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7 中西货币与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基础练
1.(2023·宜昌模拟)《史记》记载,秦统一后,废除原六国各种形制和材料的货币,推行了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史记》中又有“各随时而轻重无常”的描述,后世出土的铜钱也符合此说;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朝符合标准的织布也可作货币。这反映出( )
A.秦朝实际货币政策比较灵活 B.《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
C.当时法定发行货币包括实物 D.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
2.(2023·东营高二期末)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 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
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2024·洛阳高二阶段练习)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入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4.(2023·徐州高二期末)如表中所列内容为古代中国赋税政策的概况。这些政策旨在( )
春秋 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行“初税亩”
秦汉 征收田租、户赋和口赋(人头税),严厉处罚“匿田”行为
唐宋 唐后期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
明清 明“一条鞭法”即征收货币地租;清“摊丁入亩”
A.缓和封建土地兼并现象 B.理顺国家财政治理体系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
5.(2023·十堰高二阶段练习)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常关、海关、厘金局逐渐合并
B.中国税收逐渐被列强控制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海关税逐渐超过常关和厘金局税
6.(2023·武汉高二阶段练习)根据以下图表,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认识最准确的是( )
数据来源:《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部分)
年份 状况
2009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2010 GDP跃居世界第二
2015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2020 GDP总值突破100万亿元
2022 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
A.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C.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D.中国外汇储备随经济增长不断增加
7.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 )
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
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调整
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8.(2023·日照质检)19世纪后期,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国际间货币结算纷繁复杂
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英国经济占世界主导地位
9.(2024·嘉兴高二阶段练习)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0.(2023·新乡高二期末)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
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 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11.(2024·承德高二阶段练习)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被迫宣布,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同年12月中旬“十国集团”达成了协议:对各国货币汇率进行调整,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并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B.形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奠定了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
12.(2023·南通高二阶段练习)当前“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种金融趋势。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
A.国际金融体系正不断重构 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
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能力练
13.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14.(2023·贵阳高二阶段练习)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残卷所载的均田户受田情况。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 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C.土地兼并局面趋缓 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15.(2023·南京高三开学考试)如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以下与此相对应的制度是( )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B.相地而衰征
C.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D.摊丁入亩
16.(2021·广东卷,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17.(2023·徐州一模)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 )
A.新生产关系的成熟 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18.(2021·辽宁卷,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19.“这一套复杂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以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而这让佃农有更强烈的动机转向可换取现金的作物。”这一财务政策( )
A.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 D.体现出藏富于民的观念
20.(2023·永州二模)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之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纷纷效仿,最终确定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B.美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金融优势地位
C.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得到巩固
D.美国固守金本位制使美元大幅升值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4·信阳高二调研)(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该体系使得国际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总额在1950—1973年的23年中,从600亿美元增长到5 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10.3%。对于美国而言,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改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通过回顾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有以下三点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至少有三次认为美元将丧失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美元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仍然稳固,而且享受着远超过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市场份额。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金融规则。因时而变、相机抉择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三是由本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既享受权利(特权),也负有义务。——摘编自连平《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表现,并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特点,并谈谈国际货币史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10分)
22.(2023·泰州高二期中)(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为唐代租田契约,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301号墓出土,内容大意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耕田人赵怀满从田主处租田若干亩,每亩以小麦为定额支付地租。田租限定6个月交齐;若拖欠不付,则以耕田人家财抵充。(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击灭高昌,以其地设西州,推行均田制。赵怀满即唐高昌县的受田农民)
赵怀满租田契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条有关唐代社会历史的信息,并简要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周测7 中西货币与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基础练
1.(2023·宜昌模拟)《史记》记载,秦统一后,废除原六国各种形制和材料的货币,推行了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史记》中又有“各随时而轻重无常”的描述,后世出土的铜钱也符合此说;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朝符合标准的织布也可作货币。这反映出( )
A.秦朝实际货币政策比较灵活 B.《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
C.当时法定发行货币包括实物 D.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
答案 A
解析 秦朝虽然推行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是半两钱不是唯一的货币,各地货币重量不完全一致,反映出秦朝实际的货币政策比较灵活,A项正确;《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也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织布虽可作为货币,但是并非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的信息,排除D项。
2.(2023·东营高二期末)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 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
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实行两税法获得的财政收入比租庸调制多,皇帝不顾一些人反对坚持实行两税法,说明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A项正确;材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推行两税法是为了增加税收,并且主要向货币税收转变,排除D项。
3.(2024·洛阳高二阶段练习)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入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这说明该制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摊丁入亩只是把人头税摊入地亩,税收在整体上并未减少,并未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排除B项;材料并未显示清朝前期是否有统治危机,排除C项;把人头税摊入地亩与农产品商品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
4.(2023·徐州高二期末)如表中所列内容为古代中国赋税政策的概况。这些政策旨在( )
春秋 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行“初税亩”
秦汉 征收田租、户赋和口赋(人头税),严厉处罚“匿田”行为
唐宋 唐后期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
明清 明“一条鞭法”即征收货币地租;清“摊丁入亩”
A.缓和封建土地兼并现象 B.理顺国家财政治理体系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赋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收赋税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需要,赋税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国家财政治理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征收赋税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需要,并非为了缓和土地兼并和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C项;中国古代生产要素没有实现科学配置,排除D项。
5.(2023·十堰高二阶段练习)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常关、海关、厘金局逐渐合并
B.中国税收逐渐被列强控制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海关税逐渐超过常关和厘金局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也拥有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中国税收逐渐被列强控制,B项正确;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重叠,并非合并,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税收机构业务范围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未涉及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海关税逐渐超过常关和厘金局税的结论,排除D项。
6.(2023·武汉高二阶段练习)根据以下图表,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认识最准确的是( )
数据来源:《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部分)
年份 状况
2009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2010 GDP跃居世界第二
2015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2020 GDP总值突破100万亿元
2022 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
