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初测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现,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新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是指( )
A.铁制农具和耧车 B.曲辕犁和牛耕
C.铁制农具和牛耕 D.曲辕犁和耧车
2.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如图中红山文化的玉龙、陶寺遗址的龙盘、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体现了( )
A.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B.社会阶级分化初步出现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国史前文明领先世界
3.《秦律》规定,男子成年后要到官府进行登记,分家另立户口,逃避户赋,就成为“匿户”( )
A.强化君主权威 B.保障财政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富国强兵
4.如图所示的文物,是对古代金石文字有研究的王懿荣先生于1899年在中药龙骨中发现的非籀非篆的古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该古文字被发现的历史价值是( )
A.印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证明所有历史文物记录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C.见证该古文字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文字
D.说明该古文字已完全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5.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6.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在中央创办太学
C.颁布“推恩令” D.在地方设立刺史
7.“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一招一式动作之中,阴阳互变( )
A.强身健体的方式 B.注重竞技与对抗
C.蕴含儒家的思想 D.体现了道家思想
8.“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五年之间,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史料中“秦楚之际( )
A.根本原因是由于陈胜吴广起义
B.大泽乡起义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
C.刘邦率领军队攻入咸阳取得最终胜利
D.说明战乱频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9.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与“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相关的早期国家(王朝)分别是( )
A.夏、商 B.夏、西周 C.商、西周 D.商、东周
10.在距今约40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城内密布宫殿建筑等遗迹。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1.辛弃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道:“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的“孙仲谋”( )
A.229年在建业称帝 B.加速了西南的开发
C.将荆州作为其都城 D.完成了江北的统一
12.“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13.宋代商铺林立,有的商铺为了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坊市制被打破 B.商业贸易繁荣
C.纸币广泛使用 D.政府重视商业
14.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这项“发明”指的是( )
A.设置军机处 B.八股取士
C.设置转运使 D.废丞相制度
15.“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男女一百二十余万人。”与此相符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16.“宋景德元年九月,辽军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十二月,辽军撤回。”此战后( )
A.宋朝偏安江南一隅
B.南宋和蒙古对峙局面形成
C.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D.北宋废除了重文轻武政策
17.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 )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经济实力
18.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表③处的时代特征是( )
夏商周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① ②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③ ④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苏湖地区)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反而匮乏,天下足”。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 )
A.经济格局的变动 B.外来物种的传入
C.耕作技术的改进 D.耕地面积的扩大
20.《唐大和尚东征传》是最早由日本人用汉语书写的记述鉴真事迹的作品,是有关鉴真研究的最重要史料之一。据相关记载,鉴真在日本被称为“律宗开山祖”“天台宗先驱”。鉴真还有“医药始祖”“文化之父”之称。这说明鉴真东渡( )
A.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加强了民族的交流融合
C.加强了政治制度的创新
D.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1.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征。如图漫画再现了辽、西夏、北宋时期的政权格局,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政权并立
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发展
22.如图的历史人物在面对诸多困难时,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
A.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B.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C.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D.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吐蕃的交流
23.清代魏源在其所著《圣武记》中评价某一条约时说道:“尼布楚体系下中俄之间形成的战略缓冲……经营于耳目之前,而收效于数十载。”与此条约相关的事件是( )
A.平定准噶尔部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册封达赖喇嘛 D.雅克萨之战
24.“中国历史上的边疆观已经历了2000多年。它与王朝国家的边疆形态、边疆治理和边疆政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下列关于各朝代的边疆治理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汉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B.唐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区政务
C.元朝设置北庭都护府负责管辖琉球和澎湖
D.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二、非选择题
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然而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1)将以上材料反映的内容,填入对应的历史时期。
秦汉时期 C、F、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D、
(2)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这一时期科技成果的代表之一。他通过寻访古书、采集歌谣、汲取经验、付诸实践等途径,在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等多方面的生产技术。
①以上文物所反映内容可能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有 。(填写字母)
②若要研究当时畜牧业发展,以下材料中价值最高的应是 。(填写数字)
(3)结合上述信息,哪些因素促成了《齐民要术》的成书?
