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4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练习)(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 14 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目 录
模拟·基础演练.............................................................................................................1
重难·创新演练.............................................................................................................4
真题·实战演练.............................................................................................................6
1.【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 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 400 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
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
《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
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 年 9 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指出,劳动者“不能不组成一个阶
级”,不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这种认识( )
A.发展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内涵 B.阐明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C.表明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
3.【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 )
1910 年 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
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
1911 年
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 对于当
1916 年
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相信“好政府”,认为改良是治国良方。
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
1919 年 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
命。”
A.折射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中国式革命道路
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4.【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 年 4 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陈独秀发表名
为《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
柱子”。这表明陈独秀( )
A.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 B.致力于发起新文化运动以批判旧思想
C.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D.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记载:“为了把好的可
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
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必须通过至少两个月的考察期,经多数党员同意方能入党,
中共二大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以及党员六种违纪情形必须开除的条
款。另外,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
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成立之初就( )
A.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 B.坚定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C.倡导建立坚实工农联盟 D.十分强调党员的阶级性
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
十年对峙,从团结抗日到解放中国,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颇丰,这得益
于下列哪次重大会议的历史功绩( )
A.遵义会议 B.汉口会议
C.二大 D.一大
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3 年 6 月,中共中央将《新青年》确定为机关理论刊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外国革命运动经验对中国革命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一举措( )
A.缘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为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C.意在加强中外革命运动的联系 D.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8.【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李大钊曾说:“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
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
的动机了”。民族复活的“动机”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6 年 11 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农委决定以湖南、
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这些
决定( )
A.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B.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D.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
10.【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李大钊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民主义”这两种理论“可以
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就是列宁主义者”。其主要依据是二者( )
A.具有相同阶级属性 B.强调社会主义革命
C.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D.面临相同革命任务
11.【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3 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提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
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
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该思想( )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内涵 D.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1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截至 1927 年 4 月,湖北省各地已发展工会会员 40 万余名,共青团员 2 万余名,
农协会员 171 万余名,妇协会员 3 万余名,1927 年 7 月,湖北省 69 个县、市中,已有 65 个县、市建立党
组织,开展党的活动。除武汉三镇外,各地特支以上党组织所属支部约 500 个,党员增至 1.7 万余名。这
表明( )
A.革命形势助推进步力量成长 B.国共两党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D.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
13.【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郭沫若在 1929年著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写道:“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
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在国内外的反动派都在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国
情”的时候,郭沫若发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一切进步人士对革命的胜利和信心,
更告诉人们中国古史的研究也必须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作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
商周史研究的著作,此书一直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正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日译者藤枝丈夫所说:“王
国维、罗振玉、孙诒让、商承祚、王念孙、王引之以至日本的林泰辅等诸人的注解(指甲骨文字和金石文
字),到了郭沫若先生,以新史学的方法再整理一番,对古代社会给了一幅鲜明的图画。”应当说,这对郭
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很公允的评价,对他以大无畏精神所造成的成绩应当予以肯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沫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意义。
1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同时也是
中国共产竞大党形象塑造和演绎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
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已深深熔铸于百年波澜壮闭的历史图景之中。
——据屠静芬等《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多维历史审视》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历史形象”的定义和阐释。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则中国
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形象”,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的“历史形象”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
程,可选择材料角度,亦可自拟角度,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5.【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之,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有条件的合作。它
的破裂是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与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从
土地问题这一角度来看,两党指导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两党不能求同存异,照顾合作的性质
和要求是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而两党土地问题上的分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则是合作破裂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吴九占、孟凤英《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材料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
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国共产党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
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
中国共产党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
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摘编自徐玉凤《共产国际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以及产生这
种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1.五四运动后,日本在福州制造了杀害中国学生、市民和警察的“福州事件”。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
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
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这反映了( )
A.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民众反帝爱国意识增强
2.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护国运动后普通民众也在心理层面上形式上认同了共和政体;新
文化运动后,人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着国家、民族命运;五四运动后民众对于自己应对共和国家所负的义务
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善心上,而是依靠自身力量采取直接行动。由此推
测( )
A.政治动荡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B.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C.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保障 D.国民素养影响了共和道路的实现
3.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
况,讨论了党的任务,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对“历史条件”的准确理解是( )
A.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运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4.中共一大决议中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要派出一批党员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成立
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教授组织产业工人的正确方法,“训练从事我党实际工作的工人”。
该论述强调了( )
A.迅速扩大中共党员队伍 B.提高工人阶级政治觉悟
C.积极配合国民革命运动 D.扩大党的社会阶级基础
