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7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考试范围:第 21—22 讲;考试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关于古希腊社会经济,西方学术界曾认为其以工商业为主,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与大河流域文明迥异。
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通过考古、碑铭等新材料研究,学者们重新评估,认为农业为古希腊的最重要的生
产部门,土地是其最基本的财产形式。以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人类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 B.应重新研究史料推翻传统观点
C.最新的史料才能丰富历史研究 D.历史认知常在否定中得到发展
2.公元前 21 世纪,乌尔第三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一方面设立军管区,驻扎军队;一方面设立自治区,由
国王任命当地贵族进行治理。这( )
A.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 B.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C.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 D.标志着封建制度确立
3.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
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
这说明当时( )
A.古埃及军事扩张影响广泛 B.古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
C.对外战争传播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
4.笈多帝国统治时期国王多次颁布赐地文书,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司法主权,以及土地上一切森林、
牧场、矿藏、人口。东晋法显的《佛国记》中也提到颁赐土地上的民户皆随土地转移,并且另有自由农民,
他们耕种王地,缴纳租税,欲去便去,欲往便往。这反映出笈多帝国( )
A.专制王权强化 B.商品经济繁荣 C.等级制度强化 D.生产关系变革
5.在早期民族那里,仪式、言语或文字都是被看作与神沟通的媒介,政治权力从这种交往媒介中产生。古
代希腊关于神的故事不仅保存在神庙与王宫之中,而且流传于民间,从而使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的
特点。这( )
A.体现了理性主义 B.扩大了公民大会权力
C.与城邦政治相关 D.增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6.在希腊人眼中,他们的自我个性中携带着理性、自由,生活在宽松民主的城邦之中。而以波斯人为代表
的“东方蛮族”不会讲希腊语、缺乏理性、个性残暴、生活奢靡。这一观点( )
A.说明波斯文明较为落后 B.表明希腊已实现自由平等
C.体现出希腊的族群认同 D.充满了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7.对于统治一个在语言上或文化上几乎毫无共同性的巨大领土而言,建立基础组织和纪律是必要的。亚历
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只有学习像波斯那样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
帝国。为此,亚历山大( )
A.有意戴上传统的法老王冠 B.使波斯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
C.推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D.推动西亚、北非文明首次统一
8.古罗马双庭式民居的前院是具有游牧文明特色的罗马传统中庭式住宅,后院是具有农业文明特色的古希
腊庭院。据此可知( )
A.双庭式民居出现源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B.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相互影响
C.各地民居特点取决于社会习俗的差异 D.古罗马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9.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
基础。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
限。据此可知,两者( )
A.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B.最终都成为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
C.一定程度起到了教化社会的作用 D.都构筑起后世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0.公元前 3000 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 2000 年前后,葡萄酒
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 1000 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 2 世纪,葡萄酒
传入中国。材料表明古代世界( )
A.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 B.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明显多元特征
C.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联系和影响 D.整体世界的发展使各地建立起直接联系
11.1041 年波希米亚的公爵成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的封臣,所做的效忠宣誓是:“他向国王宣誓,将像封
臣效忠于封君一样效忠于国王,以他的一切朋友为友,一切敌人为敌。”但是,封臣的服役期限一般是 40
天,若到期,封臣可以自行离开。这反映了( )
A.封臣拥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 B.封君封臣制度加强了国王权力
C.封君对封臣具有极强依赖性 D.封君与封臣的义务具有相对性
12.中世纪时,西欧社会下层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
然而,16 世纪以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受教育的阶层扩大了。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 B.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教育平民化的趋势
13.有学者这样论述欧洲某一历史时期:一个不受皇帝支配的独立天主教会,代替皇权的封建君主和封建
领主;以城市为根据地,在反对贵族、高级教士、最终是君主的过程中有效地行事的新兴的商人阶层。该
时期( )
A.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B.封建庄园经济最终解体
C.国王权力凌驾于教权之上 D.城市具有较高的自治权
14.拜占庭文明与拉丁文明都植根于基督教文化,但是在多年的战争与交涉中,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外来的
东方思想和审美原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拜占庭文明。这集中体现出拜占庭文明的特征是( )
A.独特的地中海海洋性 B.复古情怀
C.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D.兼容并包
15.据记载,阿拉伯帝国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重视医学,爱好天文学,他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
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鼓励人们将
其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举措( )
A.为近代欧洲文化复兴奠定一定基础 B.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
C.深受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 D.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6.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
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 B.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C.气候条件导致大津巴布韦的衰落 D.战争对文明扩张和融合的重要性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
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
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这是成都平原城市历经 3000 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
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
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
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亚述帝国(公元前 934—前 612 年)以征战四方而闻名,国王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英勇的战士,
实际上他们还非常关心农业生产。亚述国王懂得通过复耕抛荒地和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还知道置备
耕地的犁、挽犁的牛以及在犁耕前灌溉和除草。亚述国王清楚水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而开挖沟渠,
