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开学)
历史科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
A.说明商朝率先进入文明阶段 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凸显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 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2.先秦有思想家对“天子”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天子”由三代礼法秩序规定的制礼作乐的王者的专称,变为每个人都是天之所子;天不是一人之父,而是“众父父”。这一阐释( )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B.导致了礼崩乐坏的结果
C.与孔子的主张高度契合 D.蕴含了一定的人本思想
3.下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曹)魏太仆何夔——(西)晋太傅何曾 (曹)魏豫州刺史贾逵——(西)晋司空、尚书令贾充 (曹)魏尚书卫觊——(西)晋司空、尚书令卫瓘 (曹)魏司徒王昶——(西)晋司空王浑 (曹)魏上党太守羊衜——(西)晋征南大将军羊祜 (曹)魏尚书仆射杜畿——(西)晋幽州刺史杜恕
A.士族集团相互勾结 B.统治集团的封闭化
C.官僚制度变革创新 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4.唐代前期,城市中主要居住着封建官僚、军队及其家属以及一些服务人员,这些人所需的农副产品大都通过俸禄直接获得。此外,手工业品也大都由官府手工业生产。因此,城市的封闭结构并没有对这些居民的生活造成过多影响。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适应社会需要 D.城市经济职能进一步增强
5.宋太祖曾指出“(养兵)可以利百代者”“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是以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悉收籍之”,养兵之策遂成宋代历朝之圭臬。这一举措旨在( )
A.解决民生问题 B.增强军事实力 C.稳定地方秩序 D.应对边防危机
6.蒙古帝国于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燕京行省,总领汉地政务,1262年该行省并入中书省。忽必烈设十路隶属中书省的宣抚司,由中书省官员出任其长官,于是复有行省的设置,先后有了西夏中兴、北京等行省。这时的行省多是为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而设的。可见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 )
A.央地分权、相互制衡 B.因俗而治、羁縻地方
C.制度完善、效率甚高 D.中央外派、遇事而设
7.1358年,朱元璋命提刑按察司佥事分巡郡县录囚,凡答罪者释之,杖者减半,重囚杖七十,有赃者免征。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先后颁布《大诰》、《大诰武臣》和量刑较重的《大明律》,并设置锦衣卫和诏狱,频施廷杖。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激化引发明朝灭亡 B.形势变化影响统治策略
C.法律建设旨在防止吏治腐败 D.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8.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
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 B.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C.格物精神助推技术探究 D.西学东渐催生近代科技
9.在尼布楚谈判之时,中俄两国统治者都感受到语言隔阂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开始着手培养外交翻译人才。俄国既在国内兴办满蒙文学校,又向北京派遣东正教布道团和留学生,全面展开对华语言研究工作。清朝则拒绝派遣留学生赴俄,仅在国内开设学馆培养俄语人才。这反映出( )
A.清俄交涉初期即体现中国社会转型的阻力
B.清朝的外交惰性催生出其天朝上国的观念
C.沙俄政府钦慕中国文化而主动向清朝学习
D.国家外交政策成败取决于语言人才的培养
10.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11.晚清时期某一外交条款规定:“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据此推知,这一条款直接导致了( )
A.朝贡体系瓦解 B.白银大量外流 C.列强结成同盟 D.瓜分狂潮到来
12.1877年,唐廷枢等人拟定的《开平矿务招商章程》声明:(该局)“所有生熟铁至津,按照市面价值,先听机器局取用。煤照市价,先听(轮船)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销售,或由招商局转运别口销售。”据此可知,开平煤矿( )
A.助力实现“自强”目标 B.管理不善资不抵债
C.重视挽回国家已失利权 D.近代企业性质凸显
13.在传统中国,家庭、家族以及国家在组织结构上都以宗法关系统领,也就是“家国同构”的格局。反洋教运动在世纪之交的“庚子国变”期间达到巅峰,乡民的思维和行动在千年变局中进行了由“保家”到“卫国”的转变。这一变化( )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群众基础 B.阻止了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C.标志近代民族国家正式形成 D.反映了民众国家意识有所觉醒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综上所述,古代藻井装饰的发展( )
A.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 B.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
C.反映了古代大一统宇宙观念 D.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性和时代性特点
15.清末,有女学生骑马外出,遭人嘲笑;有人绘图《女士走马》刊登于《星期画报》,为女学生辩解。该绘图反映了清末( )
绘图部分文字:说这话的,就算顽固到家了。古人教女子办家里的事,是他的天职;没说过教女子不懂外边的事。现今盼望中国自强,女子会骑马,正是自强的苗头儿。请问当年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谯国夫人领兵打仗,他们都不会骑马吗?
