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派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2023高三上·月考)“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B.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修建都江堰、郑国渠
2.(2023高三上·月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3.(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得益于 (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有力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4.(2023高三上·月考)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 以下对于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
②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③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
④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5.(2023高三上·月考)北宋都城开封拥有 26 万户人家,人口数可能超过100万。南宋都城杭州拥有 39万户人家。 相比之下,中世纪欧洲的情况是:北宋时期的伦敦人口数为1.8万,南宋时期的罗马人口数为 3.5万,一个世纪之后的巴黎人口数不到6万。据此可推知( )
A.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宋朝人口总数呈现上升趋势
C.城市发展蕴含新的生产关系 D.中世纪时欧洲人口增长缓慢
6.(2023高三上·月考)整个元代只有延祐三年气候比较暖和,除此之外的记录都表明气候异常寒冷。气候变化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解决此问题相关的史实是( )
①引进并推广美洲高产作物以确保粮食总产量
②南方创制出轻便灵活、适用于水田的曲辕犁
③《农书》大量介绍农业增产、积谷防饥的经验
④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提高棉纺织品的产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023高三上·月考)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8.(2023高三上·月考)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教育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裁汰旧军
据上表可知,戊戌变法 ( )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10.(2023高三上·月考)下表为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人数表。 1927 年党员人数的激增( )
时间 1921 年 1922 年 1923年 1925 年 1927年
人数 50 多人 195 人 429人 994 人 57967人
A.受益于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促使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 D.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
11.(2023高三上·月考)如图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某次谈判期间的合影。这次谈判期间 ( )
A.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共同签订《双十协定》
C.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D.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
12.(2023高三上·月考)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23高三上·月考)《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下列最能体现国家对台“诚意”的是 ( )
A.推行“一国两制”方针 B.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
14.(2023高三上·月考)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并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 )
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
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15.(2023高三上·月考)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材料反映出美国 1787 年宪法 ( )
A.具有三权分立的特点 B.体现制约平衡的原则
C.保护印第安人的权利 D.背离自由平等的精神
16.(2023高三上·月考)如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 )
第二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 第二节 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①
A.《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维也纳会议 D.德意志帝国成立
17.(2023高三上·月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18.(2023高三上·月考)一战初期,美国的德裔移民呼吁向德国捐赠财物,“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对美国偏向英国一方表示愤怒。 而在 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闻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 由此可见( )
①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 ②德国战败影响德裔在美地位
③美国民主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④战争破坏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是 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由此可推知美国 ( )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20.(2023高三上·月考)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21.(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 ( )
A.崇尚佛教文化 B.借鉴汉族制度
C.民族矛盾尖锐 D.推行蕃汉分治
22.(2023高三上·月考)1939 年 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拥护中共的抗日政策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入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要抗日战场
23.(2023高三上·月考)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 25 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68—1314)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 )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24.(2023高三上·月考)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 》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 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23高三上·月考)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比如,有学者说:“研究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必记录同时代巴黎工匠的生活,研究1792年普奥与法国的战争,不必引用歌德的某一封信或某一句话。”而路易十五与彭柏杜尔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却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关注的,并要深入探讨的历史事实,因为“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这说明( )
A.史学是现实的产物,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
B.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
C.历史研究应求真务实,基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与考证
D.史学研究应当立足当时当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
26.(2023高三上·月考)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对货币主权治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盛衰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摘编自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
材料二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 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三 1948年12 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宋元时期纸币盛行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货币政策。
27.(2023高三上·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 文官考核制度严密,考满是对所有官吏全面的考核,决定其升、留、降。 考察主要对贪、酷等需要加以行政处理的官吏的审查,治绩特别优异的可以免于考察,在考察后被罢免的永不录用。 明代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单独的监察法规,体系严密,强调“刑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各项处罚较之唐、宋、元三朝更为严苛。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处理特别严格,一是对皇帝不忠顺,二是贪污。
——摘编自梁山中《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立法及其积极意义》等
材料二 西方绝大多数文官都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 法律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与政府,严守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不得参加党派活动或竞选等。 文官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 文官考核全面、详细,英国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行为道德等 10 个方面。
——摘编自李海龙《试析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1) 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根据“不正确”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不是秦国,符合题意,B正确;