5.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审察今日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我们无产阶级和贫苦
农民都应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这不是无产阶级降服资产阶级的意义,是不使封建制度延长生命和养成
无产阶级真实力量的必要步骤”。这一认识( )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有利于国共合作问题的讨论
C.导致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D.引起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6.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创办的部分红色报刊简表。据此可知,这些刊物的发行(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期 停刊时间 创办者
《新青年》 1915.9.15 月刊 1926.7 陈独秀
《每周评论》 1918.12.22 周刊 1919.8.31 陈独秀、李大钊
《湘江评论》 1919.7.14 周刊 1919.8 毛泽东
《觉悟》 1920.1.20 仅出刊 1 期 周恩来
《劳动界》 1920.8.15 周刊 1921.1.23 陈独秀、李汉俊
《劳动者》 1920.10.3 周刊 1921.1.2 广东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党》 1920.11.7 月刊 1921.7.7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劳动音》 1920.11.7 周刊 1920.12.5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奠定了国共合作基础 B.突出宣传马列主义
C.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D.深受共产国际影响
7.毛泽东于 1927 年 3 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
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 )
A.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D.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8.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认为,中
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
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 )
A.积极思考中国革命前途 B.积蓄力量领导国民革命
C.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 D.确定与国民党党外合作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 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
1918 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
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
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
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向警予(1895—1928 年),原名向俊贤。1911 年,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
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1918 年 4 月,向警予
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 年,向警予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支援五四运
动。1922 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党员之一。7 月,在党的二大上,她担任党
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主编《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
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1925 年 3 月,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一个肩膀担
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1928 年 3 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后英勇就
义。
——摘编自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向警予投身革命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向警予投身革命的个人因素。
1.(2024·湖北卷)下表是 1925 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
省份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该表可论证(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2·辽宁卷)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
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
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3.(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
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
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4.(2022·天津卷)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 年 1 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 年 2 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 年 5 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 年 7 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 年 9 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5.(2022·海南卷)1924 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
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 年春,增设政
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6.(2023·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
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
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
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
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
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
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
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7.(2023·广东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
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
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
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
史实依据。
8.(2023·浙江卷 6 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
以“群”对应英语中的 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
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
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
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 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
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
“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
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
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
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
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
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
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 34次;1919年,“社
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 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
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
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
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
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 1911 年辛亥革命前革
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 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
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9.(2022·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
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
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
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
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
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
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
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10.(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 20 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 年反“二十一条” 1919 年五四运动 1925 年五卅运动
组织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
领导 组织化程度低 定的组织性 化程度高
参与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群体 参与 主次
基本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
形式 国储金 罢课、罢市、罢工 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
口号 约”
运动 波及全国 30 多个省会城市
波及全国 200 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 600 个城镇
规模 和商埠
——摘自王奇生《1915-1925 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
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
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 年 8 月 13 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
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11.(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 创作者或作品人物 Ⅱ.相关历史事件
海涅鲍狄埃、狄盖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②1848年欧洲革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B.歌曲《国际歌》
特 命
C.小说《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③美国内战
D.电影《我的 1919》
顾维钧 ④巴黎公社革命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 ⑤抗日战争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洪常青、吴清华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G.小说《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H.歌曲《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冼星海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
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
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12.(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 20 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 年反“二十一条” 1919 年五四运动 1925 年五卅运动
组织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
领导 组织化程度低 定的组织性 化程度高
参与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群体 参与 主次
基本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
形式 国储金 罢课、罢市、罢工 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口号 约”
运动 波及全国 30 多个省会城市
波及全国 200 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 600 个城镇
规模 和商埠
——摘自王奇生《1915-1925 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
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
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 年 8 月 13 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
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13.(2023·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
