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1.(2024七下·攸县期末)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2.(2024七下·攸县期末)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 魏征直言 ② 文成公主入藏 ③ 玄英西游 ④ 任李林甫为相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3.(2024七下·攸县期末)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 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 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 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③ ④
4.(2024七下·攸县期末)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共西行 B.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唐蕃和亲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2024七下·攸县期末)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亲自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鉴真 C.刘邦 D.李时珍
6.(2024七下·攸县期末)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2024七下·攸县期末)“大米皇帝谨致哲书于大契丹皇帝阀下:共邀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渡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8.(2024七下·攸县期末)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 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 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 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 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
9.(2024七下·攸县期末)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10.(2024七下·攸县期末)“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1.(2024七下·攸县期末)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渣渊之盟 宣政院 行省制度 B.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12.(2024七下·攸县期末)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3.(2024七下·攸县期末)“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4.(2024七下·攸县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画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③ ② ④
C.② ① ④ ③ D.② ③ ① ④
15.(2024七下·攸县期末)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时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6.(2024七下·攸县期末)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 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17.(2024七下·攸县期末)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18.(2024七下·攸县期末)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4七下·攸县期末)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0.(2024七下·攸县期末)“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21.(2024七下·攸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改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22.(2024七下·攸县期末)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的文章
(1)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3.(2024七下·攸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虫、王允献貂、黄盖献苦肉、阀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成,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材料四“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报(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啼,要施手段。“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你知道《水浒传》中打虎的英雄是谁吗?
(3)《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的地位如何
(4)材料四中所说的人物特点可通过哪部作品来了解?其作者是谁?
(5) 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的深刻经济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因此与隋文帝文无关,但与题干要求一直,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朝,灭掉陈,使得南北重归统一,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节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BC符合隋文帝的措施,符合特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不属于”,然后结合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唐太宗”及所学可得出,唐太宗统治时期,魏征是重要的名臣,善于纳谏,文成公主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往来,玄奖西游到天竺促进了文化往来,①②③均唐太宗统治时期发生,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唐玄宗时期,任命李林甫为宰相, ④ 与唐太宗无关,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唐太宗,然后对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①③符合材料信息,再据“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路多于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不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②非材料信息,④科举考试举行的事件,材料中无体现,B符合特意,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一定要能从材料中分析出准确历史信息,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4.【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及所学可得出,唐番和亲符合这一主流,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C符合特意;
玄宗西行反映的是中外交往,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反映的是民族冲突,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是反抗外来殖民侵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5.【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历经磨难,终于到达天竺,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A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刘邦为汉开国皇帝,李时珍为明代医学家,均与西域无关,C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史料信息的解读,结合所学,判断出历史人物。
6.【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可知,姓氏与权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显示了“赵"姓的高贵,权位很高排在第一位,北宋政权是960年赵匡尚建立的,因此“赵"姓排序第一,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隋朝是杨坚建立,唐朝时李渊建立;明朝是朱元璋建立,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赵”姓,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渣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保持和平局面,ABC均是澶渊之盟内容,而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为宋金之间盟约内容,D符合特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无关”,依据史料,判断出该盟约为澶渊之盟,然后结合内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隋朝修建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的运河叫元朝京杭大运河,因此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因此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据此分析可知,①③④隋朝和元朝的相同之处,②为不同之处,B符合特意,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隋朝和元朝的相关史实的准确分析归纳,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中国经济重心向南转以完成,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隋唐的表述有误,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AC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农业”“不正确”,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民间开始发行纸币”“最早”及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符合特意,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阅读史料,判断出该纸币为交子,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1.【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B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的和议,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 元朝社会发展状况 ",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刊印的书籍”。A发明于西汉,B明确记载于唐朝,D发明于宋朝,主要用于航海,C活字印刷术由北宋的毕昇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及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又称“瓦肆“瓦舍”。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C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瓦舍”是宋朝一些大城市的固定娱乐场所,与朝经济繁盛、唐朝民族关系和谐、明清工商业发达无关,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 瓦舍,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4.【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贞观之治”;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公元前21年秦王政建立秦朝,960年赵匡制建立北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因此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李世民、嬴政、赵匡胤、朱元璋,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5.【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李冰与都江堰;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而非秦朝,长城是明朝时期修建的,而非清朝,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都江堰、长城、大运河、故宫的修建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6.【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 ”及所学可知,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宣政院、驻藏大臣,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C符合特意;
