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政府则在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口号。这些计划或战略的提出( )
A.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严重 B.源于西方阵营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C.助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如图为2001—2020年全球—美国—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论文年度趋势图,该图反映出( )
A.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
B.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
C.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D.大国日渐成为高新技术研究的主导力量
3.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B.经济多极化导致政治多极化趋势
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4.当看到普通公民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的情景时,我们能够判断这一情景可能出现在( )
A.1955年 B.1958年 C.1976年 D.2003年
5.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
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
6.下图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 B.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C.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D.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7.机器人(英文名:Robot)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1962年以来,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大大缓解了人口压力 B.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C.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D.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8.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列各项对(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科技成就 研究年代① 应用年代② 生产年代③ ①—②年差 ②—③年差 ①—③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为科技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从发明到生产的间隔年限越长科技成就就越先进
C.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9.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
A.A B.B C.C D.D
10.下图信息反映出( )
A.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科技发展改变生活方式 D.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1.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诈骗和欺诈行为,提高金融安全性;在投资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高投资收益率。 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人工智能( )
A.助力人们经济活动 B.改变社会发展形态
C.运用领域非常广泛 D.促使生产方式变革
12.科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小科学、大科学”演讲,他认为:过去的小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现在的大科学研究规模则越来越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苏联和中国的火箭、卫星研制计划。这说明( )
A.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 B.二战推动了人类科技多领域繁荣发展
C.科技成为了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第三次科技革命有整体化社会化特征
13.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中国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
C.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D.发达国家才能发展航天技术
14.对于一座大楼来说,仅仅利用外墙玻璃就能把所需热水问题解决,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或煤气。这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哪方面的成就( )
A.环境的检测和保护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C.建筑行业的新发展 D.新材料的开发应用
15.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对其主旨解读准确的是
A.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B.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D.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16.2023年 11 月 2日,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伦敦以北的布莱奇利园闭幕,中国、英国、美国等28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AI)带来巨大机遇,有潜力增强人类福祉、和平和繁荣,同意共同努力防范AI 可能造成的“灾难性伤害”。据此可知( )
①现代科技进步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②人工智能已覆盖人类所有社会生活
③国际社会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④智能化创新需要各国携手共同研究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材料三 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人类文化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文化传承有哪些载体及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的关系。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工厂制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 装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订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所以人工智能技术迄今为止仍然是一项“年轻”的技术,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提出,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可谓命途多舛,在提出不到十年的时期内,就进入了瓶颈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得以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民用普及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诸多分支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摘编自徐浩《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材料二 人工智能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人工智能也有很多新的特点。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以前非常规的工作变成常规的操作,从而实现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机器开始扮演大脑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拓展人类能力的机器!不但补充了人类劳动.还具有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人类劳动的潜质’将冲击许多以往未受技术影响的职业。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其对劳动力的替代达到了一个过去无法比拟的速度和规模。
——摘编自曾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工智能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蒸汽动力到智能技术,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面深刻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文明中的技术”为主题,拟定两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并分别阐述其选题意义。(要求:研究问题明确,选题意义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材料中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及“科技立国”体现的是各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均有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苏联的挑战无关,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世界)。据题干“美国和中国是发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以及图表中中关两国在全球发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总量中的占比可知,D项正确;从题干中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数据无法得出“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排除A项;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主要是指数字治理、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等排除B项;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是指使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信息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材料“三次科技革命……塑造、更替着……国际格局”表明科技革命影响了国际格局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D项正确;国际格局受国家实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科技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经济多极化的说法错误,B项排除;两极格局解体不是科技革命导致的,C项错误。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左右,出现了普通公民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的情景,D项正确;“1955年、1958年、1976年”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机器人的使用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表现,开餐厅是为了追求利润,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故A项正确;这种新式机器人餐厅刚刚兴起,对传统就餐业还未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管理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对工人劳动就业的威胁,故D项错误。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从毛笔到计算机,汉字书写越来越模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传统书法的实用价值进一步减弱,即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C项正确;书写工具的进步与书写质量应该成正比,排除A项;据材料“毛笔”可知是书法艺术,不是文字,B项夸大范围,另外文字的作用并未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而减弱,排除B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材料主旨是书法艺术的部分发展情况,不是传播媒体,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B项正确;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排除A项;机器人的使用尚未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排除C项;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排除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科技成就的研究年代和应用年代的时间间隔差越来越短,说明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正确;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当时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其生产应用更多的是实践的结果,排除A;计算机从应用到生产时间是同一年,其科技含量远远超过蒸汽机,排除B;通过表格信息无法判断所列科技成果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程度,排除C。