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 年共产国
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
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
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 年 3 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
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
1927 年 11 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 年 7~8 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
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 1943 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
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
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
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
14.(2024·湖北卷)[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
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 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
情况:
——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
材料二 创办于 1915 年的《新青年》《科学》及 1917 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
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
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
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
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第 14 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目 录
模拟·基础演练.............................................................................................................1
重难·创新演练.............................................................................................................8
真题·实战演练...........................................................................................................13
1.【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 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 400 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
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
《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
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 1920 年(中国)。材料反映了 1920 年中国新版刊物增多,宣传新思想的社团也在增加,据所学可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介绍新思想的刊物,宣传新思想的社团在增加,A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只是原因之一,排除 B 项;C 项只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项;题干涉及时间 1920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1921 年,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 年 9 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指出,劳动者“不能不组成一个阶
级”,不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这种认识( )
A.发展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内涵 B.阐明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C.表明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 年(中国)。陈独秀“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的观点属于无产阶级
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表明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影响,此时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非简单的对民主科学思想的发展,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不
是在说五四运动的意义,而是强调陈独秀个人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排除 B 项;此时还未涉及到无
产阶级领导权问题,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 )
1910 年 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
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
1911 年
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 对于当
1916 年
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相信“好政府”,认为改良是治国良方。
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
1919 年 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
命。”
A.折射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中国式革命道路
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的活动及思想主张,既有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有属
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内容,反映了中国由旧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结合所学
内容可知 1919 年并未找到正确的道路,排除 B 项;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 C 项;材料
主旨是“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并未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 年 4 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陈独秀发表名
为《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
柱子”。这表明陈独秀( )
A.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 B.致力于发起新文化运动以批判旧思想
C.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D.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0 年(中国)。根据材料“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
工的是台柱子’”可知,陈独秀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加之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说明
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C 项正确;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 1915
年开始的,排除 B 项;材料只涉及到陈独秀认识到工人阶级重要性,没有涉及到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
动紧密结合,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记载:“为了把好的可
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
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必须通过至少两个月的考察期,经多数党员同意方能入党,
中共二大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以及党员六种违纪情形必须开除的条
款。另外,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
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成立之初就( )
A.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 B.坚定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C.倡导建立坚实工农联盟 D.十分强调党员的阶级性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1 年至 1922 年(中国)。根据材料“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
慎,严格审查”“必须通过至少两个月的考察期,经多数党员同意方能入党”“党员六种违纪情形必须开除”
“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
命运动的急先锋”可知,中共一大和二大规定了一系列入党资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注
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A 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未涉及反帝反
封建的目标,排除 B 项;此时还未提出建立坚实工农联盟,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成立之初就注重党员队伍品格精神,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
十年对峙,从团结抗日到解放中国,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颇丰,这得益
于下列哪次重大会议的历史功绩( )
A.遵义会议 B.汉口会议
C.二大 D.一大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十年对峙,从团结抗日到解放中国,从三大改造到
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颇丰”可知,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
完备的建成,C 项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在时间上不符合从第一次国共合
作时期,排除 A 项;汉口会议指 1927 年八七会议,时间上不符合“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十年对峙”,排除 B
项;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成立,但当时提出的党的最高纲领不符合中国社会实际和国情,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3 年 6 月,中共中央将《新青年》确定为机关理论刊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外国革命运动经验对中国革命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一举措( )
A.缘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为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C.意在加强中外革命运动的联系 D.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 年(中国)。材料体现的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中国革命进
行剖析和反思,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道路的探索,这顺应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 项正确;
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制定的,排除 A 项;新三民主义为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排除 B 项;材料
主旨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革命运动经验对中国革命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并非加强中外革命
运动的联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李大钊曾说:“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
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
的动机了”。民族复活的“动机”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19 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
动机了,可知是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联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干部、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成为了民族复活的动机,B 项正确;资产阶级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前,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前,排除 C 项;民族
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6 年 11 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农委决定以湖南、
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这些
决定( )
A.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B.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D.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6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决定重点推动多省农民运动,在当时北伐战争的背景
下,这一举措有利于发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在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D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
对北伐战争的配合,而非主要强调提高农民革命意识,排除 A 项;此时工作重心并未转移,排除 B 项;革
