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渑池二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
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儒家继续推崇周代“天命”观下的纵向合作秩序,主张恢复等级有序的礼乐制度,但是儒家的等级秩序已经直接指向现实中的君臣关系,而并不完全固守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与等级制。这表明,当时的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 B.否定了血缘伦理的纽带作用
C.受到了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 D.确立了垂直管理的政治秩序
3.下表所示是战国晚期至秦朝末年秦人墓葬规制的考古统计情况。此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秦国(朝)
等级 直肢 屈肢 不清 总计
大型A 2(22) 0 7(78) 9
大型B 2(76) 0 1(33) 3
中型A 0 0 1(100) 1
中型B 6(26) 6(26) 11(48) 23
小型A 66(22) 139(48) 85(29) 290
小型B 82(15) 345(65) 107(20) 534
小型C 13(9) 104(68) 35(23) 152
总计 171 594 247 1012
单位:座,( )内数字为%
A.专制集权体制正式确立 B.大型墓葬规模普遍较小
C.屈肢殉葬模式占据主导 D.社会等级关系不断推广
4.历代皆重视赏赐,晋人傅玄言:“治国有二柄:一日赏,二日罚。赏者,政之大德也。”下表从侧面反映了西晋
两晋钱币赏赐表
时间 赏赐对象 钱币数量 史料来源
秦始初年 卢钦 钱三十万 《晋书》卷44,第1255页
秦始二年 王沈 帝赐钱三十万 《晋书》卷39,第114页
秦始二年 曹琨 钱十万 《三国志》卷20,第589页
秦始三年 王祥 钱百万 《晋书》卷33,第989页
秦始五年 王祥 钱三十万 《晋书》卷33,第989页
秦始六年 谯周 钱十五万 《三国志》卷42,第1033页
A.贪腐现象严重 B.钱币成为主要货币 C.商品经济发达 D.俦币数量较大
5.在唐代,以诗取士是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唐太宗认为“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若政遇淳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由此可知
A.皇帝的好恶决定诗歌的发展 B.唐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古代诗歌具有政治教化功能 D.宫廷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6.宋朝,除设置专门勘探矿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外,还鼓励民间探矿、报矿,报矿人甚至可优先承包矿场开采(寺观、祠庙、公字、民居、坟地及近坟园林下面的矿产,不得开采)。“监务矿井,殆几万计”,据统计,宋代私人承包的矿场也为数众多。据此可知,宋代矿业
A.规模得到较大提升 B.勘探技术先进
C.出现新型生产关系 D.得到一定发展
7.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广东南雄地区一些山中的妇女,因为丈夫全都“担客装度岭去矣”,无奈之下,只好“跣足而肩柴入市”,做一些小买卖,以补贴家用。从清代侯方域的《马伶传》里“趾相错也”的记载来看,妇女人市做买卖已经相当普遍。这说明当时广东
A.墟市贸易比较繁荣 B.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
C.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8.清代初期,地方官员亲自撰写教化指导材料,官府衙门作为主要宣教机构,很多地方在县衙前还建有褒德亭,以便将民众聚集起来宣读圣谕、旌表文告或者当地官员所写的教化诗歌文章。此外,还在交通便捷的地方设置讲堂,进行圣谕宣讲。这些举措旨在
A.稳定社会秩序 B.落实理学观念 C.转变官府职能 D.保证政令畅通
9.1879年,一位名为王之春的官员在游记里用新式钟点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19世纪90年代出版的(老残游记X海上花列传X二十年目嗜之怪现状》等通俗小说中的人物,都已经在使用钟点计时。这一现象表明
A.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剧 B.新式生活方式影响扩大
C.市民阶层的生活奢侈化 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10.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逊位,翌日袁世凯电达南京,称其赞成共和,孙文遂至临时参议院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但提出新政府要设于南京的要求一直遭到袁世凯的抵制。1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政府改设北京,总统再咨参议院复议,15日议决政府仍设南京。这说明
A.新政府的选址充满争议 B.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充满曲折
C.封建残余势力意图复辟 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11.梁启超虽然对《红楼梦八水浒传》等文学名著抱有偏见,认为其是海淫海盗之作,但他也借用康有为的话说“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教,当以小说人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这表明梁启超
A.主张西学中源宣扬维新 B.重视小说对思想宣传的作用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浪潮 D.推崇西学与中国传统的结合
12.有学者指出,新兴资产阶级在20世纪头十年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全国私人产业资本总额超过了国家资本总额,一些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在政治上也很活跃,但从1913年的“二次革命”起,新兴资本家却因渴求社会稳定而疏离了革命。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民族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C.临时政府内部分裂加剧 D.政治人物立场的不坚定
13.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 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
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 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1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的(地方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条例》正式将乡、市苏维埃确立为苏维埃政权的基础组织。乡、市苏维埃代表不脱离生产,散布在群众中,将上级苏维埃的指示传达到群众中,并将群众的意见反映到苏维埃政府,同时切实解决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可知,中共苏维埃基层政权建设
A.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贯彻了“主权在民”原则 D.仿效苏联基层政权建设模式
15.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企业工人盼望改造。民族资本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反限制斗争,客观上将私人资本主义提前推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舞台,从而推动了改造。同时,农民、小资产阶级总体上愿意接受改造,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后拥护改造。由此可见
A.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必然性 B.内外形势推动了三大改造开展
C.三大改造使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D.三大改造促进了政治经济变革
