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总统 ( http: / / )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等法令,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www.21-cn-jy.com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B.刑讯制度已经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 D.司法体系的成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 http: / / ),国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甚至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而对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自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置可否。上述规定凸显(  )
A.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B.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革命党人的立国目标 D.对传统政治的摈弃
3.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 ( http: / / )中获胜,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这表明当时(  ) 21·世纪*教育网
A.辛亥革命不彻底 B.各大政治派别互相争权夺利
C.政党政治行不通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不断扩大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点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
C.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
D.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5.1911年10月16日 ( http: / / ),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基本一致
C.建立了与英国相同的政体
D.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
6.1956年,中共八大实行差额选 ( http: / / )举和自由批评等做法,提出了民主党派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会后,各民主党派还对本党的纲领作了新的修改。这些都表明(  )
A.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初步建立 B.共产党与民主党同心追求民主
C.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日益制度化 D.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本质
7. 1954年9月20日, “当大 ( http: / / )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大会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 ( http: / / )界别组成,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可以提出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1教育网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9.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 ( http: / / )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21cnjy.com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 B.主动团结利用清朝政府
C.资产阶级的民族凝聚力 D.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
10.不同著作对辛亥革命的评述不一,下表相关评述表明(  )
袁世凯身边的唐在礼说:“我们同僚中很多人知‘共和’,但是这个共和怎样共法,怎样建立新局面,新局面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吴长翼编《八十三天皇帝梦》
(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 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
“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
A.制度构想与实践存在偏差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C.英国的评述相对客观独立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1.“虽然它的用意在于保 ( http: / / )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下列内容符合材料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的是(  ) 2·1·c·n·j·y
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原则
C.主权在民原则 D.民主共和原则
12.阅读《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目录(部分),下列选项中,最不可能在第二章出现的是(  )
( http: / / / )
A.北伐誓师 B.新三民主义
C.国民党一大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3.1949年11月,农 ( http: / / )工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称,“要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行自我改造”,会议还作出“停止吸收党员、发展组织,继续切实进行全国党务的整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教育的纪律”的决定。这(  )2-1-c-n-j-y
A.旨在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助于实现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
D.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
14.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作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有 (  )21*cnjy*com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以俄为师,创立黄埔军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 ( http: / / )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  )【来源:21cnj*y.co*m】
A.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精神
B.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
C.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
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 ( http: / / )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相连属的,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他针对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特别要抓紧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法制宣传,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制。凡自命特殊、置国法于不顾而犯了法的人,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一律要追究法律责任。版权所有
——据《董必武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的主要法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
英语republic经日本翻译为“共和”后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旅。
材料一: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万国政体,可以三大别概括之,一曰专 ( http: / / )制政体,二曰立君政体,三曰共和政体。……若夫共和政治,则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治于人者。盖各以己意投票选举,以议行一国之政,故曰人人皆治人。既选定之司法官,则谨遵其令而莫或违,故曰人人皆治于人。21*cnjy*com
——据梁启超《蒙的斯鸠之学说》(1899年)《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1902年)整理
材料三:且夫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 ( http: / / )且以适合于中国国民之故……今欲求避祸之道,惟有行此迅雷不及掩耳之革命之一法;而与革命同行者,又必在使英雄各充其野心。充其野心之方法,唯作联邦共和之名之下,其夙著声望者使为一部之长,以尽其材,然后建中央政府以驾驭之……吾既实行此主义,必不至如前此野蛮割据之纷扰。
——《孙逸仙与白浪庵滔天之革命谈》(1903年)
材料四: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 ( http: / / )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7.材料一“周本纪”中的“周”史称(  )(单选)
A.西周 B.东周 C.北周 D.后周
18.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共和”的内涵。
19.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0.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共和”的近代中国之旅?
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 ( http: / / )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
﹣﹣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规 ( http: / / )定,审判案件要重视证据,不能言行逼供,说明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C正确;
总统掌握的是行政权,排除A;
材料只是不准使用不法刑具,不是终结刑讯制度,排除B;
仅凭材料不能断定当时司法体系的成熟,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司法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革命派制定《中 ( http: / / )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立法机关限制以袁世凯为首的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议会权力的规定明确详细,而对总统和内阁的权力规定不够明确。这些规定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只涉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A项;
C错误,革命党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与材料中责任内阁制不相符;
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B 【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 ( http: / / )民国临时约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了责任内阁制,体现了革命党人对即将成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限制。
3.【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但 ( http: / / )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分析可知,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中断了中国政党政治的探索,C正确;
A错误,材料无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中断了政党政治的探索,而不是强调各大政治派别互相争权夺利;
D错误,材料无关帝国主义侵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4.【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责任内阁制 ( http: / / )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体现的是对袁世凯权力的牵制,D选项符合题意。
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说法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原则,A选项排除。
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的说法与责任内阁制无关,B选项排除。
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的说法与责任内阁制无关,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 ( http: / / )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准确把握。责任内阁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体现的是对袁世凯权力的牵制。
5.【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力和自由,也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基本一致,B正确;
A错误,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是在1912年1月1日。
C错误,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体制,材料是民主共和体制;
D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制定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
6.【答案】B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1949 ( http: / /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八大强调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实行差额选举和自由批评,明确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说明共产党与民主党同心追求民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提及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和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无关,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提及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所以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本质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D
【知识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 ( http: / / )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B正确;
A与材料无关;
C不符合史实,错误;
