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苏州期中)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
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并加以创新和改造,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安定的环境、人才教育与经济方面,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2022九上·泾阳期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创立“儒略历”是古代罗马,排除①;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东罗马帝国,排除④。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穿越时空,伫立阿拉伯帝国某--都市的街头,你将看见( )
①店铺招牌印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
②柏拉图《理想国》译本
③来自东方的中国人及他们的火药
④来自亚历山大帝国的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把中国的四大文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传入西方,把西方和阿拉伯的文化传入东方, 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相关知识的掌握。
4.701年日本开始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国学”,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贡举”。考试的科目及评定标准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据此可知,日本( )
A.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B.发展成为封建国家
C.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D.融入了儒家文化圈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701年日本开始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国学’,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贡举’”和所学可知,孝德天皇即位后,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项正确;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国家,但该影响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
明治维新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C项;
题干强调日本仿效隋唐制度,并未说明其融入儒家文化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5.(2022九上·江西月考)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得益于( )
A.幕府统治 B.封君封臣制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得益于大化改新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符合题意;
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幕府统治,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排除AD;
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日本”“中国文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4九上·期末)小华同学整理了一些学习内容,据此推测小华研究的主题是( )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民主 B.法治 C.改革 D.革命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属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它们都属于进行的改革,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民主,题干中没有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
B.法治,题干中没有体现法治,不符合题意;
D.革命,题干中没有显示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2021九上·重庆期中)下面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其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法兰克王国改革
B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东征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这组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8.(2016九上·徐州期末)7世纪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史称( )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革 C.明治维新 D.光荣革命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商鞅变法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明治维新是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改革,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使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故选B。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从隋唐制度切入,结合所学大化改新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需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考查了大化改新内容。试题关键信息为仿照中国隋唐,要注意大化改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区别。
9.(2023九上·香洲期末)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在此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A.古埃及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印第安人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
古埃及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日耳曼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印第安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的相关史实。
10.(2023九上·香洲期末)《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 )
A.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推行锁国政策抵御西方侵略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可知,这是指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正确;
1192年源濑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排除C项;
闭关锁国是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黑船叩关为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023九上·长沙期末)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 中指出: “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可知,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A项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理解错误,题干描述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不是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不符合题意;
B项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理解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伊斯兰文化,不符合题意;
C项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D项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理解错误,题干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历史材料。
12.(2023九上·昆明期中)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这反映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数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是强调 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排除A;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排除B;
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3.(2022九上·荔城月考)吴廷珍: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此运动( )
A.确立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建立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度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把部民变为国家公民,统一全国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确立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大化改新,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14.(2020九上·陕县期末)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材料说明( )
A.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D.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 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可知,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医学上拉齐斯编写成《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编写成一部更著名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典》。这部《医典》可以说是伊斯兰知识的总汇,后来对欧洲近代医学的初期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不符合题意;
D.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19九上·潮阳月考)七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下列各项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世纪,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所以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不符合题干内容,应排除。从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改革的内容及结果看: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运用排除法是解答此类题的一个捷径,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大河统一日本本土是5世纪,而从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来看,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所以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经济的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4九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介于东西方之间,而且直接与大唐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印度等文化昌盛的古老大国为邻,因而也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一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有改动
【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様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签中共同前进。
一一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说阿拉伯帝国“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请以中国为例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材料一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在世界文明交融的浪潮中,中华文明如何才能绽放异彩
【答案】(1)阿拉伯人吸收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并将其传人欧洲。
(2)影响: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领先全球, 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主要特点: 对等的、平等的; 多元的、多向的。做法: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使之代代相传; 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等。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根据材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可知其影响为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领先全球, 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根据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知其影响为 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根据材料“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可知其特点为 对等的、平等的; 多元的、多向的;根据材料“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様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签中共同前进”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的做法应该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使之代代相传; 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等。
故答案为:
(1)阿拉伯人吸收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并将其传人欧洲。
(2) 影响: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领先全球, 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 主要特点: 对等的、平等的; 多元的、多向的。做法: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使之代代相传; 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代交往的认识。特别是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认识。
17.(2022九上·定远月考)公元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是正确的。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知识点】遣唐使;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1)据材料“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的名称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 相关史实包括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故答案为:
(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正确;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日本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苏州期中)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