灌溉庄稼,并指导相关官员应对涝灾和蝗灾。亚述国王憧憬丰收景象,恳求神灵保佑丰收,指导粮食的收
割与贮存。
——摘编自国洪更《亚述帝国国王与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述帝国国王重视农业生产的具体表现。(6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
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
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
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么,其源头
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
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
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
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
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6 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10-11 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
11 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 6000 人,约克有约 1 万人;14 世纪初期前后,只有几座城市超过 5 万人。
从市民构成上看,最初的市民多是商人与手艺人一身二任;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
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
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11-15 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
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
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
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
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这些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成了近代以国家为
载体的政治文明所效仿的样板。
——摘编自刘景华《自治城市:欧洲政治文明试验田》
(1)概括材料一中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征。(6 分)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的理解。(6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
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美】乔治·萨顿
材料二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
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专题 07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考试范围:第 21—22 讲;考试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关于古希腊社会经济,西方学术界曾认为其以工商业为主,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与大河流域文明迥异。
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通过考古、碑铭等新材料研究,学者们重新评估,认为农业为古希腊的最重要的生
产部门,土地是其最基本的财产形式。以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人类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而深入 B.应重新研究史料推翻传统观点
C.最新的史料才能丰富历史研究 D.历史认知常在否定中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
料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可知,随着考古学
及文献研究的发展,学者对古希腊历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这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历史研究的不
断深入,历史认知常在否定中得到发展,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而非人类认识随
着时间而深化,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对旧观点的深刻反思和验证,得出一个普遍的重新认识,并非绝对地
去推翻传统观点,排除 B 项;只要史料充足就能丰富历史研究, “最新的史料才能丰富历史研究”的说法
错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公元前 21 世纪,乌尔第三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一方面设立军管区,驻扎军队;一方面设立自治区,由
国王任命当地贵族进行治理。这( )
A.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 B.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C.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 D.标志着封建制度确立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公元前 21 世纪(西亚)。根据材料“一方面设立军管区,驻扎军队;一方面设立自治区,由国王
任命当地贵族进行治理”可知,乌尔第三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既设立军管区又任命当地贵族进行治理,适
应了国家治理需要,B 项正确;“保证了”一词,夸大该措施作用,排除 A 项;新征服地区不等于边疆地区,
排除 C 项;此时仍是奴隶制社会,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
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
这说明当时( )
A.古埃及军事扩张影响广泛 B.古埃及与周边地区交往较为活跃
C.对外战争传播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创新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
据材料,古埃及与当时的叙利亚有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也出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东西,说明当时埃及与
周边地区的交往比较活跃,B 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埃及军事扩张,排除 A 项;古埃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不
一定是通过战争,排除 C 项;材料中只是文化的交流,看不出融合创新,排除 D 项。故选B项。
4.笈多帝国统治时期国王多次颁布赐地文书,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司法主权,以及土地上一切森林、
牧场、矿藏、人口。东晋法显的《佛国记》中也提到颁赐土地上的民户皆随土地转移,并且另有自由农民,
他们耕种王地,缴纳租税,欲去便去,欲往便往。这反映出笈多帝国( )
A.专制王权强化 B.商品经济繁荣 C.等级制度强化 D.生产关系变革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提到了自由农民的存在,他们耕种王地,缴纳租税,欲去便去,欲往便往。这
表明,当时的社会中有一种较为自由的生产关系,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耕种王地。这种生产
关系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生产关系正在发生变化,D 项正确;描述了笈多帝国统治时期的一些社会经济
现象,没有涉及王权强化,排除 A 项;《佛国记》中关于颁赐土地上的民户皆随土地转移的描述。这表明,
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 B 项;材料主旨“生产关系变革”,
而“等级制度强化”与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在早期民族那里,仪式、言语或文字都是被看作与神沟通的媒介,政治权力从这种交往媒介中产生。古
代希腊关于神的故事不仅保存在神庙与王宫之中,而且流传于民间,从而使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的
特点。这( )
A.体现了理性主义 B.扩大了公民大会权力
C.与城邦政治相关 D.增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早期政治权力从宗教中产生,古代希腊的
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特点,并不被神庙或王宫所专有,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
境,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的滥觞,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古代希腊的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特
点,正是其宽松的城邦政治的体现,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古希腊的早期政治权力与宗教,理性主义强调人
的理性思考能力,主张人类应该依据逻辑和证据来形成观点,不盲从权威或迷信,从材料无从得知理性主
义,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公民大会,无从得知公民大会的权力是否扩大,排除 B 项;材料主旨是古希
