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66级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
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 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2.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内城面积为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630万平方米:古城建造了11条堤坝,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这反映出当时( )
A.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B.长江流域经济领先于北方
C.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 D.奴隶制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3.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
A.重构统治秩序 B.限制贵族特权
C.以德行教化民众 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
4.《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 )
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
5.汉武帝时期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专门针对王侯宗室,每张皮币售价40万钱;白金币由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面向富商豪民发行。这一改革旨在( )
A.垄断货币发行 B.削弱地方势力 C.增加政府收入 D.维护政治统一
6.表1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
表1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户 管户总数 8914781 1933174
课户 5349280 758582
不课户 3565501 1174592
口 管口总数 52919309 16990386
课口 8208321 2370799
不课口 44700988 14619587
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 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7.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 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
8.图1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图1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9.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 )
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
10.严复在《原强》中指出,西洋“其鸷悍长大既胜我矣,而德慧术智又为我民所远不及……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爱于其国与主,而赴公战如私仇者”。这一思想( )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提供了反清斗争的理论依据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 D.揭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11.图3能反映出,中国当时( )
图3 各港口外国成年男性的数量(1850—1859年)
A.外贸中心的转移 B.就业结构的变化
C.通商口岸的增多 D.民族工业的出现
1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13.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14.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
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
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
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
15.表3为1941—1944年陕甘宁边区农民的公、产粮的平均指数情况。这反映出
表3
年代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产粮指数 100 102.8 112.5 124.1
公粮指数 100 82.1 91.5 80.6
公粮占粮比重(%) 12.3 9.8 9.1 8.0
(注:公粮是指农民需要向政府缴纳的粮食。以1941年的产量为100,作为基本指数。)(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 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加强 D.红军后勤保障问题得以解决
16.图1是画家单应桂在1960年画的国画《当代英雄》。画面描绘了两位妇女开山劈岭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图1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 B.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
C.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17.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 )
A.土地所有制性质 B.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中国的社会结构 D.农村的经济格局
18.图1反映的是1995—2010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情况。这体现了中国( )
图1
A.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B.“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实施
C.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 D.“科技创新”已成顶层设计
19.图2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图3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20.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统一性 D.同步性
21.1280年,欧洲某庄园领主因封闭了一条沟渠并阻碍了道路的通行,受到庄园法庭如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公共放牧的。”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保护领主土地私有制 B.注重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旨在保障村民的权益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2.17—18世纪英国商贸机构表(部分)
时间 机构
1688 伦敦劳埃德商船协会成立
1706 伦敦太阳火险公司成立
1773 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
据上表可知,当时英国( )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B.世界商业霸权开始转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23.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 )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
24.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5.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26.在某些意义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思想家的继承者,因为他们都相信犯罪和贪婪是罪恶环境的产物,也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会主义者更为“激进”,这是因为他们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 )
A.经济规律 B.理想社会 C.社会正义 D.阶级斗争
27.在近代历史上,西方一些国家往往有这样的做法:在海外地区的海图和地图上“先傲慢地描绘一个地区,并强加上一个欧洲来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对其之所有权”。这一做法( )
A.避免了列强之间的纷争 B.缓和了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C.体现了霸权主义的本质 D.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28.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 )
