一保障科技现代化腾飞
13.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出炸药,1885年用于装填炮弹;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塑料)制造技术,1872年建厂生产台球;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1891年开始批量生产纺织品。这反映了( )
A.科技成果源于工人和技师
B.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D.西方国家引领工业化潮流
14.(2023·南京模拟)下图为1860年和1900年四个国家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其中从左至右对应国家最有可能的是( )
A.a-英国、b-美国、c-德国、d-俄国
B.a-英国、b-德国、c-美国、d-中国
C.a-法国、b-日本、c-俄国、d-中国
D.a-中国、b-德国、c-美国、d-俄国
15.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胜地设菲尔德等“除了工匠和贪得无厌的店主外,所有的阶级都被乡村的舒适和恬静所吸引,律师、工厂主、杂货商、布商、鞋匠和裁缝,都在风景美丽的地区安下了他们的住宅”。这反映了英国( )
A.城乡实现一体化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工业化的两面性
D.阶级矛盾的尖锐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5分。
16.(15分)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瑞士企业家费希尔在1814年和1851年造访伦敦与英国工业区的日记(部分) :
1814年8月22日 “我在伦敦的第一天就学到了很多我想要知道的东西,我发现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我有一个机会检验机器的细节而我抓住了它。”
1814年8月28日参观瓦特工厂后 “很令我惊喜的是,瓦特先生领着我参观了他的索霍工厂里专门造蒸汽机的部门。……在铁屋和其他的建筑里,6—50马力的蒸汽机工作着。它们安静、有序而高效地干着分配给它们的活儿——建造它们是人类全部创造性的体现。”
1851年参观水晶宫后 “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从人类各民族中征集来这么多精彩的手工与工业制造品,它们来自最文明与最原始的族群。”
1851年写给瑞士自然历史协会的信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他们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们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人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
英格兰日记(1814—1851)》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三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
(3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南京模拟)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他们中包括许多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
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
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C。据材料“避难移居英国……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可知,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为英国带去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在英国本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了英国经济转型,故选C;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能够影响经济发展的面貌,但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排除A;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国移民的到来只是外来因素之一,“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与史实不符,排除B;据材料“法国新教徒……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可知,法国移民助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主旨不符,排除D。
2.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每天要工作13至14小时,步伐须紧跟上机器的单调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解析】选B。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步伐须紧跟上机器的单调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知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故选B;据材料“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可知此时为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工厂的转变,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优化工厂的管理,排除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农业仍旧存在,排除C;工厂制度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仍旧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排除D。
3.(2023·南通模拟)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时间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解析】选A。据材料“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时间和消耗的燃料量”可知工业革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时间观念和效益理念,故选A;工业革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排除B;工厂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的工业生产,排除C;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劳动者对机械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排除D。
4.(2023·连云港模拟)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B.得益于工业社会到来
C.离不开交通领域变革
D.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1863年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而交通的改善使得足球运动推广和普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城市工人群体增多,人类步入蒸汽时代,“蒸汽火车”出现并推广,推动了足球运动普及,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足球运动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得到缓和,排除A;据材料可知交通的改善使足球运动得到推广和普及,但“离不开”夸大了交通的作用,排除C;英国转型为工业文明推动了足球运动的普及,而非足球运动推动英国社会转型,D因果倒置,排除。
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高关税是令走私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削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这一观点( )
A.主张抛弃自由贸易政策
B.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
C.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实质上是提倡贸易保护主义
【解析】选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题干中《国富论》反对高关税,主张降低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顺应工业革命的潮流,故选C;“抛弃”不合逻辑,应为“实施”,排除A;“积极干预”不合时空,应为“干预减少”,排除B;“保护主义”不合逻辑,应为“自由主义”,排除D。
6.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逐渐消失了,工业家们更倾向于使用自由劳动力,因为他们会花钱购买商品从而使工厂生生不息。由此可知工业化( )
