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历史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以下时间轴①处应填写(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三元里抗英
C.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黄花岗起义
2. 针对当时中国政治的混乱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想巩固共和制度,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为此他们提倡(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与科学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 为响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国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军需用品、武器弹药,保障前线的供应。这一现象发生在( )
A. 五四运动期间 B. 抗日战争期间
C. 解放战争期间 D. 抗美援朝期间
4. 以下两张照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C. 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 D. “一国两制”的实践
5. “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 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王进喜身上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勇于创新 B. 艰苦创业 C. 实事求是 D. 包容互鉴
7.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人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材料中的“中心工作”是指( )
A. 阶级斗争 B. 经济建设 C. 政治运动 D. 以外开放
8. 下图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 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C.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D. 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9. 对以下表格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1982年党的十二大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党的十三大 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年党十四大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对外开放范围逐渐扩大
C.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10.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 南方谈话
B. “三步走”战略部署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 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 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 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 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 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12.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些成就取得得益于(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D. “一国两制”方针的推行
13. 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与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是( )
A. “和平统一”的愿景 B. “一个中国”的原则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14. 某同学在参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成就展》时,拍摄了下列一组照片,由此可知他所在展厅的单元主题是:深入推进______( )
A. 政治建军 B. 改革强军 C. 科技强军 D. 依法治军
15. 浙江一户人家从1953年开始记账,一记就是六十多年。女主人回忆说,1957年家中有75%左右的支出用于食品消费,当年所有的物资都是凭票供应的,可选择的种类也少。1979年,食品消费支出大约是60%;到2010年,这个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下,食品选择多样,应有尽有。对以上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②说明人们不再重视吃饭问题
③变化原因包括人们收入不断增加 ④农业发展是食品供给的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辨析改错(8分)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铁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
(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 10月1日下午3点, 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材料二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 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 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 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 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运动有关,并分析农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文资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述材料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什么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可要求。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故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互证承认,在正常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拉围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国家元首,130多国的1500位代表共襄盛会。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总结了四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规划了“一带一路”的基本路线圈,阐明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立场和推动措施。这是中国领导大在世界骨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标志着中国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息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结合所知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2)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是怎样“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材料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 2022年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会议指出,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摘编自2022年06月07日《人民日报》第02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格局,并简述我国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依照示例,为共和国勋竞获得者写一段生平简介。
示例;于敏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 页,共 6 页
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调研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历史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以下时间轴①处应填写(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三元里抗英
C.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黄花岗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因此①处应填入邓世昌血战黄海,C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前,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 针对当时中国政治的混乱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想巩固共和制度,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为此他们提倡(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与科学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想巩固共和制度,必须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B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为响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国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军需用品、武器弹药,保障前线的供应。这一现象发生在( )
A. 五四运动期间 B. 抗日战争期间
C. 解放战争期间 D. 抗美援朝期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D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国家尚未统一,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军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军队是各个野战军和解放军,排除C项。故选D项。
4. 以下两张照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C. 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 D. “一国两制”的实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二者属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的典型代表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一国两制”的实践代表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排除D项。故选B项。
5. “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工业生产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一场立国之战,属于战争范畴,不是工业生产,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制度建设,不属于生产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王进喜身上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勇于创新 B. 艰苦创业 C. 实事求是 D. 包容互鉴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可知,王进喜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精神,B项正确;勇于创新主要表现为不拘泥于现有条件,敢于突破常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实事求是主要表现在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包容互鉴主要指宽容大度,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人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材料中的“中心工作”是指( )
A. 阶级斗争 B. 经济建设 C. 政治运动 D. 以外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项正确;阶级斗争主要体现在文革时期,属于错误探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政治运动与“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表述不符,排除C项;对外开放是经济建设的表现和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下图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 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C.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D. 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1978的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排除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分配上“大锅饭”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打破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9. 对以下表格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1982年党的十二大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党的十三大 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对外开放范围逐渐扩大
C.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四大,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1年,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建设,不是生态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 南方谈话
B. “三步走”战略部署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D项正确;1992 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A项;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排除B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