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
2.(2022九上·泾阳期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穿越时空,伫立阿拉伯帝国某--都市的街头,你将看见( )
①店铺招牌印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
②柏拉图《理想国》译本
③来自东方的中国人及他们的火药
④来自亚历山大帝国的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701年日本开始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国学”,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贡举”。考试的科目及评定标准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据此可知,日本( )
A.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B.发展成为封建国家
C.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D.融入了儒家文化圈
5.(2022九上·江西月考)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得益于( )
A.幕府统治 B.封君封臣制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6.(2024九上·期末)小华同学整理了一些学习内容,据此推测小华研究的主题是( )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民主 B.法治 C.改革 D.革命
7.(2021九上·重庆期中)下面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其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法兰克王国改革
B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东征
A.A B.B C.C D.D
8.(2016九上·徐州期末)7世纪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史称( )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革 C.明治维新 D.光荣革命
9.(2023九上·香洲期末)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在此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A.古埃及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印第安人
10.(2023九上·香洲期末)《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 )
A.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推行锁国政策抵御西方侵略
11.(2023九上·长沙期末)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 中指出: “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12.(2023九上·昆明期中)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这反映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3.(2022九上·荔城月考)吴廷珍: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此运动( )
A.确立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建立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度
14.(2020九上·陕县期末)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材料说明( )
A.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D.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15.(2019九上·潮阳月考)七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下列各项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4九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介于东西方之间,而且直接与大唐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印度等文化昌盛的古老大国为邻,因而也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一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有改动
【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様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签中共同前进。
一一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说阿拉伯帝国“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请以中国为例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材料一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在世界文明交融的浪潮中,中华文明如何才能绽放异彩
17.(2022九上·定远月考)公元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并加以创新和改造,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安定的环境、人才教育与经济方面,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创立“儒略历”是古代罗马,排除①;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东罗马帝国,排除④。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把中国的四大文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传入西方,把西方和阿拉伯的文化传入东方, 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相关知识的掌握。
4.【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701年日本开始在中央设‘’大学’,在地方设‘国学’,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贡举’”和所学可知,孝德天皇即位后,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项正确;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国家,但该影响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
明治维新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C项;
题干强调日本仿效隋唐制度,并未说明其融入儒家文化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5.【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得益于大化改新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符合题意;
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幕府统治,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排除AD;
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日本”“中国文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属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它们都属于进行的改革,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民主,题干中没有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
B.法治,题干中没有体现法治,不符合题意;
D.革命,题干中没有显示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这组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8.【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商鞅变法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明治维新是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改革,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使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故选B。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从隋唐制度切入,结合所学大化改新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需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考查了大化改新内容。试题关键信息为仿照中国隋唐,要注意大化改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区别。
9.【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
古埃及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日耳曼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印第安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可知,这是指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正确;
1192年源濑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排除C项;
闭关锁国是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黑船叩关为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可知,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A项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理解错误,题干描述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不是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不符合题意;
B项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理解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伊斯兰文化,不符合题意;
C项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
D项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理解错误,题干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历史材料。
12.【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数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是强调 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排除A;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排除B;
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3.【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把部民变为国家公民,统一全国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确立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大化改新,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14.【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 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可知,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医学上拉齐斯编写成《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编写成一部更著名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典》。这部《医典》可以说是伊斯兰知识的总汇,后来对欧洲近代医学的初期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不符合题意;
D.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世纪,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所以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不符合题干内容,应排除。从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改革的内容及结果看: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运用排除法是解答此类题的一个捷径,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大河统一日本本土是5世纪,而从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来看,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所以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经济的利益。
16.【答案】(1)阿拉伯人吸收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并将其传人欧洲。
(2)影响: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领先全球, 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主要特点: 对等的、平等的; 多元的、多向的。做法: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使之代代相传; 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等。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根据材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可知其影响为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领先全球, 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根据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知其影响为 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根据材料“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可知其特点为 对等的、平等的; 多元的、多向的;根据材料“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様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签中共同前进”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的做法应该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使之代代相传; 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等。
故答案为:
(1)阿拉伯人吸收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并将其传人欧洲。
(2) 影响: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领先全球, 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 主要特点: 对等的、平等的; 多元的、多向的。做法: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使之代代相传; 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代交往的认识。特别是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认识。
17.【答案】(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是正确的。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知识点】遣唐使;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1)据材料“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的名称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 相关史实包括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故答案为:
(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正确;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日本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