16.1958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并指出:科学技术的高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专家、青年科学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广大群众一起发动,大家来办原子能科学,原子能科学就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坚持群众路线使原子科学成果显著 B.以苏为鉴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
C.民众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D.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新科技发展
17.古罗马著名的一次大会是奥古斯都大帝参加的审判执政官塔里乌斯之子谋害其父的会议,塔里乌斯并没有直接处死其子,而是召开了一次大会,在大会上宣告了他的控告,并给予他的儿子一次辩护的机会,最终赦免了他的儿子死罪,改为流放。这体现了罗马法
A.重视个人意志 B.维护平民利益
C.注重司法程序 D.立法程序严谨
18.古希腊人从最早的伊奥尼亚学派开始,就特别注意观察天象、气象和生物世界,并发展起了气象学、动物学等实证科学。与此同时,希腊人也进行热和空气的实验,以及关于斜面、杠杆、滑轮的力学实验等最初的科学实验活动。据此可知,希腊早期科学
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 D.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桔
19.沙龙文化于17世纪传人法国,18世纪沙龙发展为思想碰撞的中心,以及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政治策划平台。最初的沙龙由法国贵族女性举办,在女性完全依附于丈夫,没有离婚权、没有财产权,更没有政治权利的时代,女性通过沙龙展现了女性的敏锐和智慧,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反映了沙龙文化
A.改变了女性普遍低下的地位 B.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C.开启了女性觉醒的社会思潮 D.推动了女性的思想解放
20.有学者指出,在1791年至1875年的法国11部宪法中,带有专制主义倾向和思想的好几部宪法交替出台,即使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没有任何关于人民主权和公民权利的相关规定。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专制主义根深蒂固 B.政权更迭相当频繁
C.新旧力量达成妥协 D.启蒙思想尚未出现
21.1890年,英国上院特别委员会的报告上说,裁缝业分成了许多不同的部门,一个程序甚至说有25道分工。一个会烫外套的人不一定会烫背心,而烫背心的人烫起裤子来也同样不称职。这样,机器与劳动分工使工人成为那套工序的附属物,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希望成为独立的劳动者,或上升为手工作坊主。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强化了社会等级观念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革命影响了社会阶层关系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22.巴黎公社成立后,常常定期通过“中央菜场”公布谷物、牛羊肉等物价,并表示:“要确保食物的供应和物美价廉”。此外,中央还颁布了莱场管理、禁止罚款和克扣工资、优抚军属烈属、保障粮食供应、互助救济等诸多的法令、决定、布告。巴黎公社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B.依托各级政府的协调配合
C.杜绝了市场混乱现象 D.体现经济体制的国有性质
23.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总统在白宫雇佣几名行政助理,并授权总统改组联邦政府机构。罗斯福根据这一授权迅速成立“总统行政办公室”,并把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局等几个机构并人“总统行政办公室”。这一举措
A.打破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模式
C.扩大了美国总统的立法权力 D.适应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24.下图所示为1960年至2007年间欧共体(欧盟)15国GDP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脱欧的正式实现 B.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逆转 D.美国援欧计划受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末年,孔子大力侣导的仁义使儒家慈善思想内涵逐渐丰富。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古代儒者大都重义轻利,不言名利,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及至唐宋,韩愈、张我将仁爱思想发扬光大,使儒家的慈善伦理得到进一步扩充。孔孟儒学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就是通过主张君主惠民,实施仁政,从而进一步丰富儒家慈善观的。儒家大同思想也使许多乐善好施的仁者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不断地致力于济贪弱、助危困的社会慈善活动。《礼记X周礼》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也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其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
——摘编自周秋光《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材料二 德国启蒙思想家康德并不否认情感在慈善行为中的作用,但是他认为真正的慈善行为是排除功利且完全出于责任而产生的。康德认为国家性慈善活动是完全义务性的,且必须是公平公正的,是一种最高的善,是一种完全的、积极的、外在的义务。康德认为慈善事业不必设立过高的道德标准,这样得到的只有虚伪与暴力。康德也十分在乎受助者的尊严,提倡设立德善机构等中介用以减轻施惠者和受助者在心理和人格方面不平等的设定,以人为目的的举动才是真正的、非功利性的慈善,才是道德至善的体现。
——摘编自范杨《利己、利他与慈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儒家慈善思想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价值。(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文化语境中康德慈善思想的主要特征。(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与近代德国慈善思想的启示。(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现有研究成果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状况,梳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探寻学术研究背后的经济规律,是历史学习的价值所在。下表所示是几位学者关于近代经济研究的基本观点。
学者 研究时段 主要成果
何旭艳(2000年) 晚清前中期 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加大了开销,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重了农村的负担,其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因此,经济政策很难执行下去,最终走向失败
李永芳(2012年) 晚清末期 指出西方经济的入侵、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族田的兼并买卖等因素是清末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温锐(2016年) 清末民初 关注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发展,指出家庭小农经济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已经融为一体
陈勇勤(2016) 民国初年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但由于工业品进口的大量减少,国内工业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同时,国内出口有所增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