ACD都是秦国的表述,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的纷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不正确”。
2.【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C项是在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故C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而西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项正确。
3.【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B正确;
ACD都是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江南的开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4.【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明朝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汉武帝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唐朝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因此时间顺序为①③④②,A正确;
BCD与实施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5.【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对比欧洲,宋朝都城人口众多,由此得出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A正确;
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朝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对比,不是强调人口的增长;
C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
D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中世纪欧洲人口相对于宋朝较少,不能看出其增长缓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北宋时期的伦敦人口数为1.8万,南宋时期的罗马人口数为 3.5万,一个世纪之后的巴黎人口数不到6万”。
6.【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美洲高产作物以确保粮食总产量,①错误;唐朝南方创制出轻便灵活、适用于水田的曲辕犁,②错误;元朝的王祯编纂了《农书》大量介绍农业增产、积谷防饥的经验,③正确;元朝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提高棉纺织品的产量,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整个元代”。
7.【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国家对地方的管理,除了正常的地方行政机构外,还特别重视借助于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等力量管理地方,故D项符合题意;
乡里组织自古有之,A项错误;
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乡村管理并未削弱中央集权,反而有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巩固了封建统治,故排除B项;
由题干可知,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国家维护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 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 ”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裁撤冗员”得出: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①正确;根据“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得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正确;根据“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得出: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③正确;材料不涉及其遭到反对,排除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戊戌变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裁撤冗员”“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 “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分析可知,材料图案既工人的工具,也有农民的禾苗麦穗,体现了工农大众团结起来的寓意,B正确;
A错误,“开始传播”不符合史实;
CD错误,此时中共党尚未成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党的成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1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1927年中共党员人数激增,这位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正确;
A错误,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在1924年提出的,但是这一时间段,共产党员人数变化不大;
B错误,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错误,北伐的胜利进军与共产党员的激增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数据型选择题,需要将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11.【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谈判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共同签订《双十协定》,B正确;
A错误,《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发表的;
C错误,《中华民国宪法》是袁世凯颁布的;
D错误,《国内和平协定》是中共和李宗仁进行谈判签订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重庆谈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毛泽东和蒋介石”。
12.【答案】B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分析可知,材料会议指的是八大,这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②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①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八大无关,①错误,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八大,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13.【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最能体现诚意的是推行“一国两制”方针,A正确;
B错误,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是底线,不能体现“诚意”;
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与材料不相符;
D错误,“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是诚意的体现,但是不是最能体现“诚意”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国两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14.【答案】C
【知识点】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并未比较太阳历和神圣历的地位,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阿兹特克历法包括太阳历和神圣历,太阳历用于农业,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神圣历是宗教历法,为政治、宗教活动服务,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不能证明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阿兹特克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D
【知识点】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分析】根据“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背离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正确;
AB都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但是从材料中无从体现;
C错误,与材料相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16.【答案】B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战争”战争后,欧洲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一定积极作用,B正确;
A错误,《战争与和平法》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与材料不相符;
C错误,维也纳体系是在拿破仑战争后签订的;
D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是在1871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际法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三十年战争”。
1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答案】B
【知识点】“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一战后期美国的德裔移民不再想德国捐赠物资,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形势不再有利于美国,这说明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①正确;②错误,1917年德国尚未战败;根据“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说明美国民主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③正确;④错误,材料不涉及文化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战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而在 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闻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
19.【答案】A
【知识点】美国移民文化的形成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美国人口张红移民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推动了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A正确;
B错误,材只涉及移民的比例,不能看出整体上族群结构发生变化;
