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政府身体力行的表现有( )
①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0年11月10日上午8时12分,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909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并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这一突破( )
①对现代国防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②是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③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开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④表明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习近平曾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关于这一类公共疾病防控( )
A.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是唯一途径 B.需要科技发展战胜病毒威胁
C.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可避免 D.做好隔离、预防措施则万无一失
4.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预计2023—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能够成功突破12735美元。我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印证了(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
C.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5.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这一成果表明了( )
A.脱贫攻坚开始于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C.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这( )
A.确立了内地结对援疆的机制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符合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有利于扩大新疆对外开放
7.2016—2018年,“海斗”号水下机器人连续3年参加我国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考活动,创造了我国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获得了大量通过常规手段很难获得的深海科研数据资料。由此可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
A.创新了科学研究方法 B.拓展了人类视野
C.实现了科研的无人化 D.维护了海疆安全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的微观主体,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丰富物质与精神激励方式,调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质量。这表明我国( )
A.重视技术的生态建设作用 B.注重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
C.积极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D.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显现
9.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到2020年年底,我国9899万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历程主要体现了( )
A.国际影响力扩大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现代化全面建成 D.改革开放的深入
10.意大利学者帕兰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得到认同,不仅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得到认同,主要是因为( )
A.符合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 B.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增强
C.通过结盟消除国家间的分歧 D.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广泛认同
11.在2015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习近平提出中方支持成员国在传染病防治等领域的合作,愿同各国共同研究探讨。2016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他又提出加强传染病疫情通报,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理念。这说明( )
A.疫情防控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前提
B.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疫情控制的根本保障
C.要积极推进疫情防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D.科学认知疫情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基本保障
12.下表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规划。这体现了( )
时间 主要内容
2017—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2020—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2050年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B.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D.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精神
13.全球重大问题,从恐怖主义到气候变化,从国际贸易壁垒到金融危机风险,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有些方面甚至越发严重,出现了惊人的治理赤字。针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理应( )
A.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霸权主义 B.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D.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作用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了( )
A.中国积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中国的合作方案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15.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之际,中国将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没有保留悉数公开:中国及时与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疫情防控策略:中国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全球抗疫行动。这说明( )
A.各国应退回到之前自我封闭的状态 B.人类在灾难面前束手无策
C.发展中国家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 D.应对全球性挑战需加强国际合作
16.国际关系专家谢里夫·加利指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并开始通过各种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推动全球化进程更公平、更包容。“中国是新的全球体系的推动者之一。”据此可知( )
A.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形态 B.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全球治理
C.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被取代 D.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时代 邓小平时代 新时代
1.1949~1955 年:在苏联带领下,遍及欧亚非多达22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响应和传播2.1956~1966年:中国人的世界观与全球战略更加注重两大阵管之间的”中间地带”3,1966~1976年: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中美关系媛和,恢复在联合国等组织的席位 1.邓小平时期:改善中美、中苏关系;实行不结盟政策;与国际社会发展外贸关系: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现在世界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2.江泽民时期:建立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和上合组织;拓展与东盟国家关系;实现港澳回归;加入世贸组织:安善处理台海危机、北约飞机炸馆事件等重大危机3.胡锦涛时期:外交领事保护制度改革:多边外交创新;参与多个国际规则制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与170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建立经贸联系,成为金砖四国领头羊 l.提出三个自信学说和负责任大国等概念2.创建新型大国关系3.提出”把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
——摘编自王逸舟《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基本判断并说明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年,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而言,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国、法国、俄国(苏联)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术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1944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提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
材料三 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强调“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现代化内涵更加科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历史经验。
——摘编自李宗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独特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不同的原因。
(3)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十分重视少年儿童及其组织问题。1938年,他为陕甘宁边区《儿童报》题词,勉励“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办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1941年他提出“好生保育儿童”的号召。毛泽东勉励儿童“天天向上”“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为《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为渡江小英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2年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毛泽东的儿童思想在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思想,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新中国儿童的期望。
邓小平在1980年为全国少先队员和小朋友题词,“希望全国的少年儿童: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在1989年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材料二: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从政党初创到革命建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一直把国家的命运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年轻一代的生力军作用,关注与关怀其成长,并在保险儿童基本权利和独立地位的前提下使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诸多叙事不断证明“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因此着力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又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具有坚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品质与素养的儿童群体,正是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乃至全体中国人民要同心同向同努力的事情。
——以上均整理自薛国凤《“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儿童观》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儿童观的共性
