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二十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练习题(答案)--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第二十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题组一 古代的商业贸易
1.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B.私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C.铁犁牛耕技术的不断推广
D.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出现
2.(2024·江苏无锡期末)唐代长安颁政坊有馄饨店,辅兴坊有胡饼店,长乐坊有稠酒店,永昌坊有茶馆,行街摊贩也不少。阎阖门外的“张手美家”食店,更是花样翻新,按节令变换轮番供应风味食品。这表明唐代(  )
A.饮食习惯受传统影响
B.都城传统的布局被打破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坊市制度已经彻底瓦解
3.(2023·辽宁朝阳联考)元朝时,福建泉州蒲寿庚“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泉州被升为江浙行省南部行政中心;明朝嘉靖时暂罢泉州的市舶司,泉州从一个国际性的港口沦为一个地方性的港口。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政策的变化 B.白银的大量外流
C.朝贡贸易的衰落 D.丝绸之路的废止
4.(2023·山东潍坊期末)明代商书《客商一览醒迷》中强调“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永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术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儿必招横祸”。据此可知,当时(  )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义利观
B.商业活动注重诚实守信
C.商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D.政府严格限制经营行为
5.(2023·河北承德期末)新亚述时期(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西亚的银钱借贷活动与此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依法订立的借据上,各项要素更加完备;借贷活动普遍增加了抵押品。这反映出,新亚述时期的西亚(  )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金融资本积累加快
C.商业违约行为频发
D.法律更偏向债权人
6.(2024·江苏无锡期末)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为了保证公平交易,人们会用黄金、白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物品的商业价值,但不用其直接交换,而是衡量后进行物物交换,且此现象还很普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A.借贷形式日益普遍
B.金属货币开始出现
C.契约意识逐渐增强
D.商业发展水平有限
题组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7.(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6世纪初,海洋贸易兴起后,伊朗把中国生丝作为主要商品出口欧洲,换取了大量金银贵金属,以保持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又以这些贵金属来支付对东亚和南亚的贸易逆差,这使得伊朗就像一个“两边开口的钱袋子”。这反映了(  )
A.伊朗占据印度洋贸易主导地位
B.亚洲国家加入早期殖民扩张行列
C.商品和货币世界性流动的增强
D.欧洲列强争夺商路斗争日趋激烈
8.(2023·江苏扬州联考)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  )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单位:公担)
时期 茶叶 蚕丝 大豆 棉花
1871—1873年 1 022 159 37 529 57 506 8 486
1891—1893年 1 055 064 59 946 760 522 290 417
A.以粮食作物出口为主
B.传统经济形势已不占优势
C.农产品生产受世界市场影响
D.政府已经允许民间设厂
9.(2023·江苏徐州期末)16世纪后期,西班牙大帆船满载美洲白银到达马尼拉,换取中国的手工制品。中国商船在白银的诱惑下,也满载丝绸和瓷器从福建月港启航驶向马尼拉。一条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辟。这表明(  )
A.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
B.国际贸易取得新进展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10.(2023·江苏泰州期末)1845年以后,在印度的英国银行家将业务拓展到中国,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是丽如银行,其总部设在印度,原名为西印度银行。这一时期外国银行的开设(  )
A.是列强资本输出时期的要求
B.满足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诉求
C.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格局
D.促使中国的“买办”开始出现
11.(2023·江苏连云港联考)1602年成立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是荷兰商人组织成立的股份公司,政府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力。这表明该公司(  )
A.是有国家职能的商业公司
B.是世界性的垄断组织
C.政府建立但交由商人经营
D.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
题组三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12.(2024·江苏南通模拟)1935年对上海市印刷工业的工人进行体检后发现,2/3的工人患有各种疾病,铅中毒的比例很高。上海镀铬工厂工人体检结果显示,许多电镀工人患有因职业所致疾病:结膜炎和慢性溃疡、鼻部溃疡等。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职业病危害大
B.医疗保障缺乏
C.生产环境恶劣
D.劳动强度过重
13.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鼓励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4.(2023·江苏镇江阶段练习)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亚洲的经济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
二、非选择题
15.(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交广和楚扬南北两线等多条海道,港口有广州、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潮州和楚州(今淮安)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中国货物流通,进口货物有丁香、硫磺、琉璃瓶、铜、银等数十种,出口货物以丝、瓷、漆器等为主,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
材料二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中国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即巴达维亚)番目戕害”的汉人是咎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1.B 【解析】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分离,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破坏,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工商业日益繁荣,出现了一些拥有大量财富的大商人,从而形成了富贵分离的变化,B项正确;阶级结构属于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变化是材料的表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铁犁牛耕”属于农业,与“贵”“富”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郡县制出现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2.C 【解析】唐代长安城本来采取市坊制,市有固定的地方,商业活动均在市中进行,但是材料所述在坊中有“胡饼店”“茶馆”“食店”等,而且行街也有不少摊贩,这表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突破了原有的限制,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商业的繁荣,而不是强调饮食习惯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坊”“街”“阎阖门”等是体现城市传统布局的地方,说明都城传统的布局并未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信息显示出坊市制度有瓦解的表现,但是不能体现彻底瓦解,如果彻底瓦解就不应该有“坊”存在,排除D项。