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
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 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29.某位学者在提到一战时曾指出,“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该学者意在( )
A.全面分析一战爆发原因 B.反思民族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C.劝导各国政府退出一战 D.思考民族与全人类之间辩证关系
30.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战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迫使我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顿好。坦白地说,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这表明( )
A.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B.美国国内革命形势渐趋成熟
C.世界大战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 D.法西斯主义威胁到美国社会的稳定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破格”选任官吏:管窥两汉的盛衰
汉代官吏选任除正常的仕进外,还存在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的身份“破格”现象。以下为《汉书》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
《汉书》的记载
◆“(桑)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心算能力),年十三侍中。”
◆河南贾人卜式因“愿输家财半助边”“数求入财以助县官”,被武帝超拜为中郎。
◆韩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在吴楚之乱时因“捍吴楚于东界”,“名由此显梁”,后来“坐法失官”,汉武帝“素闻安国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
《后汉书》的记载
◆东汉时陈禅“仕郡功曹”,“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因坐刺史臧罪被下狱,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后举茂才,为汉中太守。
◆刘祐因“举奏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迁河东太守”。
◆东汉梁冀“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先后担任黄门侍郎、侍中、执金吾、河南尹等。
◆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衡五个宦官,因诛除梁氏有功,得到桓帝宠幸,“破格”同日封侯,称为“五侯”。
(1)哪类人在汉代易被统治者“破格”选任?(4分)
(2)分析汉代实行“破格”选任官吏的利弊。(10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数字里的上海
材料一
图9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别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85.7%,钢产量占89.3%;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5%和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图10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6000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各种雇工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1)材料一的地图上没有标出绘制日期,有人认为该地图是在1488—1491年间制成的,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与条件。(8分)
二区66级收心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D B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B C B C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B B C C D B A
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国人意见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袭制,这体现西周政治在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同时保留原始民主传统,故选B项;材料只提到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不等于决定军国大事,排除A项;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指国君利用神权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但材料强调仅国人舆论影响君主废立,主体不一致,排除C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材料时间为西周,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据材料“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宫城、内城、外郭的规划和建设需要高度的协调和组织,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堤坝的建造和高低两道防护体系的形成,进一步证明了当时社会在工程规划和实施方面的能力,良渚古城遗址中的三重结构和堤坝系统是个艰难而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规划、协调、执行和管理,故选A项;良渚古城位于长江下游,其遗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水利系统的先进,但材料没有明确与北方文明的具体比较,排除B项;社会等级秩序通常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地位、权力、财富分配等方面,但材料仅涉及到良渚古城的城体建筑情况,没有明确城内的具体比较与等级分化情况,排除C项;良渚社会存在明显的阶级分化,显示出一定的贫富差距和权力等级,但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形成要到夏商周时期,良渚时期仍处于新石器时期,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周时期……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可知,西周时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诸侯国在遵循周礼的同时尊重当地风俗。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为了契合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各国通过变革礼制、移风易俗等手段加强诸侯国的文化认同,重构统治秩序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对周礼民风的重构,是整个社会风气的调整,且限制贵族特权本身是为了从整体上构建有利于自身的统治秩序,排除B项;儒家思想“仁”、 “德”的理念不利于争霸,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题干主要反映变革礼制,以德行教化民众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推行了以地域为基础的郡县制,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遭到破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没有涉及对血缘关系的的调整过程,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秦朝对农业生产保护的重视,其中提到“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意思是不让官吏在春夏农忙时节以重税和劳役干扰百姓的农业生产。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因过多的徭役和税收影响农时,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稳定。这一政策延续了秦国时期的耕战国策,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残暴严苛”说法错误,排除C项;秦朝尚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非崇儒,排除D项。
