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024.07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朝时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大运河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速了隋朝灭亡
C.扭转了经济格局 D.加强了南北交流
2.政治开明是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君臣相得,如鱼得水” B.“小邑犹藏万家室”
C.“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D.“女为胡妇学胡妆”
3.右图为唐代流行的一项体育活动。宫廷中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妇女都爱打马球。据此可知,唐代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C.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D.统治阶层生活腐化
4. 在莫高窟的礼佛画中,晚唐之前以佛为中心,人先拜佛;晚唐五代以后则先拜地方长官,后拜佛像。造成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A.开元盛世 B.藩镇割据
C.农民起义 D.佛教兴盛
5.“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宋朝
A.皇权至上 B.任人唯贤
C.重文轻武 D.因循保守
6. “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与此相符的是
A. 保甲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募役法 D. 方田均税法
7.某同学收集了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清明上河图》《西夏货币图》《元忽必烈图》等资料。由此可知,研究的主题是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交融
8.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地区。这反映了
A.北方人口的南迁 B.作物品种的更新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海外贸易的发达
9.根据方框中内容的共同点,判断①处应填
A.分割宰相权力 B.设置行省
C.统一蒙古草原 D.设“三司”
10. 元朝版图辽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更是高度重视。当时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四川行省
11.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生活画面,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等。这说明,宋词
A.强调民族情结 B.反映市井风情
C.刻画文人形象 D.适应政治需求
12.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宋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科技著作《梦溪笔谈》 B.著名绘画《步辇图》
C.文学作品《水浒传》 D.电视剧《大宋提刑官》
13.元朝修筑驿道,用来运输官府物资,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相隔一定的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可见,元代驿站
A.推动了全国市场形成 B.提升了中央治理能力
C.沟通了欧亚陆路交通 D.助长了官员奢侈风气
14.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途径。如右图所示,该政治制度
A.加强君主专制
B.削弱六部权力
C.改革丞相制度
D.增强地方权力
15.2005年我国发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上印有马六甲青云亭、马来西亚三宝公庙和三宝宫前牌楼。最适合的邮票主题是
A.友好交往 B.开拓进取 C.丝路巅峰 D.科学航海
16.据史书记载,1513年中葡屯门之战,葡人战败;1651年戚继光平定浙东倭患;1662年郑成功“逐荷夷”。这些史实表明中国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封建经济达到顶峰
C.面临世界各国威胁 D.坚决抵抗外来侵犯
17.以下科技著作与宋元科技相比,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 注重实践 B. 推陈出新
C. 领先世界 D. 善于总结
18.明代中期,长城沿线马市蓬勃兴起;到明朝末年,“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这体现长城
A.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B.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C.便利边关贸易发展 D.象征中华民族精神
19. 明朝末年曾流行这样的歌谣:“宰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闯王”之所以备受欢迎是主要是因为
A.敢于斗争 B.出身低下
C.建立政权 D.均田免赋
20.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实行科举取士等。这些措施
A.消除了殖民扩张 B.增强了民族认同
C.顺应了世界潮流 D.巩固了东南海防
21.下面是某校学习小组探究活动记录卡,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时间 史实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27年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年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A.巩固国家统一 B.抗击沙俄侵略
C.平定边疆叛乱 D.宗教关系紧张
22. 安徽《霍山县志》记载:“薯味略同山药而稍鬆,大者长尺余,围盈拱。”这部县志所记载的内容最早见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3. 清朝时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这表明当时
A.京杭运河交通便利 B.重农抑商已废止
C.形成全国性商业网 D.工商业市镇发达
24. 读《御制耕织图》,清代康雍乾朝有“天子亲耕”的传统。其主要目的是
A.鼓励农业生产
B.保护商帮利益
C.督促边疆开垦
D.控制人口增长
25.“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知,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宵节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科举制的筛选甄别功能十分强大,士人一旦通过层层严格的筛选,便有望获得功名利禄,使贫者变富,富者变贵。在科举制下,知识分子若要实现读书、应考、做官这一人生成功三部曲,就不得不服膺当朝政治统治,放弃或至少减少自己的独立性。同时,科举制采用相同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时间,也有助于全国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长期存在原因析论》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的特点。(6分)
【科技创新】
材料二 在有些科技领域,宋代则处于历史顶峰,不但远超汉唐,也胜过明清……宋朝正是这样一个发生变革的时代,它在一些关键领域出现了突破性变革,影响了中国科技史的走向……更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
——摘编自何更强《宋代科技成就的历史地位刍议》
(2)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6分)
【文化创新】
材料三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士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小说发展所反映的时代背景。(6分)
27.(16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始终恪守一条底线,……凡是有碍于唐朝政权稳定和国家统一的,不管对方是友是敌,都会毫不含糊、不惜代价地采取果断措施排除甚至消灭之。
——摘编自何春明《浅议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底线”,(2分)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分)
材料二
河北辽墓壁画《备茶图》(约公元1093年) 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由战争逐渐转向和平发展,其转变与宋真宗的民族观念密不可分。在宋真宗屈己安人观念的指导下,结束与辽、夏的战争状态,为辽、宋、夏三个政权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摘编自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中反映的契丹人的生活习俗,(2分)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材料三 费孝通先生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形象地比喻成“滚雪球”。最早是黄河下游的不同部落之间碰撞融合,汇聚成雪球的核心;然后长江流域的部族加入进来……对新疆的开拓……又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3)据材料三,概括“滚雪球”的主要内涵。(2分)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清朝“对新疆的开拓”如何“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4分)
28.(16分)运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表(收入计量单位:万贯)。
时间 财政收入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997年 3559 1238 35
1021年 5723 2936 52
1077年 7070 4911 7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财政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政治统治的措施。(4分)
材料三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清朝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阐述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题卡
姓名 座号 准考证号
学校 班级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先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第Ⅰ卷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第Ⅱ卷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 4.保持卡面清洁,严禁折叠,严禁做标记。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缺 考 (考生禁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题(18分)
(1)(6分)
(2)(6分)
(3)(6分)
27题(16分)
(1)(4分)
(2)(6分)
(3)(6分)
28题(16分)
(1)(6分)
(2)(4分)
(3)(6分)
说明: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AABC 6-10 CBCBC 11-15 BABAA 16-20 DDCDB 21-25 ADD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
(1)特点:筛选甄别功能强大;打破门第界限;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服务于政治统治,缺乏独立性;考试内容、形式、时间统一;维护巩固统治。(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等。(6分)
(3)时代背景:城镇的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的繁荣;文人世俗化。(答出任意3点即可,6分。)
27.(16分)
(1)底线:政权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
举例:唐蕃和亲;唐太宗派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2分,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2)习俗:饮茶。(2分)
原因:宋辽实现了长时间和平;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4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得分。)
(3)内涵: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说明: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每点2分,共4分。)
28.(16分)
(1)原因:宋代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重视,商业政策相对宽松;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城市的繁荣;中外交通发达等。(答出任意3点即可,6分。)
(2)措施:实行科举制(或八股取士),强化思想统治;设立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4分)
(3)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2分)
影响:限制了对外交往;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