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
白居易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 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
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 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
2.安史之乱后,赋税征收无 ( http: / / )常规,杂税林立。经宰相杨炎筹划,唐朝正式颁行新的赋税制度。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征钱,地税则履亩纳粮。这一赋税制度(  )21cnjy.com
A.以均田制的顺利推行为前提 B.增加了税收名目和收税对象
C.废除了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 D.促进了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如图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 )
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
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4.明代前中期,夏秋两税主要以 ( http: / / )稻麦形式征收,其中稻谷(米粮)的数量渐趋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年底,太仓应支官军俸银135万两、边饷银236万两、补发年例银182万两,而太仓所存现银仅130万两。材料有助于解释晚明(  )www-2-1-cnjy-com
A.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 B.募兵制弊端的全面凸显
C.江南弃农经商的普遍化 D.推行一条鞭法的必要性
5.明代实行“一条鞭法” ( http: / / )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6.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 ( http: / / )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这一改革下(  )版权所有
A.货币开始成为主要税收形式 B.赋税原则由税丁变为税产
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D.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缓和
7.有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 ( http: / / )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
A.起到减少税曰和简化手续的作用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大大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
8.两税法实施以后,京畿地区的农户“ ( http: / / )多取麦造面,而入城贸易”,其他地区的农民在卖出农产品之后,再次购入了农资、醋、食盐等日常用品,后又继续出售。部分农民除了从事农产品的买卖贸易,还从事蔬菜、棉花的生产经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 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让政府税收名目得以简化 D.使税收形式发生转变
9.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 ( http: / / )、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  )2·1·c·n·j·y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遏制了土地兼并
C.打击了高利贷者 D.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10.雍正即位后继续进行赋役制度改革 ( http: / / ),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并逐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这一改革(  )
A.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重了民众经济负担 D.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11.公元780年,唐德 ( http: / / )宗接受率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其中户税部分以征钱为主(过去租腐调以实物征收为主),农民需将自家出产的绢帛等实物变卖。这一措施(  ) 21·世纪*教育网
A.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B.加强对农民人身束缚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1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 ( http: / / )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13.如图是关于唐宋时期铜钱年铸造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推知,宋代(  )
( http: / / / )
A.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B.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C.普通百姓生活十分富足安逸 D.铜钱的铸造技术趋向成熟
14.“五口通商”以后,银两制度 ( http: / / )在各地迅速衍生出具有地域差别但又颇具特色的记账单位,即在各地度量衡不统一的前提下,形成多样化的“虚银两”制度。虚银两是“徒有其名,并无实物”,是实银的价值符号,只规定其名称、重量和成色,并按照当地的习惯规定其行用方法。这一制度的出现(  )
A.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币制改革 B.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适应了晚清的社会发展特征 D.导致了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
15.隋朝开皇二年(582年 ( http: / / ))新令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 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 (  )
A.与均田制度相配套 B.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
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
二、材料分析题
16.“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①。21*cnjy*com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出处:21教育名师】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 http: / / / )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 ( http: / / )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17.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 ( http: / / )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 ( http: / / )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21*cnjy*com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 ( http: / / )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分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两税法实行后不久,唐德宗一行 ( http: / / )在郊外打猎,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农民说:“不快乐”。因为“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税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期的赋税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税”的内涵。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岁 ( http: / / )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两税法下,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的现象,C正确;
A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B错误,明朝一条鞭法将役折钱,赋役合并,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21教育网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两税法,答题 ( http: / / )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2-1-c-n-j-y
2.【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 ( http: / / )”“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征钱,地税则履亩纳粮”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赋税制度是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两税法以资产为征收标准,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
两税法是在均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实行的新税制,而且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是唐初的租庸调制,A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而非增加,B项错误;
两税法只是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并没有废除人丁税,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两税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安史之乱后”“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征钱,地税则履亩纳粮”,结合两税法实行的背景、时间、内容以及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4.【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题 ( http: / / )干信息无法得出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不涉及募兵制弊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江南弃农经商的普遍化,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由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等因素,导致稻谷数量减少,国家库银不足,引发统治危机,为推行一条鞭法埋下了基础,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一条鞭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1·cn·jy·com
5.【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据材料“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可知,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缴纳赋税,其中较早的地区有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这些地区是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为改革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地理位置优越是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推行“一条鞭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明代实施“一条鞭法”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版权所有:21教育】
6.【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即使农民 ( http: / / )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可知,唐初按丁征收租调,唐中期以后按户等、地亩征税,这说明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体现出赋税原则由税丁向税产的变化,故B项正确;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后,货币成为了主要的税收形式,排除A;
两税法以按照财产多少征税为主,人丁征税为辅有利于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
唐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兼并的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失,租庸调也无法维持,故在此背景下,推出了两税法,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不再干预土地的私有,这会加重士地的兼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的赋税制度,解答本题需结合两税法的特征进行分析,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www.21-cn-jy.com
7.【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将 ( http: / / )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两税法简化了征税名目和手续,从而被学者赞扬,A正确;