C错误,“完全抛弃”说法过于绝对化;
D错误,材料不涉及美国的民族政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移民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数据型选择题,需要将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20.【答案】C
【知识点】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扩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C正确;
A错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说法夸大其词;
B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不能看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D错误,材料不仅涉及信息交流,还涉及学习等方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
21.【答案】B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中书令”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辽朝借鉴了汉族制度,B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佛教文化;
C错误,材料不涉及民族矛盾问题;
D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其保留自身制度,不能看出蕃汉分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辽朝的统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
22.【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分析可知,材料表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的影响力扩大,C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共的抗日政策;
B错误,材料与国民党无关,不能看出国共合作;
D错误,材料不涉及敌后战场的地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
23.【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根据“自治特许状”“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分析可知,材料中国王向城市颁发特许状,与市民阶层联合,进行财政等改革和与教权斗争,都体现了王权的加强,C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庄园经济;
B错误,城市自治只涉及材料部分内容,不全面;
D错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于16-19世纪;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世纪王权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自治特许状”“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
24.【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分析可知,材料漫画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①正确;战后主张建立联合国,体现了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②正确;“和谐而友爱”体现了战时他们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③正确;④错误,多极化的趋势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二战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
25.【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强调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与历家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B正确;
A错误,“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材料强调历史的主观性,不是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D错误,材料不涉及嗜血假的立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拿破仑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
26.【答案】(1)演变路径:金属铸币——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宋元时期战争频繁,财政开支巨大,政府支持和推动纸币的发行和使用;印刷术发展的推动;纸币便于携带、储存和计量,有利于商品贸易;金属货币储存和生产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等。
(2)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3)评价: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唯一合法性和独立自主的国家货币地位;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体现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1)演变路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为:金属铸币——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
原因:结合所学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相关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纸币盛行,根本上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金属货币储存和生产有限的缺点和纸币便于携带、储存和计量的优点是重要原因;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政策因素;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等。
(2)影响:根据材料“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可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可知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根据材料“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可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3)评价:可以从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可知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根据材料“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可知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唯一合法性和独立自主的国家货币地位;根据材料“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可知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根据材料“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可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结合所学,正确、有力、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
故答案为:
(1)演变路径:金属铸币——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宋元时期战争频繁,财政开支巨大,政府支持和推动纸币的发行和使用;印刷术发展的推动;纸币便于携带、储存和计量,有利于商品贸易;金属货币储存和生产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等。
(2)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3)评价: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唯一合法性和独立自主的国家货币地位;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体现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及现代的货币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7.【答案】(1)同: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都有对官员的考核;升迁标准都倾向工作业绩。
异:考试的内容不同;西方的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而明朝对官员的监察更为严格。
(2)原因:政治方面可以从体制不同角度分析,还可从经济发展不同、时代特征不同等方面分析
【知识点】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同:根据材料一“明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文官考核制度严密,考满是对所有官吏全面的考核,决定其升、留、降”,材料二“西方绝大多数文官都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文官考核全面、详细,英国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行为道德等10个方面”等信息得出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都有对官员的考核。根据材料一“考察主要对贪、酷等需要加以行政处理的官吏的审查,治绩特别优异的可以免于考察,在考察后被罢免的永不录用”,材料二“文官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得出升迁标准都倾向工作业绩。异:根据材料一“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得出考试的内容不同;根据材料二“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与政府,严守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不得参加党派活动或竞选等”“强调‘刑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各项处罚较之唐、宋、元三朝更为严苛”得出西方的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而明朝对官员的监察更为严格。
(2)原因:政治方面可以从体制不同角度分析,还可以从经济发展不同、时代特征不同等方面分析作答。
政治上:中国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近代西方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是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总体上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期,而近代西方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
故答案为:
(1)同: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都有对官员的考核;升迁标准都倾向工作业绩。
异:考试的内容不同;西方的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而明朝对官员的监察更为严格。