腊的政治而非经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在希腊人眼中,他们的自我个性中携带着理性、自由,生活在宽松民主的城邦之中。而以波斯人为代表
的“东方蛮族”不会讲希腊语、缺乏理性、个性残暴、生活奢靡。这一观点( )
A.说明波斯文明较为落后 B.表明希腊已实现自由平等
C.体现出希腊的族群认同 D.充满了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希腊、波斯)。据材料可知,希腊人以理性、自由、民主自我标榜,体现出希腊人的族群认
同,C 项正确;不能因为希腊人的指责而得出“波斯文明较为落后”的结论,排除 A 项;希腊已实现自由
平等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没有讲述充满了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对于统治一个在语言上或文化上几乎毫无共同性的巨大领土而言,建立基础组织和纪律是必要的。亚历
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只有学习像波斯那样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
帝国。为此,亚历山大( )
A.有意戴上传统的法老王冠 B.使波斯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
C.推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D.推动西亚、北非文明首次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古代世界。根据“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只有学习像波斯那样
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帝国”可知,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后,接受了波斯的帝国专制体制,推行了君
主专制的政治体制,C 项正确;法老指的是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材料强调的是学习波斯统治模式,排除 A
项;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是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排除 B 项;西亚、北非文明统一的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古罗马双庭式民居的前院是具有游牧文明特色的罗马传统中庭式住宅,后院是具有农业文明特色的古希
腊庭院。据此可知( )
A.双庭式民居出现源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B.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相互影响
C.各地民居特点取决于社会习俗的差异 D.古罗马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庭式民居的后院确实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但题目中的
信息并没有明确指出古罗马是否在其他方面也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化,D 项正确;双庭式民居出现源于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相互交流,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化对于罗马文化影响较大,罗马
文化对于希腊文化影响较小,“相互影响”的说法不恰当,排除 B 项;各地民居特点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特点,不是取决于社会习俗的差异,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9.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
基础。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
限。据此可知,两者( )
A.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 B.最终都成为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
C.一定程度起到了教化社会的作用 D.都构筑起后世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表示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
个宇宙之上”,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
族、国家的界限”,可见两者都体现对人的关注,A 项正确;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佛教并非当地人民
信仰的主要宗教,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了印度教和基督教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但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佛教
在教化社会、构建后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方面的作用,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10.公元前 3000 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 2000 年前后,葡萄酒
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 1000 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 2 世纪,葡萄酒
传入中国。材料表明古代世界( )
A.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
B.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明显多元特征
C.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联系和影响
D.整体世界的发展使各地建立起直接联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
中葡萄酒的先后出现地、先后传入地、逐步传播地等信息可知,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的联
系和影响,C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的结论,排除 A 项;材料
并未强调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B 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
为一个整体,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1041 年波希米亚的公爵成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的封臣,所做的效忠宣誓是:“他向国王宣誓,将像封
臣效忠于封君一样效忠于国王,以他的一切朋友为友,一切敌人为敌。”但是,封臣的服役期限一般是 40
天,若到期,封臣可以自行离开。这反映了( )
A.封臣拥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 B.封君封臣制度加强了国王权力
C.封君对封臣具有极强依赖性 D.封君与封臣的义务具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由材料“‘他向国王宣誓,将像封臣效忠于封君一样效忠于国王,以他的一切朋友
为友,一切敌人为敌。’但是,封臣的服役期限一般是 40 天,若到期,封臣可以自行离开。”可知封君封臣
双方都各自向对方承担必要的义务,因此封君和封臣的义务具有相对性,D 项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封臣
需要为封君服役,效忠国王,并且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排除 A 项;加强国王权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B
项;封君和封臣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封君要保护封臣,在此前提下,封臣要履行自己的义务,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中世纪时,西欧社会下层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
然而,16 世纪以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受教育的阶层扩大了。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 B.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教育平民化的趋势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中世纪和 16 世纪以来(英国)。根据材料“中世纪时,社会下层不愿意受教育。”“16 世纪以来,
受教育的阶层扩大了”可知,英国受教育的阶层扩大了,说明英国受教育的阶层日趋平民化,D 项正确;
16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开始,排除 A 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启蒙思想广泛
传播是在 17 世纪以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有学者这样论述欧洲某一历史时期:一个不受皇帝支配的独立天主教会,代替皇权的封建君主和封建
领主;以城市为根据地,在反对贵族、高级教士、最终是君主的过程中有效地行事的新兴的商人阶层。该
时期( )
A.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B.封建庄园经济最终解体
C.国王权力凌驾于教权之上 D.城市具有较高的自治权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宗教、王权、商人阶层均有所发展,
体现出该时期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A 项正确;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的发展,与封建庄园经济无关,排
