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揭阳模拟)如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是 ( )
战争促发革命
“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
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
缅甸的新生
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以色列的诞生
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
A.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
B.亚洲的觉醒
C.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2.(2023·佛山模拟)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转变是由于 ( )
A.世界殖民体系长期存在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C.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3.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陈毅外长回答说: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C.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
D.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4.(2024·广州模拟)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真纳(1947-1948年在任)曾言:“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这顶帽子”是 ( )
A.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
B.源于社会制度的对立
C.南亚民族运动的成果
D.两极格局对抗的产物
5.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 ( )
A.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
C.开启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D.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
6.(2023·广州模拟)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差距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
A.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
B.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C.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
D.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7.(2023·茂名模拟)1947年,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向英国政府建议,将向印度移交政权的时间由1948年提前到1947年。其助手在日记中写道:“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这说明 ( )
A.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英国是主动放弃印度
C.英国的殖民力量仍然强大
D.世界殖民体系已崩溃
8.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原住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 )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
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
9.(2023·珠海模拟)1950年时,世界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约100个,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约30个。1975年,世界上共有约200个大城市,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有约100个。1985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就达到了约300个。这反映了 (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发展的障碍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D.发达国家放弃了殖民侵略活动
10.(2024·湛江模拟)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积极支持外资机构设立亚洲货币经营单位,并于1978年全面放开外汇市场。1990年,新加坡将外国人持有本地银行股权比例的上限由20%提高到了40%。这反映出新加坡 ( )
A.大量吸引精英移民 B.开创发展知识经济
C.经济发展潜藏危机 D.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加固训练】
2003年2月,不结盟运动国家召开首脑会议,强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世界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并提出将七十七国集团并入不结盟运动,把不结盟运动改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这一变化 ( )
A.顺应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B.表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
C.宣告了美国单边主义破产
D.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1.(2023·深圳调研)1994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世界上拥有亿万美元以上的巨富中,1987年拉美只有6名,但六七年后,便增为42名;而拉美的贫困人口却从20世纪60年代的9 000 万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的1.9亿,全地区人均收入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 ( )
A.美媒试图摧毁拉美民族自信
B.跨国公司持续扩张造成的恶果
C.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
D.拉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
12.从目前情况来看,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仍是那些产业水平相对落后、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材料表明,发展中国家 ( )
A.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B.需优先发展民族工业
C.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D.减少与发达国家合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项目 1820年 1930年
墨西哥 759 1 618
美国 1 257 6 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齐世荣、刘新成等《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制造奇迹:
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6分)
【备选题】
1.1960年,全球“南方国家”利用它们在联合国的数量优势,使联合国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准许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之宣言》。当时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这一反殖民宣言。这表明 ( )
A.“南方国家”主导联合国
B.殖民体系已彻底瓦解
C.去殖民地化成为世界潮流
D.多极化政治格局建立
2.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不断斗争,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原因有 ( )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3.据下表可知,这些主张 ( )
人物 身份 主张
列翁· 达玛 法属圭亚那议员 20世纪50年代,提出暴力反抗法国文化同化
塞泽尔 法属马提尼克出身的黑人诗人 20世纪中期,强调恢复非洲传统文明,并用“诡计多端”“垂死的”等词语来形容西方文明
桑戈尔 塞内加尔的开国总统 20世纪60年代,主张在保留非洲特性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多文化的、多种族的社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区域文明
A.体现了民主原则
B.恢复了非洲的传统文明
C.反思了殖民主义
D.构建了多元的移民文化
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5.(2023·惠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外宣称:“说什么英国人民在一阵急躁的情绪下放弃了他们的帝国,这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他们的责任是把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这一言论 ( )
A.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傲慢
C.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D.说明了英国国力的衰弱
6.(12分)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直至其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苏]列宁《亚洲的觉醒》
材料二 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表现得更加紧密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含义,并指出中国在亚洲觉醒中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的结果和影响。(8分)五十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揭阳模拟)如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是 ( )
战争促发革命
“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
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
缅甸的新生
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以色列的诞生
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
A.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
B.亚洲的觉醒
