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周恩来曾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不能“一切依赖外援”,“倒在外国人的怀里”。这表明
A.“一边倒”不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B.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和平共处 D.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D.中共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建国初期“新型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不包含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图中人民庆祝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制定此宪法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6.20世纪60年代,中国向23个正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非洲国家提供援助。1960年以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只有5个,到1969年,这一数量激增到19个,占当时已独立国家的50%。这些历史史实( )
①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②推动了亚非会议的隆重召开
③有利于非洲民族国家的发展④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某一文件规定:“保护一切合法的公私贸易。在国家统一的经济计划内实行国内贸易的自由,但对于扰乱市场的投机商业必须严格取缔。国营贸易机关应负调剂供求、稳定物价和扶助人民合作事业的责任。”这一规定在当时( )
A.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中的错误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适应了改革开放深化的形势
8.对于1949年3月的报告提出的“必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周恩来阐释道:“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表明,当时( )
A.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局面 B.中共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
C.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走向成熟 D.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9.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
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10.在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还未最终确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推行
C.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允许私有制的存在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11.“对于地主的财产,予以没收。对民族工商业,则采取保护政策,不得侵犯。保护中农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佣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此土地法的目的是( )
A.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D.巩固革命根据地
12.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题为“自力更生造大船”的宣传画,画中船头两字为“大庆”。对该宣传画解读准确的是( )
A.一五计划改变工业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八字方针调整经济政策,激发民众建设热情
C.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指引中国发展方向
D.三线建设提高国防水平,改变国家工业布局
13.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中国人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解放思想,实事求
14.1969年,尼克松发表关于越南战争的演说:“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充分运用我们巨大的外交智谋和威力。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以下可以验证尼克松判断的史实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苏关系恶化 D.美国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
15.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说,“70年前,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6.根据下图可知
A.“一五”计划促进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材料分析题
17.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矿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矿业政策出现差异的原因,并简析新中国矿业政策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贤人之学,由教而人者也,人道也,人之所以得名,以其仁也”。因此之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那种“能自振拔而有为”“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的人。“人须气魄大,刚强有为底(的)人,方做得事成”。朱熹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乡愿”式的人物,即那这种只会奉承拍马,看权势者颜色行事的人,主张培养“狂捐”、性格耿直之士。朱熹认为“今人须先立个志趣始得,还当自家要做甚么人,是要苟简做个人。……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三分文,如欧公(欧阳修)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摘编自黄于《晦庵朱先生状行》
材料二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后不久,即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是根据清末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其本质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两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蔡元培从哲学高度较深入地分析了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认识。“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他反对君子时代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奴役受教育者以供其驱使的教育方针,认为教育应有其崇高的目的,教育应脱离政治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
——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他强调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关于智育,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就对革命干部提出要能看能写,掌握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这是做好革命工作和学好革命理论的基础。在全国解放前夕,针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即将来临的形势,毛泽东谆谆教导干部“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
——孙永生刘永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观的内涵并阐述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
19.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建设
材料一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政权建设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并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阅读表格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和意义。
三、论述题
20.【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通过先辈们的事迹,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凝聚性和顽强生命力。请提取材料和图片中的两个或多个信息,围绕“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B D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A C A
1.B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知识点,题干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是在建国初,是解决农民土地需求问题,A项排除;“大跃进”运动是50年代末出现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大办工业,大办农业,C项不符合题意;因题干“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而误选D项,因错误的认为的“社”是指人民公社,实际上题干反映的基层组织并不是人民公社,D项错误。故选B。
考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点评:“大跃进”运动主要体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同时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曾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能有依赖外国之心,不能“一切依赖外援”,这表明新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于苏联不能有依赖之心,并没有显示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和平共处”,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从材料中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可以看出,中共与民主党派的成员都有,因此反映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A项正确;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是1956年提出的,排除。
4.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实践,是改革开放时期实行的制度,不属于建国初期“新型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均是建国初期“新型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1954年宪法,其产生与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符合题意;A通过的是《共同纲领》;CD均与材料无关。
6.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国向23个正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可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大量援助,有利于非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1960年以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只有5个,到1969年,这一数量激增到19个”可知,中国与很多非洲国家建交,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外交方针,指的是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①②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指保护一切合法的公私贸易,取缔商业投机行为,稳定物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可知,这一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保护一切合法的公私贸易……扶助人民合作事业的责任”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为商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即先把帝国主义残余势力清除干净,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这体现了当时中共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B项正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局面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而不是“一边倒”,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属于中美关系相对不友好的时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其实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时代变化影响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故B正确;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差异不会消失,A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所以历史教科书没有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联系所学中美关系的史实分析解答。
10.A