(2)原因:政治上:中国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近代西方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是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总体上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期,而近代西方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的选官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浙江省浙派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2023高三上·月考)“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B.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修建都江堰、郑国渠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根据“不正确”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不是秦国,符合题意,B正确;
ACD都是秦国的表述,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的纷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不正确”。
2.(2023高三上·月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C项是在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故C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而西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项正确。
3.(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得益于 (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有力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B正确;
ACD都是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江南的开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4.(2023高三上·月考)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 以下对于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
②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③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
④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明朝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汉武帝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唐朝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因此时间顺序为①③④②,A正确;
BCD与实施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5.(2023高三上·月考)北宋都城开封拥有 26 万户人家,人口数可能超过100万。南宋都城杭州拥有 39万户人家。 相比之下,中世纪欧洲的情况是:北宋时期的伦敦人口数为1.8万,南宋时期的罗马人口数为 3.5万,一个世纪之后的巴黎人口数不到6万。据此可推知( )
A.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宋朝人口总数呈现上升趋势
C.城市发展蕴含新的生产关系 D.中世纪时欧洲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对比欧洲,宋朝都城人口众多,由此得出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A正确;
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朝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对比,不是强调人口的增长;
C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
D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中世纪欧洲人口相对于宋朝较少,不能看出其增长缓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北宋时期的伦敦人口数为1.8万,南宋时期的罗马人口数为 3.5万,一个世纪之后的巴黎人口数不到6万”。
6.(2023高三上·月考)整个元代只有延祐三年气候比较暖和,除此之外的记录都表明气候异常寒冷。气候变化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解决此问题相关的史实是( )
①引进并推广美洲高产作物以确保粮食总产量
②南方创制出轻便灵活、适用于水田的曲辕犁
③《农书》大量介绍农业增产、积谷防饥的经验
④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提高棉纺织品的产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美洲高产作物以确保粮食总产量,①错误;唐朝南方创制出轻便灵活、适用于水田的曲辕犁,②错误;元朝的王祯编纂了《农书》大量介绍农业增产、积谷防饥的经验,③正确;元朝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提高棉纺织品的产量,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整个元代”。
7.(2023高三上·月考)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国家对地方的管理,除了正常的地方行政机构外,还特别重视借助于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等力量管理地方,故D项符合题意;
乡里组织自古有之,A项错误;
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乡村管理并未削弱中央集权,反而有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巩固了封建统治,故排除B项;
由题干可知,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国家维护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 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 ”进行分析即可。
8.(2023高三上·月考)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教育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裁汰旧军
据上表可知,戊戌变法 ( )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裁撤冗员”得出: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①正确;根据“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得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正确;根据“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得出: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③正确;材料不涉及其遭到反对,排除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戊戌变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裁撤冗员”“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9.(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 “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分析可知,材料图案既工人的工具,也有农民的禾苗麦穗,体现了工农大众团结起来的寓意,B正确;
A错误,“开始传播”不符合史实;
CD错误,此时中共党尚未成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党的成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10.(2023高三上·月考)下表为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人数表。 1927 年党员人数的激增( )
时间 1921 年 1922 年 1923年 1925 年 1927年
人数 50 多人 195 人 429人 994 人 57967人
A.受益于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促使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 D.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1927年中共党员人数激增,这位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正确;
A错误,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在1924年提出的,但是这一时间段,共产党员人数变化不大;
B错误,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错误,北伐的胜利进军与共产党员的激增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数据型选择题,需要将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11.(2023高三上·月考)如图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某次谈判期间的合影。这次谈判期间 ( )
A.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共同签订《双十协定》
C.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D.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谈判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共同签订《双十协定》,B正确;
A错误,《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发表的;
C错误,《中华民国宪法》是袁世凯颁布的;
D错误,《国内和平协定》是中共和李宗仁进行谈判签订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重庆谈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毛泽东和蒋介石”。
12.(2023高三上·月考)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分析可知,材料会议指的是八大,这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②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①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八大无关,①错误,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共八大,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13.(2023高三上·月考)《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下列最能体现国家对台“诚意”的是 ( )
A.推行“一国两制”方针 B.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最能体现诚意的是推行“一国两制”方针,A正确;
B错误,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是底线,不能体现“诚意”;
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与材料不相符;
