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期新湾镇学校九年级上册
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小明喜欢周游世界,他在旅游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埃及文明诞生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 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下图,让同学玩游戏——“找找茬”,其中地域与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帕特农神庙遗址 D.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B处为巴比伦王国。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顶峰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的国王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金字塔为古埃及建筑遗产,与古印度无关,排除A项;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希腊建筑遗址,与埃及无关,排除C项;罗马大竞技场遗址是古罗马建筑遗存,与希腊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 分析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象形文字 金字塔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佛教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 各国出现文字 B. 各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C 城邦国家形成 D. 各区域文化呈现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和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代表;城邦民主政治和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材料反映了各区域文化呈现多样性,D项正确;种姓制度、佛教、帕特农神庙不属于文字,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间,不能说明各区域文明同时产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各区域文化呈现多样性,与城邦国家形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 印度洋曾被认为是印度的内陆湖,所以亚历山大以为印度河和尼罗河的上游是相通的,只要顺印度河而下就可以来到地中海。向东行军后,他才最终认识到了这个地区真正的地理位置。这一史实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 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整体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 增进了欧洲对世界的认识 D. 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向东行军后,他才最终认识到了这个地区真正的地理位置”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使他认识到地中海地区真正的地理位置,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增进了欧洲对世界的认识,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整体,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排除D项。故选C项。
5. 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说:“将帝国摧毁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蛮族入侵。所谓的‘蛮族’,主要是指日耳曼人。”这里的“帝国”是指( )
A. 拜占庭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罗马帝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排除A项;亚历山大意外离世,因为未明确接手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而灭亡,排除B项;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查理曼帝国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6. 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 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 倡导民主与平等
C. 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 推动罗马法普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可知,这种艺术行为是利用艺术手法从多个方面来美化皇帝,主要是为了显示皇帝在每个领域都是存在,凸显皇帝在罗马城邦唯一至高无上的权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倡导民主与平等,排除B项;表现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推动罗马法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印度奴隶社会 B. 希腊奴隶社会 C. 西欧封建社会 D. 日本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度、自治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时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典型的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制度、自治城市,因此他研究的主题应是西欧封建社会,C项正确;印度奴隶社会最典型的特征是种姓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希腊奴隶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大化改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 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实质上反映了西欧庄园( )
A. 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单位 B. 各项设施的基本完备
C. 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较富足 D. 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果园、磨坊、播种地”等信息可知,西欧的封建庄园中各种设施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庄园的需要,这是自给自足的表现,属于自然经济,A项正确;各项设施的基本完备属于表象,与题干强调的实质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生产生活,并未提及精神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耕地除了农奴,还有自由民,排除D项。故选A项。
9. 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学的兴起 B. 封建庄园的解体 C. 基督教会的支持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兴起,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大学的兴起是在12世纪,排除A项;封建庄园是在农村,排除B项;基督教会的支持不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
A. 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 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 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 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促进罗马法的发展,因此材料所述两个人都推动了人类法制的进程,A项正确;古巴比伦文化没有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B项;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属于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国王,古巴比伦没有地跨亚非欧,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 城邦体制成熟 B. 实行民主政治 C. 神权色彩浓厚 D. 采用奴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等信息分析可知,两者都以神的名义巩固自己的统治,其共性是充满浓厚的神权色彩,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城邦体制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两者神权色彩浓厚,没有涉及统治中实行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两者神权色彩浓厚,没有体现其社会制度信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是( )
A. 欧洲中心 B. 分布集中 C. 多姿多彩 D. 联系广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是多姿多彩,C项正确;欧洲中心与题意不符,“世界七大奇迹”亚非欧都有分布,排除A项;分布集中于题意不符,题干上的建筑和雕塑没有集中的某一个地区,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排除B项;联系广泛与题意不符 ,题干上的反映的是世界七大奇迹没有体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反映的是世界文明通过七大奇迹体现出了多姿多彩,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在奴隶制经济繁荣和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下,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的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并在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共同原因是( )
A. 奴隶制等级森严 B.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
C. 奴隶制法律完善 D. 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奴隶制经济繁荣和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下,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的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并在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化”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共同原因是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D项正确;奴隶制等级森严不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共同原因,材料未体现奴隶制等级森严;排除A项;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只适合古希腊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概括不全,排除B项;奴隶制法律完善只适合古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