C.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选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被削弱,无力维持殖民统治,亚洲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与材料中“印度”“印度尼西亚独立”“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等信息相符,C正确;材料反映了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涉及的是二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B发生于二战之前,排除;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题干涉及主要是亚洲国家,排除D。
2.(2023·佛山模拟)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转变是由于 ( )
A.世界殖民体系长期存在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C.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解析】选C。根据材料“殖民者”的形象由“枪支”“战斗服装”“传教的福音”,转变为“计算器”“上班的服装”“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进行直接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也使用军事手段),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它们的控制之下,以使这些国家继续充当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所以“殖民者”形象转变是由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在二战后已经瓦解,并未长期存在,排除A;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不是“殖民者”形象转变的原因,排除B;二战后,西欧国家实力普遍衰落,而美国实力增强,排除D。
3.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陈毅外长回答说: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C.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
D.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可见中国致力于推动非殖民化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正确;材料所述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排除C;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材料所述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
4.(2024·广州模拟)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真纳(1947-1948年在任)曾言:“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这顶帽子”是 ( )
A.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
B.源于社会制度的对立
C.南亚民族运动的成果
D.两极格局对抗的产物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原则(蒙巴顿分治方案)的结果,是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A正确;当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英国的自治领,社会制度没有明显对立,排除B;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是南亚民族运动的成果,但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殖民者一手造成的,不能算南亚民族运动的成果,排除C;从真纳的职位“总督”及在任时间可以推断此时两极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
5.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 ( )
A.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
C.开启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D.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收音机属于科技成果,收音机使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独裁统治国家。材料主旨强调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埃及的政治民主化进程,A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新自由主义”思潮,D不符合题意。
6.(2023·广州模拟)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差距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
A.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
B.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C.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
D.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解析】选B。“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差距是有限的”,进入工业化社会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表明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没有涉及“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排除C、D。
7.(2023·茂名模拟)1947年,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向英国政府建议,将向印度移交政权的时间由1948年提前到1947年。其助手在日记中写道:“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这说明 ( )
A.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英国是主动放弃印度
C.英国的殖民力量仍然强大
D.世界殖民体系已崩溃
【解析】选A。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与题目主旨相符合,故选A;“主动放弃”不符合史实,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排除B;“仍然强大”不符合史实,应为“已经衰落”,排除C;“已崩溃”不符合时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于1991年,排除D。
8.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原住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 )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
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
【解析】选C。材料“高贵的野蛮人”“邪恶的野蛮人”和“生态印第安人”反映了欧洲殖民者认为印第安人尚未进入文明状态,在他们的印象里一直是“野蛮”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反映了其对印第安人的偏见,故选C;材料只反映了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印象,并未涉及印第安人对欧洲殖民者的态度,无法体现“冲突”,排除A;材料只反映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不涉及污蔑,排除B;“生态印第安人”反映了欧洲殖民者认为印第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然未进入现代文明,这一认识并不客观,排除D。
9.(2023·珠海模拟)1950年时,世界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约100个,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约30个。1975年,世界上共有约200个大城市,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有约100个。1985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就达到了约300个。这反映了 (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发展的障碍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D.发达国家放弃了殖民侵略活动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A正确;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不能体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排除C;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而且D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10.(2024·湛江模拟)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积极支持外资机构设立亚洲货币经营单位,并于1978年全面放开外汇市场。1990年,新加坡将外国人持有本地银行股权比例的上限由20%提高到了40%。这反映出新加坡 ( )
A.大量吸引精英移民 B.开创发展知识经济
C.经济发展潜藏危机 D.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大力引进外资,扩大外汇市场和本国银行业的开放力度,加大国际资本流通,反映出新加坡经济发展潜藏着危机,C正确;题干信息是吸引资本,不是吸引精英移民,排除A;材料反映出新加坡经济发展潜藏危机,B、D均与题干主旨不符。
【加固训练】
2003年2月,不结盟运动国家召开首脑会议,强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世界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并提出将七十七国集团并入不结盟运动,把不结盟运动改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等。这一变化 ( )
A.顺应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B.表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
C.宣告了美国单边主义破产
D.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解析】选D。据材料“改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可知,这一变化是为了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联合,以共同应对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故选D;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但尚未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排除A;目前,某些国家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未形成,排除B;这一变化冲击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但是并不能宣告其破产,排除C。
