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利津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 据考古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遗址,存有占地数百平方米、厚度约20~50厘米的稻谷堆集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遗址发掘区域,也发现了 大小不等的地窖200多个。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 B.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显现
C.社会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D.人们已有原始的储备意识
2.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如表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朝代 政治制度
夏朝 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 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商朝 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 制的方国和部族
西周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A.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 B.国家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部族组织取代地域组织
3.“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 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 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 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 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 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4. 汉初,诸侯国的家吏设置由各诸侯国自主决定,家吏的职责主要限于处理诸 侯国的内务。汉景帝三年后,中央王朝降低品级高的家吏如家丞的秩级,将其纳 入中央政府管治的吏制系统中,赋予家丞监督诸侯国的新权力。这一调整旨在 ( )
A. 限制诸侯王的特权 B. 提升家吏政治地位
C. 完备官员监察制度 D. 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5.《世说新语》载:“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 也 ’”又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 地为栋宇,屋室为辉衣,诸君何为入我辉中!’”这反映了( )
A. 统治者思想较包容 B. 魏晋名士放浪形骸
C. 法律制度相对宽松 D. 儒家地位受到冲击
6. 隋朝对均田制做了一定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一夫一妻 的家庭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 责。这一调整( )
A. 加重了农户的负担 B. 推动小农经济形成
C. 强化了父权的权威 D.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7.763年,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而 “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则皆同挂壁”的现象。 由此可知,杨绾主张( )
A. 增强考试的公平性 B. 确立儒学主流地位
C.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D. 抑制文学艺术发展
8.唐朝时期,孔子庙的附享人物以孔安国、郑玄等为经书作传或作注的传经之儒为主;宋朝时期,张载、司马光等弘扬孔子思想的传道之儒在孔子庙中大增; 明朝时期,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唐代经学的日益僵化 B.理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反传统思想逐渐兴起 D.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升
9.监牧是唐代设置在地方的官方养马机构。唐前期,监牧多分布在河西、陇右地区,即今甘肃、陕西一带。唐中期以后,这些监牧多南迁至扬州、襄阳、泉州等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农牧争地矛盾加剧 B.国家防御重心转移
C.政治军事形势变化 D.气候影响牧区南迁
10. 宋代,官私文献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之类的 称呼以及某村民“以桑蚕为业”、“以艺茶为业”等记载。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
A.粮食产量的逐渐提高 B.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
C. 传统经济结构的突破 D.多种经营方式的兴起
11.金朝统治者不仅修建孔庙、拜谒孔庙,而且还让孔子的后代担任官员。此外, 金朝皇帝还带头学习儒家经典,推动儒学教育,录用儒学官员。这反映出金朝 ( )
A.仰慕中原文化 B.崇尚正统观念
C.彻底实现汉化 D.消除民族隔阂
12.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南宋朱熹 认为“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他认为,凡是维持生存所需之外的利, 都是应该被批判的;南宋陆九渊在义利之辩中强调“辩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 习,所习由其所志”。由此可见儒学的发展( )
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B.受到外来宗教理论的启发
C.逐渐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 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
12.有资料显示,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科举中的“常科”)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寒族在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这主要反映了北宋科
举制 ( )
A.取消了报名资格限制
C.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实行了崇文抑武方针
14.下表是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据此可知,北宋至南宋初年 ( )
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
材料 出处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彼此情不相得,两 愿离者,不坐(处罚)。” [宋]窦仪等撰《宋 刑统.户婚律》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 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 [北宋]司马光《训 子孙文》
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几乎看不到女性的踪影 摘编自[日]佐竹 靖彦《<清明上河 图〉为何千男一女》
南宋孝宗年间,有位妇女先嫁单氏,生单夔,又嫁耿氏, 据[南宋]张端义
生耿延年。“及死,二子争葬其母。”宋孝宗出面调停,“二 子无争,朕为葬之”。皇帝出面为再嫁之妇主持葬礼,至南 宋后期仍传为美谈 《贵耳集》整理
A. 妇女社会地位异常低下 B. 法律强调勇女地位平等
C.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 D.艺术创作背离社会现实
15.下表所示为某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集到的元朝相关信息。由此可知,该
(
)
)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元朝
A.治理理念兼收并蓄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D.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16.蠲免租税是指对按例应该缴纳的租税实行免征。清初蠲免租税成为常例,除 遇水早灾害租税照例“全免”外,还一度实行全国各省份“轮蠲”和“业主蠲免 七分,佃户蠲免三分”的政策。清政府试图通过这一政策( )
