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南宋
2.在地摊经济火爆的宋朝,商贩占道经营 ( http: / / )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后来,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  ) 21教育网
A.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巧立名目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3.下表是宋朝赋税收入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期(  )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万 4509.5万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万 1431.9万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C.国家财政的改革 D.民族之间交流频繁
4.宋代政府每年预先确定所缴茶税,然后均摊给 ( http: / / )各地茶叶种植、制作的茶农,茶农完税后便可与茶商自由交易;另外,对非专卖商品的价格政府不再进行限价,商人可根据交易行情自由定价。由此可知,宋代(  )
A.专卖制度日益趋向解体 B.商业发展突破体制的束缚
C.商人主导市场交易活动 D.政府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
5.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 ( http: / / )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这一做法(  )
A.遏制了政府部门的经济腐败 B.推动政府改变了抑商政策
C.挤压了民营工商业发展空间 D.增强了商品市场活跃程度
6.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 ( http: / / )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  )
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 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 D.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7.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8.下表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据此可知(  )
史书 朝代 作者 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元朝 脱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时代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 D.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9.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总结 ( http: / / )南方水田的耕作方式,“其法:起拔为疄(田垄),两疄之间,自成一畎(田间小沟),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该耕作方式(  ) 【出处:21教育名师】
A.有利于保苗抗旱排水防涝 B.促使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
C.在元朝时开始出现并推广 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10.从手摇纺车到脚踏纺车,再到水力纺车、大纺车,我国的纺车技术不断革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纺车与纺织技术的革新进步(  ) 2-1-c-n-j-y
A.瓦解了小农家庭纺织业 B.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催生了工厂制度
11.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 ( http: / / )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D.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12.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 ( http: / / )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
A.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D.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13.《梦粱录》中载:南宋“杭城(即临安)大 ( http: / / )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由此可见,南宋杭城(  ) 21*cnjy*com
A.是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夜市的城市
B.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限制被打破
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是当时世界上商业活动最繁华的都市
14.《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 ( http: / / )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15.茶法是古代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法规。如图为北宋徽宗时期的茶法流程图,该图反映出宋徽宗时期(  )21cnjy.com
( http: / / / )
A.政府规范茶税征收程序 B.茶叶经营已日渐专业化
C.茶叶专卖政策得以实施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汉“第一帝国”和隋唐“第二帝国”,都 ( http: / / )是以农业经济为立国基础的大陆型帝国,不仅经济重心位于司马迁所说的“三河”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且汉唐间历时千年的“丝绸之路”更是向着亚洲内陆延伸的。然自中唐以降,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洋型国家转变: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表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强烈倾向。特别是宋室南渡之后,原先“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转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国就有可能逐步走到海洋帝国的轨道上来,一如近代欧洲法兰西、德意志等大陆国家那样。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向海洋型国家转变的有利因素。
(2)你是否赞同“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国就有可能逐步走到海洋帝国的轨道上来”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因为“安史之乱”唐 ( http: / / )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虛,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在宋、元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 ( http: / / )中,中外许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中和从不同的方面,都得出了“中国经济在宋代出现飞跃,达到了顶峰,而后发展减缓,最后陷于停滞”的结论…宋代城市的商业已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这一网络是由点到面的结合形成的,点是深入都市的坊巷和遍布全城的各种商肆,面即是铺店林立、位于全城的中心地区的商业区。那种不受时间和区域限制的商业活动在宋代出现了,不仅在城里可以设立商铺,就连城郊和乡镇也有了草市。由于开封地处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和金水河的交汇处,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资可以很方便地运抵京都,从而使开封处于“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有利地位。茶坊酒肆内金翠耀目,其菜肴可谓是“八方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南宋时的都城临安,同样也是四方商旅云集,天下诸货交汇,商业发达,买卖生意昼夜不绝。来自海外的各色奇珍异宝、日用品和香料等物,都可以在这儿买到。
——摘编自杨孝鸿《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 ( http: / / )工业生产增长4.1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9%。这时的工业生产基本上集中于美、德、英、法四国。随着美、法、德等国变成工业国,即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在扩大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英国已不再拥有垄断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型国际生产分工,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之间的分工。
——摘编自郭吴新《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在宋代达到了顶峰”的原因及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经济最后陷于停滞”的政策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A项正确;
