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表明( )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C.当时已出现大规模精耕细作 D.农业生产广泛使用打制石器
2.古人类主要居住在洞穴内,后来他们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大约在1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原始手工业出现 D.磨制石器的出现
3.当原始农业种植出现之后,人类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来获得食物,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障,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
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
D.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知识点2 稻作农业的繁荣
4.给下图拟一个标题,合适的是( )
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5.河姆渡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既有鱼骨,也有鹿、猪、牛等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当时( )
A.食物的品种和来源多样化 B.干栏式建筑利于储存食物
C.家畜饲养的范围不断扩大 D.农业种植是主要食物来源
6.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组同心圆,外圆刻有炽烈火焰,象征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振翅起飞,呈对称形。这段材料反映了河姆渡人(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
A.雕刻技术高超 B.已经学会使用天然漆
C.以大象为食物 D.开始有朴素审美意识
知识点3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7.仰韶村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址。据考证,该遗址先民的经济形态以粟、黍旱作农业和家猪饲养为主。下列与仰韶村遗址特征类似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原创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半坡人的农耕生活 B.仰韶文化丰富多彩
C.河姆渡人手工技艺 D.大汶口人艺术水平
9.在半坡遗址公共墓地发掘出250座墓葬,其中成年墓174座,小孩瓮棺墓76座。成年墓保存较好的有118座。死者一般头朝西,墓与墓之间的距离相差不大,有的几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反映出半坡氏族( )
A.处于母系氏族公社 B.生产力水平很低下
C.氏族成员地位平等 D.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10.“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阶级已经萌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向早期文明时代过渡。”材料中这个“过渡”开始于( )
A.龙山文化时期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时期 D.大汶口原始居民
能力提升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
A.群居生活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
2.图1所示为距今约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图2所示为距今约7000多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我国稻作农业栽培地呈现多元化
B.贾湖先民农业出现社会分工
C.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已传播到北方
D.我国水稻种植技术领先世界
3.位于中原地区的仰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彩陶最有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5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存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
A.两大文化的制陶工艺高超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4.粟最早在中国种植,经碾磨脱皮后成为小米。粟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是“秦”“粟”的谐音。英语中的粟为 millet,源自印欧语 mele,是压碎、磨粉之意。由此可知( )
A.中华文明影响世界 B.语言是文明最主要表现形式
C.世界文明因粟而兴 D.原始农业最早是在中国兴起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图2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想象图
(1)从图1到图2,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材料二位于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批器物,其中的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条形石铲、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以及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大何庄遗址发现了七座房基,随葬陶罐中还保存着小半罐被火烧焦的粟粒,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还有陶制纺轮56件,并发现了铜匕一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
材料三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稻穗纹陶盆(见下图)……一株稻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
——摘编自《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2)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二、三中考古发现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B 2.B 3.B 4.C 5.A 6.A 7.D 8.B 9.C 10.D
能力提升
1.C 2.A 3.C 4.A
5【答案示例】(1)生产: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生活:从迁徙群居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2)①原始农业出现早,分布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②体现了南稻北粟的作物分布特点;③以石器为主,农具的种类多;④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⑤原始制陶、纺织技术出现;⑥原始艺术出现;⑦定居生活出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同步练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