A.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 B. 稳定社会的生产与秩序
C.削弱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D.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更
17. 清朝时期,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画为业,将平常的蔬果草虫、用 作食材的莲藕、餐桌上的葱等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这一现象源于
()
A.民众审美情趣变化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C.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D.士人传统观念改变
18.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例如《新刻天下四民 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银色》《辨银谱》《银谱》《平秤市谱》《辨银谱总论》《幼 学杂字银色门》等。这 一 现象折射出当时( )
A.白银货币化带来新问题 B.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
19.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如松江 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 田面积甚至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可用于说明,当地( )
A.人地矛盾的加剧 B.雇佣劳动的普及
C.纺织行业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衰退
20. 关于第二次鸦片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黄埔条约》规定:‘若有应行更 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 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该观点
( )
A.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 B.指出了解决中外矛盾的途径
C.全面剖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D.批评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
21.下面为1868年签订的《中羊结增条约》的部分条款,这反映了清政府( )
第三条 中美双方可以在通商口岸互派领事官,美国像优待英、一样对待中国。 第四条 中国人在美国,不得因为中国人信教与美国人不同而欺侮迫害华人。 第五条 中美两国允许两国人民互相往来,或游历,或贸易,或居住,均属自 由。除自愿往来居仕外,别有招致之法 均不得准,加右羊国人及中国人将中国 人强行带往美国或中国人及美国人将美国人强行带往中国,均需照例治罪。
A.积极倡导海外移民 B.摆脱了不平等条约束缚
C. 近代外交意识增强 D. 有效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22.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土货与洋货的转运之地,它们内引外联是国外经 济的晴雨表,也是国内经济的标杆,海外土货市场之行情、洋货在中国市场行销 之状况,都能通过通商口岸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主要属于外向型经济 B.经济具有较强依附性
C.传统贸易已彻底解体 D.新型转口贸易已形成
23.1879年,郭嵩焘指出“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 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况 其相去尚不可以道里计乎”。据此可知,郭嵩焘认识到( )
A.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B.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C.解放民众思想的紧迫性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24.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 主张( )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 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5.1900年,英国政治家赫德预言:五十年以后,将会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 民这样的中国人,全副武装、听候国家的号召。他们将使任何列强都无法在中国 待下去,他们会把一切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据此可 知赫德( )
A.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支持 B.批判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C.看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
26.如表反映了1916年、1920年和1923年福新公司(荣氏企业)的资本构成 情况。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年份是()
年份 (年) 自有资本(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 金、资本盈余以及其运行结果累 积留存收益) 借入资本(企业以承诺到期支付本金 和一定利息而获得的资金,分为银行 贷款和债券融资两种)
金额(千元) % 金额(千元) %
① 2936.91 52.1 2697.87 47.9
② 51.93 14.3 310.36 85.7
③ 2968.14 35.2 5468.05 64.8
A.1916 1920 1923 B.1923 1916 1920
C.1920 1916 1923 D.1920 1923 1916
27.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 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B.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28. 如图是1909年出版的漫画《不倒翁》,画中文字为:“嗟乎不倒翁,衣冠何 赫赫。乃为外人之傀儡,是为玩部之人物。”该漫画旨在揭示( )
A.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国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D.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严重动摇
29.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 明 ( )
A.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 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 D.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30.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 )
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
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 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政治体制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议制度具有集思广益的长处,避免了个人思考的见事不周、偏执一端或墨守成规的弊病。许多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参与决策,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情况, 决策者们就能较为准确迅速地了解信息,掌握动向,避免颁布错误的政令,…… 年轻的低级官员参与议政,给政事堂会议带来了生气和活力,给封建政治带来了新气象。政事堂合三省首长议事,减化了颁行的手续,从而政令制订迅速,执行便捷,提高了行政效率。
——摘引自魏向东《试论唐代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
材料二
时军机之权,独峙于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权力渐微。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债厥事,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其力也。
