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班 级
姓 名
通河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学情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历史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 )
A.开通大运河 B.统一全国 C.三征辽东 D.开科取士
2.她弘扬“贞观”引起“开元”,为唐朝盛世场面的开创做出了贡献。下列史实与她有关的是( )
A.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B.发展科技、创立殿试
C.新定法律、减轻刑罚 D.重文轻武、分化事权
3.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及诗人忧国忧民的生活态度和创作道路。材料表明( )
A.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历史变迁影响文学创作
C.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皇帝好恶决定诗歌创作
4.如右图《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图中单箭头表示对峙并攻灭,双箭头仅表示并立。图中所示箭头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 王安石变法以后,北宋:“惠变农无乏……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据此可知,王安石(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升了行政效率 C.集中了君主权力 D.促进了经济发展
6. 下列文物或遗址能为我们研究明朝强化皇权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
A B C D
(
开元通宝
锦衣卫印
金奔巴瓶
)
7.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 )
A.保护自然环境 B.方便信息传递 C.转移经济中心 D.开发江南地区
8.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史记》 B.《农政全书》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9. 两宋时期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里皇帝要在大庆殿中会见文武百官,并接见北方国家的使节,而百姓则会进行多种活动来庆祝元旦,这说明( )
A.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B.中外交流日趋频繁
C.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D.传统文化发展成熟
10.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出现了很多新气象,“新气象”的具体表现是( )
A.统治者被称为天可汗 B.出现新的民族回族
C.签署《尼布楚条约》 D.与西夏缔结合约,长久交往
11.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
收复建康
取得郾城大捷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2.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城台可多面攻击来敌,关城是重要的驻兵、防御据点和关卡,烽火台可传递敌情。这体现了长城的( )
A.军事防御功能 B.精神文化内涵 C.文化交流作用 D.建筑艺术价值
13.清代乾隆年间,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入京后,以徽调为基础,不断吸收一些地方戏的优点加以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彩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 )
A.傀儡戏 B.杂剧 C.京剧 D.昆曲
14.魏源在《圣武记》中写到:“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5.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二、材料解析(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1分,19题9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此一制度,究竟自唐以下一千年来,成为中国政治社会一条主骨干。其主要意义可分为三项陈述:(一)是用客观标准,选挑人才,使之参与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三)是促进政治统一。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材料二:
宋代科举出身人数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 宋朝只要一中进士就有官做,或受京朝官,或为州郡副长官。 —摘自《苏东坡新传》
时间 科举出身人数 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
1100年 35800人 0.036%
1200年 64500人 0.101%
摘编自《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分析》
材料三:通过八股考试的士人……多数人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已经被人为的扭曲了;他们逐渐丧失了朝气与创造力,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和维护皇族统治的神兵利器。而这无疑是八股取士的最大弊害,因为它不仅禁锢了士人的思想,而且直接将中国人的创造力逐渐抹杀掉了。
——摘编自戴汉东《浅析八股取士》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设立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表现。(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八股取士的危害。(4分)
17. 经济发展是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的前提。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喜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2分)
材料二:在唐蕃经济交往中,唐朝接受和了解了众多能够反映吐蕃经济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和金银饰品,极大丰富了唐朝视野,推动了唐朝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唐蕃经济交往使得吐蕃、唐朝商人大量来往于两地,有些商人甚至久留长安,娶妻生子,这不仅极大促进了唐朝商业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唐朝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摘编自石越《论唐蕃经济交往》
(2)亲也是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用史实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经济重心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地区,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直至A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
——摘编自曹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将材料三中A处填写完整。(1分)
材料四:经济重心变化给我们的启示: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迁移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摘自曹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在材料四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分)
材料五: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四百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六百八十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由乾隆14年17000万至嘉庆17年增加到36000万。
——摘自张传喜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3分)
18.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新世纪前进的中国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某校七年级学生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人物 路线
A 长安(起点)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天竺
B 扬州______日本 六次东渡
(1)表中A、B两条路线分别反映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事迹有何相同作用?(3分)
材料二:15世纪初成祖称帝后,派……率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世界有什么影响?(3分)
材料三: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彪悍,请招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戚家军”名闻天下。
——《戚继光传》
(3)材料三中所描述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评价此人物。(3分)
(4)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2分)
19.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鲜活生动的文学故事】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刘禹锡《百花行》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关汉卿《窦娥冤》 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 —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二:【守正创新的科技故事】
史料类型 故事素材 故事梗概
A 成就:《本草纲目》 时期:明朝 传播与影响:总结了我国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等多种文字。
实物 史料 (
元朝火铳
) 成就:火药 时期:唐朝 发明:唐末运用到军事领域 传播与影响:B
(1)根据材料一,请你梳理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线索。(4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写出材料二A、B对应的内容。(3分)
(3)通过上述探究,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2分)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B D D B B D A B B A C B D
二、材料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1分,19题9分)
16、①扩大官员选拔的范围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或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2分,每点1分)
③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7. ①态度:重视农业生产发展(1分)
结果: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分)
②文成公主嫁入吐蕃,(1分)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1分)
③南宋(1分)
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动荡,经济必然受到牵连。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为例:南宋时,南方相对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才能恢复与发展。(2分)
⑤高产作物品种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加快了土地开垦,促进耕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扩大,促进了新作物推广和人口的再次增长。(3分)
18. ①A路线:玄奘 B路线:鉴真 (每点1分,共2分)
相同作用:都促进了中外交往。(1分)
②郑和下西洋(1分)
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2分)
③戚继光抗击倭(1分)
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2分)
④特点: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 ①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4分)
②A:文献史料(1分)
B:火药及火药武器的传播,标志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改变了人们作战思维和交战的方式,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2分)
③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中国故事素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