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战争与文化交锋
1.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名希腊雇佣兵,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在远征中还多次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艺竞赛。这些举措( )
A.使希腊文化成为各地的主导文化 B.促进了城邦文化极大扩展
C.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 D.旨在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
2.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从此,优美而富于表现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引领了亚洲人的审美,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则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更有一条条如丝绸之路般的“道路”横贯于亚欧之间。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有助于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B.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殖民活动
C.增强了世界文明的同质化倾向 D.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新形势
3.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
C.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 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4.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专制权力的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可用来说明蒙古西征( )
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 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流
C.传播了蒙古开明民族政策 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西方人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如何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如何遵循健康法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还确立了非洲语言的书面形式,从而为非洲本土文学打下了基础。这一现象反映( )
A.殖民政府依靠西方人士实施统治 B.文化扩张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
C.非洲文明由此实现了全面改造 D.西方人士是非洲社会转型主要推力
6.1798年,法军在亚历山大登陆并控制了埃及全境。法国当局立即在行政管理、税收、农业、水利、工商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措施,并成立埃及研究院,法国科学家展开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这表明拿破仑远征( )
A.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浩劫 B.推动了埃及社会的进步
C.促进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D.实现了东西文明的平等交流
7.1806年9月,普鲁士参加了英俄普组成的第四次反法联盟,第二年俄普联军战败。普鲁士被迫签订和约,失去一半以上国土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普鲁士失去独立和强国地位,陷入全面崩溃境地。为此,普鲁士的一些自由主义贵族,寻求变革之路,促成了德意志民族反对异族统治和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这表明( )
A.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正在形成 B.拿破仑战争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C.自由平等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 D.德意志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8.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战争(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发展
9.“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 B.表明当时“崇洋”思想很流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10.20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东北部挖掘出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还存在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这一城市的出现主要缘于(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的东征
C.波斯帝国的扩展 D.雅典人的海外殖民活动
11.一战期间,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战争也客观上将自由、民主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寻求新的解放道路。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意识 B.致使亚洲和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C.使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 D.促使和平主义思潮开始出现
12.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 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
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 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
13.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致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 )
A.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B.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
C.警惕西方价值观的虚伪性 D.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
14.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
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 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
15.建于1949年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代表不同宗教和讲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铜雕。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图案精美,保存完好,让人赞叹印度古代工匠的精工细作。其反映了印度现代文化中( )
A.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B.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精英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 D.传统的种姓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
16.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泰米尔新年(南亚民族泰米尔人的节日)、卫塞节(佛教节日)、国庆节、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圣诞节等。它们反映了新加坡( )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 B.欧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主流
C.已成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 D.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名为阔阔真的少女,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此书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中认为:我倾向于他(马可·波罗)可能从来没有到比他家在黑海沿岸和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站还要远得多的地方旅行,但这并不能认为《马可·波罗行纪》不再是有价值的资料来源——特别是有关中国和近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 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 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两个“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材料三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家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韩国吸收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对韩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亚历山大远征中希腊雇佣兵在各处定居,同时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艺竞赛,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进而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项正确;题干中只能体现希腊文化的传播,不能体现希腊文化成为主导文化,排除A项;亚历山大远程使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非城邦国家,排除B项;希腊文化传播的目的并非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让希腊文明开始步入亚洲大陆,又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在西方重新焕发出光彩而来自东方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则奠定了西方科技进步的根基”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发展,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本质上是一次掠夺性战争,不是文化殖民活动,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是趋同,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发展,而不是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新形势,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期间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从而有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A项正确;这些措施最终是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并不是为了沿袭北非地区的传统文明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排除BC项;亚历山大更不是为了推动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排除D项。故选:A。
