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从海底渐渐浮上水面,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 ( )
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 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
2.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1864 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8 年 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
1958 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还发明了杯装方便面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结构改变
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这一成就( )
A.彻底摆脱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自给自足
C.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我国
A.致力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B.需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农业生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D.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5.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解决了各国面临的饥饿问题 D.要求使用通风储粮技术
6.20世纪以来英国民众食品结构发生变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为134.7公斤,二战后则不足92公斤。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后英国( )
A.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 B.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C.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D.在战争中削弱了实力
7.《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8.据统计,2022年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人口比例从2019年的25.3%增长至29.6%,全球饥饿水平仍远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面对日趋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减少粮食储备,发展冷链物流产业
②保护水土资源,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国际合作,协调粮食生产及供应
④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所作贡献的有
①率先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②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③实现粮食基本自给④积极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 B.水产是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发展
C.化肥的使用不会造成污染 D.技术进步使粮食储备向智能化转变
11.如表是1930~1969年美国国民经济发展等相关情况的统计。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年份 全国人口年 均增长(%) 农业总产值 均增长(%) 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农业劳动力年均下降(%)
1930~1939 0.7 1.6 1.88 0.7
1940~1949 1.3 1.9 6.00 2.4
1950~1959 1.7 1.8 7.35 2.8
1960~1969 1.3 1.9 6.92 4.5
A.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B.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
C.农业技术是推动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D.非农产业对经济影响力增强
12.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说:“不开放港口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宣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代表指出,需保持市场开放,保障粮食贸易流顺畅,从而避免发生饥荒。这表明,当今世界各国必须( )
A.携手保障粮食安全 B.拓宽对外贸易通道
C.加快农业科技研发 D.改进食物储备技术
13.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当今中国能够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因为中国拥有( )
①保障粮食安全的系列措施 ②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③世界最大的粮食耕种面积 ④普及全国的智能农业机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
A.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B.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C.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15.下图所示为1950—1978年中国粮食贸易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粮食自给自足
B.20世纪60年代前期,经济困难局面导致粮食进口增加
C.20世纪60年代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促进粮食出口增加
D.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改善推动粮食进出口大增长
16.“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主要贡献是 ( )
A.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 B.运用高科技手段最早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C.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的进步 D.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提出实施“以工代赈”“三西”农业建设等专项扶贫政策
1986年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
1987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出台,针对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带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确立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的扶贫方式
1994~1996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出台,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 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作部署
国家确定14.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同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目标
2015年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20年 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
——摘编自史志乐、张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等
(1)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的共通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够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脱贫目标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器械、原料、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民众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起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不需使用外汇,用日元支付即可,日本政府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粮食进出口公司经营,粮食进出口数量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通过发放许可证进行管理。1950—1960年,我国连续11年粮食净出口,累计出口粮食2120万吨,创汇21.51亿美元,占同期粮油食品出口额的43.6%,同期全国外贸出口额的15.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主要粮食进口改为配额管理、限量登记办法。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的粮食进出口执行低关税,配额外征收普通关税或优惠关税,其他粮食进出口全部放开。由于啤酒生产的需求和饲料加工的需要,我国的大麦等农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净进口国,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
——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实施的粮食战略对日本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60年我国粮食出口量增长的原因,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管理方法调整的必要性。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世纪 欧洲 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 欧美地区 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深蓝一号”是三文鱼养殖网箱,这体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B正确;ACD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2.A
【详解】根据“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食物的保鲜与储藏,随着技术的进步,食物的储藏变得更方便,更有效,这便利了人们的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餐饮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食物的储藏,而不是各类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较快,有利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项正确;材料只讲了我国农业粮食产量的增长问题,并不涉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由于缺乏其他数据的对比支撑,且根据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已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没有涉及监管水平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我国稻谷、小麦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需求,故可知我国致力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A项正确;我国重视粮食储备建设,不能等同于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排除C项;集约农业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A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可知,我国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可以极大提高水稻的亩产;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也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产量更高意味着粮食更多,有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国博弈,排除B项;“解决了各国面临的饥饿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培育技术,不是粮食储备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以来(英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平均每人每年小麦消耗量逐渐减少,但没有说明肉蛋奶的消耗情况,小麦消耗量大幅度下降,结合史实可知,谷物消耗减少是因为其他可代替谷物的食品增加了,食品结构变化,营养结构多元化,说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推动这种变化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经济危机影响、战争削弱英国实力都是有可能导致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的因素,与材料体现的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从材料“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用冰库保鲜蔬果及清光绪年间北京皇室的冰窖藏蒜薹,得出我国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A项正确;古代中国部分保鲜技术与政府重视物种交流问题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问题,排除C项;长途贩运贸易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2022年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人口比例从2019年的25.3%增长至29.6%,全球饥饿水平仍远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及所学可知,目前国际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严峻,需要增加粮食储备,发展冷链物流产业,①项错误;保护水土资源,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②项正确;加强国际合作,协调粮食生产及供应,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③项正确;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水平,是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率先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是美国,①错误,排除ABD项;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及积极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均属于中国对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选C项。
