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湛江市博雅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A B A C B B C B A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A C C C B B B
26.【答案】(1)特点:实行轮番执政;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2)确立: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27、【答案】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历来注重对地方的管理,以防止地方力量做大。
论证: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等措施打击王国势力;统一收回铸币权,实施盐铁官营,削弱了地方对抗中央的财政基础;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宋太祖时期,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对地方军事力量进行有效控制。元朝根据犬牙交错的原则划分行省区域,从地理空间上削弱地方割据的可能。明建立特务机构,监察百官和地方,将一切反叛可能消灭于萌芽之中。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及平定边患,对地方反叛势力进行坚决镇压。
总之,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只有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等置于中央可控范围之内,方可抑制地方,集权中央,维护国家统一与社稷安定。
示例二
观点:约束外朝官僚权力膨胀的核心在于约束相权。
论证:外朝官僚集团的首领是宰相,宰相权力过大会威胁皇权。约束相权的原则主要在于分化和弱化相权。从秦朝建立宰相制度到明朝废除,相权经历了一人独断、一分为三乃至消亡的过程,从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再到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相权逐渐被削弱。此外,皇帝通过建立另外的决策机构来制约外朝官僚集团,如汉武帝时的中朝。与此同时,皇帝依靠内侍宦官集团来制衡外朝官僚,但也容易造成宦官专权和朝政腐败混乱,导致王朝衰败。
总之,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在制约外朝官僚的同时,也导致宦官专权和朝政腐败等问题。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湛江博雅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7页,27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0分)
1.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 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 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 下表为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主要体现了( )
朝代 汉 隋 唐 宋 元
机构 中朝 内史省 中书省 二府 中书省
外朝 尚书省 门下省 参知政事 枢密院
门下省 尚书省 三司 宣政院
A. 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的秩序 B.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调整
C. 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调整 D.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3.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 御史大夫、刺史 B. 丞相、参知政事 C. 太尉、郡守 D. 郡县、行省
4. 唐代初期,政事堂只是宰相们的临时开会场所,原本只有三省的长官出席;后来,唐代的宰相逐渐增多,开会时政事堂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发展趋势(  )
A. 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 B. 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
C. 表明三省的分工日益明晰 D. 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
5.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 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 郡→县
汉朝 州→郡(国)→县
唐朝 道→州→县
宋朝 道(路)→府、州、军、监→县
元朝 行省→路、府→州→县
明朝 省→府→州→县
清朝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
A. 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B. 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 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 D. 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
6.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治家的立法创制,另一种是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下列各项符合材料中“政治家的立法创制”的应是()
A.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B. 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
C. 从藩镇割据到重文轻武 D. 从设立内阁到置军机处
7.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 )
A. 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B. 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C. 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 D. 君主立宪制的构建进程
8. 法国的三级会议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通常是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开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比如从1614年到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三级会议中断了175年。这说明法国的三级会议( )
A. 代表各阶层的利益 B. 促使国王与教皇紧密合作
C. 利于强化国王权力 D. 使法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9.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一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A.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B.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
A. 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 B. 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 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 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11. 1948年,晋绥解放区普遍用人民代表会议制取代参议会制,毛泽东说:“这样的人民代表会议一经建立,就应当成为当地的人民的权力机关,一切应有的权力必须归于代表会议及其选出的政府委员会。”这( )
A.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 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C.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基础 D. 说明参议会制不是民主制度
12. 有文章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 治国理念落后 B. 实现权力制衡 C. 完善民主制度 D. 反对中央集权
13.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革命和战争,开启了创建现代民主政治的历程。现代民主政治与古代雅典为代表的古典民主有明显的区别()
①前者建立了民族国家,后者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②前者参与者为国家的成年公民,后者只限于本邦的成年男子
③前者以间接民主方式为主,多采用代议制、政党制,后者实行直接民主
④前者基础广泛,运行相对稳定,后者则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 有学者认为,古代最理想的行政架构是汉代,只有朝廷、郡和县三级。主要的行政资源集聚在地方,所以汉代是“管官的官少,管民的官多”的典型。但这种地方政治架构,从宋代开始就变得不理想。这是因为宋代()
A. 地方行政事务的相对减少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C.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 D. 中央机构的拆分和地方区划减少
15. 1978年9月,邓小平到本溪、大庆、唐山等地视察,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一“谈话”( )
A.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C.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 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16.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 B. 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轮番执政
C. 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D. 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
17. 学好历史,知道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初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
①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明确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④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④③
18. 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这些举措()
A. 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B. 有利于反“围剿”斗争开展
C. 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D. 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
19.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A. A B. B C. C D. D
20. 《商君书》载:“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行法令,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材料强调( )
A. 严刑峻法,天下大治 B.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 普及法律,教民守法 D. 道法结合,与民自治
21. 1903年的北京,某茶馆有四位中国茶客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义和团,曾和官兵一起血战洋鬼子。”乙说:“我办了一个机器磨坊,官差经常来要钱。”丙说:“我住在东交民巷,每天都和几个邻居老头打麻将。”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每月还有银子拿。”四人之中谁一定是在吹牛: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对于某次国际会议,有史书这样描述道:“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参加。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和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首相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本次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A. 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 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 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D. 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国际责任
23. 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
A. 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 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 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 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24. 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的畅销
A. 使宣传西方思潮成为主流 B. 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
C. 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 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5. 学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德、英、法、美 B. 英、美、德、法 C. 法、美、德、英 D. 英、美、法、德
第II卷(非选择题)
26.(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 ( 7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湛江市博雅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