命统一战线在 1924 年已经实现,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李大钊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民主义”这两种理论“可以
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就是列宁主义者”。其主要依据是二者( )
A.具有相同阶级属性 B.强调社会主义革命
C.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D.面临相同革命任务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民主义’这两种理论‘可以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
就是列宁主义者’”和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涵,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中国
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说明二者在中国都面临相同革命任务,D 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纲领,最终奋斗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最终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排除 AC 项;孙中山进行的是民主革命,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11.【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3 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提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
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
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该思想( )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内涵 D.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3 年(中国)。据题干蔡和森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明确指出了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
的特性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结成联合战线,这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内涵,C 项正确;国共合作的
阶级基础是是没有变化,选项夸大了其思想的作用,排除 A 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此之前已经开启,
排除 B 项;科学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是中共二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截至 1927 年 4 月,湖北省各地已发展工会会员 40 万余名,共青团员 2 万余名,
农协会员 171 万余名,妇协会员 3 万余名,1927 年 7 月,湖北省 69 个县、市中,已有 65 个县、市建立党
组织,开展党的活动。除武汉三镇外,各地特支以上党组织所属支部约 500 个,党员增至 1.7 万余名。这
表明( )
A.革命形势助推进步力量成长 B.国共两党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D.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7 年(中国)。材料反映了湖北共产党组织和人数的增加,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和北伐战争的进
程相关,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关系,排除 B 项;1935 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由幼稚
走向成熟,排除 C 项;1927 年八七会议上,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郭沫若在 1929年著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写道:“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
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在国内外的反动派都在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国
情”的时候,郭沫若发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一切进步人士对革命的胜利和信心,
更告诉人们中国古史的研究也必须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作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
商周史研究的著作,此书一直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正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日译者藤枝丈夫所说:“王
国维、罗振玉、孙诒让、商承祚、王念孙、王引之以至日本的林泰辅等诸人的注解(指甲骨文字和金石文
字),到了郭沫若先生,以新史学的方法再整理一番,对古代社会给了一幅鲜明的图画。”应当说,这对郭
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很公允的评价,对他以大无畏精神所造成的成绩应当予以肯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沫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的发展;
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激烈论争。
(2)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殷周史的发展规律及重要社会问题,开辟了殷周史研究的新篇
章;促进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驳斥了反动派对共产主义的污蔑;增强了进步人士对革命胜利的
信心。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29 年著成”“共产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等并结合当时政治形势对思想界、史学界的冲击得出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和影响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的发展;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激烈论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国内外的反动派都在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
中国‘国情’的时候,郭沫若发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鼓舞了……信心”得出驳斥了反动派对共产主
义的污蔑;增强了进步人士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根据材料“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商周史研究
的著作”“新史学的方法”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得出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殷周史的发展规律及重
要社会问题,开辟了殷周史研究的新篇章;促进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1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同时也是
中国共产竞大党形象塑造和演绎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
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已深深熔铸于百年波澜壮闭的历史图景之中。
——据屠静芬等《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多维历史审视》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历史形象”的定义和阐释。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则中国
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形象”,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的“历史形象”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
程,可选择材料角度,亦可自拟角度,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历史形象: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
阐释:善于聆听时代声音,不断回应时代呼唤,努力解决时代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促进理论发展与理论创
新的重要法宝。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创建新的国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使命。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理论、路线和纲领,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观点和方针策略,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历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对“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回答,使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命运问题得到科学解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理论作出突出贡献,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
观”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行系统论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为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瞄准时代课题,紧跟时代步伐,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彰显了党坚持与时俱进的
先进理论形象。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中
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中
国共产党的形象已深深熔铸于百年波澜壮闭的历史图景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紧跟时代步伐,
坚持与时俱进。其次,结合近现代中共党史的相关史实,对这一历史形象进行阐释。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毛泽东等中共党人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理论、路线和纲领,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观点和方针策略,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还
可以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等中共党人是如何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历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还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科学发展观”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进行系统论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为
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15.【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之,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有条件的合作。它
的破裂是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与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从
土地问题这一角度来看,两党指导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两党不能求同存异,照顾合作的性质
和要求是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而两党土地问题上的分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则是合作破裂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吴九占、孟凤英《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材料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
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国共产党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
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
中国共产党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
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摘编自徐玉凤《共产国际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以及产生这
种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答案】(1)分歧:国民党要求维护地主土地私有制;共产党要求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国共两党的指导思想不同。
(2)异: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
目标,侧重于推翻三大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第一次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
的目标没有完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的目标完成了。同: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国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解析】【小题 1】本题是比较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分歧:据材料一
“从土地问题这一角度来看,两党指导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
土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国民党主张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而共产党则主张废除地主阶级的土
地所有制。分歧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两党指导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两党代
