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D.封建专制的强大
2.1848年,山东巡抚徐泽醇奏报:“臣前因登州府属洋面探有南来闽广盗船在外洋游奕……兹查得水师后营游击陈振疆所辖洋面,六月间商船被劫至二十起之多。”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洋面海匪活动猖獗的现象( )
A.反映出了北洋舰队战斗力有限 B.源于沿海渔民与倭寇的勾结
C.遏制了英军在中国沿海的侵略 D.折射出海洋管理问题的严重
3.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其实,早在近代中国就有人提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中国近代新式航运业诞生于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海军飞机工程处
4.袁伟时在《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中说:“他们(义和团)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张海鹏则说:“在洋兵进京以前,义和团破坏铁路,是出于与清兵作战的需要.”这说明
A.抵抗侵略成为共识 B.盲目排外违背历史事实
C.历史认识的多元性 D.学术争论激烈难以统一
5.太平军内部曾流传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歌谣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突围 C.天京变乱 D.三河大捷
6.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这一类企业有( )
①江南机器制造局 ②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天津永利碱厂 ④开平煤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奕 在请求筹建同文馆的奏章中写道:“臣等伏思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赀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奕 上疏的目的是
A.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民众素质 B.学习西方科技推动社会转型
C.发展民族工业抵御外国侵略 D.了解外国情形维护国家权益
8.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反映出19世纪末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趋势:
A.允许外国开设工厂
B.允许华工出国做工
C.在中国内地开设商埠
D.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
9.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縻”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因而是“万年和约”。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
A.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B.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
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
10.郑观应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书,以“富强救国”为主题,主张“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据此可知,郑观应( )
A.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B.强调道德对强国的重要性
C.对西学进行了理性反思 D.对西学的认知由浅入深
11.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12.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13.奕 上奏说: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认为,如果火器能与西洋相埒,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因此他们主张( )
A.开眼看世界 B.创办军事工业 C.兴办民用工业 D.开办新式学校
14.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西方势力的侵入和太平天国接纳西方文化的举动,也就不能引发敌手们“借师助剿'的需求;没有‘借师助剿’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就不会有强烈的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刺激,也就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B.促使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导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5.下图反映出,当时清王朝
A.被迫对外开放 B.面临瓜分危机
C.统治一度瓦解 D.政局经历动荡
1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7.【清末社会主流思潮】
材料一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的民权宣传盛极一时。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休的历史必然性。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后,封建官僚中也开始出现了立宪要求。1904年,驻法公使孙宝琦上书政务处,强烈要求仿效日本及英德,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
材料二 1905年宣布废除已行千余年之科举取士制度后,进入新式学堂和出国留学的学生更与日俱增。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多数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离经叛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观念的信徒,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拥有秀才、举人头衔的人则开始了从封建文人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汉民《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两大主流思潮的主要主张及其共同影响。
18.南京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也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重新建造厂房,办起了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88年又仿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
——王伟、梅正亮《跨越三个世纪的强国梦——档案史料中的金陵制造局》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材料三 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陵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民国政府的意图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结识康有为,与康有为有过数度深夜长谈。最初他很赏识康有为的才华见地,筹款支持康有为创办《强学报》。但在《强学报》创刊号中,康有为的做法引起了张之洞极大不快:康有为刊发不能公开的光绪帝“上谕”,并用旁注文字自诩自重。更“令人骇异”的是,刊物首页以“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方式纪年。《强学报》只办了3期即被张之洞叫停,两人渐行渐远。1897年冬,康有为进京,政治上要一展身手。张之洞对他由警惕转向担忧。他认为康有为所主张的“平等、民权”,“一万年做不到,一味呓语”。但张之洞毕竞是新派人物,从未向康有为“公发难端”。他不反对变法,只是希望来一场没有康有为的变法。为阐明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张之洞在1898年春主持撰写《劝学篇》,一是针对康有为的“邪说”,二是针对保守官员的“迁说”,其书多变法主张,经光绪帝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仍有巨大谜团:张之洞曾赞同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和康有为均赞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与张之洞在变法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读史之人不应该只关注其个人的功过荣辱,而应该透过其经历丰富的一生,勾勒出晚清中国社会的缩影与演进轨迹,整体把握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民族危机的加深不适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不适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封建专制的强大不适合日本的明治维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适合三个事件。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三个国家都向资本主义道路进行了努力。故选A。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臣前因登州府属洋面探有南来闽广盗船在外洋游奕……兹查得水师后营游击陈振疆所辖洋面,六月间商船被劫至二十起之多”可知,登州地区出现闽广盗船,且在水师所管辖的地区,一个月的时间出现多起商船被劫的事件,反映了此时期海洋管理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D项正确;北洋舰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设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晚清时期沿海地区并没有倭寇,排除B项;海匪没有遏制英军在中国沿海的侵略,C项不符合两次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侵略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新式航运业”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答案为A;BCD均是军事工业,排除。
4.C
【详解】根据材料“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是出于与清兵作战的需要”可知道不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反映出对历史认识的多元性,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抵抗侵略,A错误;袁伟时的观点是义和团运动属于盲目排外,没有违背历史,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学术争论难以统一,D错误。
5.C
【详解】“天父杀天兄”指的是太平天国内部各个王之间的争斗,是天京变乱的内容,故C正确;ABD与“天父杀天兄”无关,排除。
6.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指的是民用股份制企业的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1872年开业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过股票,②符合题意。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煤矿发行过股票,④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江南机器制造局是军事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朝廷拨款,①不符合题意,天津永利碱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属于洋务企业,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奕 认为只有培养翻译人才,才能熟悉各国情形,不受列强欺蒙,因此其主张建立同文馆,由此可知,奕 建立的同文馆的出发点是了解西方,以备中西交往中遭受列强欺蒙,其出发点是了解国外情形以维护国家权益,D正确;奕 的言论中并未提及民众素质,排除A;同文馆设立的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进而维护统治,而非促进社会转型,B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奕 是洋务派,其创办的是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另外同文馆是教育机构,不属于企业,排除C。
8.A
