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新航路开辟后,甘蔗传入美洲并大量种植。《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描述:“如果说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该书作者认为( )
A.哥伦布的贡献在于促进了物种大交流 B.高产作物玉米的价值高于甘蔗
C.物种交流给欧洲和美洲带来不同影响 D.甘蔗的种植是奴隶贸易的根源
2.如图所述历史活动
A.推动了亚非拉对外贸易的兴起 B.给亚非拉带去了灾难
C.标志着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D.促进了西班牙的社会转型
3.在中世纪的西欧,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基本限于白天,夜晚劳动只是偶尔为之的例外。新航路开辟以后,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行会势力的削弱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生产方式的转变 D.照明条件的改善
4.学者洛温在《老师的谎言》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
A.肯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B.坚持了欧洲中心论的观点
C.忽略了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 D.为殖民扩张寻找理论辩护
5.新航路的开辟从整个人类历史上看是促进了世界的进步,表现在
A.非洲人口被迁徙到美洲 B.西、葡扩大了资本
C.《马可·波罗行记》被证实 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了汇合交融
6.1520年3月西班牙舰队抵达墨西哥时,人口多达2200万,但到了12个月后,人口仅剩余1400万。到了1580年,墨西哥的人口已经不足200万。墨西哥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种族屠杀 B.黑奴贸易 C.圈地运动 D.疾病流行
7.近来,有人质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认为“发现”一词对某些人而言并不公平,因为它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某些人”是
A.美洲土著 B.日耳曼人 C.奥斯曼人 D.非洲黑人
8.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据此可知
A.亚非拉地区都成为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B.葡萄牙人占据了非洲大陆屠杀印第安人
C.开展了以西葡为首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D.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表现
9.如图反映的是近代某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
A.促进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B.促使欧洲白银大量外流
C.为欧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 D.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0.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土豆、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
11.在非洲历史上,奴隶买卖一直受人唾弃。可是,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 )
A.贩卖黑人奴隶使美洲的奴隶制走向鼎盛
B.16世纪商品世界性流动
C.“三角贸易”使欧洲殖民者掠取巨额财富
D.美洲劳动力的严重缺乏
1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13.为了发现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出海航行,他们分别到达过
A.好望角、印度、美洲、菲律宾 B.印度、好望角、美洲、菲律宾
C.好望角、印度、菲律宾、美洲 D.印度、好望角、菲律宾、美洲
14.18世纪中期以来,美洲成了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的殖民与人口的迁移
C.各种疾病的传播 D.拉丁美洲领土开发得较晚
15.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李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建立。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C.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 D.新航路开辟带来诸多影响
16.以下是一位学者就某主题所列举的提纲。由此可得出合乎该主题的结论是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文明间的联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入侵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二、材料分析题
17.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对比分析】
(1)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
【深入探究】
(2)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虽然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思想上保留了对中世纪神权的信仰,但他又执着地追求科学知识,后来居然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实际上批判神权的理性主义者;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支配下完成的,但是他的行动却得到大商人的资助,客观效果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哥伦布少年时就迷恋着各种有关航海知识的书籍。他研读过古希腊哲学家和当时流行的一些天文学、地理学名著,也批注过一些有关描述东方大国盛况的游记和故事,熟悉并相信被当时学者们普遍接受的“地圆说”。哥伦布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是因为他在长期的航海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哥伦布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磁力现象”,并把这种技术应用到航海上。1485~1492年,他制订了远航深险的具体计划,并收集了远航所必备的技术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西班牙国王之所以支持哥伦布的冒险行动,这是同西班牙所处的国际环境、西班牙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王权政治的建立以及具备远洋航行所必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分不开的。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有观点认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述观点,说明你的判断和理由。(要求:判断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赐福”是指哥伦布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丰富了欧亚的物种资源,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他西行所带的甘蔗是诅咒”是指原产于欧亚的甘蔗等传入美洲后,殖民者建立单一种植园经济和使用奴隶劳动,产生了消极影响,阻碍了美洲农业的正常发展,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哥伦布引发的物种交换给欧洲和美洲带来不同影响,C项正确;该书作者认为物种交流给欧洲和美洲带来不同影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玉米和甘蔗的价值都很高,材料没有比较两者价值,排除B项;奴隶贸易的根源在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该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该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对其来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国家对该地区进行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并没有促进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排除A项;在18世纪六七十年代,英法之间进行了战争,法国战败,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这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并没有使西班牙实现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
3.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市场需求扩大,因此手工工场生产的时间延长,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B项正确;行会势力的削弱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依然是手工生产,排除C项;这一时期电灯尚未发明,因此照明条件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等信息可知,材料否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但肯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欧洲的重要意义,说明洛温在坚持欧洲中心论的角度评价此事件,B项正确;根据材料“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可知,洛温否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洛温在坚持欧洲中心论的角度评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没有强调忽略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并且材料没有涉及美洲,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洛温在坚持欧洲中心论的角度评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为殖民扩张辩护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5.D
【详解】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西方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融,答案为D;AB不是新航路对人类历史的促进作用,排除;《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从欧洲到中国的经历,不需要新航路开辟去证实,就是实际存在的,是这本书对新航路的开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物种大交流,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使得土著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所以D正确;种族屠杀不属于墨西哥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所以A错误;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减少,所以B错误;圈地运动与墨西哥人口减少无关,所以C错误。