11.(2023·深圳调研)1994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世界上拥有亿万美元以上的巨富中,1987年拉美只有6名,但六七年后,便增为42名;而拉美的贫困人口却从20世纪60年代的9 000 万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的1.9亿,全地区人均收入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 ( )
A.美媒试图摧毁拉美民族自信
B.跨国公司持续扩张造成的恶果
C.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
D.拉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伴随着西方全球化的进程,拉美一些权势阶层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成为第三世界中暴富起来的新贵,巨富数目与贫困人口数目联袂上升,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故选C;美国媒体只是公布拉美经济数据,排除A;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与材料无关,排除B;仅凭材料中的贫富人口数量,无法得出拉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排除D。
12.从目前情况来看,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仍是那些产业水平相对落后、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材料表明,发展中国家 ( )
A.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B.需优先发展民族工业
C.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D.减少与发达国家合作
【解析】选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发展中国家)。据本题材料“仍是那些产业水平相对落后、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跨国公司的投资面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相对落后,选择的余地较小,只能任由跨国公司投资“落后、污染度高、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表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比较艰巨,C正确;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落后,排除A;优先发展民族工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项目 1820年 1930年
墨西哥 759 1 618
美国 1 257 6 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齐世荣、刘新成等《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制造奇迹:
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820-1930年(墨西哥)。第一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数据可知,墨西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增加趋势;但与美国的差距加大。
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可知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依然依赖于进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可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可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展开。
答案:(1)变化:墨西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增加趋势;但与美国的差距加大。(4分)
原因: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依然依赖于进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展开。(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6分)
【解析】第(2)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墨西哥)。根据材料“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可知促进了墨西哥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可知推动墨西哥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可知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制约了墨西哥经济良性发展。
答案:(2)影响:促进了墨西哥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推动墨西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制约了墨西哥经济良性发展。(6分)
【备选题】
1.1960年,全球“南方国家”利用它们在联合国的数量优势,使联合国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准许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之宣言》。当时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这一反殖民宣言。这表明 ( )
A.“南方国家”主导联合国
B.殖民体系已彻底瓦解
C.去殖民地化成为世界潮流
D.多极化政治格局建立
【解析】选C。由材料“利用它们在联合国的数量优势”“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这一反殖民宣言”可知二战后,被殖民的国家与地区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不断瓦解,去殖民地化成为世界的潮流,故选C;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导”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1990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多极化强调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2.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不断斗争,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原因有 ( )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解析】选B。依据材料“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可以看出体现了第三世界支持巴拿马,从而促使巴拿马最终收回运河区主权,B正确;“严重衰退”表述错误,排除A;“全力支持”表述错误,排除C;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排除D。
3.据下表可知,这些主张 ( )
人物 身份 主张
列翁· 达玛 法属圭亚那议员 20世纪50年代,提出暴力反抗法国文化同化
塞泽尔 法属马提尼克出身的黑人诗人 20世纪中期,强调恢复非洲传统文明,并用“诡计多端”“垂死的”等词语来形容西方文明
桑戈尔 塞内加尔的开国总统 20世纪60年代,主张在保留非洲特性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多文化的、多种族的社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区域文明
A.体现了民主原则
B.恢复了非洲的传统文明
C.反思了殖民主义
D.构建了多元的移民文化
【解析】选C。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材料中的主张表现了对殖民主义的反思,C正确;材料与民主原则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只是一些主张的提出,无法得出“恢复了非洲的传统文明”的结论,排除B;材料只是反思了殖民主义,未体现“构建了多元的移民文化”,排除D。
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解析】选C。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4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时间是1947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都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不符,不选A、B、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美国领导的北约与之对抗,故选C。
5.(2023·惠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外宣称:“说什么英国人民在一阵急躁的情绪下放弃了他们的帝国,这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他们的责任是把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这一言论 ( )
A.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傲慢
C.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D.说明了英国国力的衰弱
【解析】选B。二战后,帝国主义势力被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依据材料可知,英国首相明显在为其殖民活动狡辩,将对殖民地的剥削视作将“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不甘和傲慢,故选B。
6.(12分)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直至其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苏]列宁《亚洲的觉醒》
材料二 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表现得更加紧密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含义,并指出中国在亚洲觉醒中的表现。(4分)
答案:(1)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成长,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实现民族解放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斗争目标;运动性质由旧式的农民战争转变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答出两点即可,2分)
表现: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的结果和影响。(8分)
答案:(2)结果:1945-1991年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2分)
影响:殖民体系崩溃,新独立国家加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这是世界历史的进步;新独立的国家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联系加强;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五十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