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十四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扩展方式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  )
A.生产方式不同
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D.周边环境的影响
2.(2023·惠州模拟)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3.(2023·泰州模拟)从8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历史上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翻译运动,所译书籍涵盖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波斯的文学,印度的数学、天文学等。据此可知,这场翻译运动 (  )
A.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涵
B.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
C.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
D.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
【加固训练】
  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贫困不能阻,艰险不能移,沙漠的酷热,大海的惊涛,他们都视之坦途。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圣战的信念”。这侧面反映出  (  )
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
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识
C.伊斯兰教崇尚知识
D.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4.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5.十字军东征以后,威尼斯等地商人在累积了大量财富后开始以艺术来美化自己的家乡和城市。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这证明 (  )
A.贸易发展加强了各地交流
B.意大利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C.商业发展推动了人文精神
D.十字军东征促进文化发展
6.日耳曼统治西欧后,创造了基督教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而被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据此可知,该运动 (  )
A.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
B.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C.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D.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拓展延伸】中古西欧文化的特征
一大因素 基督教文化影响深远
二元结构 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教权并立
三大影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7.(2023·重庆模拟)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
A.中古时期的世界
B.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C.整体世界的发展
D.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8.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骑士文学兴起的制度背景是 (  )
A.教会权力的膨胀 B.封建等级的实施
C.议会制度的形成 D.古典民主制的传承
9.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  )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
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
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
10.下面是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社会结构表。由此可以推知,印度 (  )
社会结构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成分及职责 宗教祭祀 统治和保卫国家 普通劳动者 服务于前三种 不可接触者
A.佛教对种姓制度推波助澜
B.当时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在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1.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日本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 (  )
A.神道和佛教 B.文学和绘画
C.神灵和天皇 D.东方和西方
12.(2023·吉林模拟)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尾部,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发现,马丘比丘城被很好地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反映出 (  )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
B.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精华
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
D.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4分)(2023·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四、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学校、坟地、仓库等,中国地方官对破坏法人的中国人应予严惩。
——摘编自《中法天津条约》
材料二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曹立前《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
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三 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1949—1978年,学术界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认识比较片面。1978—2000年,认识更为深刻,观点更为全面。2000年以来,研究已更加深入细致,研究点逐渐转向细微,已涉及不平等条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摘编自龚雅丽《60年来关于不平等条约
影响的研究综述
——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华文化侵略的手段和破坏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具有“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14.(10分)(2023·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10分)四十四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4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扩展方式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  )
A.生产方式不同
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D.周边环境的影响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而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展方式不同的主要因素,A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
2.(2023·惠州模拟)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解析】选B。由所学可知,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泥板作“纸”,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等作 “笔”,然后直接压刻,诞生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尼罗河定期泛滥,非常有利于埃及农业生产,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的植物,所以材料主旨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会使各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明显的差异,B正确;A“独立发展”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 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排除C;D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
3.(2023·泰州模拟)从8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历史上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翻译运动,所译书籍涵盖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波斯的文学,印度的数学、天文学等。据此可知,这场翻译运动 (  )
A.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涵
B.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
C.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
D.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
【解析】选A。阿拉伯帝国翻译了古希腊、波斯和印度的相关书籍,这种翻译活动有助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丰富阿拉伯文化的内涵,A正确;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所译书籍涉及科学、哲学、文学、数学、天文学等,看不出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排除B;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古希腊典籍在翻译运动中的地位,排除C;D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
【加固训练】
  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贫困不能阻,艰险不能移,沙漠的酷热,大海的惊涛,他们都视之坦途。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圣战的信念”。这侧面反映出  (  )
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
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识
C.伊斯兰教崇尚知识
D.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解析】选A。材料的意思是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积极吸收各地先进文明,把追求知识作为遵循主命的行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A正确;B是材料直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是材料直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4.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解析】选B。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推动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即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有推动作用,B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无法得出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的结论,排除A;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并且阿拉伯连接了东西方,文化传播跨越了国家统治范围,排除C;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欧洲文明的渊源,并且欧洲文明并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
5.十字军东征以后,威尼斯等地商人在累积了大量财富后开始以艺术来美化自己的家乡和城市。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这证明 (  )
A.贸易发展加强了各地交流
B.意大利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C.商业发展推动了人文精神
D.十字军东征促进文化发展