D错误,“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是诚意的体现,但是不是最能体现“诚意”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国两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14.(2023高三上·月考)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并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 )
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
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C
【知识点】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并未比较太阳历和神圣历的地位,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阿兹特克历法包括太阳历和神圣历,太阳历用于农业,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神圣历是宗教历法,为政治、宗教活动服务,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不能证明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阿兹特克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2023高三上·月考)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材料反映出美国 1787 年宪法 ( )
A.具有三权分立的特点 B.体现制约平衡的原则
C.保护印第安人的权利 D.背离自由平等的精神
【答案】D
【知识点】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分析】根据“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背离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正确;
AB都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但是从材料中无从体现;
C错误,与材料相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16.(2023高三上·月考)如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 )
第二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 第二节 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①
A.《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维也纳会议 D.德意志帝国成立
【答案】B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战争”战争后,欧洲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一定积极作用,B正确;
A错误,《战争与和平法》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与材料不相符;
C错误,维也纳体系是在拿破仑战争后签订的;
D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是在1871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际法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三十年战争”。
17.(2023高三上·月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023高三上·月考)一战初期,美国的德裔移民呼吁向德国捐赠财物,“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对美国偏向英国一方表示愤怒。 而在 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闻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 由此可见( )
①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 ②德国战败影响德裔在美地位
③美国民主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④战争破坏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一战后期美国的德裔移民不再想德国捐赠物资,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形势不再有利于美国,这说明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①正确;②错误,1917年德国尚未战败;根据“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说明美国民主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③正确;④错误,材料不涉及文化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战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而在 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闻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
19.(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是 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由此可推知美国 ( )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移民文化的形成和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美国人口张红移民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推动了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A正确;
B错误,材只涉及移民的比例,不能看出整体上族群结构发生变化;
C错误,“完全抛弃”说法过于绝对化;
D错误,材料不涉及美国的民族政策;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移民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数据型选择题,需要将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20.(2023高三上·月考)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扩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C正确;
A错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说法夸大其词;
B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不能看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D错误,材料不仅涉及信息交流,还涉及学习等方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
21.(2023高三上·月考)下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 ( )
A.崇尚佛教文化 B.借鉴汉族制度
C.民族矛盾尖锐 D.推行蕃汉分治
【答案】B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中书令”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辽朝借鉴了汉族制度,B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佛教文化;
C错误,材料不涉及民族矛盾问题;
D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其保留自身制度,不能看出蕃汉分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辽朝的统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
22.(2023高三上·月考)1939 年 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拥护中共的抗日政策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入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要抗日战场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分析可知,材料表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的影响力扩大,C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共的抗日政策;
B错误,材料与国民党无关,不能看出国共合作;
D错误,材料不涉及敌后战场的地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
23.(2023高三上·月考)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 25 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68—1314)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 )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根据“自治特许状”“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分析可知,材料中国王向城市颁发特许状,与市民阶层联合,进行财政等改革和与教权斗争,都体现了王权的加强,C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庄园经济;
B错误,城市自治只涉及材料部分内容,不全面;
D错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于16-19世纪;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世纪王权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自治特许状”“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
24.(2023高三上·月考)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 》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 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分析可知,材料漫画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①正确;战后主张建立联合国,体现了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②正确;“和谐而友爱”体现了战时他们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③正确;④错误,多极化的趋势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二战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
25.(2023高三上·月考)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比如,有学者说:“研究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必记录同时代巴黎工匠的生活,研究1792年普奥与法国的战争,不必引用歌德的某一封信或某一句话。”而路易十五与彭柏杜尔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却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关注的,并要深入探讨的历史事实,因为“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这说明( )