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这是最根本的差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受到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
思想的影响;共产党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表明国共两党的指导思想不同。
【小题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异:根据材料二“共产国际时时
提醒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侧重于推翻三大军阀,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没有完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且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的目标完成了。同:根
据材料二“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国共产党放弃苏维埃旗
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国共合作都得
益于共产国际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国共合作时,中国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五四运动后,日本在福州制造了杀害中国学生、市民和警察的“福州事件”。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
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
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这反映了( )
A.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民众反帝爱国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由题干“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
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
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说明这时期民众爱国意识明显增强,D 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民众的爱国行为,
未涉及无产阶级发展状况,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形成问题,并且革命统一战线确立于
1924 年至 1927 年期间的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无法得出相关
结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护国运动后普通民众也在心理层面上形式上认同了共和政体;新
文化运动后,人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着国家、民族命运;五四运动后民众对于自己应对共和国家所负的义务
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善心上,而是依靠自身力量采取直接行动。由此推
测( )
A.政治动荡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B.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C.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保障 D.国民素养影响了共和道路的实现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 1911 年后的中国。根
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并且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
动的影响之下,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观念进一步增强,逐渐认识到自身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说明国
民思想的解放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动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题意
不符,排除 A 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并不是保障,排除 C 项;材料无法
得出国民素养与共和道路实现的关系,其次近代中国并未实现共和道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
况,讨论了党的任务,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对“历史条件”的准确理解是( )
A.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运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近代中国。根据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
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二大认识到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
此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B 项正确;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的成果,不是对“历史
条件”的理解,排除 A 项;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运是在中共一大上确立的,排除 C 项;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是在五四运动后,与中共二大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中共一大决议中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要派出一批党员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成立
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教授组织产业工人的正确方法,“训练从事我党实际工作的工人”。
该论述强调了( )
A.迅速扩大中共党员队伍 B.提高工人阶级政治觉悟
C.积极配合国民革命运动 D.扩大党的社会阶级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 1921 年的中国。根据
材料“派出一批党员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成立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开展对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教育,领导工人运动,意在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觉
悟,B 项正确;迅速扩大中共党员队伍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与主旨不符,排除 A 项;国民革命运动
的时间是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采取的措施,
并未涉及其他阶级,不能得出扩大党的社会阶级基础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审察今日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我们无产阶级和贫苦
农民都应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这不是无产阶级降服资产阶级的意义,是不使封建制度延长生命和养成
无产阶级真实力量的必要步骤”。这一认识( )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有利于国共合作问题的讨论
C.导致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D.引起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2 年中国。根据材料“审察今日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我们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都应援助民主
主义革命运动”“这不是无产阶级降服资产阶级的意义,是不使封建制度延长生命和养成无产阶级真实力量
的必要步骤”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将斗争目标转为反帝反封建,这需要团结一
切革命阶级的力量,因此,这一认识有利于国共合作问题的讨论,B 项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党
的工作重心没有转移,排除 A 项;此时工人运动还未陷入低潮,排除 C 项;这一认识有利于国共合作问题
的讨论,并没有引起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创办的部分红色报刊简表。据此可知,这些刊物的发行( )
刊名 创刊时间 刊期 停刊时间 创办者
《新青年》 1915.9.15 月刊 1926.7 陈独秀
《每周评论》 1918.12.22 周刊 1919.8.31 陈独秀、李大钊
《湘江评论》 1919.7.14 周刊 1919.8 毛泽东
《觉悟》 1920.1.20 仅出刊 1 期 周恩来
《劳动界》 1920.8.15 周刊 1921.1.23 陈独秀、李汉俊
《劳动者》 1920.10.3 周刊 1921.1.2 广东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党》 1920.11.7 月刊 1921.7.7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劳动音》 1920.11.7 周刊 1920.12.5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奠定了国共合作基础 B.突出宣传马列主义
C.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D.深受共产国际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15-1920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创办了大量红色报刊,这些刊物的发行促进了民
众思想解放,C 项正确;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与奠定国共合作的基础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只涉
及刊名,没有涉及内容,无法得出突出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这些刊物深受
共产国际影响,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毛泽东于 1927 年 3 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
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 )
A.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D.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毛泽东认为要迅速变革对农民的看法,这是因为他初步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
伟大力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 项正确;1927 年 3 月,尚未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排除 A 项;毛泽东是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在强调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8.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认为,中
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
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 )
A.积极思考中国革命前途 B.积蓄力量领导国民革命
C.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 D.确定与国民党党外合作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3 年(中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到足以产生一个强大
的共产党,但他们认识到国民党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暗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可能是希望通过与国民
党的合作,积蓄自己的力量,以便在将来领导国民革命,B 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对中国革命现状的分析,
但没有直接涉及到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积极思考或规划,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
排除 C 项;中共三大确定的是党内合作,而非党外合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 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
1918 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
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
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
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答案】(1)贡献:主编并改版《国民公报》,倡导新文化;与《新青年》互动,对其不足有所修正;传播
俄国革命情形和社会主义思想。
(2)原因:蓝公武等进步文人的推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受十月革命和“一战”等国际形势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的推动;《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影响。(任答 4 点)
【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蓝公武对《国民公报》
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和所学可知,主编并
改版《国民公报》,倡导新文化;据材料“《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
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和所学可知,与《新青年》互动,
对其不足有所修正;据材料“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
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和所学可知,传播俄国革
命情形和社会主义思想。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五四前后(中国)。据材料“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
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和所学可得出,蓝公武等
进步文人的推动;据材料“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 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1918 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
和所学可得出,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据材料“1918 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和所学可得出,受十月革命和