——引自赵尔巽《清史稿》
(1)阅读材料一,概括政事堂设立后的决策优势。结合所学,阐述为加强君主专 制,中枢机构在宋朝的演变概况。(8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军机处决策机制的角度简述“军机之权,独峙于 上”的观点。并分别从太平天国和八国联军侵华两个时期分析“权移于督抚”对 清朝造成的影响。(10分)
32.探究学习
为了开展关于“明清江南”的合作探究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 料 一 明清苏州府市镇数量
县名 吴江 长洲 昆山 常熟 昊县 合
(明)正德 7 9 9 14 6 45
县名 昊江 震泽 长洲 元和 昆 山 新阳 常熟 昭文 吴县 合计
(清)乾隆 11 7 8 9 14 5 14 2 8 100
注:雍正年间,因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众多,遂将一些县分设为两县。
——整理自《乾隆苏州府志》等地方志
材料二: 明代(嘉靖至弘光)通俗小说出版分布表
福建 江浙 其他地区 地区不详
37种 55种 10种 7种
——整理自陈江《江南教育与科第文化》
材料三: 今以苏、松、常、镇、杭、嘉、湖、太仓推之,约其土地无有一省之 多,而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是以七郡一州之赋税,为国家之根本也。
—— (清)钱泳《履园丛话》
材料四: 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
——《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
材料五: 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 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 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
——(明)姚士麟《见只编》
材料六: 明末江南刊刻了大量汉文西学书籍,《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被运 至日本,在知识人中间辗转抄写、研究,并为朝鲜思想家所容受。
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等通过全球化贸易流向世界各地,通过丝一银环 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 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都流入中国。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1)请你以组长的身份,围绕“明清江南”提炼三个主题作为分组依据。
(2)从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以下任务:
①说明选题意义;
②围绕主题选取两则材料,简述其价值
③为了研究该主题,还需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3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 料 晚清不同阶段的外交情况
时间 主要事件
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缔约 谈判中 清廷拒绝英法代表提出的向皇帝递交国书的要求,不许外国公 使驻京。
1861年 清廷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为临时机构,总理衙门大 臣、章京、郎中全都是兼职。
咸丰帝时期 清廷不得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但仍不准备履行有关礼节的条 款。
1860年以后 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公使常驻北京,而中国却一直未曾遣使出洋。
1867年 清廷聘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中国外交使臣,既可达到遣使 出洋的实效,又能避免天朝往外遣使的体制问题和中外礼仪的 纠葛。
1873年 清廷降谕“著准”各国使臣觐见,双方同意各国使节按中国要 求行五鞠躬之礼。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 顺序觐见同治帝,未行跪礼,总共约半个小时。
1876年 派遣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外交大使,同时任命已在美国负责留美 幼童事务的陈兰彬、容闳为出使美国正副使臣。中国对外派驻 常驻使节,以此开端。
1901年 清廷正式设立外务部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晚清中国外交”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 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遗址,存有占地数百平方米、厚度约20~50厘米的稻谷堆集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遗址发掘区域,也发现了大小不等的地窖200多个。”可知,在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为了保证生活所需,会贮备粮食,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储备意识,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农业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强调新石器时代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显现,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社会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可知,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的内部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统治者并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集中,也没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并没有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到神权,排除C项;夏、商、西周时期通过内外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来控制地方,并没有取代地域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及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外朝御史的权力逐渐被中朝的尚书所夺取,提高了尚书的地位,这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与原始民主遗风无关,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初,诸侯国的家吏设置由各诸侯国自主决定,……汉景帝三年后,中央王朝降低品级高的家吏如家丞的秩级,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管治的吏制系统中,赋予家丞监督诸侯国的新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景帝此举旨在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整治统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诸侯国家吏的管治,并未体现“限制诸侯王的特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诸侯国家吏的管治,并不是提升家吏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并不是为了完善官员监察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阮籍经常与嫂子在家中见面,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刘伶长脱衣裸形在屋中,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材料体现的是阮籍和刘玲的情况,这都反映了儒家地位受到冲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阮籍和刘伶的情况,不涉及统治者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阮籍和刘伶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个魏晋名士放浪形骸,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法律制度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不再给女性……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可知,隋朝时期只有家中的成年男性才能分配到土地,家庭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这就大大提升了成年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从而强化了父权的权威,C项正确;隋朝对均田制调整后,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并没有加重农户的负担,排除A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排除B项;实行均田制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该调整不会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63年(中国)。