A.史学是现实的产物,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
B.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
C.历史研究应求真务实,基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与考证
D.史学研究应当立足当时当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强调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与历家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B正确;
A错误,“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材料强调历史的主观性,不是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D错误,材料不涉及嗜血假的立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拿破仑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诶题关键信息是“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
26.(2023高三上·月考)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对货币主权治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盛衰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摘编自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
材料二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 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三 1948年12 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宋元时期纸币盛行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货币政策。
【答案】(1)演变路径:金属铸币——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宋元时期战争频繁,财政开支巨大,政府支持和推动纸币的发行和使用;印刷术发展的推动;纸币便于携带、储存和计量,有利于商品贸易;金属货币储存和生产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等。
(2)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3)评价: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唯一合法性和独立自主的国家货币地位;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体现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1)演变路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为:金属铸币——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
原因:结合所学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相关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纸币盛行,根本上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金属货币储存和生产有限的缺点和纸币便于携带、储存和计量的优点是重要原因;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政策因素;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等。
(2)影响:根据材料“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可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可知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根据材料“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可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3)评价:可以从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可知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根据材料“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可知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唯一合法性和独立自主的国家货币地位;根据材料“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可知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根据材料“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可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结合所学,正确、有力、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
故答案为:
(1)演变路径:金属铸币——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宋元时期战争频繁,财政开支巨大,政府支持和推动纸币的发行和使用;印刷术发展的推动;纸币便于携带、储存和计量,有利于商品贸易;金属货币储存和生产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等。
(2)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白银矿产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3)评价:体现了客观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国家调控相结合;强调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唯一合法性和独立自主的国家货币地位;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体现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及现代的货币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7.(2023高三上·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 文官考核制度严密,考满是对所有官吏全面的考核,决定其升、留、降。 考察主要对贪、酷等需要加以行政处理的官吏的审查,治绩特别优异的可以免于考察,在考察后被罢免的永不录用。 明代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单独的监察法规,体系严密,强调“刑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各项处罚较之唐、宋、元三朝更为严苛。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处理特别严格,一是对皇帝不忠顺,二是贪污。
——摘编自梁山中《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立法及其积极意义》等
材料二 西方绝大多数文官都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 法律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与政府,严守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不得参加党派活动或竞选等。 文官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 文官考核全面、详细,英国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行为道德等 10 个方面。
——摘编自李海龙《试析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1) 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答案】(1)同: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都有对官员的考核;升迁标准都倾向工作业绩。
异:考试的内容不同;西方的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而明朝对官员的监察更为严格。
(2)原因:政治方面可以从体制不同角度分析,还可从经济发展不同、时代特征不同等方面分析
【知识点】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同:根据材料一“明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文官考核制度严密,考满是对所有官吏全面的考核,决定其升、留、降”,材料二“西方绝大多数文官都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文官考核全面、详细,英国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行为道德等10个方面”等信息得出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都有对官员的考核。根据材料一“考察主要对贪、酷等需要加以行政处理的官吏的审查,治绩特别优异的可以免于考察,在考察后被罢免的永不录用”,材料二“文官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得出升迁标准都倾向工作业绩。异:根据材料一“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得出考试的内容不同;根据材料二“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与政府,严守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不得参加党派活动或竞选等”“强调‘刑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各项处罚较之唐、宋、元三朝更为严苛”得出西方的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而明朝对官员的监察更为严格。
(2)原因:政治方面可以从体制不同角度分析,还可以从经济发展不同、时代特征不同等方面分析作答。
政治上:中国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近代西方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是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总体上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期,而近代西方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
故答案为:
(1)同: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都有对官员的考核;升迁标准都倾向工作业绩。
异:考试的内容不同;西方的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而明朝对官员的监察更为严格。
(2)原因:政治上:中国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近代西方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是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总体上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期,而近代西方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的选官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浙江省浙派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