A.改变传统社会结构 B.导致工厂制度产生
C.推动殖民体系瓦解 D.促进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工业化使奴隶制逐渐消失,工业家们倾向于使用自由劳动力,“奴隶”转变为工厂中的自由劳动“工人”,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选A;题干提及的是劳动力的变化,不是机械化的工厂,排除B;题干未提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排除C;题干未提及人们的生活情况,无法得出生活水平提高的结论,排除D。
7.19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居民死亡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死亡率,如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
B.手工工场工作环境的恶劣
C.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下降
D.贫富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正值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急剧恶化,城市人口大量死亡,故选A;手工工场使用机器的规模较小,不会对环境产生太恶劣的影响,排除B;医疗水平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且工业革命时期医疗水平更是得到了提升,排除C;阶级矛盾不会造成城市人口大量死亡,排除D。
8.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根据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由此可知( )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B.俄国世界贸易占比从无到有
C.世界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贸易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解析】选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例下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例上升,表明世界贸易的新格局已经形成,故选D;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例依然是最高的,因此英国没有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70年,俄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例没有数据统计,说明占的比例很小,但不是没有,排除B;世界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是指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
9.(2023·镇江模拟)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早晨挨家挨户拜访客户,用短锤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这项职业反映了英国( )
A.工厂制度兴起发展 B.市民缺乏时间观念
C.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D.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专职的“叫醒工”,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故选C;工厂制度兴起于18世纪,排除A;“叫醒工”帮助人们及时起床,防止因起床晚导致上班迟到,不能说明市民缺乏时间观念,排除B;丰富多彩指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叫醒工”的工作比较单调,排除D。
10.(2023·扬州模拟)国内外学者对工业革命曾进行如下探讨,其中对应准确的是( )
① 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
② 工业革命拓宽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无机能源
③ 工业革命植根于向国内那些既不富足又不贫困的劳动者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的活动之中
④ 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机械设备替代人的劳动;无机能源——特别是蒸汽——取代人力和畜力;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技术得到改进
A.①是消费学派
B.②是能源消耗学派
C.③是技术学派
D.④是社会变革学派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蒸汽机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使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无机能源,是从能源角度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②属于能源消耗学派,故选B;据材料“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可知,①侧重的是交易方式的变革,不应该是消费学派,排除A;据材料“植根于向国内那些既不富足又不贫困的劳动者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的活动之中”可知,③侧重的是消费,不应该是技术学派,排除C;据材料“机械设备替代人的劳动;无机能源——特别是蒸汽——取代人力和畜力”可知,④侧重的是技术的变革,不属于社会变革学派,排除D。
11.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妇女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1700年是17岁,1855—1860年是14.9岁,她们在16—25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此外,到1866年还有1 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选举权。这种状况( )
A.源于技术和产业的革命
B.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
C.推动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D.体现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选A。据材料“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要求妇女选举权”可知,英国妇女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经济地位有所提高,并且努力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女性劳动工人,故选A;材料“到1866年还有1 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选举权”可知选举权还不是妇女享有的政治权利,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至19世纪启蒙思想已经发展到了高潮时期,产生早期的启蒙思想与史实不符,排除C;英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1836—1848年的宪章运动,排除D。
12.(2023·徐州调研)19世纪70年代,德国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并首创了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德国人在学习英美法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德国工业的勃兴主要是靠“系统学习”和科技进步的力量。这意在说明( )
A.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B.德国已成为世界教育科技中心
C.垄断组织促使科学与技术结合
D.国家统一保障科技现代化腾飞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德国人在学习英美法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德国工业的勃兴主要是靠‘系统学习’和科技进步的力量”可见科技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A正确;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科技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德国已成为世界教育科技中心,排除B;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对于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推动,排除C;材料未涉及国家统一对科技现代化的作用,排除D。
13.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出炸药,1885年用于装填炮弹;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塑料)制造技术,1872年建厂生产台球;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1891年开始批量生产纺织品。这反映了( )