根据材料“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而‘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的现象”可知,杨绾认为科举考试只注重诗赋,而忽视了儒家经典,说明杨绾主张改革官员选拔制度,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说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只注重诗赋,而忽视了儒家经典,并没有涉及考试的公平性问题,排除A项;儒学主流地位早在汉代就已确立,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交代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至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孔子庙的附享人物以孔安国、郑玄等为经书作传或作注的传经之儒为主”“张载、司马光等弘扬孔子思想的传道之儒在孔子庙中大增”“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和所学可知,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此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到明清时期,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仍然重视经学,并未僵化,排除A项;反传统思想主要体现为反权威、反教条、反封建,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与文官和士人地位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监牧是唐代设置在地方的官方养马机构。唐前期,监牧多分布在河西、陇右地区,即今甘肃、陕西一带。唐中期以后,这些监牧多南迁至扬州、襄阳、泉州等地。”可知,唐朝时期的监牧由西北地区迁往东南地区,是因为唐中期藩镇割据严重做出的调整,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牧争地,排除A项;唐朝时期的监牧由西北地区迁往东南地区是因为军事的需要,与国家防御重心转移没有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气候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干“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等信息可知,这是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结合所学,宋代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定程度上节省出了部分耕地,就为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经济至少包括农工商,而整体经济实力增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的发展,B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经济作物的固定化种植使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C项;“多种经营方式”表现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材料只涉及种植业,不能体现“多种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仅修建孔庙、拜谒孔庙”,“带头学习儒家经典,推动儒学教育,录用儒学官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而儒学是当时的主流正统思想,说明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金朝推崇孔子,认可儒学的地位,体现出金朝崇尚正统观念,B项正确;金朝是崇尚正统观念,并不是简单的仰慕中原文化,排除A项;“彻底实现汉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金朝时期并没有“消除”民族隔阂,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可知,孔子、孟子、朱熹、陆九渊都强调了社会责任感,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孟子生活的时代,并没有外来宗教传入中国,排除B项;陆九渊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的几位都是儒家思想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都未“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至宋代跌至13%;寒族在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可知,至北宋时期,名族公卿占比降低,而寒族占比增多,说明官吏来源更广,扩大了统治基础,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报名资格的状况,且“取消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北宋科举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北宋的治国方针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至南宋初年(中国)。据材料“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南宋孝宗年间,有位妇女先嫁单氏,生单夔,又嫁耿氏,生耿延年”,可知,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在婚姻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自由,并没有出现压制女性欲求的信息,所以这一时期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并不是异常低下,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男女地位平等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艺术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表格中既有传统中原政权的制度,又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制度,大运河的重开承续了隋唐大运河,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国家治理理念,A项正确;只有行省制可以体现中央集权的强化,该选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B项;材料涉及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商品经济日趋繁荣无法完全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华夷观念和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蠲免租税是指对按例应该缴纳的租税实行免征,清初不仅蠲免租税成为常例,而且还进行全国各省份“轮蠲”和“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的政策,这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生产与秩序,B项正确;材料不仅是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排除A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是和土地、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问题,材料未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将平常的……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符合普通人认知审美的世俗化的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