【详解】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反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A符合题意;允许华工出国做工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是列强掠夺我国劳动力的体现,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自1842年《南京条约》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我国开埠通商,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9.C
【详解】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不以战败为耻,反以签订卖国条约为荣,这反映出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抚远”“羁縻”说明清政府依然抱有天朝上国的心态,故A项错误;B项是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的观点说明他认识到振兴工商业、设立学校、设立宪法对于中国富强的重要作用,最后的落脚点是尊重道德,由此说明他强调道德对强国的重要性,B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排除A项;郑观应是在提出挽救民族危机的主张,并不是对西学进行反思,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中看不出“由浅入深”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材料信息“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左宗棠认为“师夷长技以制之”是其设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B正确;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但并未付诸实践,故A错误;洋务运动还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次,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故D错误。
1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开始介绍并效仿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企图挽救清王朝,因此,可以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A项正确;B项是不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故排除;洋务运动促使了民族工业的产生,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D项错误。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大概意思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要自己强大起来,而根据现在的时势状况,要强大起来必须强大军事,强大军事必须要制造好的武器,因此体现了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的思想,B项正确;首先提出“开眼看世界”观点的是林则徐与魏源,排除A项; “兴办民用工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开办新式学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没有西方势力的侵入和太平天国接纳西方文化的举动”可知,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文化的传入作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项正确;反封建反侵略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满清统治和西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汉族地主地位上升说明清朝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最终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物质额文化,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只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步骤,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图中“英法联军进犯路线、圆明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了对清政府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攻占北京,咸丰帝出逃,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了圆明园。由此可知,当时清王朝政局经历动荡,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对外开放,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排除B项;“统治一度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指出康有为的观点是借鉴各国变法经验,通过“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康有为和梁启超已经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A项正确;康梁学习西方各国政治改革从发动国民开始,说明其借鉴了外国经验,排除B项;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变法,排除C、D项。故选A项。
17.(1)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基层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主要主张:改良思潮主张维护君主政体,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思潮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共同影响: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传播了民主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历史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初年”“190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的民权宣传盛极一时。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多数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离经叛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观念的信徒,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拥有秀才、举人头衔的人则开始了从封建文人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可知,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基层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觉醒。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主要主张:根据材料“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休的历史必然性。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后,封建官僚中也开始出现了立宪要求。1904年,驻法公使孙宝琦上书政务处,强烈要求仿效日本及英德,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可知,改良思潮主张维护君主政体,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可知,革命思潮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共同影响:根据材料“当时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抨击封建专制,介绍西方制度,鼓吹开民智、兴民权”“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必然性。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后,封建官僚中也开始出现了立宪要求。1904年,驻法公使孙宝琦上书政务处,强烈要求仿效日本及英德,实行君主立宪,朝野为之轰动”“大批富于政治敏感的青年一经接触西学、新学和资本主义的新天地、新气象,多数人的世界观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离经叛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观念的信徒”“伴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日本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学界风潮’互相激荡,革命团体、革命书报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可从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传播了民主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等方面概括共同影响。
18.(1)类型:军事工业;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特点: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规模比较大(群众性强);比较频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
作用:抵制洋货运动,从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捍卫民族尊严,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
(3)鼓励创办实业,发展经济.
【详解】(1)类型据“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可得出是军事工业。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知道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特点据“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等可知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据“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可得出充满爱国色彩;据“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可得出规模比较大;据“1904年”“1915年”“五四期间”“1925年”可得出比较频繁;据“抵制日货、英货”“抵制美货运动”可得出以抵制英美日货为主。积极作用可从促进民族资本发展、捍卫民族尊严、增强爱国意识等角度回答。
(3)意图据“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可归纳出鼓励创办实业,促进经济发展。
19.(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东渐深入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严重冲击。
(2)分歧:因为阶级和政治立场不同,对待传统文化和西学的态度也不同,使得二者在变法目标以及纪年方式上有明显差异。
【详解】(1)背景;根据“1895年”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再结合所学可从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东渐深入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严重冲击等方面概括。
(2)分歧: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从阶级的 分析,即张之洞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而康有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使二者在目标上和策略上有所区别。
20.评分标准:
一等 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二等 观点表述比较明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
三等 观点表述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表述基本清楚。
四等 能够写出某:“观点或未能表明观点,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信息,找出晚清中国社会的缩影与演进轨迹;然后,提出一个观点,该观点必须明确;再次,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观点”,如依据表格中的1863到1895年的史实,可以提炼出: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背景、过程、结局及影响等角度分析即可。其他,也可从李鸿章和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和不平等条约等角度论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