14. “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把蕴含在自然法中的自由、平等理念转化为实在法的原则,如包含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罗马民法大全》,还有《法学汇纂《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但是,罗马法显然是为了通过法律形式来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存在对奴隶的占有与剥削。”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了( )
A. 罗马法法律体系完备 B. 具体列举罗马法的内容条款
C. 罗马法时代影响深远 D. 辩证看待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法律体系,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把蕴含在自然法中的自由、平等理念转化为实在法的原则”“存在对奴隶的占有与剥削”说明罗马法的存在既有贡献和伟大历史意义,同时也指出存在的弊端或者落后性,说明应该辩证看待罗马法的历史意义,D项正确;罗马法法律体系完备,是材料中的前半部分,概括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列举了罗马法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具体列举罗马法的内容条款,排除B项;罗马法受时代影响深远与材料相比,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 近代科技兴起 B. 城市工商业发展 C. 庄园经济繁荣 D. 生产效率的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可知,西欧许多城市增加新市场,有利于工商业发展,把郊区变为城区,扩大了城市的面积,促进了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城市工商业发展,没有提到近代科技兴起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城市工商业发展,材料中没有提及封建庄园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城市工商业发展,没有反映生产情况,不能推断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 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 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 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 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故C符合题意;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谋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 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②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
③ 约公元前1750年 《汉谟拉比法典》
④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⑤ 11至13世纪之间 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
⑥ 11世纪以后 西欧庄园制在欧洲成为主导形式
⑦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⑧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对其他8个历史事件按社会形态标准划分时段,并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要求:时段划分准确,理由充分)
示例:
封建社会:⑤⑥
理由:封君纣臣制是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维护西欧封建领主利益。庄园经济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
【答案】时段及理由:
原始社会:①②;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主要种植粟,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奴隶社会:③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制定颁布的,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最详细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的重要立法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沿袭了旧有的习惯法,仍然维护着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⑦⑧;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基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共产主义社会:⑨⑩;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
【详解】时段及理由:根据材料一“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材料二“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事件按社会形态标准划分时段,并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即可,如:
原始社会:①②;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主要种植粟,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奴隶社会:③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制定颁布的,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最详细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的重要立法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沿袭了旧有的习惯法,仍然维护着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⑦⑧;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路基础与理论基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共产主义社会:⑨⑩;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材料一图A 人物是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图B人物把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图C人物主政时期,________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的察举制度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 ①. 儒家 ②. 以德治国 ③. 圆周率 ④. 雅典
(2)变化:察举需要官员举荐,科举由考生自由报考;察举只考察不考试,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科举以考试成绩选官。意义:打破了传统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巩固了政治统治: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因素:文明熏陶推动国家发展:杰出人物的推动;政治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发展;社会变革;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据材料一“孔子像”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②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③据材料一“祖冲之像”并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④据材料一“伯里克利”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小问2详解】
变化:据材料二“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自由报考”可知,察举需要官员举荐,科举由考生自由报考;据材料二“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可知,察举只考察不考试,科举实行分科考试;据材料二“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可知,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科举以考试成绩选官。
意义:据材料二“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可知,科举制打破了传统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巩固了政治统治;再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可知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小问3详解】
因素: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熏陶推动国家发展:杰出人物的推动;政治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发展;社会变革;等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在地域分布和课程设置上的特点。
材料二: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国家 时段(年) 科学代表人物 科学兴隆期(年)
意大利 1540—1610 伽利略、布鲁诺等 70
英国 1660—1730 牛顿、哈维等 70
德国 1810—1920 施莱登、爱因斯坦等 110
美国 1920— 爱迪生、贝尔等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国家指出促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因素,另分析世界科学中心周期性转移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地区;课程上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课程的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课程设置内容丰富。
(2)因素: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出现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推进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科学家牛顿确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等,使英国成为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
德国:19世纪中期起,德国完成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德国迅速崛起提供物质基础;现代大学制度(柏林大学模式)的建立,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使德国成为科技中心;
美国:南北战争实现国内市场统一,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政局相对稳定;大量移民涌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大量科技成果涌现,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等,使美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任选一个国家)