BCD项的朝代都在北宋之后,此时交子已经出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识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朝统治者采取的应对措施,正好能体现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改革,故选D项;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体现了占道经营是被允许的,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松弛,A项错误;
“侵街钱、侵街房廊钱”应属于罚款,而不是税收,B项错误;
宋代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增强,促使城市治理制度的改革。
3.【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材料从北宋到南宋, ( http: / / )赋税收入南方诸路逐渐超过北方诸路,说明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故选B项;
材料信息均不能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家财政的改革”“民族之间交流频繁”,故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 http: / / )南移,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及表现。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 ( http: / / )知识,专卖制度没有解体,与史实不符,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表明宋代政府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选项表述过于夸大宋代政府的做法所产生的作用,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商人的交易活动仍受到政府的限制,商人未主导市场交易活动,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利用茶税刺激茶农生产和茶叶流通,又取消利用行政手段进行价格限制的做法,反映其对经济手段的重视和运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宋代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版权所有
5.【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材 ( http: / / )料中北宋政府不仅开放工商业领域,而且官府也直接参与工商业竞争,这必然增强商品市场的活跃程度,故D正确;
政府部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不等于经济腐败,排除A;
材料现象说明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而不是改变了抑商政策,排除B;
材料现象说明民营工商业的经营范围扩大,空间得到拓展,而不是受到挤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解答本 ( http: / / )题根据“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解读信息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国古代城 ( http: / / )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可知,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的说法违背史实,C项错误;
“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仅仅涉及材料部分信息,属于表象信息,不是本质,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21·cn·jy·com
7.【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今后不 ( http: / / )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可知,宋代设置市舶司等官职管理海外贸易,并制定了法律规范海外贸易。故D项符合题意;而ABC各项,材料中均未涉及,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最早”,结合秦代商业发展状况,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表现的把握,同时注意把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2·1·c·n·j·y
8.【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蜀民以钱重 ( http: / / ),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可知,《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食货志》对交子产生的背景表述不一,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B项正确;
材料是对交子产生背景的表述,未涉及历史事件的解释,A项错误;
史料互证并不一定能揭示历史的真相,C项说法过于夸大化,错误;
D项说法明显有误,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从中可以看出两本史书对交子产生背景的表述不同,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得出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其法:起 ( http: / / )拔为疄(田垄),两疄之间,自成一畎(田间小沟),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可知,南方的水田采取多种经营方式,结合所学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D项正确;
材料与排水防涝无关,A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南方的状况,没有涉及北方,无法得出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B项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这种耕作方式出现的时间,“开始”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农业经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其法:起拔为疄(田垄),两疄之间,自成一畎(田间小沟),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结合元朝南方农业耕作方式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www-2-1-cnjy-com
10.【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可知,纺车与纺织技术的革新进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利于纺织品进入市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
纺车与纺织技术的革新进步促进了小农家庭纺织业的发展,而非瓦解,A项错误;
纺车与纺织技术的革新进步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C项错误;
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 ( http: / / )织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进步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宋朝只是对于新兴 ( http: / / )经济部门管理宽松,并不意味着丧失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故A错误;
宋朝的经济基础为自然经济,其主体地位未发生改变,故B错误;
材料未提及新兴行业的发展状况,无法体现“冲击”,且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
宋朝统治者对新行业管理宽松,客观上为这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发展留下了回旋的空间,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政府政策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唐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 ( http: / / )可知,唐代的主要城市中北方城市占少数,而东南部地区主要城市居多,反映出东部地区经济繁荣,而且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B正确;
A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
B错误,从材料中看出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所以经济发展较为均衡的说法错误;
D错误,商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www.21-cn-jy.com
13.【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表明南宋时期 ( http: / / )已有夜市存在,但不能体现南宋杭城最早出现夜市和商业活动最繁华,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夜交三四鼓”“早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限制被打破,B项正确。
故答案为:B。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夜交三四鼓”“早市”及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 ( http: / / )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经营活动相对自由,B正确;
A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