5.【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汉武帝时期所发行的白鹿皮币和白金币价格都非常高,且其针对对象是政治地位较高和经济实力较强的人(王侯宗室、富商豪民),该做法会大大削弱王侯宗室和富商豪民的势力,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治的统一,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白鹿皮币和白金币价格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排除A项;题干所述史实能够削弱地方势力,但是这是其影响,而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题干所述史实能够增加政府收入,但是这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天宝十四年(755)相比,乾元三年(760)的不课户、不课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导致政府财政收入锐减,赋税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会导致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但是表格数据着重凸显的是“不课户”“不课口”数量减少问题,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众多藩镇大都摆脱了中央控制,排除C项;土地兼并会导致“不课户”“不课口”数量减少,但这仅是表格数据的表象所在,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并且表格数据还涉及了“管户(或口)总数”“课户(口)”,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元时期……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专著总数的50%以上”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多战争征伐,作为战略资源武器的战马,备受重视。明清时期大一统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农耕经济持续发展,耕畜作为农家役用的主要动力,受到高度重视。因而有关牛的专业性农书数量和种类丰富,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宋元到明清时期,专业性畜牧兽类农书的记述对象发生变化,军事资源主要涉及到战争的消耗、 军队的构成以及地理战略要地的利用,畜牧兽类农书记述对象发生了变化与军事资源控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土地兼并加剧主要体现在土地逐渐集中到少数大地主或大官僚手中的过程,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甚至完全没有土地,小农经济遭到破坏,人们可能会减少对牛的关注,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B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表现在民族的大融合、 政权建立与文化交流的互动、 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以及文化特质的多元一体上,题干没有涉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的史实,且文明交融不能解释在农耕生产中对牛的重视,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宋代,王猎……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可知,宋代王猎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选择经商,但其认为经商是“此败吾志也”,最终在庆历用兵时因范仲淹推荐而出仕,这反映出宋代传统的士农工商思想影响了阶层流动,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王猎一直固守为官出仕的价值取向,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题干王猎主动放弃了商人后,在范仲淹的举荐下选择出仕,无法从王猎的个人经历得出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宋代的主要选官方式仍然是科举制,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的相关史实,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材料“雇人在边地屯垦……是为商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商人用边地粮食换取盐,客观上伴随着产量及需求的增加刺激了边疆地区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故选C项;商屯是一种在政府组织下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式,传统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商屯的出现,没有明确商人具体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商屯中的屯民是用“堡伍”这种类似军伍的编制组织起来的,在盐商监督下进行生产,衣食器械都由主人供给,身家性命皆托付于主人,成为依附盐商的人丁。因此商屯中不是自由雇佣的劳动关系,排除D选项。
10.【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严复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说明严复认识到西方政治体制的重要,只学习器物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排除A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不主张推翻清政府,不能为反清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严复对西方强大原因的看法,未涉及甲午战败的论述,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1850—1859年”以及柱状图可知,鸦片战争后,香港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迅速增长并超过广州和上海,上海的外国成年男性数量从不及广州到超过广州,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广州的外贸地位下降,外贸中心从广州向上海转移,所以上海的外国成年男性人数超过广州,而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贸易基地,使得外国成年男性数量迅速增长,故选A项;1850—1859年,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就业结构依然是以农业为主,未发生明显变化,且材料主旨是各港口外国成年男性的数量变化,与中国国内就业结构无关,排除B项;1850—1859年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未结束,所以这一阶段通商口岸没有增多,通商口岸的增多应该在19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签订新的屈辱条约后,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出现时间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不向朝廷上贡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虽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贡,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各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13.【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吴玉章强调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其成功经验对于1926年的情况并不适用,结合所学民国元年为1912年,其涉及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但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D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的经验不适用于1926年的中国革命形势,需要有新的革命策略,未涉及谁是革命主力军的表述,排除A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的成功经验不适用于1926年的中国革命形势,现在是新环境,要采用新方法,未涉及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与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共通之处,强调辛亥革命的经验不适用于1926年的中国革命形势,但未涉及法国大革命不足的表述,也未涉及吸取其教训的表述,排除C项。
