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20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4 ( http: / / )00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如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一时期的战场局势示意图,对图中所示战场形势描述正确的是
( http: / / / )
A.西北非战场上英意双方激战正酣
B.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正在进行
C.德意军队遭遇围困,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D.北非战场战事结束,英美联军直指意大利
3.如表为美国、苏联、日本、德国(联邦德国)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其中甲是( )
年份 项目 国家
甲 乙 丙 丁
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0.4
钢产量 17.7 19.8 51.4 5.8
1950年 原油产量 37.9 1.1 266.7 0.3
钢产量 27.3 12.1 87.8 4.8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联邦德国)
4.战争是秩序的摧毁者,也应该是秩序的重建 ( http: / / )者,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失职了,它带来的只有秩序的崩溃,却没有秩序的重建。一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与材料吻合的是
A.战争摧毁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战争催生美日成为世界霸主
C.战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战争之后没有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5.《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 ( http: / / ):“布尔什维克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文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当指:
A.财富与权力 B.平等与自由
C.面包与和平 D.公正与法制
6.下图反映的是某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的形势图。推动这一形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http: / / / )
A.实施贸易壁垒政策 B.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C.积极地抢占殖民地 D.经济体制发挥优势
7.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 ( http: / / )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十月革命
A.爆发具有必然性 B.具有重大意义
C.推动了俄国发展 D.深受西欧影响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 ( http: / / )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它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种经济政治矛盾极端尖锐的产物,又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引起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巨大变动。同时,一战发生在十月革命前,结束于十月革命后,它与十月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场战争几乎涉及世界所有国家,因为它与战后东西方爆发的世界革命高潮有着直接的连接。由此可见,研究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
A.应从全球角度辩证分析其影响 B.应考察历史纵向与横向的发展
C.首先须梳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D.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变
9.1923年埃及宪法规定:国王可任 ( http: / / )命五分之二的参议员,并拥有最高行政权。1930年,埃及新宪法规定国王可任命五分之三的参议员。华夫脱党坚决反对新宪法,并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的护宪斗争。华夫脱党的护宪( )
A.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B.实现了埃及民族独立
C.维护了埃及的民主政治 D.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
10.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版图。这可用于说明,“一战”( )
( http: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 http: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B.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实现了欧洲大陆各国间的势力均衡 D.改变了欧亚非地区的政治版图
11.就社会制度的发展演进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它21·cn·jy·com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12.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 ( http: / / )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2·1·c·n·j·y
A.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
B.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
C.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
D.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 ( http: / / )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 ( http: / / )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与此同时,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 ( http: / / )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韩冰《斯大林》
材料三 1933年8月14 ( http: / /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昔特) 39.79 22.13 34.55 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 ( http: / / )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21cnjy.com
——摘选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 ( http: / / )末期,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但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发展迟滞不前甚至有严重倒退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无力控制一个具有7亿消费群的国家经济,导致人民对现有生活的状况日渐不满。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开始推行由周恩来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尝试对当时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www.21-cn-jy.com
——摘编自《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5年该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5年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出处:21教育名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影响?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两项重要创举。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三、论述题
15.在 20 世纪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苏俄 ( http: / / )(联)、美、中三国在处理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启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 ( http: / / )是一开始就是完善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这里最重要的是对市场机制的认识,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否允许引进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强调的正是这一点。他说:“据我看来,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系——在这种那种程度上,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它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21教育网
——郑异凡《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十字路口》
材料二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 ( http: / / )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 年 3 月 4 日)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 ( http: / / )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 1956 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 1978 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苏俄(联)、 ( http: / / )美、中三国的有关史实,以“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现代化发展的作用”为主题,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时要正反举例,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C D A B C A
题号 11 12
答案 A B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 http: / / )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材料反映了1920年中国新版刊物增多,宣传新思想的社团也在增加,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介绍新思想的刊物,宣传新思想的社团在增加,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只是原因之一,排除B项;C项只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题干涉及时间192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1·世纪*教育网
2.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进攻方 ( http: / / )向及关键信息“突尼斯”、“西西里岛”和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在突尼斯邦角半岛上的德国坦克部队,在遭到英国和法国6个师的猛烈攻击后投降,随后英美联军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实现从岛上消灭轴心国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意大利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的目的,D正确,A排除;C是阿拉曼战役的影响,排除;B是诺曼底登陆战役,排除。故选D。www-2-1-cnjy-com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 http: / /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37—1950年,甲国原油产量和钢产量都在增长,且1937年时产量相对较高,结合所学可知,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当时甲国低于丙国,甲国是苏联,B项正确;美国当时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经济危机,工业实力全球第一,丙国是美国,排除A项;德国的工业实力经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所增长,在1937年稍微强于日本,乙国是德国,丁国是日本,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它带来的只有秩序的崩 ( http: / / )溃,却没有秩序的重建。”及所学知识,一战后,老牌殖民国家力量相对衰落,民族解放运动得到发展,C项正确;一战没有摧毁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排除A项;一战后催生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排除B项;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1-c-n-j-y