可知,这一现象源于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众审美情趣变化也是源于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兴起于明末清初,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绘画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源于市民阶层的壮大,而不是士人传统观念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及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不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良性发展,但很快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识别伪银的书籍,这折射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确实带来了白银流通的问题,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赋役折银对商人利益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甚至超过了稻田面积”体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田发展迅速,说明的是当时棉纺织业的发展,C项正确;棉田的发展与纺织业有关,与人地矛盾无关,且清朝建国初期并未出现人地矛盾,排除A项;当时雇佣关系并未普及,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发展进入顶峰,衰退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修约等只是借口,故材料观点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A项正确;材料中列强利用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关系知识加以哄骗和欺诈,不是进行外交的正确途径,清政府拒绝是正当行为,排除B项;材料并未“全面”剖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不与英国修约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与天朝上国观念无必然关系,材料也不是涉及天朝上国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美续增条约》规定双方具有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自由移民、办学、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和义务,促进了中国近代主权意识的萌发,中国开始意识到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平等""主权"等外交观念,C项正确。清政府同意条约中的自由移民,并不代表积极倡导海外移民,排除A项;清政府仍然受到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排除B项;1868年之后列强的侵略还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土货与洋货的转运之地”、“是国外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内经济的标杆”可知,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成为土货与洋货的中转之地,国外经济良好,会购买较多的土货,反之则较少,成为国外经济的晴雨表,而国内经济的好坏也可以从土货的出口数量及洋货的进口数量看出,中国经济逐渐卷入世界市场,且对外国经济有较强的依附性,B项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重要地位,不属于外向型经济,排除A项;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新型转口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2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可知,郭嵩焘认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属于治末而忘其本,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是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批判,非解放民众思想,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九条自强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依然是奉行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跳出学习“器物”的范畴,体现了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A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政治改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工厂的做法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有利于推动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的中国。据题干“五十年以后,将会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民这样的中国人……他们会把一切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并结合所学可知,赫德已经看出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忍无可忍的中国人起来反抗是一个民族的必然觉醒,即他看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由义和团引发的赫德对未来的预言,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赫德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本身的态度,排除AB项;当时十月革命、中共成立等大事件都未发生,没有人能预料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格数据“借入资本”“自有资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6年正处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所以公司的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规模还比较小,所以1916年对应的应是②;1920年和1923年正处于一战以后,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经过了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并未陷入困境,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长足发展,所以①对应的应是1920年,③对应的应是1923年,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从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奉优胜劣汰为圭臬,到后来批评天演论,宣扬互助,其主要原因是受一战的影响,知识界有所转变,从对西方文明全盘肯定,到对进化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非社会精英的思想观念趋于保守,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所有的国人,也没有体现他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9年(中国)。根据材料“1909年出版的漫画《不倒翁》”“嗟乎不倒翁,衣冠何赫赫。乃为外人之傀儡,是为玩部之人物。”及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极度腐朽反映出其政权覆灭的必然性,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具有必要性,C项正确;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材料反映出的表象内容,并非该漫画的主旨,排除A项;此时中国并未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景”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东南互保”的提出,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D项。故选C项。