“一战”等国际形势的影响;据材料“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
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和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的推动;据材
料“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和所学可得出,《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向警予(1895—1928 年),原名向俊贤。1911 年,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
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1918 年 4 月,向警予
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 年,向警予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支援五四运
动。1922 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党员之一。7 月,在党的二大上,她担任党
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主编《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
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1925 年 3 月,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一个肩膀担
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1928 年 3 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后英勇就
义。
——摘编自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向警予投身革命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向警予投身革命的个人因素。
【答案】(1)参加新民学会,投身革命事业;带领师生游行,支援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
共产主义事业;担任党中央妇女部长、主编《妇女周报》等,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积极
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并做出一定贡献。
(2)接受新式教育,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意志;信仰马克思主义;具
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对妇女解放工作的热忱。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参加新民学
会投身革命事业、带领师生游行支援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担任党中央妇女
部长及主编《妇女周报》等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并做出一定贡献
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接受新式教育、文
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意志、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对
妇女解放工作的热忱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1.(2024·湖北卷)下表是 1925 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
省份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该表可论证(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时空是:1925 年(中国)。据题干表格中各省的岁入、岁出和军费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省军费开支巨大,反映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也体现出进行国
民革命、打倒军阀的迫切性,③正确;同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部分省份收中,无论是南方省份还是北方身
份,军费占据岁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大,体现了这些省份的军阀穷兵黩武的本质,说明他们是一丘之貉,④正
确;表格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①错误;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部分省份的收支
情况,无法据此说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错误。故本题选 D 项。
2.(2022·辽宁卷)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
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
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北洋政府就可以明确时间范围在 1912—1928 年间,材料虽然针对日本且与山东相关,但
是指山东被日本人侵占,且学生在这一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只能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主权转让
日本而引发的五四运动,B 项正确;材料时间是范围在 1912—1928 年间,而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排除 A
项;济南惨案是 1928 年,在二次北伐时发生的济南惨案,排除 C 项;一二·九学生运动是 1935 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
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
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具理性,
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主张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D 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 A 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
动时期,排除 B 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2022·天津卷)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 年 1 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 年 2 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 年 5 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 年 7 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 年 9 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开办女校,组建青年团,成立农会等方式,
发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广大群众开展革命运动,D 项正确;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活动集中在 1922 年,
与扶助农工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国民革命运动 1924 年以后才开始,排除 B 项;材料所述中国共
产党的革命活动涉及多个方面,不仅限于发动农民,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2022·海南卷)1924 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
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 年春,增设政
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除了教授农业、工业相关技术外,还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说明其
主要目的是扶助农工,唤醒民众,D 项正确;农业只是农工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排除 A 项;创办者
都属于共产党员,实业救国是实业家的主张,排除 B 项;结合时间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重在号召工农参加革
命,普及教育夸大了其目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2023·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
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
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
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
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
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
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
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答案】(1)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20 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大论
战的经验和教训;有识之士的倡导;大量农村实地调查和研究活动的开展。
(2)阐释:中国农村派通过对中国农村调查和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掌握了真实情况,并与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缜密分析,对我国社会的性质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中国是一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农村派”的农村调查研究,反映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农
村经济的具体分析,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政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出处“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
经济的主张”可得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据材料“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
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可得出,20 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的经验和教训;据
材料“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可得出,有识之士的倡导;据材料“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
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可得出,大量农村实地调查和研究活动的开展。
(2)这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近代中国。审问题可知,围绕“中
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展开阐释。据材料“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唯物史观的内容
之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知识可得出,中国农村派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
义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农村和社会性质的,如中国农村派通过对中国农村调查和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掌
握了真实情况,并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缜密分析,对我国社会的性质做
出了科学的回答: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阐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意
义,如“中国农村派”的农村调查研究,反映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
中国农村经济的具体分析,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政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7.(2023·广东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
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
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
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
史实依据。
【答案】(1)解释: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近代
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脉相承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勾勒出了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轨迹,展现
了近代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而努力探索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早期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
迸发出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原因:全面抗战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必须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取得抗战的胜利;解
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3)史实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压迫;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
良好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924 年的中国。由材料一“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
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及所学可知,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历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与整个近代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脉相承李大钊的民族复兴理念,勾勒出了近代中华民族救