7.A
【详解】根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发现的是美洲新大陆,美洲的原住民是土著人。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殖民扩张给土著人带来的灾难,因此对他们不公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8.D
【详解】根据“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可得出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表现,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印第安人是美洲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大帆船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即欧洲殖民者携带手工业品或武器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挑起非洲的部落战争并用手中的武器或手工业品换取战俘,或者亲自用手中的武器掠取黑奴,然后把黑奴贩卖到美洲的过程,最后把美洲的物产运回欧洲销售,其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为美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从非洲大陆上贩卖黑人到美洲的活动倍受欧洲殖民者欢迎”。欧洲殖民者欢迎的主要原因是贩卖黑奴给他们带来巨额财富,C项正确;当时美洲不仅存在奴隶制度,更多的是封建制度,排除A项;黑人奴隶在16世纪是作为商品进行流动的,属于表现,排除B项;三角贸易使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贩卖至美洲,造成了非洲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种子流入了美洲,美洲的种子也来到了欧洲,物种交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和融合,B项正确;A项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新旧大陆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农作物种子在新旧大陆间进行交流,并未涉及新旧大陆经济互补,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可知,,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分别到的是好望角、印度、美洲、菲律宾,A项正确;排除BC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以来,美洲成了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和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原因是欧洲的殖民与人口的迁移,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迁移,排除A项;“疾病的传播”导致原住民大量死亡,排除C项;“拉丁美洲领土开发得较晚”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从材料中“水手、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贸易公司”等,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与东方及新大陆美洲的交往,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这一切都是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萄等国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方式是暴力掠夺等,材料没有反映出其方式的变化,故排除A;BC两项是有关宗教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BC两项。
16.D
【详解】印第安人的历史悠久,新航路开辟以前独立发展,有多种语言,形成了许多文化中心,1492年哥伦布开辟出到达美洲的航线,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始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故选D;A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排除;材料强调印第安文明的毁灭,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的结论,排除C。
【点睛】
17.(1)变化:欧洲商路贸易中心的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变化:由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变为以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
(2)趋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
【详解】(1)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至17世纪(世界)。根据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历史影响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由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变为以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
(2)趋势: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至17世纪(世界)。根据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历史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史实可知,图1中的商路只是亚非欧三洲之间的联系,而图2中的新航路则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
18.(1)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传统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对英、法等国来说工商业经济迅速增长,加速了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外贸易出超;国内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价高于国际市场;政府税收征银;白银自身的优越性;纸币易伪造、易贬值。
影响: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过度依赖白银进口不利于政府财政的稳定。
【详解】(1)由材料“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展,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导致地主阶级实力下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据材料“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相关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同时还应该从新旧货币自身的特性上加以考虑。
19.(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
【详解】(1)“传播路径”,依据材料一信息“‘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洲——欧洲——欧美之外。“重大转折”,依据所学知识从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分析。
(2)“重要途径”,根据所学知识从殖民掠夺、屠戮、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等角度分析。“命运”,依据材料二信息“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得出:成为黑奴、命运悲惨等。
20.[示例]
判断: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肯定了时势对哥伦布远航成功的重大意义。
理由: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很多人沉溺于“寻金热”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提高其在欧洲的地位。同时,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当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面对上述形势,哥伦布结合自身航海优势,积极游说。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成功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合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突出了时势对英
雄人物活动的影响。(“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论述:首先阅读材料,梳理其观点,说明个人看法,如根据“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支配下完成的”“得到大商人的资助,客观效果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班牙国王之所以支持哥伦布的冒险行动,这是同西班牙所处的国际环境、西班牙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王权政治的建立以及具备远洋航行所必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分不开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看法——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肯定了时势对哥伦布远航成功的重大意义;明确个人判断后,综合材料及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个人看法和理由,如结合15世纪后,西欧的政治、经济、阶级、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等,说明开辟新航路的主客观条件已具备,而哥伦布结合自身航海优势,争取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成功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等;最后总结个人观点和认识,如指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合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突出了时势对英雄人物活动的影响;整个解题过程注意判断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3-2024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