1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成立工会,发动工人运动,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这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故选B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且发动工人运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工人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且形式多样,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引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这样的表述,但并未说明“劳工神圣”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且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国民革命主要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民的公、产粮的平均指数情况”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表格显示产粮指数逐年上升,公粮占粮比重不断下调,不仅说明陕甘宁边区农业经济有所发展,更说明边区政府适当减轻农民缴纳公粮的负担,反映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加强,故选C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A项;B项只能反映题干部分信息(产粮指数提高),排除B项;表格数据只能呈现产粮及公粮指数的变化,没有产量等具体情况,无法判断是否能够解决后勤保障问题,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画面中两位妇女开山劈岭,正是他们积极参与生产、努力改变现状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发展生产的渴望和决心,故选B项;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深入开展”与1960年不符合,排除A项;传统文人画往往追求意境和气韵,强调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的结合,与这幅描绘具体劳动场景的国画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异,排除C项;画作本身并未直接展示一五计划的成就,而是聚焦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据材料“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了耕作的土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重组了乡村基层政治结构,引起了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促进了乡村社会现代民主政治因素的生长,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使得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其私有的性质并未改变,排除A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0年的土改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不仅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与材料“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主旨不符,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据材料“1995—2010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情况”可知,1995—2010年间,中国的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均有所增长,这体现了国家对于科技研发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与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思想相吻合,即通过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因此,这一趋势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故选B项; 图表中并未提及中国科研人员的总量和世界其他国家科研人员总量,不能得出中国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A项;图表中仅展示了研发经费和投入强度的增长趋势,并未表明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排除C项;虽然图表反映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重视,但并未直接体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内容,D项过度推断,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材料图2提及,通过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可知这年埃及国王“对抗并彻底击败北方”,材料图3提及,通过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的年表,可知这些年北美印第安人发生了大规模的哮喘病、流星、两个部族签订了和平协议,通过年名研究可以了解到历史信息,故选D项;“文明交流”不合题意,与材料只提及埃及、北美的年名相悖,排除A项;“具有普遍性”不合逻辑,材料只提及了两个地区,不能涵盖全世界,如古代中国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排除B项;“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不合史实、题意,材料中埃及、北美印第安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排除C项。
20.【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虽然在兴起时间、地理空间上不同,但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通过颁布法律、改革币制等措施强化统治,这反映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在国家建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故选C项;互鉴性指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美洲的印加帝国因其地理位置,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排除A项;同源性指文明产生的源头相同,材料中的四个帝国文明起源并不同,排除B项;同步性指不同文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相同的措施,材料中的四个帝国并非在同一时间兴起,也并非在同一时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
21.【答案】B【解析】庄园领主因封闭沟渠阻碍道路通行而受到庄园法庭的指控。领主的行动影响了村民的公共放牧权利。由此可知,庄园法庭在这里起到了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庄园法庭在保护领主的土地私有制,相反,它是因为领主的行为影响了村民的权益而对其进行指控,排除A项;虽然庄园法庭的指控确实与村民的权益有关,但它并不是主要为了保障村民的权益而设立的,庄园法庭主要是维护领主的利益,排除C项;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等级制度明显,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排除D项。
2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伦敦劳埃德商船协会、伦敦太阳火险公司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成立,反映了当时英国商业经营方式在逐步发展和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各种协会、保险公司、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纷纷成立,这些属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故选A项;在17—18世纪,英国正处于其商业和海上力量的鼎盛时期,世界商业霸权并未开始转移,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C项;工业革命虽然对英国的商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材料时间是17—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才兴起,工业革命的核心时期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期,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加强,尤其是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及亚洲,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的繁荣,故选D项; “地圆说 ”的形成远早于16世纪,特别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之前,地圆说已经广泛传播,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排除B项;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虽然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但陆路贸易并没有因此 “基本停滞 ”。实际上,多种贸易方式在这一时期并存,排除C项。