(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儿童观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身体力行,①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②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909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并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可知,这一突破对现代国防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①正确;这一突破体现出我国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②正确;同时表明了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具有相当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④正确。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可知,面对公共疾病防控工作,需要科技发展战胜病毒威胁,B项正确;面对公共疾病防控工作,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是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排除A项;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能解决资金救助问题,不能防止病毒感染,排除C项;“万无一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B项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才实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人均收入提高,没有涉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能迅速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可知,脱贫攻坚开始于改革开放后,排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加大对新疆地区的扶持,这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发展,符合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地结对援疆的机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新疆地区的扶持,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创造了我国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获得了大量通过常规手段很难获得的深海科研数据资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水下机器人获得了大量深海研究数据,有助于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拓展了人类视野,B项正确;材料提及机器人技术有助于科学研究,没有涉及科学研究方法,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机器人发展并没有实现科研无人化,排除C项;材料与海疆安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的主体,主管部门要采取丰富的激励方式来调动企业绿色创新,这表明我国重视技术的生态建设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要激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而非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要激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而非市场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脱贫攻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B项正确;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但脱贫攻坚这一历程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脱贫只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现代化还未全面建成,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是实施脱贫攻坚决策的前提,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得到认同,不仅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符合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A项正确。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习近平在国际会议中提出要加强在传染病领域的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说明要积极推进疫情防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党的领导”,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并没有提及人民群众的支持,排除B项;科学认知疫情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和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作出了规划,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这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体现了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未提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精神,排除C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球重大问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B项正确。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当代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了中国承担大国责任,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的大国担当,并未涉及多边外交,排除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了某些大国的抵制,并不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排除B项;“中国的合作方案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时与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疫情防控策略;中国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全球抗疫行动”可知,中国在全球抗疫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说明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D项正确;各国应该携手共同应对挑战,而非自我封闭,排除A项;人类在灾难面前并非束手无策,排除B项;各国在抗疫中都应该承担责任,而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A
解析:据材料“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并开始通过各种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推动全球化进程更公平、更包容”可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推动全球化更公平、更包容,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形态,A项正确;“开始参与”表述错误,排除B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已经丧失,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基本判断与依据:
毛泽东时代:革命与战争。依据:两极对峙;美苏争霸;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等。(任答两点即可)
邓小平时代:和平与发展。依据:美苏核均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全球化等。
(2)意义: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进步;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稳定环境。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基本判断与依据:毛泽东时代:结合所学可知,毛主席时代对世界形势的判断为革命与战争。依据:根据材料“在苏联带领下,遍及欧亚非多达22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中国人的世界现与全球战略更加注重两大阵营之间的'中间地带”“中美关系缓和,恢复在联合国等组织的席位”和所学可知,可从两极对峙、美苏争霸、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国敌视新中国及中苏关系恶化等角度进行分析;邓小平时代: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和平与发展。依据:根据材料“善中美中苏关系;实行不结盟政策;与国际社会发展外贸关系”和所学可知,可从美苏核均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及经济全球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提出三个自信学说和负责任大国等概念”“创建新型大国关系”把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和所学可知,可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的繁荣与进步、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及创造和平稳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18.答案:(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国内改革开放急需深入开展;广东改革开放初见成效;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及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特点: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实事求是与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等。
解析:
19.答案:(1)有利条件: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明确了革命的主要目标;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多数共产党人有留学经历。
(2)原因:历史阶段不同: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64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任务不同: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以实现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已经独立,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防并发展生产力。
(3)依据:农村经济改革中建立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解析:
20.答案:(1)共性:与时俱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思想;儿童观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认识: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各有不同。但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的少年儿童观总是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变化发展。党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办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与“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思想并且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材料“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为《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为渡江小英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2年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思想;根据材料一“毛泽东的儿童思想在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儿童观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从政党初创到革命建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至进入新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一直把国家的命运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年轻—代的生力军作用,关注与关怀其成长,并在保险儿童基本权利和独立地位的前提下使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各有不同。但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的少年儿童观总是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变化发展;根据材料一“毛泽东的儿童思想在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思想,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新中国儿童的期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