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伴随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这反映出科技对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国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排除B项;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提高金融安全性,也可以帮助人们在投资方面更好把握市场动态,这说明人工智能助力人们的经济活动,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人工智能推断人们的经济活动,但不代表改变社会发展形态,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人工智能在金融安全性和投资管理两个领域的运用,不能体现“非常广泛”,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可知,现代科学研究规模越来越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协作,具有整体化和社会化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的相关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二战对人类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且战争对科技一般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不能夸大战争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科技并不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排除A项;当时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是美苏两国,排除B项;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发展了航天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仅仅利用外墙玻璃就能把所需热水问题解决,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或煤气”可知,新科技革命解决了生产生活中所需的能源问题,因此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B项正确;环境检测与保护无法解决热水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解决热水问题,建筑行业新发展无法节省电力或煤气,排除C项;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于解决热水问题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通过观察图中描绘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时代的铁路、电气时代的电力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等产业的更新换代,揭示出在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B项正确;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促使“新经济”出现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并非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重工业没有突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产生了铁路、车床等产业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中国、英国、美国等28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AI)带来巨大机遇,有潜力增强人类福祉、和平和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莱奇利宣言》的签署表明了现代科技进步得到革命性的发展,同时国际社会也在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据结论可知①③正确,选B项;②错在“人工智能已覆盖人类所有社会生活”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D项;题干强调智能技术的影响,不是研究过程,④错,排除A、D项。故选B项。
17.(1)主要途径: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等。
意义: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
(2)载体: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文字、语言、宗教、服饰、重大节日活动等。
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承与传播,促进文化普及,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服务公众、丰富文化生活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关系: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共享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元文化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的变化,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究如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机器的冲突,共同解决人类文明的难题。
【详解】(1)途径:根据材料一“……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和平与非和平两个方面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如: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殖民扩张、战争等都是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
意义:根据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联系;根据材料一“……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
(2)载体: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北京国子监琉璃牌坊”,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学校教育”;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德国人古登堡”,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印刷书”;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卢浮宫”,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博物馆”;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美国国会图书馆”,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图书馆”;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传承的载体还有:文字、语言、宗教、服饰、重大节日活动等。
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可得出,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承与传播,促进文化普及,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从服务公众、丰富文化生活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可得出,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服务公众、丰富文化生活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关系:根据材料三“……通过人类文化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共享本身分析,可得出,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三“ 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及“新时代文化传承方式……”,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共享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元文化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的变化,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共同的努力角度分析,可得出,我们需要去探究如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机器的冲突,共同解决人类文明的难题。
18.(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或规模大);分工更加精细;实行规范化管理。
(2)变化:传统的“蓝领”工人减少;“灰领”、 “白领”工人增加,超过“蓝领”工人;第三产业 (服务业)就业人员增长较快。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产业的发展;公众生活和消费需求的提 高。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从18世纪70年代到19 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 时期……”可分析得出采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1786 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 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 固定资本3916镑……”可分析得出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根据材料“……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 翻一倍,达到727人……”可分析得出劳动力高度集中(或规模大);根据材料“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可分析得出分工更加精细;根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 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可分析得出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2)变化:根据材料“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可知,传统的“蓝领”工人减少;根据材料“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可知,“灰领”、“白领 “工人增加,超过“蓝领”工人;根据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 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可知,第三产业(服务业)就业人员增长较快。
原因:根据材料“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催生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以及从事 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次科技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众生活和消费需求的提高。
19.(1)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诞生;20世纪60年代前后,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瓶颈期;20世纪80年代后人工智能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2)同:都解放了人类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异: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发展;推动了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更深入地替代人类劳动;变革的速度更快,规模空前;等等。
(3)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会替代部分劳动,从而减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迄今为止仍然是一项“年轻”的技术,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提出”可知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诞生;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技术可谓命途多舛,在提出不到十年的时期内,就进入了瓶颈期”可知20世纪60年代前后,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瓶颈期;根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民用普及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人工智能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一样,都解放了人类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异:根据材料二“机器开始扮演大脑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拓展人类能力的机器”可知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发展;根据材料二“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以前非常规的工作变成常规的操作,从而实现生产活动计算机化”可知推动了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根据材料二“不但补充了人类劳动.还具有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人类劳动的潜质”可知更深入地替代人类劳动;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其对劳动力的替代达到了一个过去无法比拟的速度和规模”变革的速度更快,规模空前。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被背景下,由于人工智能精确和抗压力的优势,人工智能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会替代部分体力劳动或者劳动,从而减少人类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给人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20.研究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
选题意义: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隐私泄露、失业风险等。研究这个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隐患,增强我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世界史。据材料“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面深刻的影响。”,得出研究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
选题意义: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得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隐私泄露、失业风险等。说明研究此题的现实意义,得出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隐患,增强我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