伊犁将军是清朝时期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A不合题意;
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元朝和清朝在西藏的管辖具体史实,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7.【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君臣礼仪的变化可以,君臣之间由汉代时的坐而论道到宋代的站议时政,再到清代的跪受笔录可直接判断君主权力不断强化,大臣的地位权势逐渐降低,D符合特意;
依据题干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封建制度的完善,A不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体现不出生活习惯的变化与文明的进步,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君臣关系的变化,然后从君主专制的强化角度分析,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8.【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据此可排除含④的CD两个选项。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统一王朝,清朝不属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含有③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它们的相似之处。所以BCD不正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旨在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的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9.【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乱"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乾隆设立伊犁将军”这组大事可知,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对边疆的管辖,属于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时期完成,A不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而非危机四伏、外国侵略,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乱"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乾隆设立伊犁将军”,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20.【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文化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诗圣是对杜甫的美誉,诗仙是对李白的赞美。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文化史实的准确识记。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1)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①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②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③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 ”可从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2)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依据材料二中“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及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依据材料三中“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区分析归纳。
22.【答案】(1)状况: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重要的粮仓。占城稻。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的作答需依据根据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第二小问的作答依据材料一"北北方战频繁,人口大量南徒(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及所学可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2)依据材料三中“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可知,“苏湖"在当时成为重要的粮仓,占城稻成为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
(3)依据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勒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和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及所学可知,这两则材料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从中也告诉了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些道理和经验,我国要发展经济,应该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及史料,综合分析归纳即可。
23.【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
(2)它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武松。
(3)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4)《西游记》。吴承恩
(5)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 曹操献刀、孙策献虫、王允献貂、黄盖献苦肉、阀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及所学可判断出该小说为《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由元未明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未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打虎的英雄是武松;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其作者是营雪芹、高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4)依据材料四“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报(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及所学可判断出该作品为《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的深刻经济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四大名著相关史实的准确熟悉。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1.(2024七下·攸县期末)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因此与隋文帝文无关,但与题干要求一直,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朝,灭掉陈,使得南北重归统一,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节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BC符合隋文帝的措施,符合特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不属于”,然后结合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2.(2024七下·攸县期末)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 魏征直言 ② 文成公主入藏 ③ 玄英西游 ④ 任李林甫为相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唐太宗”及所学可得出,唐太宗统治时期,魏征是重要的名臣,善于纳谏,文成公主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往来,玄奖西游到天竺促进了文化往来,①②③均唐太宗统治时期发生,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唐玄宗时期,任命李林甫为宰相, ④ 与唐太宗无关,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唐太宗,然后对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3.(2024七下·攸县期末)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 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 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 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③ ④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①③符合材料信息,再据“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路多于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不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②非材料信息,④科举考试举行的事件,材料中无体现,B符合特意,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一定要能从材料中分析出准确历史信息,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4.(2024七下·攸县期末)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共西行 B.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唐蕃和亲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及所学可得出,唐番和亲符合这一主流,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C符合特意;
玄宗西行反映的是中外交往,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反映的是民族冲突,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是反抗外来殖民侵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5.(2024七下·攸县期末)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亲自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鉴真 C.刘邦 D.李时珍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历经磨难,终于到达天竺,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A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刘邦为汉开国皇帝,李时珍为明代医学家,均与西域无关,C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史料信息的解读,结合所学,判断出历史人物。
6.(2024七下·攸县期末)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可知,姓氏与权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显示了“赵"姓的高贵,权位很高排在第一位,北宋政权是960年赵匡尚建立的,因此“赵"姓排序第一,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隋朝是杨坚建立,唐朝时李渊建立;明朝是朱元璋建立,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赵”姓,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7.(2024七下·攸县期末)“大米皇帝谨致哲书于大契丹皇帝阀下:共邀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渡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渣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保持和平局面,ABC均是澶渊之盟内容,而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为宋金之间盟约内容,D符合特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无关”,依据史料,判断出该盟约为澶渊之盟,然后结合内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8.(2024七下·攸县期末)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 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 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 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 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隋朝修建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的运河叫元朝京杭大运河,因此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因此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据此分析可知,①③④隋朝和元朝的相同之处,②为不同之处,B符合特意,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隋朝和元朝的相关史实的准确分析归纳,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9.