2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法国的大革命还是苏联的政治变革,这些政治事件都伴随着历法的改革或选择,表明历法改革确实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更多的反映的是政治因素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而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中国和日本是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格列高利历的精确性问题,而是强调了不同国家在不同政治背景下对历法的选择和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致力于通过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这两种手段,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漫画中的“醉翁之意”、“总统”、“内阁”和“国会”等都反映了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问题,排除A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专制,排除B项;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是孙中山,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14分)
(1)优势:有利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年轻官员的参与给封建政治带来新气象;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决策执行。(4分)
概况: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4分)
(2)观点: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或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4分)
影响: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造成中央权力下移;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6分)
【解析】(1)第一小问优势,据材料一“集议制度具有集思广益的长处……避免颁布错误的政令”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据材料一“减化了颁行的手续,从而政令制订迅速,执行便捷,提高了行政效率”结合所学得出提高了工作效率;据材料一“年轻的低级官员参与议政,给政事堂会议带来了生气和活力,给封建政治带来了新气象”结合所学得出年轻官员的参与给封建政治带来新气象;据材料一“政事堂合三省首长议事……从而政令制订迅速,执行便捷”结合所学得出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决策执行。第二小问概况,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分割相权,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
(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时军机之权,独峙于上”结合所学得出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或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自是权又移于督抚”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造成中央权力下移;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32.(1)示例1:明清江南的发展特点、明清时期江南与日本的交流、全球贸易中的明清江南示例2:明清时期对江南的治理、明清江南的经济与中外贸易、明清江南的文化发展(内在逻辑:示例1一中国之江南、亚洲之江南、世界之江南:示例2一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的视角)(3)
(2)示例:主题:“明清江南的经济与中外贸易” .选题意义:明清江南经济和中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不足;研究此主题有助于全面了解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理解坚持改革开放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性,强化世界意识和全球观念。(3分)
材料价值:材料四、材料五。材料四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材料五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4分)
需要补充的材料:地方志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方政府统计的农工商业及赋税的统计数据、档案资料,体现明清时期农工商业发展和中外贸易等经济活动的文物等。(2分)
【详解】(1)主题和依据:首先,阅读六则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类,提炼出三个主题,如,根据材料一展示的苏州府市镇数量变化,材料三四五六体现的江南地区农工商业发展状况,材料二、材料六介绍的江浙地区通俗小说出版优势和西学东渐表现,可得出三个主题——明清时期对江南的治理、明清江南的经济与中外贸易、明清江南的文化发展;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三个主题的核心内容,说明分组依据,如将材料一、材料三四五六和材料二六分成三组,整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逻辑和依据为,高中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视角。
(2)选题和阐释:首先,按照题意,从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如选择主题“明清江南的经济与中外贸易”;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分析选题意义,如明清江南经济和中外贸易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不足,研究此主题有利于全面了解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理解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性,强化世界意识和全球观念;接着,说明所选主题要用的两则材料及其价值,如介绍材料四、材料五的内容及其对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和中外贸易主题的史料价值,说明材料四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等,材料五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反映了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等;最后,围绕所选主题,说明除现有材料外,该主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的材料,如明清时期江南地方志特别是地方政府统计的农工商业及赋税的统计数据、档案资料,体现明清时期农工商业发展和中外贸易等经济活动的文物等。
33.【参考答案】(10分)示例1:
观点:清廷由被动转为主动适应国际惯例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出于维护天朝上国体制的需要,拒绝外国公使驻京,拒绝接受近代外交的国际惯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欧美列强加紧侵略,清政府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清廷设立总理衙门、聘任蒲安臣为中国外交使臣、允许外国使臣觐见皇帝、派遣对外常驻使节等。清末新政实施,1901年正式设立外务部。
由被动转为主动适应国际惯例,有利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示例2:
观点:清廷由无外交机构到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清朝前期,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观念,对外实施朝贡体制,相关事务归属礼部,并没有专门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拒绝英法代表提出的向皇帝递交国书的要求,不许外国公使驻京,表明依然拒绝近代外交。此后,欧美列强不断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逐步做出改变,并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年设立外务部,专门处理与外国的外交事务。
晚清外交的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