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二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二十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4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岳阳模拟) 如图是某学者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面对图中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
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
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
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
【解析】选C。图中信息反映出,1928年后,纳粹党的支持率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C正确;A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凡尔赛条约》的影响自一战后一直存在,排除B;D无法解释1928年前后纳粹党得票比例的变化。
2.1936年3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对此,比利时首相和法国外交部长要求比、法、英三国向国际联盟提交议案,对德国的违约加以制裁。但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各国 (  )
A.尚未意识到德国法西斯的危害性
B.出于自身利益纵容德国的扩张行为
C.在实施绥靖政策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D.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
【解析】选D。材料“1936年3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体现的是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D正确;西欧各国态度不一显然是受国家利益影响,A排除;B说法与比利时和法国的态度相矛盾,排除;比利时和法国主张制裁德国,高度一致性说法错误,排除C。
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该事件(  )
A.标志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B.促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灭亡
D.鼓舞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进一步鼓舞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故D正确;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纳粹党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这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故排除A、B;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二战前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和平投票”,86.8%的受访者赞成联合起来对侵略者进行经济及非军事手段的制裁。在军备问题上,90.6%的受访者赞成用“国际协定”来实现全面裁军,82.5%的受访者赞成根据“国际协定”来实现对各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航空兵部队的全面废除。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B.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强力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出现放缓趋势
【解析】选A。由题干中英国“和平投票”结果来看,英国大部分国民希望采用经济或者非军事的手段、用“国际协定”的方式来阻止法西斯侵略,这说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故选A;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英国民众不希望政府采取极端暴力或军事手段来制止法西斯扩张,排除B;国联由于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所以在维护和平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作用日益凸显,排除C;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是不断加剧的趋势,而不是逐渐放缓,排除D。
5.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
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
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
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材料中的事件表明,英法等大国控制下的国联在纵容意大利侵略,故B正确。
6.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当时 (  )
A.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
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默契
C.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
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解析】选A。据材料“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英国对苏联是敌对的态度,而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表示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说明这一时期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故选A;材料只提到英国的态度,并未涉及苏联的行动,排除B;英国并未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援助苏联是因为当时同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C;英苏只是在军事上开展合作,排除D。
7.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打破按字母排序的传统,把中国、苏联等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放到与美英并列的位置,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故选B;此时各国正构建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形成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的国家排序情况,反法西斯同盟刚刚形成,未体现各国紧密团结,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突出的国家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未强调国家综合实力的作用,故排除D。
8.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范围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美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D正确;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排除A;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加剧,排除B;此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成立,排除C。
9.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宣布:“把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解除并予以解散;永远解散一再图谋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德国总参谋部;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并对德军造成的破坏索取实物赔偿;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机关……”这些规定表明 (  )
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B.三国协商对德作战一致行动
C.战后建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D.协商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解析】选A。据题意可知,雅尔塔会议对德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再次出现,故选A;这些规定是对德国的制裁,而非对德一致行动,排除B;这些规定和联合国的建立无关,排除C;材料中没有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的信息,排除D。
10.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
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
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解析】选A。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实际指的是英苏两国在划分势力范围,是大国强权的表现,故选A;英国本身就是在干涉巴尔干的事务,排除B;英苏两国通过百分比协议在划分势力范围,而不是在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和平,排除C;丘吉尔的行为是在为英国谋求海外利益,而不是违背了英国利益,排除D。
11.(2023·天津模拟) 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B.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解析】选D。据材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可知,国联大会的决议通过需要全体会员国同意,而联合国决议通过,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说明联合国更加注重大国协调作用,故选D;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初期联合国被美国操纵,故有效避免战争的说法错误,排除A;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所做的实现集体安全的两次重大努力,排除B;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欧、日本、中国等国的崛起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C。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
A.推动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C.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D.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了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等政治经济组织,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故C正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在一战期间,故A错误。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故B错误。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打破,相当一部分英法决策者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12分)
【解析】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可得出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泛滥;根据“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打破”可得出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根据“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可得出经济危机使英法实力衰退、信心丧失;根据“美国……承担过来”可得出美国深受孤立主义影响。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可得出在这一背景下,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具体则可列举1931年纵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8年纵容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等。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可得出,绥靖政策严重侵犯了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纵容了法西斯扩张,加速了二战爆发,延缓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西方国家最终损害了自身利益。
答案:(示例)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泛滥,两种社会制度对立,经济危机使英法实力衰退、信心丧失,美国深受孤立主义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别国利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如1931年纵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8年纵容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等。
绥靖政策严重侵犯了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纵容了法西斯扩张,加速了二战爆发,延缓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西方国家最终损害了自身利益。(12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一方的大同盟领导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他们在战时的两次高峰会议上已经握过手,为一个更好的世界祝过酒。
——摘编自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
——摘编自李世安《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再论雅尔塔体系》
(1)就国际关系而言,指出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要“修正”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两次高峰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安排。(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的依据,并概括其能够“基本完成了任务”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要修正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在关于战后对德处置的措施上进行了安排,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及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体系在维护和平的作用方面回答;第二问,结合两大阵营、两极格局、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战思潮等方面分析。
答案:(1)“修正”的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分)安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处置以及为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安排(或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3分)
(2)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原因: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分别形成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双方势均力敌;两极对峙格局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壮大,第三世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联合国发挥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5分)二十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岳阳模拟) 如图是某学者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面对图中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
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
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
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
2.1936年3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对此,比利时首相和法国外交部长要求比、法、英三国向国际联盟提交议案,对德国的违约加以制裁。但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各国 (  )
A.尚未意识到德国法西斯的危害性
B.出于自身利益纵容德国的扩张行为
C.在实施绥靖政策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D.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
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该事件(  )
A.标志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B.促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灭亡
D.鼓舞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4.二战前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和平投票”,86.8%的受访者赞成联合起来对侵略者进行经济及非军事手段的制裁。在军备问题上,90.6%的受访者赞成用“国际协定”来实现全面裁军,82.5%的受访者赞成根据“国际协定”来实现对各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航空兵部队的全面废除。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B.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强力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出现放缓趋势
5.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
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
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
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6.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当时 (  )
A.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
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默契
C.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
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7.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8.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9.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宣布:“把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解除并予以解散;永远解散一再图谋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德国总参谋部;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并对德军造成的破坏索取实物赔偿;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机关……”这些规定表明 (  )
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B.三国协商对德作战一致行动
C.战后建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D.协商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10.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
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
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11.(2023·天津模拟) 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B.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
A.推动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C.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D.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打破,相当一部分英法决策者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12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一方的大同盟领导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他们在战时的两次高峰会议上已经握过手,为一个更好的世界祝过酒。
——摘编自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
——摘编自李世安《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再论雅尔塔体系》
(1)就国际关系而言,指出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要“修正”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两次高峰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安排。(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的依据,并概括其能够“基本完成了任务”的原因。(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二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