B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两税法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
C错误,与材料无关;
D错误,材料不涉及赋税的货币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两税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
8.【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9.【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 ( http: / / )法,以前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等也要上缴免役钱,增加了财政收入,故A正确;
募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遏制土地兼并”作用不大,排除B项;
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打击了高利贷者,排除C项;
王安石变法推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解答本题根据关键是理解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根据料“逐步放松对户籍的 ( http: / / )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及所学可知,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的改革,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出卖劳动力,这有助于减弱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
清朝时期并没有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排除A项;
这一改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
“摊丁入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朝的赋税制度,解答本题需结合摊丁入亩政策的特征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两税 ( http: / / )法实行后,政府征税由征收实物到以征钱为主,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正确;
征钱代替实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
两税法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征税标准的变化,和限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税法,解答本题需根据两税法的影响进行分析。【来源:21cnj*y.co*m】
12.【答案】D
【知识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中“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可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故选D项;
材料信息仅涉及美国资本领域的扩张,无法说明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故A项错误;
B、C两项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 ( http: / / )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可以看出这有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有利于美国掌控世界市场,进而得出结论。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755年正值唐朝安 ( http: / / )史之乱开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宋朝相对稳定,生产力得以恢复,经济得到发展,“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图片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正确;
由图片中的相关信息无法推断出铜钱是否为主要流通货币,排除B;
富足安逸”的表述过于夸大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
由图片中的相关信息也无法推断出“铜钱的铸造技术趋向成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安史之乱影响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 ( http: / / )料与近代币制改革无关,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虚银两”只是一种计算单位,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五口通商’以后,……虚银两是‘徒有其名,并无实物’,是实银的价值符号,只规定其名称、重量和成色,并按照当地的习惯规定其行用方法。”及所学可知,近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多元货币流通的混乱复杂局面,“五口通商”以后,在商业活动中产生了一种只作为价值符号的“虚银两”,客观上有利于统一货币标准,适应了晚清时期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外商贸往来愈发频繁的时代特征,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方督抚力量逐渐崛起,弱化了中央集权,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晚清银两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材料中新令的主 ( http: / / )旨意思为以一夫一妇为征税标准,反映了隋朝的租调制度以人丁作为征税标准,故选D;
租调制度与均田制度相配套,但是材料未体现,故排除A;
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新令规定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隋朝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6.【答案】(1)材料三是第一手史料;材料一、二、四是第二手史料。
(2)义务:向国家缴纳人头税和田赋,服繁重的徭役。
理解差异:材料一:田赋,征收量为粮食产量的2/3;材料二:口赋,一年收入的一大半
(3)观点和理由:说法不成立。因为里耶秦简 ( http: / / )作为第一手史料,其中记载“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赋税比例大致为“十二税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点】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 ( http: / / )可知,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即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因此材料三“里耶秦简”是第一手史料;材料一《中国赋税史》,材料二《大秦王朝》,材料四《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是第二手史料。
(2)义务:依据材料“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可知,向国家缴纳人头税和田赋,服繁重的徭役。差异:依据材料“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可知,材料一指田赋,征收量为粮食产量的2/3;依据材料“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可知,材料二指口赋,一年收入的一大半。
(3)观点及理由:依据材料“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里耶秦简作为第一手史料,其中记载“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赋税比例大致为“十二税一”,远没有达到“泰半之赋”。因此,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不成立。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含义和内容解答;第二问,义务:依据材料“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分析;差异:依据材料“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分析;第三问,依据材信息,结合一手史料和里耶秦简中记载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1)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凡尔赛体系不合理
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②法西斯的扩军备战:③国际联盟的软弱;④英法绥靖政策:⑤德国闪击波兰;⑥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状况、优点三个角度切入,即过去、现在、未来)
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现实状况:现代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
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或时代主题,四选一),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一战”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分析】(1)改变:结合所学 ( http: / / ),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据材料“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得出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据材料“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据材料“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得出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结合所学,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实行绥靖政策,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也是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速其崩溃的重要原因。
(2)三大支柱:据材料“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需要、本身优点三方面分析。如: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 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凡尔赛体系不合理
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②法西斯的扩军备战:③国际联盟的软弱;④英法绥靖政策:⑤德国闪击波兰;⑥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 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状况、优点三个角度切入,即过去、现在、未来)
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现实状况:现代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
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或时代主题,四选一),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雅尔塔 ( http: / / )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问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分析;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租庸调制
(2)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按夏、秋两次征税
(3)封建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总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或古代中央政权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1) ( http: / /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可知赋税制度是唐初租庸调制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的内涵是: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按夏、秋两次征税。
(3)关于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根据材料“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可知封建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总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或古代中央政权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故答案为:
(1) 租庸调制
(2) 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按夏、秋两次征税
(3) 封建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总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或古代中央政权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两个赋税制度的内容,(1) 本题考查的是租庸调制,应重点掌握其与租调制的不同;(2)本题考查对唐代两税法内容的准确识记;(3)本题考查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能力。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