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天津模拟)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将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他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马歇尔计划刻意“淡化”意识形态,并把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遏制苏联、对苏冷战
B.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C.把握对苏冷战的主动权
D.离间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方面已切实感受到:“学术交流可以推动苏联精英阶层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态度从否定转向羡慕与崇尚。”事实上,也确实有一些苏联的年轻知识分子逐渐对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反美观点持有异议。材料反映了( )
A.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
B.美苏对抗侧重于文化领域
C.交流活动推动了苏联科技水平提高
D.美苏由对抗转向合作交流
3.图中的两幅漫画体现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态度。这主要是由于 ( )
A.价值观念不同 B.时代背景不同
C.研究视角不同 D.政治立场不同
4.苏联从1948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1 400多座干扰设备来专门干扰“美国之音”“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针对苏联的公开和隐蔽的宣传活动,同时在国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和加强管控。苏联此举意在 ( )
A.着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B.巩固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C.与美国加紧争夺“中间地带”
D.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5.下表摘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和不结盟运动的部分事件。这些事件说明( )
时间 事件
1974年秋 联大召开世界粮食会议
1975年秋 联大举行经济特别会议,讨论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问题
1975年 第七届特别联大召开,一致通过了旨在建立以南北对话为谈判框架的决议
1979年 第六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发展的全球谈判的决议》,该决议被载入联合国大会第34/138号决议
A.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增强
B.联合国职能重心发生转移
C.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猛
D.不结盟运动主导国际事务
【加固训练】
2003年2月,不结盟运动国家召开首脑会议,强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世界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并提出将七十七国集团并入不结盟运动,把不结盟运动改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这一变化 ( )
A.顺应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B.表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
C.宣告了美国单边主义破产
D.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6.(2023·天津模拟)1964年初,美国发现中法接近后开始出手阻挠。一方面指出“法国的这一决定与美国的利益有直接冲突”,另一方面也力挺蒋介石坚守巴黎,不要主动宣布与法国断交。这表明 (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强化
B.法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
C.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美国力求阻止中国的统一
7.美苏双方两周的军事较量使得核大战一触即发。但富有戏剧性的是,两周之后,莫斯科电台报道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这说明 ( )
A.美苏力量势均力敌
B.两极格局趋向瓦解
C.对抗中伴随着妥协
D.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8.(2023·吉林模拟)1960年,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以取代1951年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且删去了旧条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暴动和骚乱”的条款。该条约 ( )
A.体现出日本对冷战态度发生转变
B.反映中间地带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C.折射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趋向
D.根本上改变美日间的不平等关系
9.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过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 )
A.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 ( )
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
B.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
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原因
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
11.(2023·德州模拟)下图为1945年、1955年、1965年、1975年各大洲的联合国成员国数量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甲”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美洲
【加固训练】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 ( )
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
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
12.下图为国际油价变化对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2001—2015年),这反映出当时沙特阿拉伯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
B.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C.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
D.稳定国际原油价格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冷战阶段分期 重要史实
第一阶段冷战的开始(1945—1949) 雅尔塔体系确立、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杜鲁门主义、新中国诞生
第二阶段冷战的扩展(1950—1962) 华约组织建立、中苏友好合作、朝鲜战争
第三阶段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 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中美关系的解冻与正常化
第四阶段冷战再现(1980—1984) 中国对外开放并采取独立自主外交、美苏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第五阶段冷战的结束(1985—1991) 核裁军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依据刘金质《冷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给材料的整体或局部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4.(12分)(2023·北京模拟)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
国家 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 坡 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 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 西亚 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 阿拉 伯 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20世纪60—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12分)(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十八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4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天津模拟)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将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他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马歇尔计划刻意“淡化”意识形态,并把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遏制苏联、对苏冷战
B.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C.把握对苏冷战的主动权
D.离间苏联与东欧的关系
【解析】选C。材料表述的是马歇尔计划的部分内容,而马歇尔计划正是想假借经济援助的方式控制西欧国家,扩大自己在资本主义阵营的影响力以便在对苏冷战中掌握主动权,故选C;当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也已经开始,该目的已经在进行中,排除A;援助西欧是美国的借口,并非真的要巩固西欧,排除B;美国援助的主要对象是西欧,对于离间苏联和东欧产生的影响较小,排除D。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方面已切实感受到:“学术交流可以推动苏联精英阶层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态度从否定转向羡慕与崇尚。”事实上,也确实有一些苏联的年轻知识分子逐渐对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反美观点持有异议。材料反映了( )
