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初测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1.“他当皇帝,得益于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这样的政治局面出现在
A.曹丕建立的曹魏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鲜卑族建立北魏 D.司马睿建立的东晋
2.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画和壁画上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雕刻艺术的成熟 B.民族之间交往交融
C.南北政权的对峙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这主要赞颂了秦始皇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确立“皇帝”称号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修筑万里长城
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空白处应该填的是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5.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轮台古城遗址位于我国的
A.西藏 B.甘肃 C.内蒙古 D.新疆
6.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
7.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人员在位于兴义市附近的顶效镇猫猫山东侧进行发掘,获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用火遗址,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为“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8.《中国墓室壁画史论》一书认为,北魏迁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画由“平城模式”演变为“洛阳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特征一 石质葬具的流行 特征二 孝子图画像的流行
受汉代祠堂影响,在墓葬中出现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 孝子图画像以及类似的道德劝解主题画像普遍存在
A.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9.谚语、民谣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具有史料价值。某朝代出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等谚语、民谣。该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0.下面四幅插图记载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这些插图出自
耘 井火煮盐 调丝 造缸
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11.一组打卡山西夏县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螺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2019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
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12.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盂”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微族之地。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管理属地 B.协同作战 C.缴纳贡赋 D.朝觐述职
13.“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平抑物价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
14.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最可靠的史料应是
A.神话传说 B.甲骨卜辞 C.遗迹遗存 D.史书记载
15.宋朝时,“士常出于农民之秀者,后世之所谓耕读传家,统治阶级不断自农村中来”,如政治改革家王禹偁“世为农家,本人是一个‘磨家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B.奖励军功制度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取士制度
16.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直到今天仍发挥重要作用。”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段颁奖词评价的是
A.灵渠 B.都江堰 C.淝水 D.大运河
17.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A.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C.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D.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
18.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这里的“捷音”是指
A.《尼布楚条约》签订 B.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9.《史记》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误而产生“夜郎自大”这一成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光
20.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1.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学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
A.国人暴动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尧舜禅让
22.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板书设计,其标题(空白框处)应为
A.秦统一六国 B.秦末农民大起义
C.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
23.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主持修建该工程的是
A.商鞅 B.秦孝公 C.李冰 D.韩非子
24.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技术进步
C.宋朝的政治制度 D.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与文化》为主题编辑了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1)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_____。
(2)图二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_____时期的宦官_____。考古证明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学引起世界关注。图三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_____时期的_____。
(4)图四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_____》,这部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_____为本的务实精神。
(5)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的书法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图五是东晋时期_____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晋以来,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往来频繁,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汉化。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往往自称华夏后裔。胡床为游牧民族的折叠坐榻,晋以后不仅流行于北方,而且推广到江南。胡床的使用促使高足家具的出现,改变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胡歌、胡乐、胡舞等在北方流行,给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增添新鲜色彩。
——摘编自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它在推动民族关系发展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7.书藏古今,传承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
——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
材料三
如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 作(译)者 简介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 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
2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选择其中一项说明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中国考古学家对古代都城遗址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工作,通过对这些古代都城的考古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民族所建立的都城布局形制的一致性,其中蕴含着古代中国各个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认同。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
(2)概括材料二文本的观点。从《元大都平面图》中找出能论证此观点的信息,并予以简要说明。
材料三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疆域图(1820年)》绘制
(3)清朝疆域示意图中A处应填写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疆域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10 DBABD BDCBA
11-20 AAACC DCDAA
21-24 DBCA
25.(1)都江堰 。
(2)东汉、蔡伦。西汉 。
(3)东汉末年、张仲景。
(4)《齐民要术》、民生。
(5)王羲之。
26.(1)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
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汉化是总体趋势;北方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双向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既有主动交融也有被动交融;交融范围广;交融领域宽。(任答3点)
(3)方式:友好往来;民族迁徙(答北民南迁,少数民族内迁,人口迁徙亦可)。
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27.(1)局限:刻画不易、价值昂贵、材料笨重、获取困难。
重大发明:造纸术。
(2)原因:活字印刷术等印刷技术的普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兴起;政府重视文教事业发展,改革发展科举制,文化繁荣。
(3)新特点:多为总结性著作;吸收借鉴西方科技文化成果。
28.(1)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作用: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观点:中国古代都城在布局形制上具有一致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各个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认同。
说明:元大都平面图中有“孔庙、太庙、国子监、社稷坛”,说明元朝借助儒学等汉人文化来维护统治,仿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进行统治;元大都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部分组成,宫城居中,主要宫殿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与中原都城的传统制度和规格基本一致。
(3)A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过程:东南:1683年,清军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置台湾府,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隶属福建省管辖;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
东北:反击沙俄侵略(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西北:康熙时期,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乾隆时期,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反击阿古柏侵略、1878年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