4.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蒙古贵族政府罗斯后将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带到罗斯,专制制度刺激了罗斯大公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知蒙古西征为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A项正确;“开启了”的说法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蒙古的民族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蒙古贵族将东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带到罗斯,没有体现西方的文化传播的东方,所以并不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人士在非洲教授房屋建造方法、改进农业、传授欧洲语言等行为的实质是文化扩张,文化扩张使殖民者在殖民地长期拥有影响力,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部分,B项正确。A项夸大了西方人士在殖民统治中的作用,排除;“实现了全面改造”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西方人士的活动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转型,但并非主要推力,排除D项。
6.答案:B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普鲁士的一些自由主义贵族,寻求变革之路,促成了德意志民族反对异族统治和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平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与国际关系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但在欧洲“广泛传播”,夸大了其影响范围,排除C项;德意志此时仍四分五裂,未发展为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知拿破仑战争的作用是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故A正确;题干主要说明拿破仑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并没有体现对外战争对法国经济的作用,故B错误;拿破仑将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理论带到了他所征服的地区,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单单是传播自由平等思想,C说法太片面了,排除;拿破仑在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而不是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优秀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A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根据“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还存在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区发现具有希腊风格的城市遗址,这是因为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在东征旅途中催生了一批希腊化的城市,B项正确;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波斯帝国的扩展没有催生希腊化城市的诞生,排除AC项;雅典的海外殖民活动没有抵达阿富汗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将自由、民主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亚非拉各国”“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等信息可知,一战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主解放意识,A项正确。亚洲和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意识被唤醒,与“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无关,C项错误。和平主义思潮开始形成于19世纪初,而一战发生于1914—1918年,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非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这主要和西方的殖民统治有关,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非洲经济发展落后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D项排除。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C
解析:选择C:据材料可知,以印度和埃及为代表的新兴民族国家由于受到殖民历史的影响,体现出文化多样性的特征。排除A:殖民历史对新兴民族国家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不可能“完全摆脱”。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新兴民族国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排除D:殖民历史对新兴民族国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这与独立过程中的隐患无必然联系。
15.答案:B
解析:材料“展示了许多代表不同宗教和讲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铜雕”“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反映了二战后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展现其众多的宗教文化,这说明了印度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度宗教文化的多样性,而政教分离是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印度宗教文化的多样性,自由主义、种姓制度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D。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新加坡的节日有中国节日、泰国节日、佛教、伊斯兰教以及西方节日,这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共存,A项正确;新加坡有多种文化,并不能表明欧洲文化是主流文化,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没有对比,无法得知新加坡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异: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
同: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解析:(1)异同:异:依据材料一“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材料二“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可知,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同:依据材料一“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材料二“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可知,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规律:依据材料一“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材料二“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并结合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动力、影响可以得出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18.答案:看法:《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史料价值又是相对有限的。
说明:《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永乐大典》与《马可·波罗行纪》中都记载元朝与波斯之间的交往,且使者中三人名字相同,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是有限的。如《永乐大典》中并未记载派遣马可·波罗一家护送阔阔真前往波斯一事,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纪》记载的内容未必全都真实可信。因此,《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相对有限。
总之,《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又有不足之处,应该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使用。
解析:根据材料“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并不能认为《马可·波罗行纪》不再是有价值的资料来源——特别是有关中国和近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可以概括出,《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史料价值是有限的。说明可根据材料中《马可·波罗行纪》与《永乐大典》中元朝与波斯交往的相关记载以及《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中的看法进行回答,最后要进行总结性表述。
19.答案:(1)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扩大;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思想:和平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1)据材料一“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得出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据材料一“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得出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据材料一“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出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扩大;据材料一“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得出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一“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入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得出和平主义思想;据材料二“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得出民族主义思想;据材料一“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出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小问运动,据材料二“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五四运动”、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答案:(1)背景: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问题: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3)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影响: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一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列宁……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得出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第一问,问题,根据材料信息“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边界通常很不合理”“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市场微妙的强制”“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等概括得出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3)内容,根据材料信息“把忠孝一致作为儒家的行为模式”“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共同体意识”概括作答;第二问,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形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概括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5)战争与文化交锋——2025届高考历史大单元专题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