A.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
B.美苏对抗侧重于文化领域
C.交流活动推动了苏联科技水平提高
D.美苏由对抗转向合作交流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方面试图利用学术交流影响苏联人的思想,使他们倾向于认同美国的制度和观念,否定本国的制度和观念,从而达到对苏联文化渗透的效果,进而可以得出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于美国对苏“冷战”和“和平演变”的国家战略,A正确;材料涉及美苏之间文化领域的对抗,但看不出“侧重”,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交流活动推动了苏联科技水平提高,排除C;材料反映了美国试图利用学术交流对苏联实行文化渗透,看不出由对抗转向合作交流,排除D。
3.图中的两幅漫画体现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态度。这主要是由于 ( )
A.价值观念不同 B.时代背景不同
C.研究视角不同 D.政治立场不同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于马歇尔计划,1947年的苏联漫画将其描述为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为诱饵,让欧洲各国拉动美国经济的发展,1947年美国漫画将其描述为欧洲各国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据此可知,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由于各自政治立场的不同,其所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故选D;价值观念主要体现为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其表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立场的不同,排除A;两幅漫画所创作的时间都是1947年,说明其时代背景是相同的,排除B;两幅漫画所体现的主题是相同的,涉及的都是美国与欧洲的关系,说明二者的研究视角是相同的,排除C。
4.苏联从1948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1 400多座干扰设备来专门干扰“美国之音”“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针对苏联的公开和隐蔽的宣传活动,同时在国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和加强管控。苏联此举意在 ( )
A.着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B.巩固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C.与美国加紧争夺“中间地带”
D.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解析】选D。据材料“干扰‘美国之音’‘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在国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和加强管控”可知,冷战期间,苏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故选D;着力提升苏联的文化软实力,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材料主要展现的是苏联对自身的防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排除C。
5.下表摘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和不结盟运动的部分事件。这些事件说明( )
时间 事件
1974年秋 联大召开世界粮食会议
1975年秋 联大举行经济特别会议,讨论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问题
1975年 第七届特别联大召开,一致通过了旨在建立以南北对话为谈判框架的决议
1979年 第六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发展的全球谈判的决议》,该决议被载入联合国大会第34/138号决议
A.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增强
B.联合国职能重心发生转移
C.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猛
D.不结盟运动主导国际事务
【解析】选A。根据材料“讨论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问题”“一致通过了旨在建立以南北对话为谈判框架的决议”“第六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发展的全球谈判的决议》”,可知1975—1979年联合国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而且发展中国家也通过实行不结盟运动,扩大了自身对联合国的影响,这说明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故选A;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只是联合国关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排除B;材料中联合国主要关注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民族独立问题,排除C;当前国际事务的主导权依然在部分发达国家手中,排除D。
【加固训练】
2003年2月,不结盟运动国家召开首脑会议,强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世界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并提出将七十七国集团并入不结盟运动,把不结盟运动改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这一变化 ( )
A.顺应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B.表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
C.宣告了美国单边主义破产
D.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解析】选D。据材料“改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可知,这一变化是为了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联合,以共同应对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故选D;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但尚未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排除A;目前,某些国家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未形成,排除B;这一变化冲击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但是对美国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无法宣告单边主义破产,排除C。
6.(2023·天津模拟)1964年初,美国发现中法接近后开始出手阻挠。一方面指出“法国的这一决定与美国的利益有直接冲突”,另一方面也力挺蒋介石坚守巴黎,不要主动宣布与法国断交。这表明 (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强化
B.法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
C.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美国力求阻止中国的统一
【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中法接近后美国出手阻挠,但也让蒋介石不要主动与法国断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法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想要摆脱美国的束缚,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故选B;20世纪6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而非“强化”,排除A;“趋于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反映中法关系,与美国阻止中国统一无关,排除D。
7.美苏双方两周的军事较量使得核大战一触即发。但富有戏剧性的是,两周之后,莫斯科电台报道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这说明 ( )
A.美苏力量势均力敌
B.两极格局趋向瓦解
C.对抗中伴随着妥协
D.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解析】选C。美苏双方较量之下,核战争一触即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体现出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体现了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C;古巴导弹危机时值20世纪60年代,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排除A;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B;冷战过程中伴随着局部热战,并非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维护,排除D。
8.(2023·吉林模拟)1960年,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以取代1951年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且删去了旧条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暴动和骚乱”的条款。该条约 ( )
A.体现出日本对冷战态度发生转变
B.反映中间地带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C.折射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趋向
D.根本上改变美日间的不平等关系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1960年的条约相比1951年的条约,美国对于日本内政的干涉有所减轻,体现出日本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世界多极化的倾向,C正确;美日的冷战思维并没有改变,排除A;日本不属于中间地带,排除B;“根本上”表述错误,排除D。
9.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过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 )
