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3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答案)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易错点分析】
一、影响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因素
1.自然因素:平原地形;气候适宜;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或中下游;自然资源丰富;等。
2.社会因素
交通 靠近水陆交通要道,发展商业贸易条件优越
政治、军事 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要塞或边境口岸等得到发展
经济 一些城市因手工业、商业兴盛或商贸中心转移而迅速发展起来
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增加等。
2.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促使大量手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城市统的居民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厂房和住宅是城市主要建筑。蒸汽动力的广泛运用,使工厂摆脱自然动力的限制,遍地林立。各式各样的工人住宅建在工厂区周围,城市人口剧增,推动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变革。
(3)高效便捷的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众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据自身区位优势,逐步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4)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进步、文明、多元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
(5)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适应了现代工业文明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善人们居住和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城市病”,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提升练】
1.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
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 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
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 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
2.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的瓦肆,大小就有二十余座。瓦肆里设有勾栏、店铺、摊贩、酒芦、茶社等商贸、休闲、娱乐的场所。瓦肆纵横街衢,游人往来,昼夜不绝,“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这反映出南宋( )
A.宫廷之风蔓延到民间 B.城市政治功能的衰退
C.临安城市生活多样化 D.坊市制度已日趋完善
3.下表是明朝对各类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管理措施。这反映了明朝( )
民族聚居地区 管理措施
汉族聚居区 把归附的各民族编入都司卫所中统一管理
汉族与边地民族聚居区交界地带 采取驻扎汉军与改编土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更边远一些的边疆民族聚居区 以土司和羁縻卫所为框架
A.内地边疆治理一体化 B.边疆政策的灵活务实
C.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D.军政合一的管理机制
4.下图是建于明清时期赣南某一客家围屋平面示意图。围屋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建筑左右对称。祖厅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婚庆丧礼的神圣场所,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这一布局体现了( )
A.聚族而居的向心性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
C.宗法制度的传承性 D.兵农合一的防御性
5.长期以来,学界将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归结于统治者在军事御敌方面的需要。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由于粮食具有难以运输和储存的特点,所以稳定的粮食贸易需要一个集中的固定交易场所。稳定的粮价具有“锚定”作用,让其他商品的交换比率随之稳定下来,降低贸易的风险,使得更多人能够从事非农行业,从而形成城市的雏形。该学者的观点( )
A.严重违背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理B.完全推翻了传统的“城市军事起源说”
C.认为城市起源由政治经济共同决定D.从国家内部的新视角解释社会分工
6.如图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卫城反映出了城市具有防御和宗教等功能②哈德良所加城墙表明雅典受马其顿控制
③设市场表明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④下城的布局体现了城邦政治的某些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9世纪以前,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的贵族乡绅手中。1835年,英国通过了《城市自治机关法》,强调各地区要设立地方议会、定期选举地方的行政官员和议员。这一变化( )
A.表明中世纪管理体制最终瓦解 B.促使英国走上代议制民主的道路
C.保障了地方行政治理的稳定性 D.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结构变化
8.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这体现了英国( )
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
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9.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式红绿灯、触摸式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出现,促进了城市交通规范,保障了城市道路的通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 )
A.消除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解决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 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地区的相关建制始于西汉,初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设置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的最早城堡。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因水流平缓、易于船舶停靠,而一跃成为货物集散的商业重镇。明末清初,汉口已是商贾云集,舟楫如织,货物山积,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汉口镇以其高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19世纪初,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会馆数量最多时达200多所。叶调元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摘编自《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览》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清末民初,汉口这一个城市的对外贸易就占全国外贸总量的10%,仅次于上海。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写道“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决心把上海建成东方纽约、把汉口建成东方芝加哥。1926年国民政府攻下汉口,1927年把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称为武汉,并且迁都武汉,作为直辖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直辖市。
——摘编自陈刚《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居住形态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武汉地区城镇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武汉城市化进程不同于古代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坊市制度的演变。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管理是以坊市制度为基础,并且较为严格,后来管理松弛、封闭的市坊向开放的街市转变,尤其到了五代时临街设铺,这些变化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管理规划,故选C。坊市制度瓦解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市场管理松弛而不是非常混乱,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国策,隋唐五代时并未瓦解,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受政局的影响,排除D。