A.科技成果源于工人和技师
B.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D.西方国家引领工业化潮流
【解析】选B。据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出炸药,1885年用于装填炮弹;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塑料)制造技术,1872年建厂生产台球”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体现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故选B;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A;材料强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缩短,C、D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D。
14.(2023·南京模拟)下图为1860年和1900年四个国家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其中从左至右对应国家最有可能的是( )
A.a-英国、b-美国、c-德国、d-俄国
B.a-英国、b-德国、c-美国、d-中国
C.a-法国、b-日本、c-俄国、d-中国
D.a-中国、b-德国、c-美国、d-俄国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相对美、德呈现出衰退趋势,所以a是英国,排除C、D;1860年美国深陷南北矛盾,工业革命的层次相比英国落后,但是美国南北战争后国内市场统一,国内政局稳定,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使美国工业发展逐渐超越了英国,所以c是美国,排除A,故选B。
15.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胜地设菲尔德等“除了工匠和贪得无厌的店主外,所有的阶级都被乡村的舒适和恬静所吸引,律师、工厂主、杂货商、布商、鞋匠和裁缝,都在风景美丽的地区安下了他们的住宅”。这反映了英国( )
A.城乡实现一体化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工业化的两面性
D.阶级矛盾的尖锐性
【解析】选C。结合材料“英国工业胜地设菲尔德”“律师、工厂主、杂货商、布商、鞋匠和裁缝”可知,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众多行业的人员聚集于工业胜地,这体现了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一面;结合材料“律师、工厂主……都在风景美丽的地区安下了他们的住宅”可知,工业化中人们反而在乡村安家,体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的一面,所以工业化具有两面性,故选C;A、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5分。
16.(15分) 日记作为当事人内心独白的记载,对于认识和研究某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瑞士企业家费希尔在1814年和1851年造访伦敦与英国工业区的日记(部分) :
1814年8月22日 “我在伦敦的第一天就学到了很多我想要知道的东西,我发现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我有一个机会检验机器的细节而我抓住了它。”
1814年8月28日参观瓦特工厂后 “很令我惊喜的是,瓦特先生领着我参观了他的索霍工厂里专门造蒸汽机的部门。……在铁屋和其他的建筑里,6—50马力的蒸汽机工作着。它们安静、有序而高效地干着分配给它们的活儿——建造它们是人类全部创造性的体现。”
1851年参观水晶宫后 “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从人类各民族中征集来这么多精彩的手工与工业制造品,它们来自最文明与最原始的族群。”
1851年写给瑞士自然历史协会的信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他们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们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人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
英格兰日记(1814—1851)》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示例
材料来源:材料选自费希尔的个人日记,属于文献史料。费希尔是瑞士企业家,于1814年和1851年参观英国的工厂,他是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见证人,其日记是了解和研究英国乃至欧洲工业革命的第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有关“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而我抓住了它”反映了英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保密和垄断以保持其领先性;有关“瓦特工厂”的部分,充分体现了瓦特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机器生产的结合,用机器大量生产机器,有效促进机器生产在各领域的使用;有关“水晶宫”的部分,反映了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力迅速提升,通过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展示英国的先进以及英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有关“写给瑞士自然历史协会的信”的部分,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工人阶级的贫困和生活环境的恶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深,机器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等。
材料整体还可反映当时瑞士乃至欧美各国的企业家对英国工业文明的向往,以及本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努力,他们通过种种努力,实现了工业革命由英国逐渐向欧美各国的传播和发展。(15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解读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首先明确材料选自费希尔的个人日记,属于带有主观色彩的文献史料,费希尔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参观了英国的工厂,因此是工业革命发展的时代见证者,对于英国当时的工业革命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的日记是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和欧洲社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据材料“我发现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我有一个机会检验机器的细节而我抓住了它”可知工业革命初期生产技术还未普及,没有出现社会性的工业生产发展的局面,且英国的工业技术对其他国家保密说明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保密和垄断;据材料“在铁屋和其他的建筑里,6-50马力的蒸汽机工作着。它们安静、有序而高效地干着分配给它们的活儿——建造它们是人类全部创造性的体现”可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具有较高的水平,突破了当时生产力的局限性,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机器生产的结合,出现了用机器生产机器的局面,使得机器的使用得以普及,促进了机器生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据材料“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从人类各民族中征集来这么多精彩的手工与工业制造品”表明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达到了相对较高的程度,代表着当时欧洲社会乃至世界的最高水平,可用于印证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据材料“商品实际生产者……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可知,工业革命在推动英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工人阶级成为了工业革命发展的牺牲者,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且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是工业革命的不良影响。综上所述,费希尔的日记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见证和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从宏观上反映欧美各国企业家对工业文明的向往,以及本国为了实现工业化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