A.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C.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D.中国外汇储备随经济增长不断增加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主旨为“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据图表可知中国的经济增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助推中国经济增长,B项正确;图表未涉及世界经济,排除A项;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中国外汇储备随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C、D项。
7.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 )
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
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调整
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可知该原则有利于调整收入差距,缓和贫富分化,C项正确;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排除A项;税收调节有利于减少收入差距,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防止出现过高收入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排除D项。
8.(2023·日照质检)19世纪后期,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国际间货币结算纷繁复杂
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英国经济占世界主导地位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以英镑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英国经济占世界主导地位,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国际间货币结算纷繁复杂并非世界货币体系以英镑为中心的原因,排除B项;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是具体表现,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
9.(2024·嘉兴高二阶段练习)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二战后为世界货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B项正确;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成立的,与材料“二战后”不符,排除C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21世纪中国提议创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2023·新乡高二期末)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
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 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是因为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的规则,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控制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C项是材料表象,不是原因,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构成部分,排除D项。
11.(2024·承德高二阶段练习)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被迫宣布,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同年12月中旬“十国集团”达成了协议:对各国货币汇率进行调整,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并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B.形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奠定了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改变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不代表资本主义阵营分裂,排除A项;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冲击了美国金融霸权,排除D项。
12.(2023·南通高二阶段练习)当前“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种金融趋势。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
A.国际金融体系正不断重构 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
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 A
解析 据题意可知,当代世界,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结算和国家货币储备体系的重要货币之一,冲击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和货币储备体系,反映了国际金融体系正不断重构,A项正确;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B项;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货币,排除C项;人民币国际化体现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经济多极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能力练
13.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这是因为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故选B项;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这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14.(2023·贵阳高二阶段练习)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残卷所载的均田户受田情况。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 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C.土地兼并局面趋缓 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均田制下,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主要是因为唐代中期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推动了赋役制度的改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对社会管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南北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B项;唐代均田制无法推行的原因之一是土地兼并较为普遍,排除C项。
15.(2023·南京高三开学考试)如图为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以下与此相对应的制度是( )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B.相地而衰征
C.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D.摊丁入亩
答案 C
解析 依据“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租庸调制,A项是明朝的一条鞭法,排除;B项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土地政策,排除;D项是清朝雍正帝时期的赋税制度,排除。
16.(2021·广东卷,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 B
解析 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政府加征木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木棉税只是一项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在地方设立木棉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
17.(2023·徐州一模)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 )
A.新生产关系的成熟 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弊端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在工匠的长期斗争下,工匠的地位得以提高,官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项正确;材料只能表明“新生产关系”的出现,而非“成熟”,排除A项;从明代到清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国家的治理能力逐步加强而非减弱,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赋役制度”是否发生了“根本变革”,排除D项。
18.(2021·辽宁卷,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而是强调蠲免政策旨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C项;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不等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
19.“这一套复杂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以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而这让佃农有更强烈的动机转向可换取现金的作物。”这一财务政策( )
A.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 D.体现出藏富于民的观念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的赋税征收是以田亩为依据,这明显是承袭了明朝一条鞭法的特点,C项正确;这一财务政策要求用现金支付,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能够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赋税以现金收取和加强专制皇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农民依然要支付沉重的赋税,并不能体现藏富于民,排除D项。
20.(2023·永州二模)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之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纷纷效仿,最终确定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B.美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金融优势地位
C.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得到巩固
D.美国固守金本位制使美元大幅升值
答案 B
解析 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元贬值更加严重,英、法、意、西德等国宣布汇率和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土崩瓦解,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为维护美元地位,1974年美国同沙特政府签署协议,要求沙特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通过将石油价格和美元绑定,稳固美元世界硬通货的地位,B项正确,排除C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金本位制在一战后已瓦解,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4·信阳高二调研)(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该体系使得国际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总额在1950—1973年的23年中,从600亿美元增长到5 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10.3%。对于美国而言,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改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通过回顾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有以下三点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至少有三次认为美元将丧失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美元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仍然稳固,而且享受着远超过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市场份额。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金融规则。因时而变、相机抉择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三是由本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既享受权利(特权),也负有义务。——摘编自连平《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表现,并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特点,并谈谈国际货币史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10分)
答案 (1)表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多数国家在外汇储备中储备美元。
影响: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贸易发展;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加强了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支配。
(2)特点: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多元化格局。
启示:国家实力决定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巩固区域合作,扩大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国内金融市场需要发展完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稳定;防范外部冲击,避免金融危机。
22.(2023·泰州高二期中)(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为唐代租田契约,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301号墓出土,内容大意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耕田人赵怀满从田主处租田若干亩,每亩以小麦为定额支付地租。田租限定6个月交齐;若拖欠不付,则以耕田人家财抵充。(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击灭高昌,以其地设西州,推行均田制。赵怀满即唐高昌县的受田农民)
赵怀满租田契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条有关唐代社会历史的信息,并简要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该材料是研究唐代新疆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一手史料。
从材料分析,唐代虽然实行均田制,但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租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西州存在授田不足的现象,均田制外存在租佃制。
唐代疆域辽阔,新疆地区处于唐代政府有效管辖之下,唐代政府设置了西州和高昌县,将中原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推广到西北地区,并推行与内地一致的土地制度。
材料中以小麦为定额支付地租,说明在西州地区,地主与佃客间建立了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