亡图存的历史轨迹,展现了近代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而努力探索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早期共产党人为实
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迸发出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937 年至 1949 年的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由材料二“欲求
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及所学可知,全面抗战时期的
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必须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由材料三“坚
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共和国。”及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3)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由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及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压迫;由材料四“开始了在社
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及所学可知,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
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我国建
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由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及所学可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8.(2023·浙江卷 6 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
以“群”对应英语中的 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
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
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
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 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
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
“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
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
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
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
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
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
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 34次;1919年,“社
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 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
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
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
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
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 1911 年辛亥革命前革
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 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
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答案】(1)关键词:“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合群立国。根本目的:救亡图存。
(2)原因:“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报刊的宣传;绅士的推动。
举措: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3)动因: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
化运动。
缘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是人民实现自身解
放的思想体系;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
【解析】(1)本题是特点、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关键词,由材料一“康有为、梁
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
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可得出“以群为体,
以变为用”;合群或合群立国。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
(2)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第一问原因,由材料二“1900 年以后,
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可得出“社
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绅士的推动;由材料二“从 1902 年起,报刊中‘社会’
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可得出报刊的宣传。第二问重要举措,由
材料二“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
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及所学可知,1911 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
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包括: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3)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919 年至 1922 年的中国。第一问国内动因,由材料三“‘社会’
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1919 年,
‘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 104 次”及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材料三“1921—1922
年间高达 685 次。”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材料三“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
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可得出知识分子的宣传;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人运
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第二问缘由,由材料三“《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
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及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
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
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
9.(2022·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
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
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
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
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
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
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
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答案】(1)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
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论点:李大钊认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论述: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展现了马克
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也让苦寻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李大钊率先在中
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人政治”是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新型的民主,主张消灭阶级,建立无产者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等人的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20 世纪初(中国)。据材料“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
流,……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得出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据材料“再看中国近十余年
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
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得出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据材料“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
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表章此新
理想、新制度”得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据材料“阶
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得出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 20 世纪初(中国)。根据题干要求,选取李大钊关于“民主”
和“工人政治”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如选取“民主”相关观点,可以“李大钊认为民主是世界潮流,反
对独裁专制,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题,结合新文化运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重点阐述新文化运动期间,以
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抨击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主张在中国实现真正的
民主政治,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如选取“工人政治”,可以“李大钊认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题,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
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述。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
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
新选择。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李大钊认为,十
月革命后建立的“工人政治”是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型的民主,主张消灭阶级,建立无产者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等人的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
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0.(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 20 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 年反“二十一条” 1919 年五四运动 1925 年五卅运动
组织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
领导 组织化程度低 定的组织性 化程度高
参与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群体 参与 主次
基本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
形式 国储金 罢课、罢市、罢工 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口号 约”
运动 波及全国 30 多个省会城市
波及全国 200 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 600 个城镇
规模 和商埠
——摘自王奇生《1915-1925 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
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
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 年 8 月 13 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
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答案】(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
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
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
(2)原因:①时代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经济阶级:民
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④政党组织:新
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
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可知由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较低到由政党找领导,
组织程度较高。
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组织领导能够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反帝爱
