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出现在(  )
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鸡毛换糖的说法最初源自浙江 ( http: / / )省义乌市廿三里镇,是指在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曾经,鸡毛换糖被作为“投机倒把”的典型加以禁止,直到1980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临时许可证。于是,廿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纷纷出动,可谓盛况空前。它反映了(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B.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C.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 D.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3.1953—1956年和 ( http: / / )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版权所有
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 B.外资企业从无到有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都实行单一公有制
4.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市场 ( http: / / )经济”“民蓄企业”“国有企业”等新词汇,2012年又收录了“非公有制经济”“多镇企业”等新词汇。这反映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开始 D.全方位射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5.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 ( http: / / )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B.计划经济体制助推法制建设
C.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 D.民法典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
6.1978—1991年间, ( http: / / )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 ( http: / / )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革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8.下列会议确立过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
①中共三大 ②中共七大 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四大 ⑤中共十五大 ⑥中共十六大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④
9.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经常以美国视角描述中国。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
( http: / / / )
A.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D.始终受到西方媒体的质疑
10.1979年1月,习仲勋提出:“要改进农 ( http: / / )业生产的计划管理,只要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计划,就可以因地制宜安排种植计划。”当年全广东省粮食产量增产了十五亿斤,其他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增幅。这反映出该主张(  ) 2-1-c-n-j-y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加速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C.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1.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http: / /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做法;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表明我国(  )21*cnjy*com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民主法治建设曲折发展
C.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依法治国
D.公民权利得到制度保证
1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与 ( http: / / )市场的关系,1978~1991 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适当发挥市场调节作用:1992~2012 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 年至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A. 引领中国迈向全面深化改革
B.基于对原有体制机制弊端的反思
C. 推动政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D.受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13.1979年11月,党中央决定着手 ( http: / / )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提出三条总原则:第一,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二,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宜粗不宜细。该决议(  )
A.科学总结了建党以来的若干重大历史
B.有利于统一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革命
C.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D.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4.1986年12月3日 ( http: / / ),薄一波在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这说明当时中国(  ) 21教育网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改革实效的发挥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经确立
D.政府开始重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5. 改革开放以来,温 ( http: / / )州以先行者的姿态,率先拉开民营经济发展的序幕。从国家第一个登记注册的个体户一一章华妹,再到“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区,温州完成了从“先行者”到“新标杆”的蜕变,温州能够成功探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  ) 21·cn·jy·com
( http: / / / ) ( http: / / / )
全国第一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十的健康成长。
A.温州经济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 B.温州“敢为天下先”奋斗精神
C.企业经营自主权在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探索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50年至1955年,中国 ( http: / / )从苏联总共取得11笔贷款,总价值为12.74亿新卢布。利用苏联的贷款,中国购买到大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物资与设备,最后落实引进了150多项工业建设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即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芬兰于1952年同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这一时期中国也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动,如在1952年与斯里兰卡开展大米换橡胶的贸易,1956年与巴基斯坦签订煤炭换棉花的贸易合同,1956年与印尼签订价值1200万英镑的易货贸易协议,1957年还跟阿富汗签订了两国间第一个贸易协定,等等。1957年中国首次举办广交会,与有意愿跟中国做生意的国家广泛开展贸易洽谈活动。21cnjy.com
——摘编自彭波新《新中国70年外贸发展:从小兔到大象》
材料二 1978年之后,进出 ( http: / / )口规模扩张带动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7年,中国出口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剔除汇率等因素,当年出口实际排名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促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1979—2018年,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0316亿美元。另据商务部统计,自1980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约96万家。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产业转移承接国转向资本双向流动的国家。中国境外投资增长迅速,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年之后,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日益活跃,地位明显提升。一方面,中国主动参与WTO改革,坚定维护多边体制并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www.21-cn-jy.com
——摘编自杨丹辉《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的成就、经验及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国际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 )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18.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海防问题上,郑 ( http: / / )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 ( http: / / )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海防主张并简析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海军发展不同于晚清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2.【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1980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临时许可证”反映了政府对小商品经济的承认,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故D正确;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A排除;
材料并未体现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而且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使所有制结构发生质变,故B排除;
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在20世纪90年代,而且材料未涉及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材料中“1980”这一时间,这正是改革开放的时期,结合材料的信息进行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1953—— ( http: / / )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而1979——1992年则是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因此这个时期中,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故A正确。
B.1979——1992年外资企业从无到有,但不是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故B错误。
C.1979——1992年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但不是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故C错误。
D.1979——1992年并不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A。【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学生要熟记三大改造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A项,根 ( http: / / )据材料可知,从1996年到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初期的强调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加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等过渡到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故A项符合题意;