3.A 【解析】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泉州发展迅速,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泉州在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下降,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官方主导下的贸易,明朝“海禁”政策并不禁止朝贡贸易,材料中泉州港口地位的下降是由于“海禁”政策的实行,而不是朝贡贸易的衰落,排除C项;丝绸之路在明朝时期并未完全废止,排除D项。
4.A 【解析】材料反映出钱财来之有道,并非通过剥削、蒙昧良知的手段获得,符合“义”的要求,财富是可以长时间传承下去的,显然这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点不同,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注重诚实守信,而是强调钱财需来之有道,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涉及财富观,不能推知当时政府严格限制经营行为,排除D项。
5.A 【解析】西亚的银钱借贷活动与此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借据上,各项要素更加完备,借贷活动普遍增加了抵押品,说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借贷活动更加规范,A项正确;仅据材料无法得出金融资本的积累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商业违约行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借贷活动的规范,不能看出法律更偏向债权人,排除D项。
6.D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会用黄金、白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物品的商业价值”可知,当时商业有所发展,再根据材料“但不用其直接交换,而是衡量后进行物物交换”,且物物交换的情况还很普遍,可知当时商业发展水平有限,D项正确;借贷主要指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材料反映的不是借贷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但不用其直接交换”可知,当时的贵金属只是起到了价值尺度的作用,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排除B项;契约意识是指个体对于契约行为的自觉认知和理解,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契约意识,排除C项。
7.C 【解析】根据“把中国生丝作为主要商品出口欧洲”“换取了大量金银贵金属”“以这些贵金属来支付对东亚和南亚的贸易逆差”可知,伊朗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和货币在欧亚之间的流动,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伊朗在印度洋贸易中的活动,并未与其他国家作比较,无法得出伊朗占据印度洋贸易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所述伊朗的商业活动并不属于早期殖民扩张,而是正常的商业贸易,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亚洲国家加入早期殖民扩张行列,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伊朗的商业活动,不属于欧洲列强争夺商路的斗争,排除D项。
8.C 【解析】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中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动体现了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茶叶、蚕丝、大豆与棉花,没有描述以粮食作物出口为主的信息,排除A项;当时传统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允许民间设厂的信息,排除D项。
9.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和中国进行以马尼拉为中心的贸易,开辟了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说明当时国际贸易取得新进展,B项正确;仅据材料部分信息无法推断当时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排除A项;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太平洋贸易的开辟不能说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排除D项。
10.C 【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银行家将近代银行业务拓展到中国,使中国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出现了近代银行业,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格局,C项正确;列强进入资本输出时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近代银行业的出现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诉求无关,排除B项;“买办”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兴办洋行、从事商品输出的产物,排除D项。
11.A 【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为战争支持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力,说明其具有国家职能,A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荷兰商人组织成立的股份公司”说明该公司由商人建立,排除C项;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与美洲无关,排除D项。
12.C 【解析】1935年上海市印刷工厂和镀铬工厂的很多工人患有职业疾病,表明当时不重视工厂生产环境的改善,因此主要原因是近代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C项正确;A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近代的中国工人没有医疗保障,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劳动强度过重,排除D项。
13.C 【解析】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排除A项;这一措施只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缩小了苏联的城乡差距,排除D项。
14.B 【解析】材料侧重强调亚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市场预计在未来数年繁荣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可知,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B项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但对材料概括不完整,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材料只涉及亚洲,不能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否日益明显,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亚洲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其“经济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排除D项。
15.(1)特点: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是海上贸易;海道多、港口多;贸易范围广;进出口商品种类多;中国多出口手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多为原材料、奢侈品、贵金属等;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等等。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等等。
(3)作用:可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扩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可以为国内手工业提供海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缓解国内人地矛盾、供需矛盾等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等等。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8 页,共 8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二十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练习题(答案)--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