A.自由平等理念逐渐萌发 B.洋务运动促进男女平等
C.社会转型之际观念冲突 D.保守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史记》是一部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追汉武帝时代的中国通史,以人物纪、传为主,辅以表、书,合编年、纪事诸史书文体之长。《史记》所创造的纪传体体载,成为此后两千年王朝正史编纂形式的规范。在司马迁笔下,游侠的侠义精神受到赞美,酷吏的残暴行径有所揭露,项羽和秦始皇、汉高祖一同列入本纪,农民军首领陈胜和诸侯一同列入世家。司马迁在颂扬汉武帝功绩的同时,又斥责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由于这种背离传统的历史态度,《史记》曾经被称为“谤书”。
《汉书》记载的历史上起汉高祖时代,下迄王莽初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史。对于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历史,《汉书》基本承袭了《史记》的记载。《汉书》的《古今人表》《百官公卿表》《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是《史记》之后的创新。《汉书》的体例,对后来的纪传体正史影响很大。但是,班固生活在儒学确立了文化统治地位的东汉时期,历史观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记》与《汉书》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中体现的史学素养。(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零、土地荒芜。为此,唐朝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各级官吏都可能因户口脱漏而被追责。地方官辖区内婚姻及户口增多者,予以嘉奖晋升,反之予以惩戒。《唐律》特别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一分笞三十……”。此外,唐初政府还推行了适宜的土地和赋役制度。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政府较好地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结果“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关中地区久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关中之地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需通过隋唐运河调运各地粮食入关中。安史之乱(755-763年)后,从关中至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稀少,一片萧条。为征讨藩镇,唐朝军队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的地步。朝廷只得将供应军粮的任务转向地方:“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蜴等,并于本路自供”。黄粱起义平定后,朝廷与淮南节度使闹翻,东南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唐朝廷就只能靠着关中的赋税苟延残喘。907年,唐亡。
——摘编自《唐朝粮食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仓粮数(单位:万石)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与劳动力结合”的角度,简述唐朝前期促进粮食生产的举措。(6分)
(2)有学者认为“唐朝亡于安史之乱引发的粮食危机”,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谈谈你从以上信息中得到的历史启示。(8分)
18.图1、图2分别是我国南宋和清朝在前代基础上增建的孔子庙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1 图2
(1)根据材料,指出与宋代相比,清朝增建孔子庙的分布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增建孔子庙分布特点所折射的时代背景。(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郑观应生平
材料
1842年,郑观应生于广东香山。1858年,进入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工作之余学习英文,对西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
1868年,始与人合伙经营茶栈、轮船公司等,并大量阅读中外书报及有关兴邦治国、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60年代写成《救时揭要》一书,反对外国的侵略,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
1873年,参与创办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并成为总买办,先后投资入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企业,得到洋务派赏识。1882年,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任职。期间写成《易言》一书,提出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倡导改革变法、学习西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立即上书提出军事建议并自荐到广东军营,不避艰险完成使命,为清军陆战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
1893年,再度被委任为招商局帮办,后又兼任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董。
1894年,成书《盛世危言》。他认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宪法”“开议会”;他提倡“商战”,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
民国以后,倾主要精力办教育,长期担任招商局公学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务中学的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
学者指出,郑观应“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是一位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郑观应的人生历程。(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