(4)综合材料与所学,谈谈你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6.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为中华文明写下灿烂的一页,更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辉煌的篇章。
材料一 西陵氏(传说中的嫘祖,黄帝的妻子)劝蚕稼,亲蚕始于此。
——(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
材料二 出土自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存的“半个蚕茧”(距今约5600﹣6000年)
材料三 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统计墓中共有500多件织精秀美的丝织衣物
——《湖湘文物图鉴》
材料四 赛里斯(古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人……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光彩夺目,由地球东端运之西端
——普林尼(公元一世纪时期古罗马学者)《博物志》
(1)关于丝绸起源,上述哪则材料具有更高的价值?请简要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以下哪两则推测比较可信? 。
A.丝织品已逐渐融入西汉贵族的日常生活
B.西汉的丧葬观念与秦朝相比有较大改变
C.长沙国是西汉综合实力最强的诸侯封国
D.西汉时期的丝织品制作工艺的水平较高
(3)材料四中的“赛里斯”拉丁文“Seres”原意是“有关丝的”,推测古罗马人以“赛里斯”称呼中国的原因。
27.世界农作物种类的不断丰富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人使用的箸(筷子)传入辽地,使得契丹人的进食方式逐渐由单一用刀匙进食转变为箸刀并用或箸匙并用。女真人建立统治后,以粮食作物为主材料的面食大量出现在餐桌上。 东京城内开设有川饭店、南食店等南方风味的饮食店铺。南宋临安城饮食市场中的蒸作面行有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羊肉馒头、江鱼包儿等;素食店有三鲜面等各类面条。种类繁多的北方面食丰富了南方人的食物结构。
材料二 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外来作物的引进。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多为果树和蔬菜,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如越南占城稻。明朝后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等高产作物近30种。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如图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中国古代农作物传播示意图。
材料三 中世纪期间,黑麦是英国广大群众的口粮和牲畜饲料。14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是1:1.4。中世纪晚期,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的扒犁。物价上涨激励人们在农业经营中采取商业方式,也雇工协助耕种。15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为1:8.8。
——摘编自陈曦文《农业和农业变革是英国经济变革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宋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并结合所学说出这些饮食习惯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传入农作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引入农作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晚期黑麦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8.了解古代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
史料图片 史料解读
案例1 其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
案例2 南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底部减地阳刻“南郡侯印”四字篆体。“南郡侯印”是西汉时期的官印。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则起朔漠,并西域,灭女真,臣高丽,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答出两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加强对地方管理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
(3)选择一例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与发展的措施,说明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10 CCBAD CDCAB
11-20 ACBAC CABAD
21-24 BBDD
25.(1)
秦汉时期 C、F、E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D、A
(2)①:F;②:③。
(3)农业技术的传承;民族交融的影响;多种途径的信息来源;作者以民生为本的思想。
(4)中华文明具有很好的传承和延续性,很多成就都是在总结历代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发展的等。
26.(1)材料:材料二;理由:材料二是实物史料,第一手史料。
(2)AD。
(3)原因:中国盛产蚕丝,中国人能用丝织成十分精美漂亮的物品,西方人十分喜爱,视为珍宝;古罗马人对遥远的中国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他们可能通过丝绸贸易来了解中国,从而用“赛里斯”来称呼中国。
27.(1)契丹人、女真人学习汉族的生活习惯,使用筷子,吃面食;北宋东京城内有经营南方饮食的店铺;南宋时,南方人喜欢北方面食。民族交融,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南方与北方交往频繁。
(2)外来农作物众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了人口增长等。
(3)迅速增长;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等。
28.(1)案例1:矢是周康王时期的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授民授疆土”。(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案例2: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政府分封侯爵;西汉的官印仍采用小篆字体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任选一个案例作答即可)
(2)原因: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天下为一),元朝的疆域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幅员辽阔)。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和地方、边疆的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3)如清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等。历史意义:有效地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