5.C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根据题干中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可以判断是与工人、士兵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所以答案为C。【版权所有:21教育】
6.D
【详解】结合材料时间“1929年 ( http: / / )”“193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西方正值经济危机,经济遭到重大打击,其制造业在世界的份额中应是减少趋势,而材料中的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的份额却呈现出上升趋势,故该国是苏联,其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得益于经济体制发挥优势,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人才过剩的时机,实行一五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苏联没有实行贸易壁垒政策、没有抢占殖民地,排除AC两项;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并不协调,排除B项。故选D项。
7.A
【详解】材料反映十月革命植根于俄 ( http: / / )国的历史土壤之中,说明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原因,没有涉及其影响,排除C;根据“但其渊源……却植根于俄国的历史土壤中”,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俄国方面的原因,排除D。
8.B
【详解】根据材料“它既是世界历史发展 ( http: / / )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种经济政治矛盾极端尖锐的产物,又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可知一战与之前的历史发展有关系,又与之后的历史进程有关联,体现纵向性;“一战发生在十月革命前,结束于十月革命后”,体现一战与同时进行着的其他重大事件有关系,体现横向联系,故研究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应考察历史纵向与横向的发展,B项正确;辩证分析就是用对立统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不涉及辩证分析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一战全过程的描述,故并非首先须梳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排除C项;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材料不涉及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联系的探讨,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1930年,埃及新宪 ( http: / / )法规定国王可任命五分之三的参议员。华夫脱党坚决反对新宪法,并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的护宪斗争。”可知,议会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华夫脱党誓言恢复1923年宪法,维护了埃及的民主政治,C项正确;国王原本就有行政大权,排除A项;埃及独立后才立宪的,排除B项;埃及独立后即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欧洲版图出现了新变化,诞生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这说明“一战”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A项正确;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一战的影响,但是材料中强调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出现,不能体现这一影响,排除B项;“一战”后欧洲大陆中英法势力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亚非地区的政治版图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十月革命史实可知,十月革命 ( http: / / )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A项正确;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但这不属于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B、C、D项错误。
12.B
【分析】材料提到,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 ( http: / / )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出于政治目的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故B项正确,C项错误。革命具有残酷性和革命的方式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苏联政府出于政治目的,不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13.(1)原因: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此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巩固国防安全的需要;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
(3)表现形式: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http: / / )。成果: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详解】(1)原因:根据“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其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1*cnjy*com
(2)根据“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 http: / /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谁就可以蹂躏它”,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及苏联的国防实力等角度分析。
(3)表现形式:根据“美国的商业和科学 ( http: / / )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结合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分析。成果:结合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成果分析,可从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分析总结。
14.(1)变化趋势: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由下降到上升)。
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回应:实行罗斯福新政。
影响: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创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对国企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发展经济应依据本国国情,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实事求是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要不断深化改革等。
【详解】(1)变化趋势:从材 ( http: / / )料一“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1913年粮食产量是39.79亿昔特,1921年粮食产量是22.13亿昔特,1923年粮食产量是34.55亿昔特,1925年,粮食产量是44.24亿昔特,综合可知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或由下降到上升)。政策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回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 ( http: / / )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来应对经济危机。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上台后利用行政手段,在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干预经济的发展,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创举:根据材料三中“试图将中 ( http: / / )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对国企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国情、制度创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角度回答即可。
15.(1)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
观点 论证
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集中的计划经 ( http: / / )济体制,引发俄国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引进市场机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使得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在西方陷于经济大危机的同时,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到 1937 年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中,美国胡佛政府固守自由放任政策,没能挽救经济危机, 反而使形势更加恶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使得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带来很多弊端。中 ( http: / / )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20 世纪 90 年代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 WTO, 在国际舞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1)“实质”,依据材料一信 ( http: / / )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系——在这种那种程度上,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它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版权所有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 ( http: / /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取三则材料的共同观点,观点要明确;然后围绕“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现代化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史论结合,正反举例,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而且有字数要求。如,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是强调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材料二是强调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由此得出“观点”: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论证”,结合苏俄(联)、美、中三国的有关史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即可。【来源: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