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学期期中学业检测
七年级综合Ⅱ试卷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部分。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答题纸上密封线内的有关内容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清楚。
3.答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历史部分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题1分,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右侧地图中北京人遗址对应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
C.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D.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
3.假设有人想拍摄有关我国早期粟的种植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今天河南郑州有一处著名的景区“始祖山”,雕刻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是( )
A.女娲、盘古 B.蚩尤、大禹 C.炎帝、黄帝 D.蚩尤、黄帝
5.“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 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6.(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是( )
A.尧 B.舜 C.鲧 D.禹
7.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国家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最主要共同原因是( )
A.少数民族袭扰 B.自然灾害严重
C.国君统治残暴 D.诸侯犯上作乱
9.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巩固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0.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二里头铜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
11.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一种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该文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12.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诸侯争霸与兼并 D.生产力发展
13.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说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这四个儿子中最可能在说谎的是( )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D.小儿子
14.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京杭大运河
15.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
16.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1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函谷关 C.临洮——辽东 D.陇西——辽东
18.能体现秦朝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9.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战争,这场战争史称为( )
A.涿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0.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1分,22题8分,23题11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图一 孔子 图二 老子 图三 韩非子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三 初一某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材料四 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搜寻到诸子百家思想的痕迹。比如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素质育;依法治国、与时俱进;难得糊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团队精神
(1)材料一中的三个思想家分别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3分)
(2)根据材料二试写出两个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他的言论有关的著作是哪一部?(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指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源自于哪一学派?历史上对汉初出现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有何美称?(2分)
(4)材料三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有何意义?(1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渐趋普遍起来,※※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改革内政……到了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立有军功的人,不论其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除了铁农具的使用以外,另一项技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材料一中的“※※”是指哪项该时期新出现的农业生产技术?(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概括材料提及的此事件相关措施。(3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面对重大变局,国家如何做方能脱颖而出?(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古风》李白
材料二:如下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写出这位“秦王”的姓名。“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2)“秦王扫六合”后,为了加强统治,首创了材料二图一所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图例中的A、B处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图三的两项措施分别是什么?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这位“秦王”。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B D C A D A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C D A D B C D B A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1分,22题8分,23题11分,共30分)
21.(11分)
(1)图一:儒家;图二:道家;图三:法家(3分)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分) 《论语》(1分)
(3)道家(1分) 文景之治(1分)
(4)劳动委员:法家; 班长:儒家(2分)
(5)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分,意近即可)
22.(8分)
(1)牛耕(1分)。
(2)战争频繁,军事上征战不断;(1分)
改革内政,政治上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1分)
(3)事件:商鞅变法;(1分)措施:奖励军功(1分);奖励耕织(1分)。
(4)要注重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1分)
(1)嬴政;(1分)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
(2)太尉:军事;(2分) 御史大夫:监察。(2分)
(3)措施:统一货币(1分)统一文字(1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1分,言之有理即可)
(4)既是千古一帝,同时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2分,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