【点睛】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D项正确;“保证了”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水产是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发展的趋势与科学技术的革命关系不大,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为低营养级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人工繁殖难度低,对低溶解氧和富营养化水体适应能力强,仅需要简单的技术和设备便可开展养殖生产,排除B项;“化肥的使用不会造成污染”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1969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30~1969年间美国农业劳动力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农民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耕作和照管农作物,进而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劳动力减少恰恰反映出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排除A项;20世纪以来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农业与非农对经济影响力的对比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不开放港口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宣战”可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认为粮食生产大国应该开放港口将粮食投放到全球市场;根据材料“需保持市场开放,保障粮食贸易流顺畅,从而避免发生饥荒。”可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代表认为全球应该保障粮食贸易流顺畅才能保障粮食安全,由此可见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都认识到要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必须要全球携手努力,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相关人员认识到携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排除B项;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一定层度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仅凭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这种认识,材料主要体现了相关人员认识到携手合作才能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排除C项;改进食物储备技术一定层度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但是不能通过材料直接得出这种认识,材料主要体现了相关人员认识到携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①②正确,A项正确;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粮食耕种面积,排除③,排除BC项;④项错在“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改革开放后小型拖拉机的保留量呈现上升趋势,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建国初的工业方针,且农村小型和大型农机的变化受重工业的发展影响较小,排除A项;农村小型拖拉机的保有量和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关系,排除C项;题干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市场调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粮食出口远大于进口,且粮食净出口量为正,体现了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自给自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国家实行农业合作化,粮食产量出现大幅提高,推动我国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A项正确;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但这一时期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并不明显,且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排除B项;杂交水稻推广是在20世纪70年代,并非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改善,这一时期粮食进口出现了增长,出口增长幅度不大,且7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回落,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是袁隆平。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D项正确;“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说法夸大了袁隆平的贡献,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袁隆平是最早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袁隆平在解决饥饿方面的贡献,“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应对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另—方面需要从粮食生产与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同时,还要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如何应对: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另—方面需要从粮食生产与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同时,还要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18.(1)共通点:以消除贫困和饥饿为核心目标;重视发展教育;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和人口的生活条件;通过经济发展进行开发式扶贫。
不同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领域广泛(涉及人的身体健康、社会群体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突出、领域集中;联合国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宏观性特点,中共的目标更具阶段性、具体性特点,一步一步推进;联合国的目标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中共的脱贫目标重视自更生。
(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适合国情的脱贫政策和规划;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传播。
【详解】(1)共通点:根据材料中“消除饥饿”和“,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可知以消除贫困和饥饿为核心目标;根据“优质教育”和“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可知重视发展教育;根据“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和“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和人口的生活条件;根据“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和“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状况”可知通过经济发展进行开发式扶贫。
不同点:根据材料中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的具体内容可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领域广泛,涉及人的身体健康、社会群体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突出、领域集中;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可知其目标具有全面性、宏观性特点,根据“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和“14.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可知中共的目标更具阶段性、具体性特点,一步一步推进;根据“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可知联合国的目标重视加强国际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脱贫目标重视自更生,主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完成。
(2)原因:根据“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制定了适合国情的脱贫政策和规划,推动了脱贫目标的完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脱贫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还应看到,中国能够提前完成脱贫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的结果;从国际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传播,为中国提前完成脱贫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理念。
19.(1)影响:缓解了战后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改变了日本人的部分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挤压了日本国内粮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经济、政治主权独立发展进程,加剧了美日贸易摩擦。
(2)原因:土地改革以及多种形式的农业互助合作,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粮食产量增加;通过统购统销,国家掌握了必要数量的粮食;组织大量粮食出口,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业原料,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的需要。
必要性:工业化发展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原有的粮食出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粮食安全的考虑。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日本。据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器械、原料、药品等”可得出缓解了战后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据材料一“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可得出改变了日本人的部分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据材料一“向日本民众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不需使用外汇,用日元支付即可,日本政府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可得出挤压了日本国内粮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经济、政治主权独立发展进程,加剧了美日贸易摩擦。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0——1960年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及多种形式的农业互助合作,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粮食产量增加;据材料二“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粮食进出口公司经营,粮食进出口数量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统购统销,国家掌握了必要数量的粮食,组织大量粮食出口,来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业原料,以及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小问必要性,据材料二“啤酒生产的需求和饲料加工的需要,我国的大麦等农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可得出工业化发展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据材料二“我国的主要粮食进口改为配额管理、限量登记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原有的粮食出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据材料二“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的粮食进出口执行低关税,配额外征收普通关税或优惠关税,其他粮食进出口全部放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安全的考虑。
20.示例一: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
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示例二: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4世纪以来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历史史实得出论题: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其次,结合16世纪之前人类的交流情况和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后的情况对比分析阐述,如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强调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食物发展的变化实质,即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也可根据材料“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等信息得出,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其次,论述工业革命后食品加工工业的变化。如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最后,总结归纳,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