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9.1
一、单选题
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政府任职情况》。任职比例变化实质反映出
届数 中央政府、 国家副主席 政务院、国 务院副总理 国务院组成 部门正职领导 在政府系统 任职比例
总数 民主党派人数 总数 民主党派人数 总数 民主党派人数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 5 2 4 3 32 13 39%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 1 0 10 0 37 9 18.8%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 2 0 16 0 39 7 12.3%
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民主党派失去了革命性 D.新型政协制度已经形成
2.如图是小明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的纲要。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C.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变迁 D.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
3.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 )
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B.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积极变化
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 D.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4.变工是由两户或两户以上的农民相互调剂使用劳力、畜力与农具,以满足各自农业生产上临时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图为1950年创作的《变工互助图》。该作品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深得民心 B.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业合作化已有一定的基础 D.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目睹某一事件的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伊夫特哈尔·阿里用电报向总部发回一条英文快讯。以最少的文字把“新中国来了”这个消息抢发出去,并说:“在我长达半个世纪的联合国(国联)记者生涯中,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件事能够引发如此巨大的欢呼浪潮。”该事件
A.促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D.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6.下表为1971年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各大洲国家的表决情况。据此推断,丁是( )
大洲 赞成(个) 反对(个) 弃权(个) 赞成比例
甲 24 1 4 82.8%
乙 18 4 6 64.3%
丙 26 15 1 61.9%
丁 8 13 5 30.8%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美洲
7.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农、轻、重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这一时期( )
A.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土地改革正在进行
C.“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D.大炼钢铁运动盛行
8.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 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 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9.1988年7月和9月,新中国首批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分别在非洲的毛里求斯和贝宁建成并对外开放。截至2011年9月,正式运营的海外文化中心已达9个。此外,我国还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这些活动( )
A.增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信 B.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C.掀起了中非新一轮次建交高潮 D.推动了多边外交不断深化
10.古希腊雅典“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曾说:“你的权力真正大,你像个君主人人怕,可是呀,也容易叫人家牵着耍。你喜欢戴高帽子,受欺受骗,老是张嘴望着那些演说家。”另一个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德斯也说:“城邦属于群众时,个人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语言吹捧、迷惑群众,也许能暂时有利于群众,可是一旦出现错误,他就会通过诽谤别人来隐藏自己的错误,逃避惩罚,然而群众却可能毫无辨别。”这些说明( )
A.雅典的政治演说家蛊惑性极强 B.直接民主难以保证集体理性
C.雅典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特征 D.雅典公民理性履行政治权利
11.据《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宣称,在埃及当地金字塔建造者墓群中的挖掘结果表明,建造金字塔的人并不是奴隶,而是当时的工匠。这个墓群是用砖砌起来的,位于金字塔的背阴面。通过对该墓群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建造者当时的生活和饮食状况。考古学家声称,此墓群建造在金字塔的旁边,证明了当时建造金字塔的工人并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因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他们的墓群将不可能建造在金字塔附近。这说明
A.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 B.不经过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
C.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D.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最有效的手段
12.20世纪30年代,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文明城市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高91.4厘米的雪花石膏大瓶。它制作于公元前3500—前3000年,上面的浮雕展现出一群男子在王的带领下向伊南娜女神献祭农牧产品的场景。这表明,乌鲁克文明( )
A.世俗王权借助宗教权力进行统治 B.农业生产在政权建设中占据主导
C.原始民主制的遗存影响国家运转 D.文明发展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中
13.有学生向苏格拉底表示在公民大会上讲话有些胆怯,苏格拉底教训他道:“在最有智慧的人面前你没有感到惭愧,在最强有力的人面前你也没有感到害怕,而在最愚昧无知、最微不足道的人面前你倒害羞得说不出话来了!”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强调公民权利平等 B.主张公民言论自由
C.对民主政治的反思 D.赞赏雅典直接民主
14.腓尼基字母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向西,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向东,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来、波斯等民族的字母。这反映了( )
A.腓尼基字母是人类文字之母 B.西亚地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C.古代文明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阶段化的特征
15.波斯帝国时期,国王大流士明确宣布,王权来自神授,任何人不得侵犯,所有臣民都必须服从大流士本人颁布的命令,违令者会遭到他的惩罚。但同时规定总督可以指定所辖城市的长官,免除某些城市的税收,在辖地内基本拥有司法权力。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B.城市已成为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C.经济发展是国家政治拓展的主要方式 D.具有国王专制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特征
16.亚历山大城是按照希腊风格设计建造的。考古研究表明,亚历山大到来之前,亚历山大城的原址曾是埃及人的定居点,但成书于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亚历山大传奇》记载,亚历山大城是建立在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凉大地之上的。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文献记载的史料价值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文献记载失真
C.文献作者意在掩盖侵略事实 D.文献记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17.古代罗马文明经历了公元2世纪的黄金时代后,很快出现了“三世纪危机”,帝国内政治极端混乱,到处都是皇帝,最多时竟有“三十僭主”在位,奴隶和隶农起义也经久不息。由此可知当时( )
A.罗马公民法需发展至万民法 B.日耳曼文明兴起具备有利时机
C.僭主政治导致罗马帝国衰落 D.奴隶的反抗造成罗马政局动荡
18.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限。据此可知,两者( )
A.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B.最终都成为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
C.一定程度起到了教化社会的作用 D.都构筑起后世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9.1347—1348年,黑死病席卷了整个英国,下图反映了这一事件前后英国社会的变化。据此可知,该时期英国( )
A.农奴的生产积极牲提高 B.领主经济实力的增强
C.庄园经济走向瓦解趋势 D.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快
20.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
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
21.(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5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6分)
23.(13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
2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3分)
参考答案:
1-10 DABCD DABBB
11-20 CACCD DBACD
21.(21分)
(1)同的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
(10分)
(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6分)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5分)
22.(12分)
(1)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6分)
(2)路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从小型企业试点起步,然后逐步推广;从公有制到股份合作制。(6分)
23.(14分)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4分)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6分)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4分)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24.(13分)
①选择“伟大的海”,可结合名言:伟大的罗马展开论述,具体为,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伴随的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民法大全的历程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②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当然,主要史实有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
③选择“智慧之海",主要以人文主义这一线索展开,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此后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等,以及宗教改革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④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以及新航路开辟也可展开论述,比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人。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详解】题目要求任选一称呼为题,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较熟悉的知识选择一个称呼进行论述。比如选“伟大的海",可结合罗马的扩张以及伴随的罗马法扩展到地中海世界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选择“智慧之海",结合所学的古希腊智者运动和近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小结即可;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