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2025届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中国经济学家吴承明统计,“洋货”的市场占有率从1908年的22%下降到1936年的9%,国内纺织业基本替代进口,并开始大量出口。1925年,机器制品已经远远超过手工制品比例。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对外贸易逐渐取得优势
C.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2.1928年5月,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茅坪召开。大会决定:“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这一决定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准确把握革命形势的新变化 B.仍未放弃攻打城市的目标
C.努力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在革命策略上具有灵活性
3.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以下能突出体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理论 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自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式提出
C.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D.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5.1931年3月,“全国共产党员数目约在12万人以上,但最大多数仍属于苏维埃区域”,“真正产业工人全国仍然不过2000人,在苏区内农民则占绝大多数”。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秋收起义爆发
C.土地革命开展 D.战略转移成功
6.如图所示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其所属部队发布的一些纪律规定(节选)。据此推断,这些纪律规定应发布于( )
◆我军人员一律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不进经堂,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 ◆公买公卖、态度和蔼,爱护藏胞牲畜、庄稼。 ◆这一带吃水困难,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
A.北伐战争期间
B.井冈山会师后
C.红军长征途中
D.渡江战役前夕
7.下图中阴影区域所代表政权提出的口号是( )
A.“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_______,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文中空白处应填上( )
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持久抗战 D.土地革命
9.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估计1930年,红军总数约有5万人;1931年增加到10万人以上;1932年增至20万人;1933年增至50万人。”这一变化得益于( )
A.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B.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C.国民大革命席卷全国 D.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
10.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②将白银收回国有
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
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三个统计时段的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1912—1920 1912—1936 1912—1949
增长率 13.4% 9.4% 5.6%
A.一战结束之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B.国民政府时期工业发展陷于停滞
C.民国时期经济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D.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影响经济发展
12.下图为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统一发行的纸币。纸币背面印有“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及手工业不违反苏维埃法令者准许自由营业、实行劳工监督”等十条《苏维埃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 )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 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C.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探索 D.抵制了国民政府法币渗透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清代前中期,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整体上放松对各省督抚大员的控制,一些封疆大吏趁机掌握省级兵权和财权,呈现省区逐渐疏离中枢的趋势。随着近代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
材料二 辛亥鼎易之后,各省实力派都督在清末离心潜伏的积累后乘机走上前台,分离态势日益明显。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间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省制变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亦不得其解。大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划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时期的最高发展阶段,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摘编自翁有为《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省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省制的演化历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省制变革的积极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经济、金融工作,领导革命政权发行了一系列货币,这些货币被称为“红色货币”。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浙江萧山,湖南衡山、刘阳、醴陵,湖北黄冈、麻城等地的农民协会纷纷开办了自己的金融机构,如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等,用以发行流通券或纸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建立财政金融机构并发行货币。这些货币往往印制质量较差,材质多样。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叶坪成立,同年7月开始发行纸币,面值有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共五种,实行银本位制,纸币与银元等值兑换。另外还发行了壹分、伍分铜币及贰角银币。国家银行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7年10月,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摘编自马静《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货币》(中国钱币博物馆视频讲解文案)
(1)根据材料.指出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货币”发行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行“红色货币”的共同目的: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国内纺织业基本替代进口,并开始大量出口”“机器制品已经远远超过手工制品比例”说明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C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可以看出,要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江西发动进攻,结合材料的时间和会议召开的地点可知,中国共产党要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而不是准确把握革命形势的新变化,排除A项:由“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可知中国共产党将目标转向农村,要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在革命策略上具有灵活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理论由孙中山提出,排除A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1978年之后,此时毛泽东已经去世,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逐渐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可知,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农村革命道路,党的革命道路发生变化,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D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在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之后,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根据材料“全国共产党员数目约在12万人以上,但最大多数仍属于苏维埃区域”可知,1931年中国共产党员农民比重增加,说明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项正确;1931年北伐已经结束,排除A项;1927年秋秋收起义爆发,排除B项;1936年红军胜利结束,说明战略转移成功,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至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途中途径藏族所在地,C项正确;1926至1927年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与西藏地区无关,排除A项;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中共主要是在江西、湖南等地建立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发生在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A.“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是太平天国的口号,故A项错误;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故B项错误;C.“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口号,故C项错误;D.据材料政权所在的位置可知,位于今江西瑞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口号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故D项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材料“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能在那里扎根”,可见这种政策首先是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其次通过这种政策的实施加强了中共在农村的力量、还巩固了在农村的根基,故选D;武装斗争是保卫红色政权的手段和对敌斗争的基本形式,排除A;根据地建设包括农工商经济的发展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持久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排除C。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类。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193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军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红军扩大群众基础,采取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B项正确;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是1945年中共七大,排除A顶;
国民革命结束于1927年,排除C项;
遵义会议开展于1935年,排除D项。
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②、③符合。本次币制改革是禁止银元的流通,①排除:大规模发行金圆券是在国民政府1948年进行的币制改革后,④排除。故答案为B。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12年至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民国时期三个统计时段的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可知,1920年至1936年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1936年至1949年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仍然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一战结束之后民族工业并未迅速萧条,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36—1949年),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逐渐走向停滞状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1912年至1949年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的信息,无法得出民国时期经济呈现持续下滑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10月部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苏维埃经济政策”“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等可知,当时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中共正在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一举措有利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使根据地发展壮大,为革命胜利打下了基础,举措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A项正确;部东南工农兵银行发行的纸币在革命根据地流通,无法冲击国统区的金融秩序,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大革命时期,排除C项;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等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排除D项。
13.答案:(1)主要举措:适当减缩省级政区幅员;内地分立18省;适时调整督抚制度;设立办事大臣辖区等省级政区;新设新疆省、台湾省。
(2)演化历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政权由不同的军阀派系控制,省区占据主导地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实现形式上统一,各省仍处于分治状态;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省委制;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大行政区制度。
(3)积极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得以奠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安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制度性贡献;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一“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可知,适当减缩省级政区幅员;据所学可知,内地分立18省;据材料一“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可知,适时调整督抚制度;据材料一“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可知,设立办事大臣辖区等省级政区;据材料一“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和所学可知,新设新疆省、台湾省。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二“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间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政权由不同的军阀派系控制,省区占据主导地位;据材料二“省制变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亦不得其解”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实现形式上统一,各省仍处于分治状态;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可知,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省委制;据材料二“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可知,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大行政区制度。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据材料一“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和所学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得以奠定;据材料一“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和所学可知,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安全;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和所学可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制度性贡献;据材料二“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所学可知,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4.答案:(1)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都成立了金融机构;各地分别发行(主要在南方农村发行);形式多样。异:从发行主体看,大革命时期主要是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金融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是根据地政府或政府建立的金融机构;从发行范围看,大革命时期发行时间短、地域范围小且分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行时间较长、地域范围较大且相对集中;从货币制度看,大革命时期缺乏完善的货币制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明确实行银本位制。
(2)目的:活跃并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群生产、经营和生活提供便利;应对(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经济制裁和封锁;探索近代金融体制;服务(经济上反封建等)革命斗争;争取人民的支持,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货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
(1)关于“同”,提取材料信息(包括材料出处),可从货币发行的领导力量、货币发行的区域以及货币的类型(形式)等角度加以归纳。关于“异”,将材料中两个时期的信息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个时期发行货币的主体、发行的具体范围以及货币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从这些角度逐一加以比较即可。第
(2)关于“目的”,运用唯物史观及所学党史知识,可从经济、社会民生、政治、军事等角度加以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https://www.21cnjy.com/H/8/160328/21084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