除 B 项;中古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排除 C 项;材料并未提及城市的自治权,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4.拜占庭文明与拉丁文明都植根于基督教文化,但是在多年的战争与交涉中,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外来的
东方思想和审美原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拜占庭文明。这集中体现出拜占庭文明的特征是( )
A.独特的地中海海洋性 B.复古情怀
C.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D.兼容并包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古代拜占庭。根据“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外来的东方思想和审美原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拜占庭文明”
可知拜占庭帝国吸收外来文明形成独树一帜的拜占庭文明,因此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特点,D 项正确;材料
体现的是拜占庭文明兼容并包的特点,不能体现地中海海洋性,排除 A 项;吸收外来文明体现的是兼容并
包,而不是复古情怀,排除 B 项;人文主义是指重视人,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5.据记载,阿拉伯帝国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重视医学,爱好天文学,他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
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鼓励人们将
其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举措( )
A.为近代欧洲文化复兴奠定一定基础 B.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
C.深受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 D.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
时期。根据材料“命人将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曾派人外出搜集希腊典籍,
鼓励人们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这些举措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典籍,为近代欧洲
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基础,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桥梁地位,与题意无关,排除 B 项;
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 项;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材料只涉
及阿拉伯对希腊典籍的翻译和整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6.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
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 B.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C.气候条件导致大津巴布韦的衰落 D.战争对文明扩张和融合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
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
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封闭的环境不利于文明发展和传承,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A 项正确;材
料主旨是强调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并非强调探索非洲历史,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气候变化,排除 C
项;材料强调文明交流,没有特指通过战争交流,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
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
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这是成都平原城市历经 3000 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
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
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
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亚述帝国(公元前 934—前 612 年)以征战四方而闻名,国王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英勇的战士,
实际上他们还非常关心农业生产。亚述国王懂得通过复耕抛荒地和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还知道置备
耕地的犁、挽犁的牛以及在犁耕前灌溉和除草。亚述国王清楚水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而开挖沟渠,
灌溉庄稼,并指导相关官员应对涝灾和蝗灾。亚述国王憧憬丰收景象,恳求神灵保佑丰收,指导粮食的收
割与贮存。
——摘编自国洪更《亚述帝国国王与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述帝国国王重视农业生产的具体表现。(6 分)
【答案】(1)相同点:历史悠久;灌溉系统基本一致;排洪和灌溉兼顾;促进农业发展;出现诸多城市。
(2)表现:重视多措施扩大耕地面积;保障农业工具供给;兴修水利工程;积极应对涝灾和虫灾;祭祀活
动包含祈求丰收的主题;重视粮食的收储。
【解析】(1)相同点: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根据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
以前”并结合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的时间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
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和“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
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可知,灌溉系统基本一致;根据材料“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和“平原上许
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可知,排洪和灌溉兼顾;
根据材料“这是成都平原城市历经 3000 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和“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
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可知,促进农业发展,出现诸多城市。
(2)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亚述帝国。根据材料“亚述国王懂得通过复耕抛荒地和开垦
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还知道置备耕地的犁、挽犁的牛以及在犁耕前灌溉和除草”可知,重视多措施扩大
耕地面积; 保障农业工具供给;根据材料“亚述国王清楚水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而开挖沟渠,灌溉
庄稼,并指导相关官员应对涝灾和蝗灾”可知,兴修水利工程; 积极应对涝灾和虫灾;根据材料“亚述国
王憧憬丰收景象,恳求神灵保佑丰收,指导粮食的收割与贮存”可知,祭祀活动包含祈求丰收的主题;重
视粮食的收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
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
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
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么,其源头
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
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
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
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
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6 分)
【答案】(1)原因: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
特点:君主领头,军队开路;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时间久长,中心稳定。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
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代的西亚。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
一“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可