2.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南宋临安的瓦肆,大小就有二十余座。其建里设有勾栏、店铺、摊题、酒芦、茶社商贸、休闲、娱乐的场所”可知,南宋临安的商贸娱乐场所众多,这反映了临安城市生活多样化,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宫廷之风蔓延到民间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政治功能的衰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坊市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朝对汉族聚居区、汉族与边地民族聚居区交界地带以及更边远的边疆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充分体现了明朝在边疆政策上的灵活性和务实性,B项正确;虽然明朝对不同的民族聚居地区都进行了管理,但管理措施并不统一,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排除A项;材料涉及在更边远一些的边疆民族聚居区以土司和羁縻卫所为框架,未提及改土归流,排除C项;尽管明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都司卫所进行管理,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是军政合一的管理机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围屋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建筑左右对称。祖厅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婚庆丧礼的神圣场所,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为单位,营建了各种各样具有浓郁地方风格和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这种建筑以堂屋“祖祠”为主体,横屋与围屋错落围合,其屋脊与瓦片好似龙脊龙鳞,层层叠叠,宛若盘缠的巨龙俯卧在山坡上,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向心性特点,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建筑布局的特征,与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宗法制度的传承性,况且宗法制度早已瓦解,排除C项;客家人以务农为主,整体上不具有“兵”的身份,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
A 学者从粮食贸易和社会分工的角度分析城市的起源,说明了生产力发展推动城市的形成,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
B 传统的城市起源说注重从军事方面去解释城市起源,新观点则从粮食贸易和社会分工的视角解释,二者只是视角不同,不是排斥对立关系 ×
C 学者观点只说明了粮食贸易对城市起源的影响,未呈现政治与城市起源的关系 ×
D 学者认为,粮食难以储存和运输,因此需要固定的场所进行粮食贸易,并且稳定的粮价可以让其他商品的交换比率稳定下来,使得更多人能够从事非农行业,促进社会分工,从而形成城市的雏形 √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D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前英国地方治理主要是当地的贵族乡绅主导,19世纪以后则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官员和议员主导,这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结构变化前提下贵族乡绅没落而工业资产阶级崛起所推动的。A项说法绝对:近代英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地方基层治理,并非完全摒弃中世纪管理体制。B项时空错位: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走上了代议制民主的道路。C项有违逻辑:材料未体现出英国地方管理制度变化带来的结果。
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对公园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而公园有利于净化环境,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体现了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B项正确;材料无关阶级矛盾,而且“难以调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卫生改革的成就,排除C项;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材料可知,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有利于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方式,从而有利于促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但不能据此推断出科技进步消除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排除A项;“彻底改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项夸大了科技进步的作用,排除。
10.答案:(1)特点:建制较早,历史悠久;行政级别逐渐提高;由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到经济职能为主;汉口在三镇中后来居上。
(2)不同之处:具有浓厚的半殖民色彩;从传统工商业市镇演变为国际化都市;从封建地方政府治所演变为民主革命的中心城市;大革命时期一度成为首都和直辖市。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汉口开埠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北伐战争的进行。
解析:(1)由材料“武汉地区的相关建制始于西汉,初为江夏郡沙羡县地。”可得出建制较早,历史悠久;由材料“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设置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的最早城堡。”“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可得出行政级别逐渐提高;由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到经济职能为主;由材料“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因水流平缓、易于船舶停靠,而一跃成为货物集散的商业重镇。明末清初,汉口已是商贾云集,舟楫如织,货物山积,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可得出汉口在三镇中后来居上。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由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及所学可得出具有浓厚的半殖民色彩;由材料“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因水流平缓、易于船舶停靠,而一跃成为货物集散的商业重镇。清末民初,汉口这一个城市的对外贸易就占全国外贸总量的10%,仅次于上海。”可得出从传统工商业市镇演变为国际化都市;由材料“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设置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的最早城堡。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可得出从封建地方政府治所演变为民主革命的中心城市;由材料“1926年国民政府攻下汉口,1927年把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称为武汉,并且迁都武汉,作为直辖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直辖市。”可得出大革命时期一度成为首都和直辖市。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及所学可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汉口开埠的影响;由材料“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6年国民政府攻下汉口,1927年把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称为武汉,并且迁都武汉,作为直辖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直辖市。可得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北伐战争的进行;结合所学可得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30)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