【详解】1952年我国完成土地改革后,国家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农民手中,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所以“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中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斗争也存在,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是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大家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不知道如何面对,才产生这样的疑虑,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还未最终确立,故选A;针对材料出现的现象,国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开始“一化三改”, 这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的方式,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表述正确,但不是人们担忧走向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排除;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之一,是针对材料内容出现的情况采取的措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
11.C
【详解】根据材料对地主、富农等的方式及所学得出是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巩固新生人民政权,C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农业合作化,排除B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巩固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70年代”“自力更生造大船”和所学可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题材年画,展现的是当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说明的是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指引中国发展方向,C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八字方针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黄继光、邱少云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当时流行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站起来了,排除A项;鼓足干净、力争上游是大跃进时候的口号,排除C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1969年,尼克松发表关于越南战争的演说:“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充分运用我们巨大的外交智谋和威力。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说明尼克松认为要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必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A正确;BC的时间分别是1971年,20世纪5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5.C
【详解】新中国成立,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故答案为C项;新中国成立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还有需要继续完成的任务,排除A项;B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确立,排除D项。
1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这一时期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且受苏联的技术援助,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A项正确;中国东方红卫星发生成功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②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革期间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科技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如东方红卫星一号的发射成功,排除C项;1973年第一代杂交水稻研发成功,D项错误,排除。故选A项。
【点睛】
17.(1)特点: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新中国重视匮乏资源开采,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或答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独立自主开发)。
(2)原因: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任答一点)新中国完成“一五”计划的需要;发展工业的需要;推行经济建设;便于巩固政权。(任答一点)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任答一点)
【详解】(1)特点:根据“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得出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根据“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得出新中国重视匮乏资源开采,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2)原因综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而新中国是为了完成“一五”计划的需要;发展工业的需要;推行经济建设;便于巩固政权。新中国矿业政策的意义主要是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1)内涵:具有儒家思想标准的君子;培养有气节、有风骨的人;提倡朴实学风;文章应符合儒家之道。
背景:程朱理学的形成;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宋代书院教育的兴盛;宋代科举制的成熟;宋代乡约和教化的发展;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壮大。
(2)特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具有中外结合的特色;强调学术自由;教育具有独立性。
评价: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清除了旧式教育的遗毒;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有助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但其教育思想主张脱离政治意识形态,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其教育思想是带有资产阶级的教育局限性,不利于发动底层民众。
(3)认识:要贯彻教育的政治性;教育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强调智育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性;要把对经济工作的教育学习放在重要位置。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朱熹教育观的内涵根据“培养那种‘能自振拔而有为’‘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的人。‘人须气魄大,刚强有为底(的)人,方做得事成’”得出是具有儒家思想标准的君子;根据“主张培养‘狂捐’、性格耿直之士。朱熹认为‘今人须先立个志趣始得,还当自家要做甚么人,是要苟简做个人。……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三分文’”得出是要培养有气节、有风骨的人;提倡朴实学风;文章应符合儒家之道。背景结合所学,可从程朱理学的形成、国家政策、书院的兴盛、科举制的成熟、乡约和教化的发展以及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特征根据“ 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是根据清末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得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具有中外结合的特色;根据“其本质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两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得出强调学术自由;根据“ 、他反对君子时代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奴役受教育者以供其驱使的教育方针,认为教育应有其崇高的目的,教育应脱离政治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得出教育具有独立性。对这一教育思想的评价结合所学,可从清除旧式教育的影响、培养新式人才、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促进新文化运动开展等方面概括其积极作用。但也要认识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主张脱离政治意识形态,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其教育思想是带有资产阶级的教育局限性,不利于发动底层民众。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他强调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关于智育,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就对革命干部提出要能看能写,掌握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这是做好革命工作和学好革命理论的基础”、“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等信息可知,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的政治性,而且教育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强调智育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性;要把对经济工作的教育学习放在重要位置。
19.(1)第一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大纲,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第二阶段:抗战时期,成立了边区政府,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第三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措施: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通过银元、米棉之战,稳定物价;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意义:巩固新生政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大纲,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第二阶段:根据材料“设立边区政府”可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边区政府,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第三阶段: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可分析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这些措施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的中国。措施:根据材料“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可分析出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根据材料“想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可分析出通过银元、米棉之战,稳定物价;根据材料“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可分析出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巩固新生政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结合抗美援朝的胜利可分析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0.示例:论题: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阐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每遇危急局面时都会涌现出时代英雄,推动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在明清易代后,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写下了《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进行强烈批判,提倡工商皆本,注重经世致用,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十九世纪中期的林则徐面对英国用鸦片毒害国人身心,在广州果断收缴鸦片并销毁,展现了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抗争。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东北的石油“大会战”中,王进喜舍身忘我奋战,带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针对新中国粮食不足的问题,袁隆平坚持研究杂交水稻,1974年推广“南优二号”,为水稻增产做出贡献。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遇到过重重困难,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推动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其他论题: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复兴。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首先,考生需要了解黄宗羲、林则徐、王进喜和袁隆平的相关事迹,根据人物事件找出相同点,并与中华文化的凝聚性和顽强生命力进行联系;然后,对相关人物拟定题目,比如可以从他们据勇于担当、具有责任感入手;最后,把史实和观点进行合理编排,紧扣主题。在写作中,历史事迹要求准确翔实、评价客观中允,并与选择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相契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