知,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一“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
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
化交流”可知,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以及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
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
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
知,君主领头,军队开路;根据材料一“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
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可知,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根据材
料一“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
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
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可知,时间久长,中心稳定。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的西亚。根据材料二“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
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
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
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
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并且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10-11 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
11 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 6000 人,约克有约 1 万人;14 世纪初期前后,只有几座城市超过 5 万人。
从市民构成上看,最初的市民多是商人与手艺人一身二任;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
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
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自由天地”。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11-15 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
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而且一任只能一
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
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
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这些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成了近代以国家为
载体的政治文明所效仿的样板。
——摘编自刘景华《自治城市:欧洲政治文明试验田》
(1)概括材料一中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征。(6 分)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治城市成了欧洲近代政治文明的一块试验田”的理解。(6 分)
【答案】(1)因贸易而兴起,城市规模不大;市民成分多样;有一定自由。
(2)以契约为纽带,确立了近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官员由市民推选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是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雏形;否定了以出身定等级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 10-11 世纪,地中海和北海、波
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出现了新兴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11 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 6000 人,约克
有约 1 万人”可得出因贸易而兴起,城市规模不大;由材料“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
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可得出市民成分多样;由材料“逃跑的农奴只要在
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免受先前领主的追捕,‘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个
自由天地’。”可得出有一定自由。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由材料“11-15 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
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所学可
得出以契约为纽带,确立了近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由材料“市长作为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由市民推选,
而且一任只能一年;其他重要官员也由全体市民或市民代表推选。”及所学可得出官员由市民推选产生并有
任期限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雏形;由材料“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
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
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及所学可得出否定了以出身定等级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
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美】乔治·萨顿
材料二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
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题目: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助推人类文明多元化。论述: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
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古代西亚和
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区。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
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由于地处欧、亚、非
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
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
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俄罗斯文化深
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总之,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
推动人类文明更加璀璨。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古代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必须要理清
思路。首先,审设问,明方向。本题设问为根据两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题自
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其次,读材料,拟题目。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题目: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助推人类文明多元化。
再次,引史实,展论述。围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
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
边地区。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
多方面都模仿埃及。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
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
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
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最后,总结论,拔高度。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注意呼应观点,对主题进行一定的升华。总之,不同地区
的文明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更
加璀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07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