影响:科技中心转移和变化,促进了国家力量的变迁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刺激相关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据材料一地图信息可知,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地区;据材料一“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发展而来,得到教皇庇护,以神学著称”可知,课程上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据材料一“因为罗马法复兴而成为罗马法和教会法的研究中心”可知,课程的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要求;据材料一“罗马法和教会法”“神学”“医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可知,课程设置内容丰富。
【小问2详解】
因素:首先选择国家,其次进行说明。
如选择意大利,据表格信息“1540—1610”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结合所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据材料二“伽利略、布鲁诺等”可知,出现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如选择英国,据材料二“1660—1730”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三角贸易的知识可知,推进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据材料二“牛顿、哈维等”并结合所学牛顿的知识,科学家牛顿确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等,使英国成为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
如选择德国,据材料二“1810—1920”可知,这一时期,德国逐步实现统一;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德国迅速崛起提供物质基础;结合所学近代大学的发展的知识可知,现代大学制度(柏林大学模式)的建立,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据材料二“施莱登、爱因斯坦等”可知,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使德国成为科技中心。
如选择美国,据材料二“1920”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实现国内市场统一,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结合所学二战的知识可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政局相对稳定,大量移民涌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大量科技成果涌现,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等,使美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
影响: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中心的转移和变化,促进了国家力量的变迁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刺激相关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等2024年下期新湾镇学校九年级上册
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小明喜欢周游世界,他在旅游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2. 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下图,让同学玩游戏——“找找茬”,其中地域与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帕特农神庙遗址 D.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3. 分析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象形文字 金字塔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佛教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 各国出现文字 B. 各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C. 城邦国家形成 D. 各区域文化呈现多样性
4. 印度洋曾被认为是印度的内陆湖,所以亚历山大以为印度河和尼罗河的上游是相通的,只要顺印度河而下就可以来到地中海。向东行军后,他才最终认识到了这个地区真正的地理位置。这一史实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 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整体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 增进了欧洲对世界的认识 D. 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5. 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说:“将帝国摧毁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蛮族入侵。所谓的‘蛮族’,主要是指日耳曼人。”这里的“帝国”是指( )
A. 拜占庭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罗马帝国
6. 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 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 倡导民主与平等
C. 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 推动罗马法普及
7.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印度奴隶社会 B. 希腊奴隶社会 C. 西欧封建社会 D. 日本封建社会
8. 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实质上反映了西欧庄园( )
A. 是自给自足生产生活单位 B. 各项设施的基本完备
C. 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较富足 D. 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
9. 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学的兴起 B. 封建庄园的解体 C. 基督教会的支持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
A. 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 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 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 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11. 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 城邦体制成熟 B. 实行民主政治 C. 神权色彩浓厚 D. 采用奴隶制度
12. 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是( )
A. 欧洲中心 B. 分布集中 C. 多姿多彩 D. 联系广泛
13. 在奴隶制经济繁荣和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下,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的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并在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共同原因是( )
A. 奴隶制等级森严 B.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
C. 奴隶制法律完善 D. 奴隶制经济发展繁荣
14. “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把蕴含在自然法中的自由、平等理念转化为实在法的原则,如包含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罗马民法大全》,还有《法学汇纂《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但是,罗马法显然是为了通过法律形式来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存在对奴隶的占有与剥削。”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了( )
A. 罗马法法律体系完备 B. 具体列举罗马法的内容条款
C. 罗马法时代影响深远 D. 辩证看待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15. 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 近代科技兴起 B. 城市工商业发展 C. 庄园经济繁荣 D. 生产效率提高
16.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 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 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 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 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谋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 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②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
③ 约公元前1750年 《汉谟拉比法典》
④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⑤ 11至13世纪之间 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
⑥ 11世纪以后 西欧庄园制在欧洲成为主导形式
⑦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⑧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对其他8个历史事件按社会形态标准划分时段,并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要求:时段划分准确,理由充分)
示例:
封建社会:⑤⑥
理由:封君纣臣制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维护西欧封建领主利益。庄园经济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材料一图A 人物是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图B人物把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图C人物主政时期,________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的察举制度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世纪欧洲大学在地域分布和课程设置上的特点。
材料二: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国家 时段(年) 科学代表人物 科学兴隆期(年)
意大利 1540—1610 伽利略、布鲁诺等 70
英国 1660—1730 牛顿、哈维等 70
德国 1810—1920 施莱登、爱因斯坦等 110
美国 1920— 爱迪生、贝尔等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国家指出促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因素,另分析世界科学中心周期性转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