国运动的发展也会促进组织的壮大,领导能力的提升。
(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去思考,主要从民族危机、思想、经济、阶级、
组织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运动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11.(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 创作者或作品人物 Ⅱ.相关历史事件
海涅鲍狄埃、狄盖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②1848年欧洲革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B.歌曲《国际歌》
特 命
C.小说《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③美国内战
D.电影《我的 1919》
顾维钧 ④巴黎公社革命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 ⑤抗日战争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洪常青、吴清华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G.小说《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H.歌曲《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冼星海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
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
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答案】(1)B-④ C-① D-⑧ E-③ F-⑦ G-⑥ H-⑤
(2)示例:选择这四组信息 B-④ D-⑧ F-⑦ H-⑤
主题: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
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阐述:1919 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被英、美等国
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随之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诞生于 1871 年巴黎公社运动后的《国际歌》逐渐成为了党代会闭幕上的歌曲,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
为全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由于 1927 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合作,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
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椰子寨战斗成为
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中共逐步地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海南也建立了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
斗争,妇女组建了工农红军,被称为“红色娘子军”,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娘子军英勇事迹被改编为电影、芭
蕾舞剧等,为世人熟知。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建立,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战争。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创作《黄河大合唱》从延安
迅速传遍全国,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
难,向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号,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解析】(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中西方。结合所学可知,B 歌曲《国际歌》是巴黎公
社后创作的,与④巴黎公社革命联系; C 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反映 1805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与①相
联系; D 电影《我的 1919》作品人物顾维钧反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情节,与⑧巴黎和会相联系; E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反映南北战争期间的黑人奴隶问题,与③美国内战相联系; F 芭蕾舞
剧《红色娘子军》反映琼崖女子工农红军的故事,与⑦海南椰林寨战斗相联系;G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
武器》反映了一战的内容,与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 H 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反
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与⑤抗日战争相联系。
(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近现代中西方。首先,依据材料问题“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
提炼一个主题”“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可知,选择相互联系的四组来确定一个主题和一个正确的观点。例
如:选择这四组信息 A-②B-④E-③F-⑦,主题是选择这四组信息 B-④ D-⑧ F-⑦ H-⑤,主题是近代中国的
民族独立,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阐述要结合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2022·湖北卷)【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 20 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 年反“二十一条” 1919 年五四运动 1925 年五卅运动
组织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
领导 组织化程度低 定的组织性 化程度高
参与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群体 参与 主次
基本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
形式 国储金 罢课、罢市、罢工 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
“救国”“勿忘国耻”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口号 约”
运动 波及全国 30 多个省会城市
波及全国 200 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 600 个城镇
规模 和商埠
——摘自王奇生《1915-1925 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
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
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 年 8 月 13 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
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答案】(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
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
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
(2)原因:①时代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经济阶级:民
族工业不断发展,新兴社会阶级的壮大;③思想文化:进步思想的传播,民众得到启蒙;④政党组织:新
型政党的建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
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可知由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较低到由政党找领导,
组织程度较高。
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组织领导能够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反帝爱
国运动的发展也会促进组织的壮大,领导能力的提升。
(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去思考,主要从民族危机、思想、经济、阶级、
组织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运动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13.(2023·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
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 年共产国
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
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
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 年 3 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
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
1927 年 11 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 年 7~8 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
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 1943 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
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
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
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
【答案】(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
行了封锁和扼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3)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
定了基础;避免了苏联的部分错误,带领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欧洲。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
背景:根据“1919 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并结合
所学得出是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
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根据“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
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得出是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的高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根据“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
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得出是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加速了国民大革
命的到来。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
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
实际的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避免了苏联的部分错误,带领中国
走向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14.(2024·湖北卷)[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
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 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
情况:
——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
材料二 创办于 1915 年的《新青年》《科学》及 1917 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
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
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
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
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
【答案】(1)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新青年》《科学》
《太平洋》是当时思想界的代表;期刊的种类丰富;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
(2)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
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可知,
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根据材料二“创办于 1915 年的
《新青年》《科学》及 1917 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可知,《新青年》《科学》《太平洋》
是当时思想界的代表;根据材料二“文化类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太平洋》
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可知,期刊的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二“新文化
期刊”“新文学期刊”“主张科学救国”“主张政治革新”可知,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
(1915—1923 年),大量期刊涌现”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创办于 1915 年的《新青年》”新文化运
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根据材料二“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
的宣传;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角度
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4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练习)(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