11. 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 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 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 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 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A选项正确;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而不是高度自治权,B选项错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不是解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C、D选项错误。
12.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些成就取得得益于(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D. “一国两制”方针的推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些成就取得得益于”并结合所学可知,澳门回归以来,经济保持了高度的繁荣,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促进了澳门的稳定繁荣发展,D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之初,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澳门的回归及繁荣无关,排除A项;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关,排除B项;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涉及少数民族,排除C项。故选D项。
13. 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与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是( )
A. “和平统一”的愿景 B. “一个中国”的原则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强调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与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并依据所学可知,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与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B项正确;“和平统一”的愿景不是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不是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排除C项;“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不是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的政治前提,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某同学在参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成就展》时,拍摄了下列一组照片,由此可知他所在展厅的单元主题是:深入推进______( )
A. 政治建军 B. 改革强军 C. 科技强军 D. 依法治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成就展》”可知,材料图片有“未来士兵综合系统;高性能生物纤维技术;沙漠苍狼系列无人车”,体现了我国科技强军现实,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未来士兵综合系统;高性能生物纤维技术;沙漠苍狼系列无人车”,,反映的是我国军队科技的发展状况,未涉及政治思想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改革的内容,而是强调科技强军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军队中法律的颁布,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浙江的一户人家从1953年开始记账,一记就是六十多年。女主人回忆说,1957年家中有75%左右的支出用于食品消费,当年所有的物资都是凭票供应的,可选择的种类也少。1979年,食品消费支出大约是60%;到2010年,这个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下,食品选择多样,应有尽有。对以上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②说明人们不再重视吃饭问题
③变化原因包括人们收入不断增加 ④农业发展是食品供给的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浙江的一户人家从1953年开始记账,一记就是六十多年。女主人回忆说,1957年家中有75%左右的支出用于食品消费,当年所有的物资都是凭票供应的,可选择的种类也少。1979年,食品消费支出大约是60%;到2010年,这个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下”可知,浙江这户人家食品消费支出越来越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这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此外农业发展是食品供给的保障也是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C项正确;说明人们不再重视吃饭问题,表述有误,②不符合题意,ABD项中都包含②,排除ABD项。故选C项。
二、辨析改错(8分)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铁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
(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案】(1)错误;改正:将1952年改为1951年。
(2)错误;改正:将铁路改为公路。
(3)错误。改正:将没收改为赎买。 (4)正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原题错误,将1952年改为1951年。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故原题错误,将铁路改为公路。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故原题错误,将没收改为赎买。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原题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 10月1日下午3点, 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材料二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 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 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 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 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运动有关,并分析农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文资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述材料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什么
【答案】(1)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运动:土地改革。政治上: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经济上: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目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国际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的世界意义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问2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二“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斗争, 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土地改革有关,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贫雇农。政治上:根据材料二“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可知土地改革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经济上:根据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 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小问3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三“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 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央作出开发浦东重大决策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做法: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中学生可以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培养良好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可要求。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故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互证承认,在正常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拉围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国家元首,130多国的1500位代表共襄盛会。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总结了四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规划了“一带一路”的基本路线圈,阐明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立场和推动措施。这是中国领导大在世界骨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标志着中国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息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结合所知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2)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是怎样“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答案】(1)方针:“求同存异”方针。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举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特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自己与世界的未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方针:根据材料一“我们互证承认,在正常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小问2详解】
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由此“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美国实力的下降,中国实力的增强,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三“这是中国领导大在世界骨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标志着中国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可得出这一时期呈现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主动地规划自己与世界的未来的特点。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材料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 2022年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会议指出,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摘编自2022年06月07日《人民日报》第02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格局,并简述我国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依照示例,为共和国勋竞获得者写一段生平简介。
示例;于敏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答案】(1)原因: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格局: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对科技研究和教育的大量投入;科技人员的专心研究和共同努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等。
(3)简介:【示例一】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他荣获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示例二】屠呦呦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她带领的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是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两弹一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小问2详解】
格局:根据材料“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可知,我国科技发展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原因:根据材料“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可知,我国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可知,我国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是科技人员的专心研究和共同努力,人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根据材料“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可知,我国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是国家对科技研究和教育的大量投入等。
【小问3详解】
简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结合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事迹进行论述。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他荣获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示例二】结合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的事迹进行论述。屠呦呦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她带领的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 页,共 13 页
试题资源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