24.【答案】B【解析】17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和驯服自然环境,例如通过街灯的设置改善夜晚的照明,这直接拓展了人类在夜晚的活动空间,减少了犯罪和骚乱,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成果,故选B项;虽然西欧的海外活动确实带来了财富,但材料中的描述主要关注的是城市照明和治安状况的改善,并没有直接提到海外活动的获利,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及了欧洲的城市情况,并没有涉及到世界经济格局的整体变化,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材料的描述是17世纪末的情况,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使大量土生白人和知识青年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有利于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当时的拉美地区尚未形成独立的民族国家,“国家认同”的说法不成立,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独立运动或殖民体系被摧毁,只是描述了一种民族意识的形成,并且欧洲殖民主义者在拉美的殖民体系被摧毁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虽然《人权宣言》被翻译和印刷可能意味着某种理念的传播,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这是“革命理念”,排除D项。
26.【答案】C【解析】据材料“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思想家的继承者……更为‘激进’”及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认识到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非理性非正义,而且还要进行改造,要构建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这是相比启蒙思想的激进之处,故选C项;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将重点转向经济规律,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就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A项;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构建了理想社会,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重要性,没有强调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排除D项。
27.【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方一些国家在海外地区的海图和地图上的一个地区“强加上一个欧洲来源的名字”,就“宣示了对其之所有权”并结合纲要下册第12课所学世界殖民体系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强盗根据先占原则侵占亚非美等地区,粗暴地践踏了亚非美等地区的国家主权和人民权益,这一做法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故选C项;“避免了”绝对化、不合史实,近代欧洲国家间的殖民战争十分频繁,排除A项;“缓和了”不合逻辑、史实,应为“激化了”,排除B项;1884年柏林会议上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排除D项。
28.【答案】D【解析】据材料“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 ”“抵制了殖民者 ”“类似团体……相继成立 ”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类似“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 ”等团体相继成立,一定程度上抵制殖民者的企图,这些抗争将促进非洲国家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故选D项;材料只提及抗争殖民侵略的团体,并未提及 “抗争方式 ”,并且此时武力抗争是非洲反殖的主要斗争形式,排除A项;1879年成立的埃及祖国党是非洲首个政党,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排除C项。
29.【答案】B【解析】材料中学者明确指出了“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即它使得人们过于关注本民族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民族和全人类的利益,这实际上是在反思民族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民族主义虽然能够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其极端化也可能导致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故选B项;材料仅仅是从“民族主义”这一角度对一战进行了批判性的描述,而没有全面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如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军国主义传统、民族矛盾等,因此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学者对各国政府是否应退出一战的态度,而是对“民族主义”进行了批判,排除C项;虽然材料提到了“民族”与“全人类”之间的关系,但学者的主要目的是批判“民族主义”的极端化,而非探讨民族与全人类之间的辩证关系,排除D项。
30.【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乱……劳资关系的’”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给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带来巨额利润,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战后失业人数激增,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美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从而促使美国政府注重对劳资关系的干预,故选A项;题干主要反映美国总统关注劳资关系,没有涉及美国国内革命形势的相关史实,排除B项;题干主要反映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美国总统重视调整劳资关系,世界大战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战争有利于改善各国工人待遇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美国法西斯主义兴起,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行缓和了的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排除D项。
31.【答案】(14分)
(1)有突出才能的人;素有声名的人;立功的人;出身权贵的人;得到皇帝宠幸的人。(4分)
(2)利:有才能的人被“破格”选任,有利于激励士人积极进取,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汉代选官制度的补充;适应国家治理需要的官吏,有利于提升官僚队伍的素质;打破身份限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推动了两汉强盛局面的出现。(6分)
弊:官吏能否被“破格”选任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主观意志,易破坏官吏选任的公平性;“破格”选任权贵和受皇帝宠幸的宦官,易导致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等问题;为两汉的衰亡埋下隐患。(4分)
32.【答案】(14分)
解放前的上海是全国工业中心,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官僚资本居垄断地位,外国资本控制公共事业等(2分) 反映了上海是旧中国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缩影;(2分) 反映了上海是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不独立的缩影。(2分)
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轻重工业相对协调发展,大力支援全国工业建设,上海被纳入计划经济轨道等(2分)反映了上海是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的缩影;(2分)是新中国改变旧的不合理经济体系,建立新经济体制的缩影。(2分)
表述成文(2分)
33.【答案】
(14分)
(1)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图中绘出了葡萄牙人在1487年发现的好望角,说明是在1487年之后;图中绘出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但并没有绘出美洲,说明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6分)
(2)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地理知识不断丰富,航海与造船技术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二区2024-2025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