B项选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有经济。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的主旨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关系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非公
有制经济”、“乡镇企业”。
5.【答案】C
【知识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 ( http: / / )可知,《民法典》的颁布使得我国的依法治国发展到新阶段,C恒却;
A错误,2010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B错误,材料背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错误,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答案】A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中国电视媒体 ( http: / / )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的变化可知,1978年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逐渐变革,A选项符合题意。
国家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B选项排除。
现代企业是股份制企业,C选项排除。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逐渐下方经济体制的管理权限。
7.【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时间分 ( http: / / )析可知:1976年邓小平公布《论十大关系》主要目的是在文革结束后传递纠正左倾错误的信息,促进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
ABC说法时间与材料不相符,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起到的作用,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76年邓小平公布《论十大关系》是为了传递发展战略调整的信息。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 ( http: / / )知识可知,②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⑤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⑥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指导思想的确立,答题关键信息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
9.【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中国的新面孔” ( http: / / )“中国赢了”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从“中国的泡沫”“钉子户”等信息也可以看出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故答案为C项;
中国尚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排除B项;
材料中也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肯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份额西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0.【答案】A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只要保 ( http: / / )证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计划,就可以因地制宜安排种植计划”分析可知:农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因此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正确;
BD错误,与材料中农业的发展无关;
C错误,家庭联产责任制下实行的是个体经营模式,不是规模化经营;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http: / / )制的实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调动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正是在具 ( http: / / )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可知“八二宪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C项正确;
“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排除A项;
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与材料所述时间“八二宪法”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主旨为“八二宪法”的作用,并非其与五四宪法的相同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为“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考查了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市场 ( http: / / )在经济中的地位从基础性走向决定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意味 着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不断探索,这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弊端反思的结果,B符合题意;
A项错在“全面”,A不符合题意;
C项政治面貌并未体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项通过题干无法得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侧重于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的变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拨乱反正与平反冤假错案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总结和评价,有利于统一党的思想,开展改革开放,B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总结和评价,而非建党以来,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拨乱反正,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79年11月,党中央决定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拨乱反正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今后几十年 ( http: / / ),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势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可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改革实效发挥,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B项符合题意;
A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我国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中“开始”一词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联系改革开放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分析。www-2-1-cnjy-com
15.【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 http: / /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第一个登记注册的个体户——章华妹,再到‘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区,温州完成了从‘先行者’到‘新标杆’的蜕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是平等的,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同等对待,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以温州能够成功探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探索,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所有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奋斗精神是主观上的原因,但不是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民营经济的经营自主权在其经营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能依据题干中的历史情境,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探索来解决问题。21*cnjy*com
16.【答案】(1)措施:积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贸活动;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动;与西方部分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2)表现: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并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对象不断扩大;资本双向流动加快。
国际影响: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全球治 ( http: / / )理体系改革;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格局的演进;增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17.【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 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就一名80年 ( http: / / )代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展开论述,研究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记载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等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根据“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可知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况。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能够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所以这个工作笔记本身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史料和史料的运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区分一手史料及史料的价值,通过村支书的手记分析改革开放后经济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18.【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统一军事指挥权;建立海防与发展工商业相结合。
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人认识西方程度的不断深入;洋务运动的开展;郑观应等开明人士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2·1·c·n·j·y
(2)不同:作战范围延伸到近海和远洋;被动防御到积极防御;自主研发和科技水平提升,战斗力大大增强;发展速度快;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方向。21·世纪*教育网
(3)因素: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国际形势的变化。【出处:21教育名师】
【知识点】洋务运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防与军队改革
【解析】【分析】(1)主张:根据材 ( http: / / )料“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可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统一军事指挥权;建立海防与发展工商业相结合。背景:结合郑观应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人认识西方程度的不断深入;洋务运动的开展;郑观应等开明人士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等角度分析。
(2)不同:根据材料“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赴远海......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可知,作战范围延伸到近海和远洋;被动防御到积极防御;自主研发和科技水平提升,战斗力大大增强;发展速度快;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3)因素:根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国际形势的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新中国的海军发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海军发展的特点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综合国力、科技以及国际形势等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