D材料无法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
9.【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 ( http: / / )“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是为了换取列强的支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A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资产阶级的民族凝聚力主要表现在对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结合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其原因和局限性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1·cn·jy·com
10.【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但是这个共和怎样共法,怎样建立新局面,新局面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官员、下层人士、英国报纸对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存在不了解、误解、疑虑,这反映当时实行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故选A项;
材料讲的是部分人群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并不是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排除B项;
英国报纸对中国实行的共和政体存在疑虑,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排除C项;
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要看这种思想观点是否被大多数的民众深刻理解并拥护,材料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评价, ( http: / /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因此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
11.【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材料“因 ( http: / / )人立法……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权力,故A正确;
三权分立原则本身就体现了权力制约,没有法随人变,故B排除;
主权在民原则没有因人而变,故C排除;
民主共和原则也没有因人而变,故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注意解读材料信息,解题关键是“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等,同时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
12.【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中华苏维埃政权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1 ( http: / / )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苏瑞金成立,不在广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出处:21教育名师】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 http: / / )“要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行自我改造”及所学可知,1949年伴随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我国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符合题意;
材料中农工党会议并非是为了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为了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A不合题意;
材料信息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相关,据材料无法得出农工党会议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不合题意;
材料仅涉及农工党会议,涉及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材料信息有助于实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结合“要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行自我改造”,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准确答案。
14.【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被评价为“中 ( http: / / )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这是基于孙中山在思想启蒙和制度构建方面的贡献而言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评价的依据有:提出了三民主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①②③正确;
以俄为师,创立黄埔军校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 孙中山先生 的贡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5.【答案】A
【知识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 http: / / )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等信息可得出,《鄂州约法》体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民主精神,A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人民具有的民主权利,而非体现民众拥护,B不合题意;
材料中反映的是《鄂州约法》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但未能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912年2月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鄂州约法》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16.【答案】(1)法制思想:健全人民民主法制;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
时代背景: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新中国的建立和 ( http: /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建立新时代的民主法制提供了重要条件。
(2)贡献:主持立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进一步提出了法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共产党员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职责。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知识点】五四宪法;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必 ( http: / / )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依法办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的信息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以及法制建设需要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无产阶 ( http: / / )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所学从“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立”“法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共产党员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职责”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1)法制思想:健全人民民主法制;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
时代背景: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建立新时代的民主法制提供了重要条件。
(2)贡献:主持立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进一步提出了法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共产党员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职责。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董必武的 ( http: / / )法治思想和贡献,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www-2-1-cnjy-com
【答案】17.A
18.材料一指贵族精英联合辅政,本质上还是少数人的专制。材料二指民主政治。
19.共和政治适合中国;通过革命实现共和;革命后人尽其才可以避免割据。
20.“共和”的近代中国之旅本质上反映 ( http: / / )了内忧外患之下,先进中国人探索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革命之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维新派反思变法的失败、宣传西方共和观念;革命派践行共和观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赶走日本侵略和推翻国民党统治,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真正建立了人民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点评】本题侧重于 ( http: / / )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的共和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召共和”发生 ( http: / / )在西周时期,因此材料中的《周本纪》指的是西周,A正确。
BC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18.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 ( http: / / )料一中的“共和”指的是召公、周公贵族精英联合辅政,本质上还是少数人的专制。而材料二“若夫共和政治,则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治于人者”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二的共和本质上属于民主政治。
故答案为:材料一指贵族精英联合辅政,本质上还是少数人的专制。材料二指民主政治。
19.根据“且夫共和政治, ( http: / / )不仅为政体之极则,且以适合于中国国民之故”得出:共和政治适合中国;根据“今欲求避祸之道,惟有行此迅雷不及掩耳之革命之一法”得出: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根据“唯作联邦共和之名之下,其夙著声望者使为一部之长,以尽其材,然后建中央政府以驾驭之……吾既实行此主义,必不至如前此野蛮割据之纷扰”得出:革命后人尽其才可以避免割据。
故答案为:共和政治适合中国;通过革命实现共和;革命后人尽其才可以避免割据。
20.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分析 ( http: / / )可知,梁启超、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共和政体的实践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也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曲折历程,因此“共和”的近代中国之旅本质上反映了内忧外患之下,先进中国人探索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最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革命之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结合维新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尝试,北洋军阀的统治及中共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民主共和制,开启新纪元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故答案为:“共和”的近代中国之旅本质上反映了内忧外患之下,先进中国人探索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革命之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维新派反思变法的失败、宣传西方共和观念;革命派践行共和观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赶走日本侵略和推翻国民党统治,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真正建立了人民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1.【答案】(1)废除一切反动法律;改造旧法律人;以变通方式填补立法和司法空白;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推行新型的法律教育。
(2)为建国之初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制度和 ( http: / / )行动基础(有利于建国初期法律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就了大批的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律工作者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解析】【分析】(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 ( http: / / )材料“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可以得出废除一切反动法律;“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可以得出改造旧法律人;“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可以得出以变通方式填补立法和司法空白;“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可以得出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可以得出推行新型的法律教育。
(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的内容和第一问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建国之初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制度和行动基础;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就了大批的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律工作者。
故答案为:(1)废除一切反动法律;改造旧法律人;以变通方式填补立法和司法空白;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推行新型的法律教育。
(2)为建国之初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制度和行动基础(有利于建国初期法律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就了大批的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律工作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人物董必武先生的主要贡献及意义,可依据材料进行提取概括,并结合民主法治贡献对史料进行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