【解析】选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业财富的增加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并且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C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各地交流的加强,排除A;材料并未反映东西方贸易被意大利垄断,排除B;材料并未说明十字军东征促进文化发展,排除D。
6.日耳曼统治西欧后,创造了基督教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而被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据此可知,该运动 (  )
A.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
B.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C.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D.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解析】选C。阿拉伯人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了深远影响,C正确;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同根同源,排除A;材料没有将阿拉伯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拓展延伸】中古西欧文化的特征
一大因素 基督教文化影响深远
二元结构 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教权并立
三大影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7.(2023·重庆模拟)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
A.中古时期的世界
B.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C.整体世界的发展
D.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解析】选D。根据材料“5—15世纪”“英格兰,拜占庭,俄罗斯,阿拉伯,笈多,日本,摩加迪沙,玛雅,阿兹特克”可知,材料呈现了中古时期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宗教与社会的典型特征,这说明最适合该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D正确;“中古时期的世界”主题过于笼统,未针对图片信息的内容,排除A;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是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历史主题之一,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才逐渐明朗,排除C。
8.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骑士文学兴起的制度背景是 (  )
A.教会权力的膨胀 B.封建等级的实施
C.议会制度的形成 D.古典民主制的传承
【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并结合所学可知,骑士作为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底层,其形成和发展受制于封建等级的实施,B正确;教会权力的膨胀、议会制度的形成与骑士阶层的形成和骑士文学的兴起无关,排除A、C;骑士文学与古典民主制无关,排除D。
9.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  )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
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
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等,反映出中世纪的拜占庭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C正确;拜占庭帝国并未发展古希腊的民主传统,排除A;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不符,排除D。
10.下面是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社会结构表。由此可以推知,印度 (  )
社会结构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成分及职责 宗教祭祀 统治和保卫国家 普通劳动者 服务于前三种 不可接触者
A.佛教对种姓制度推波助澜
B.当时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在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已出现不同的社会阶层,且不同阶层之间界限明显,因而可知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正确;佛教的出现冲击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排除A;等级制度的严格不意味着社会矛盾尖锐,排除B;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印度是否在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排除C。
11.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日本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 (  )
A.神道和佛教 B.文学和绘画
C.神灵和天皇 D.东方和西方
【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文化,A正确;文学和绘画不是武士道产生的源头,排除B;神灵和天皇是神道发展的原因,排除C;武士道产生的源头与西方无关,排除D。
12.(2023·吉林模拟)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尾部,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发现,马丘比丘城被很好地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反映出 (  )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
B.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精华
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
D.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解析】选D。根据材料城市被“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且根据材料可知它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排除A;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被印加文化继承,排除B;仅从马丘比丘一座城不能反映出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高,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4分)(2023·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四、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学校、坟地、仓库等,中国地方官对破坏法人的中国人应予严惩。
——摘编自《中法天津条约》
材料二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曹立前《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
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三 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1949—1978年,学术界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认识比较片面。1978—2000年,认识更为深刻,观点更为全面。2000年以来,研究已更加深入细致,研究点逐渐转向细微,已涉及不平等条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摘编自龚雅丽《60年来关于不平等条约
影响的研究综述
——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华文化侵略的手段和破坏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具有“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解析】第(1)题手段:根据材料一可知,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华文化侵略的手段有传教、设立医院、创办学校。破坏作用: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利用宗教来直接迫害和剥削中国人民;利用学校来麻痹欺骗中国人民。第(2)题理解: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是指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客观上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使社会发生较大变化。根据材料二“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可知,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促使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推动中国变法、革命思想应运而生;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冲击中国传统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据所学知识,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为中外文化交流创造了一个平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关于主权、法律各种思想的产生,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伴随着文化侵略,激发中国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第(3)题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1949—1978年,学术界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认识比较片面……认识更为深刻,观点更为全面。2000年以来,研究已更加深入细致,研究点逐渐转向细微,已涉及不平等条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不同、时代的局限性等会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
答案:(1)手段:传教、设立医院、创办学校。(2分)
破坏作用:利用宗教来直接迫害和剥削中国人民;利用学校来麻痹欺骗中国人民。(4分)
(2)变法、革命思想应运而生;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的发展;冲击中国传统落后的封建思想,如重男轻女、妇女受教育的禁锢;为中外文化交流创造了一个平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关于主权、法律各种思想的产生,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激发中国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6分)
(3)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不同、时代的局限性等。(2分)
14.(10分)(2023·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10分)
【解析】首先根据主题“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结合材料得出观点,根据材料“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得出观点是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其次阐释观点,根据材料“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并围绕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主题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古代世界文明多样性、近代世界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文明因国情和地域不同,呈现出多样化。
答案:论题: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2分)
阐述:古代世界:古巴比伦王国产生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产生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和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古代印度人在艺术、宗教、数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律体系影响深远。近代世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政体,德国建立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等,各自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政体。(6分)
总之,文明因国情和地域不同,呈现出多样化。(2分)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十四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