——摘编自许天成《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综述》
阐述上述材料中某一学者的独立观点或多位学者的综合观点,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观点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请考生从27~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代均田制,所有丁户都负担着相同的租、调、庸等税收负担,即使在政府无田可授的情况下,农民也必须承担以百亩土地为定额的田亩租税。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家可掌控的户数只有1,933,174户,“人户凋耗,版图空虚”的现象所导致的税源短缺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随着南方繁华都市和口埠的逐渐形成,780年,德宗朝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改变了对农民征收固定租、调的模式,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使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此后,“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农亩益去,人趋其末以为活”的现象在个别地区日渐普遍。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九陇人张守珪的茶园就雇用了百余人采茶,部分失地和农闲时的农民成为其主要的劳动力来源。
——摘编自郭传义《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财政背景考察》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两税法改革的经济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改革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影响。(9分)
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中的不列颠空战,鲜明地显露出英德空军在作战思想上的差异。二战时期,尽管德国飞行员在排行榜中数不胜数,但德国空军仍坚持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为陆军和海军扫清障碍,克服敌军的强固抵抗的保守作战思想。德国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为轰炸机护航,用于战略轰炸的远程重型轰炸机却没有得到发展。英国空军早就认为,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歼灭敌方航空兵,夺取制空权,而轰炸机除了对地支援外,就是对敌方实施战略规模的轰炸,摧垮对手的战争潜力。1940年,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虽制定了彻底消灭英国空军的“飞鹰”计划,但德国空军只能单纯在海上和敌国领土的上空作战,而英国空军则能够获得雷达的战术合作。不列颠空战结束后,英国(本土)得以保存下来,且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持久战泥淖里,此后,德军陷入了东西两面作战的绝境。
——摘编自孔扬《从不列颠空战看二战期间英德空军作战思想的差异》
(1)根据材料,概括不列颠空战中英德空军作战思想上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军事举措。(9分)
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朱执信(1885~1920),原名大符,字执信,广东番禺人,民主革命家、理论家。1904年前后,他结识了孙中山及许多留学革命青年,接受了反清的革命思想。1905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议员兼书记,作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负责阐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1906年,朱执信写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片段。1907年,他在广州任教时,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后,参加黄花岗起义和“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前往日本,继续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朱执信生平著述甚多,《民报X民国杂志》《上海晨报》《星期评论》《闽星杂志》《建设》等杂志均登载了其大量政论文章。
——摘编自何岸《民主革命家朱执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执信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执信的精神品质。(6分)
历史参考答案
1.A2.C3.D4.D5.C6.D7.B8.A9.B10.B11.B12.A13.D14.A15.A16.C
17.C18.A19.D20.A21.C22.A23.D24.B
25.(1)表现:注重仁爱,提倡民本;主张大同,重义轻利;以礼制为指导思想。(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价值:有利于完善儒家伦理价值体系:规范社会政治秩序: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世俗化传播;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征:与责任义务密切联系;突出国家性慈善活动;质疑慈善事业准人道德标准;关注受助者的心理;强调慈善的非功利性。(10分)
(3)启示:慈善事业要以人为本;应当推崇出于非功利的内心自觉;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推动和主导作用。(5分,其他答案主之有理亦可)
26.示例
观点: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2分)
阐述:清末民初,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程度日益加深。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通商口岸由沿海进一步深人内地。20世纪初期,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资本主义势力进一步渗透到中国农村,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密切了家庭小农经济、小手工业与世界市场的联系。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经济的人侵,中国工商业城镇兴起,中国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之西方国家对筑路权的获得,使得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8分)
结论:清末民初,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27.(1)经济背景: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编户数量减少;政府税源短缺;南方商品经济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农民雇工化趋向加强。(9分,答出三点即可)
28.(1)差异:对控军战略打击的认知差异;对夺取制空权目标的认知差异;对陆海空配合作战的认知差异;对空战技术手段重视的认知差异。(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未能充分发挥德国“闪电战”多兵种协同的优势;反映了德国空战思想和决策的保守性;空战未能使英国屈服;使德国逐步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绝境。(9分,答出三点即可)
29.(1)贡献:参与同盟会建设;阐发并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较早向国人介绍社会主义学说;参加黄花岗起义和反袁斗争;撰写大量政论文章。(9分,答出三点即可)
(2)精神品质:强烈的家国情怀;坚强的革命斗志;执着的探索精神。(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