材料无关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排除;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 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图示 ( http: / / )没有涉及茶税征收程序,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图示反映的是茶叶从生产到流通、消费领域受到政府的严密管控,而非茶叶经营专业化,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图示可知,宋徽宗时期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监管制造的方式对商人贩茶的全过程实行严密的控制,形成了间接茶叶专卖制度,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图示反映出抑商措施有所加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宋代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1)有利因素:农 ( http: / / )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政府重视海外贸易;造船业的发展和指南针在航海领域的应用;经济重心移至南方.东南沿海的经济地位上升。
(2)不赞同。理由:宋代 ( http: / / )呈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倾向是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就会转变为海洋国家。尽管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但并不占主导地位,宋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小农经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和厉行海禁政策也从事实上阻断了宋代出现的海洋发展倾向。总之,海洋型国家往往以工商业立国,经济呈现出对外扩张性的特征,中国古代经济长期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宋代的海洋发展倾向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赞同。理由:宋代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对外贸易繁荣,泉州、广州等大型海港兴起;特别是南宋政府建立在南方,政府税收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外贸易,政府还设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国东面朝海,沿海居民向海而生;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有了远洋航行的条件。总之,宋代出现的海洋发展倾向是有可能进一 步发展并使中国走上海洋型国家发展轨道的。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1)有利因素:根据材料 ( http: / / )“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可知,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从政府政策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从技术层面看,造船业的发展和指南针在航海领域的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移至南方,东南沿海的经济地位上升。
(2)立场:可以分为赞成和不赞成两个角度。如不赞同,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当时不利于海外贸易发展的角度分析,如宋代呈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倾向是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就会转变为海洋国家。尽管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但并不占主导地位,宋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小农经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厉行海禁政策也从事实上阻断了宋代出现的海洋发展倾向。总之,海洋型国家往往以工商业立国,经济呈现出对外扩张性的特征,中国古代经济长期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宋代的海洋发展倾向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如赞同,理由:根据所学知识,从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如宋代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对外贸易繁荣,泉州、广州等大型海港兴起;特别是南宋政府建立在南方,政府税收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外贸易,政府还设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国东面朝海,沿海居民向海而生;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有了远洋航行的条件。总之,宋代出现的海洋发展倾向是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走上海洋型国家发展轨道的。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 ( http: / / )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经济、政策、技术等角度分析;第二问,可选择赞同,也可选择不赞同,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1)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2)变化:由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转向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战争不断;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 ( http: / / )识可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角度进行分析: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变化:根据“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在宋、元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得出:由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转向海上丝绸之路;
原因:根据材料“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可从战争及唐政府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及变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较为基础,难度一般。
18.【答案】(1)①原 ( http: / / )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宋代传统抑商政策的改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海外贸易兴盛。②表现:纸币的出现;区域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商品的品种增多,城市商业繁荣;坊市制度被打破;海外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2)特点:多极化,世界贸易被主要大国控制,垂直型国际生产分工居主导地位,工业国之间出现水平型国际分工。
(3)因素:重农抑商;科考内容以经义为主;海禁、闭关锁国。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1)“中国经 ( http: / / )济在宋代达到了顶峰”的原因可从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宋代传统抑商政策的改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海外贸易兴盛等方面进行概括。根据“点是深入都市的坊巷和遍布全城的各种商肆,面即是铺店林立、位于全城的中心地区的商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经济在宋代达到了顶峰”的表现主要有纸币的出现、区域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商品的品种增多、城市商业繁荣、坊市制度被打破、海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等。
(2)根据“在扩大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英国已不再拥有垄断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型国际生产分工,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之间的分工”可知20是基础世界贸易格局的特点主要是多极化,世界贸易被主要大国控制,垂直型国际生产分工居主导地位,工业国之间出现水平型国际分工。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经济最后陷于停滞”的政策因素主要是由于重农抑商;科考内容以经义为主;海禁、闭关锁国等。
故答案为:(1) ①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宋代传统抑商政策的改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海外贸易兴盛。②表现:纸币的出现;区域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商品的品种增多,城市商业繁荣;坊市制度被打破;海外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2) 特点:多极化,世界贸易被主要大国控制,垂直型国际生产分工居主导地位,工业国之间出现水平型国际分工。
(3) 因素:重农抑商;科考内容以经义为主;海禁、闭关锁国。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经济状况等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