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据统计,2012—2021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增加约6.6倍、5.8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了22位。目前,京、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均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名;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占79%,研发投入占全社会3/4以上。这反映出,当前中国( )
A.企业完成了创新型转变 B.创新发展得到社会认同
C.科技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D.创新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与冷战结束初期相比,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元素,能理直气壮地向国际社会推介“中国梦”“新义利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等理念,为世界贡献符合多国国情的“升级版”发展道路选择。这表明新时代中国
A.成为世界发展的示范者 B.开始突破西方外交的封锁
C.积极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国际话语权意识显著增强
3.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已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推动了整个西亚地区出现了“和解潮”。这表明中国( )
A.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智慧和影响力 B.彻底化解了西亚地区的矛盾
C.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优越性 D.借助西亚地区与美国角力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经历了几个高潮,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
A.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与英国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B.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突破口在于重返联合国
C.中共十八大以来,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D.提出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
5.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反映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性 B.中共已摆脱“左”倾思想的影响
C.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壮大 D.改革开放的决策无比正确和完善
6.2023年是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一万亿美元,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显著。由此可知,“一带一路”建设( )
A.解决了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C.推动了中国成为最大进口国 D.促进了政治多极化趋势
7.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居全球第一位,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的创新指数为53.06分,在全球排名第17位,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前20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创新不足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B.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增大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中国发展 D.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8.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②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这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B.发展经济的手段具有灵活性
C.国家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地转移 D.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10.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大 D.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2.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自2013年以来,中哈两国成功实施了几十个重要合作项目,惠及了两国人民。截至2022年底,中哈货物贸易总额达3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中哈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直接促进了( )
A.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政治互信 B.“真实亲诚”的有效构建
C.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共同发展 D.“一带一路”的落地实施
1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4.中共十九大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分别是( )
A.社会主义阶段、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社会主义中级阶段、最大的不发达国家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最大的发达国家
15.中共中央在某次会议中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16.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下列属于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建成试运行,标志着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材料二 上海地铁开工建设到现在30年了,已经形成19条线、772公里、459座车站的大网络,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材料三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上海地铁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原因。
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准确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深刻清醒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科学指导。
材料二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1)进入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分哪两个阶段?
19.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时期,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蒸馍、烙饼、馅饼、面条、油炸饼等少数民族的食物,中原的汉族也普遍使用,且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迎的饮食时尚。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山木之根,力可破石,是亦积之之念也。苟能渐之摩之,待以岁月,心坚而确,事易而常,未有不可变者。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促进民族融合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从民族融合角度出发分析其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为解决“土宇旷远,诸民相杂”问题提出的主张,结合所学,说明元朝所采取的统治措施中,与其主张相符的表现一例;元朝统治者对民族问题十分重视,分别写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云南、台湾地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初期集中体现推动“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两例,简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提炼中共十九大以来赋予民族工作新内涵的重要意识。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相册》是新华社推出的一档微纪录片栏目。
《国家相册》部分剧集的题名和剧情简介
集数 题名 剧情简介
32 中国寻油记 60年前,因为国家缺油,北京街上曾一度出现了烧煤气和烧煤的汽车。面对国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72 白菜的味道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入冬都要存上几百斤的大白菜,主妇们各展绝艺把白菜做出花样来
74 走,咱赶集去! 起个大早,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赶驴拉车。赶集,是买卖,也是社交,是物质匮乏年代的狂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82 那年流行色 苏式“布拉吉”,上海“假领子”。想美又不敢太美,想与众不同又不愿太不同,想“体面”又囊中羞涩。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把街头吹得五彩斑斓
91 我想对你说 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
94 少年大学生 改革开放之初,一群被称为“神童”的少年被送入大学,这些“少年大学生”的身上既有“大科学家梦”,也背负着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热望与压力
142 (抗疫特别节目)武汉“不服周’ “老子是武汉”“不服周”“不信那个邪”,武汉话里;有着武汉人的胆气
根据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A B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B D D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12—2021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度提升,据此判断,当前中国创新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高新技术企业大量出现,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企业是否完成了创新型转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的对比信息,无法判断是否领先世界,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创新产业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能理直气壮地向国际社会推介“中国梦”“新义利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等理念,为世界贡献符合多国国情的“升级版”发展道路选择,可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意识显著增强,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成为世界发展的示范者,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突破西方外交的封锁,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积极推行多边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2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员,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通过推动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中国展现了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智慧和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地区安全水平,A项正确;西亚地区的历史纠葛和地缘政治复杂性意味着该地区的矛盾不可能被一蹴而就地解决,“成功化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外交成就而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C项;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更多是基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考虑,并非为了与美国抗衡,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图片中不同时期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外交上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C项正确;1972年,中国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建交的又一个高潮,排除B项;新时期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的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项正确;B项太绝对 ,排除B项;CD项不是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一万亿美元,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促进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B项正确;“解决了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中国成为最大进口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18年,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前20名,而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创新性的增强有利于巩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从而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B项正确;2010年中国创新指数没有位居世界经济体前20名,但制造业增加值位居全球第一位,说明创新不足没有阻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新不足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中国发展,排除C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得益于内部的体制改革,又得益于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表述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大召开于2012年,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时间是2020年5月,①符合题意;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在2021年,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据材料可知从1982年到2022年我国在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的认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把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党的经济理论在不断继承发展,不体现经济手段灵活多样,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作重心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转移”,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仍在奋斗中,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D项正确;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我国在不同时期不断发展并完善思想体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排除B项;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与题干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年以后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中哈两国项目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增长,创造了历史新高,说明两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利于两国关系“真实亲诚”的有效构建,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排除C项;是“一带一路”的落地实施促进了中哈两国的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写人党章,C项正确;中共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并写入党章,排除A项;中共十八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中共二十大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B项正确;我国仍然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我国不是最大的不发达国家,也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D项正确;中共十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排除A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排除B项;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项正确;“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是中共二十大上对于过去成就的总结,不是中心任务,排除A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十九大”报告中规划的宏伟蓝图,排除B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目标在“二十大”召开前已经基本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7.(1)规划时间早;发展速度快;线路多,里程长,居世界之首;覆盖范围不断增大;跨省市互联互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与经济、科技发展并行等。
(2)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中国人民的创造性;改革开放的深化;前期经验积累;中外交流加强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上海)。特点:根据材料一“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得出规划时间早;根据材料一“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可以得出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二“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可以得出线路多,里程长,居世界之首;根据材料三“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可以得出,覆盖范围不断增大;跨省市互联互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与经济、科技发展并行等。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上海)。原因: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得出,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根据材料一“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可以得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中国人民的创造性;根据材料三“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改革开放的深化;前期经验积累;中外交流加强等。
18.(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准确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深刻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1)主要表现:半农半牧、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融合。
(2)主张:少数民族统治者应推行汉法。表现:实行行省制度。措施: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设置行省管辖云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
(3)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思想原则:两个共同(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得出是半农半牧;根据材料一“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蒸馍、烙饼、馅饼、面条、油炸饼等少数民族的食物,中原的汉族也普遍使用,且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迎的饮食时尚”可知是胡人胡服、汉人胡食。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促进民族融合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实行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说是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融合。
(2)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元朝时期(中国)。主张:根据材料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可知作者认为只有实行汉法才能长久,所以他的主张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应推行汉法。
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与行汉法相符的表现是实行行省制。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实行的措施是设置宣政院,为了加强对云南的统治实行的措施是设行省,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统治实行的措施是设置澎湖巡检司。
(3)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当代(中国)。根据材料三“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集中体现推动“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思想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是两个共同(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共十九大以来赋予民族工作新内涵的重要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论题:《国家相册》中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阐释:《国家相册》作为新华社推出的微纪录片栏目,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剧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多个侧面。
首先,从“中国寻油记”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封锁,以及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时期的石油大会战不仅是对“中国贫油论”的有力回击,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剧集“白菜的味道”和“走,咱赶集去!”则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环境下,人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这些剧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克服困难、共同奋斗的历史画卷。
再次,剧集“那年流行色”和“我想对你说”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随着政策的放宽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服装风格的多样化到通讯工具的飞速更新,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映射出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
最后,剧集“少年大学生”和“武汉‘不服周’”则分别展示了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时刻。前者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后者则是对抗击新冠疫情中武汉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这些剧集凸显了中国在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综上所述,《国家相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的伟大历程。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提出论题。根据材料“面对国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与“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国家相册》中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证明。根据材料“中国寻油记”与“面对国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相册》作为新华社推出的微纪录片栏目,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剧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多个侧面,从“中国寻油记”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封锁,以及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时期的石油大会战不仅是对“中国贫油论”的有力回击,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入冬都要存上几百斤的大白菜,主妇们各展绝艺把白菜做出花样来”与“起个大早,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赶驴拉车。赶集,是买卖,也是社交,是物质匮乏年代的狂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剧集“白菜的味道”和“走,咱赶集去!”则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环境下,人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这些剧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克服困难、共同奋斗的历史画卷;根据材料“想美又不敢太美,想与众不同又不愿太不同,想‘体面’又囊中羞涩。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把街头吹得五彩斑斓”与“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再次,剧集“那年流行色”和“我想对你说”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随着政策的放宽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服装风格的多样化到通讯工具的飞速更新,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映射出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之初,一群被称为‘神童’的少年被送入大学,这些‘少年大学生’的身上既有‘大科学家梦’,也背负着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热望与压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剧集“少年大学生”和“武汉‘不服周’”则分别展示了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时刻。前者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后者则是对抗击新冠疫情中武汉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这些剧集凸显了中国在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最后,总结归纳,深化中心。综上所述,《国家相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的伟大历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