A.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解析】选B。根据材料“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可知,材料认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在于领导集团内部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故选B;材料中并未体现严重忽视物质利益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排除A;材料中并未反映私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且材料认为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的改变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排除C;材料认为亲资本主义联盟壮大只是表面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党国精英们政治制度立场发生改变,排除D。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 ( )
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
B.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
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原因
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
【解析】选A。材料观点认为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是英国主动撤退而不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结果,这种观点忽视了殖民地人民自身的反抗作用,故选A;该观点并不否认英国殖民的事实,因此不能说否定西方殖民侵略的历史,排除B;“非殖民化”的真正原因是殖民地人民长期的斗争,而材料在回避这一原因,反而认为是英国主动撤退,因此是在掩饰“非殖民化”的真正原因,排除C;英国等西方国家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因此主动放弃殖民地的说法就是在回避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在美化英国等国家的殖民行为而并非贬低了它们主动放弃,因为主动放弃的说法本就不成立,殖民地人民是经过斗争摆脱殖民地,排除D。
11.(2023·德州模拟)下图为1945年、1955年、1965年、1975年各大洲的联合国成员国数量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甲”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美洲
【解析】选A。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的洲在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1955年到1965年“甲”的饼状面积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相合,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亚洲加入联合国的时间应该集中在1955年前,排除B;二战前欧洲基本上为独立国家,联合国创始时欧洲有14个国家,在1955年前欧洲国家基本加入了联合国,后面的饼状面积变化不大,排除C;联合国创始时美洲就已有22个国家,所以1945年后美洲在联合国的饼状面积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排除D。
【加固训练】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 ( )
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
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回后英军撤离埃及,表明了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故选D;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A;20世纪90年代,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最终崩溃,排除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12.下图为国际油价变化对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2001—2015年),这反映出当时沙特阿拉伯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
B.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C.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
D.稳定国际原油价格
【解析】选B。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与国际油价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石油是沙特阿拉伯经济的主要支柱,据此可以推知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赖石油这一资源,这反映出沙特阿拉伯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故选B;沙特阿拉伯要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其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改变国内单一的经济结构,排除A;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是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排除C;稳定国际原油价格需要世界上所有主要产油国共同协商,并不是一个国家所决定的,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冷战阶段分期 重要史实
第一阶段冷战的开始(1945—1949) 雅尔塔体系确立、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杜鲁门主义、新中国诞生
第二阶段冷战的扩展(1950—1962) 华约组织建立、中苏友好合作、朝鲜战争
第三阶段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 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中美关系的解冻与正常化
第四阶段冷战再现(1980—1984) 中国对外开放并采取独立自主外交、美苏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第五阶段冷战的结束(1985—1991) 核裁军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依据刘金质《冷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给材料的整体或局部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需要从材料中提取3条相互关联的信息,从整体的角度或从局部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其次,围绕主题,利用所提取的信息进行阐释,如根据“雅尔塔体系确立”“华约组织建立”“中美关系的解冻与正常化”可以提炼出主题:冷战的发生发展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然后用提取的信息来对主题进行论述,论述时注意持论有据,论证充分。最后,进行总结和升华。
答案:示例:
从整体上看:冷战的发生发展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或冷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美苏冷战的特征是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缓和与紧张并存)。
从局部上看:新中国外交在冷战过程中逐渐成熟(维护国家利益);或多极化趋势在冷战后期逐渐出现。(4分)
阐释:结合所提取的信息,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每个信息点阐释其时代背景和影响,各2分,共6分)
结论:根据主题,总结相关阐释,得出启示。(不得与主题雷同,2分)
14.(12分)(2023·北京模拟)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
国家 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 坡 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 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 西亚 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 阿拉 伯 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20世纪60—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12分)(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参考答案示例(任选三个角度):
20世纪60—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通过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角度一,民族国家独立。实现民族独立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或政治前提。二战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摆脱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经济才得到自主发展。(4分)
角度二,政府政策因素。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政府,依据国情,进行政策调整或在政府主导下,探索适合本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如新加坡、韩国等,依据国情发展外向型经济,马来西亚利用国家政策刺激经济发展,沙特阿拉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石油经济。这些国家均因政府政策的推动,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4分)
角度三,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亚洲新兴民族国家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如新加坡、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产业,推进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到80年代两国均进行技术革新,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实现产业升级转型。(4分)
角度四,传统文化创新。亚洲许多新兴民族国家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本土特色的新文化。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都注意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凝聚民族向心力,有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二十八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