(2024七下·攸县期末)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中国经济重心向南转以完成,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隋唐的表述有误,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AC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农业”“不正确”,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0.(2024七下·攸县期末)“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民间开始发行纸币”“最早”及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符合特意,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阅读史料,判断出该纸币为交子,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1.(2024七下·攸县期末)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渣渊之盟 宣政院 行省制度 B.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B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的和议,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 元朝社会发展状况 ",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2.(2024七下·攸县期末)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刊印的书籍”。A发明于西汉,B明确记载于唐朝,D发明于宋朝,主要用于航海,C活字印刷术由北宋的毕昇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3.(2024七下·攸县期末)“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及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又称“瓦肆“瓦舍”。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C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瓦舍”是宋朝一些大城市的固定娱乐场所,与朝经济繁盛、唐朝民族关系和谐、明清工商业发达无关,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 瓦舍,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4.(2024七下·攸县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画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③ ② ④
C.② ① ④ ③ D.② ③ ① ④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贞观之治”;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公元前21年秦王政建立秦朝,960年赵匡制建立北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因此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李世民、嬴政、赵匡胤、朱元璋,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5.(2024七下·攸县期末)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时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李冰与都江堰;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而非秦朝,长城是明朝时期修建的,而非清朝,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都江堰、长城、大运河、故宫的修建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6.(2024七下·攸县期末)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 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 ”及所学可知,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宣政院、驻藏大臣,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C符合特意;
伊犁将军是清朝时期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A不合题意;
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元朝和清朝在西藏的管辖具体史实,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7.(2024七下·攸县期末)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君臣礼仪的变化可以,君臣之间由汉代时的坐而论道到宋代的站议时政,再到清代的跪受笔录可直接判断君主权力不断强化,大臣的地位权势逐渐降低,D符合特意;
依据题干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封建制度的完善,A不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体现不出生活习惯的变化与文明的进步,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君臣关系的变化,然后从君主专制的强化角度分析,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8.(2024七下·攸县期末)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据此可排除含④的CD两个选项。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统一王朝,清朝不属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含有③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它们的相似之处。所以BCD不正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旨在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的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9.(2024七下·攸县期末)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乱"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乾隆设立伊犁将军”这组大事可知,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对边疆的管辖,属于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符合特意;
依据已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时期完成,A不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而非危机四伏、外国侵略,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乱"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乾隆设立伊犁将军”,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20.(2024七下·攸县期末)“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文化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诗圣是对杜甫的美誉,诗仙是对李白的赞美。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文化史实的准确识记。本题难度适中。
21.(2024七下·攸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改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案】(1)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①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②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③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 ”可从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2)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依据材料二中“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及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依据材料三中“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区分析归纳。
22.(2024七下·攸县期末)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的文章
(1)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状况: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重要的粮仓。占城稻。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的作答需依据根据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第二小问的作答依据材料一"北北方战频繁,人口大量南徒(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及所学可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2)依据材料三中“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可知,“苏湖"在当时成为重要的粮仓,占城稻成为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
(3)依据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勒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和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及所学可知,这两则材料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从中也告诉了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些道理和经验,我国要发展经济,应该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及史料,综合分析归纳即可。
23.(2024七下·攸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虫、王允献貂、黄盖献苦肉、阀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成,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材料四“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报(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啼,要施手段。“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你知道《水浒传》中打虎的英雄是谁吗?
(3)《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的地位如何
(4)材料四中所说的人物特点可通过哪部作品来了解?其作者是谁?
(5) 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的深刻经济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
(2)它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武松。
(3)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4)《西游记》。吴承恩
(5)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 曹操献刀、孙策献虫、王允献貂、黄盖献苦肉、阀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及所学可判断出该小说为《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由元未明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未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打虎的英雄是武松;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其作者是营雪芹、高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4)依据材料四“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报(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及所学可判断出该作品为《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的深刻经济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四大名著相关史实的准确熟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