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四)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已经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原始居民是( )
A.仰韶文化的居民 B.河姆渡文化的居民
C.大汶口文化的居民 D.龙山文化的居民
2.商鞅在游说秦孝公时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主要反映了商鞅( )
A.因循复古的思想 B.变法图强的思想
C.重视学习的态度 D.全盘否定历史
3.有学者说:“秦,虽死犹存。”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推行郡县制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4.下面文物“直行铭文夔凤纹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 )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 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
5.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隋朝因开凿此河而灭亡
B.此河导致隋炀帝的腐败
C.客观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D.借诗歌赞颂隋炀帝功绩
6.朱熹认为天理构成人的本质,“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据此,朱熹提出(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教合归儒 D.致良知
7.《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统治方式最为积极的意义在于( )
A.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B.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C.促进了元朝的经济发展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8.有观点认为“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打破这一政治平衡的是( )
A.唐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元朝中书省的设置
C.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9.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了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世界
10.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西方列强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清政府的落后
11.《湖北长江经济带历史地图解析》中,收录了一套 1883年绘制的《湖广云贵旅行图》,该图制作精良,其中汉口地图的精度已经达到1/2 000,是日军工兵小田新太郎绘制的。这一事实表明日本( )
A.具有高超的绘图技术 B.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
C.精确测绘中国地形地貌 D.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
12.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道:“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这说明了他主张( )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3.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提出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等宣传标语。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4.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之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5.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首歌曲中唱道:“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1952年,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政府( )
A.发动“银元之战”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发动“大跃进”
17.下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八字方针的实行 D.改革开放的推动
18.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
时间 粮食产量(百万吨) 油料产量(百万吨)
1978年 304.77 5.21
1980年 320.56 7.69
1984年 407.31 11.91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人民公社化解放了生产力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农产品出口激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19.《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
A B C D
20.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旧式宗教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21.阿拉伯人在历史上所发挥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阿拉伯数字传播
B.伊斯兰教在全球的扩散
C.火药的早期应用
D.《马可·波罗行纪》的传播
22.考古发现,津巴布韦的许多地方采掘过的矿坑和熔炉多达六七万处,能生产铁制锄头、弓箭、斧头、刀、矛等工具和武器,还用金、银、铜制造各种精美的装饰品。这表明,古代津巴布韦(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军事力量的强大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23.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 )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经济危机
24.右面所示为1789年海地独立前夕的人口结构示意图。该图可用来说明( )
A.三角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
B.美洲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25.1887年,法国布朗热将军试图实行军事独裁,结果被内阁免去军权。1889年1月,布朗热企图通过欺骗宣传,以合法形式夺取政权,结果被政府冠以阴谋颠覆国家罪。上述史实表明法国( )
A.政府打击异己势力 B.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C.军事复辟彻底消失 D.代议制更符合潮流
26.1921年,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鼓励农业生产,并推行多种经济方式,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属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私有制及市场经济
C.苏联模式 D.新经济政策
27.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1933年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 )
A.实行计划经济 B.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放弃了凯恩斯主义
28.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的苏联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希望美国填补希腊和土耳其这一“地缘政治真空”地区。杜鲁门政府接过英国拱手相让的“世界领导权”,并主张“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旨在( )
A.建立世界霸权 B.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重构西方阵营 D.巩固美英的盟友关系
30.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这一“特色”是( )
A.现代化成就特别显著 B.积极促进国家合作
C.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排斥国际资本市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1》整理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1》整理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汉武帝时,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地方进行管理的 (2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978年 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取得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以上均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说明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
民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旧金山会议(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南非首席代表发表讲话,认为:“(联合国)宪章决不是一个完善的文件,但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与以往所有防御战争的安全方案相较,远为实在、牢靠。”
——摘编自李铁城《联合国宪章与国联盟约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防御战争方面,联合国宪章比国联盟约“远为实在、牢靠”的原因。(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向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5分)
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并能够种植水稻,B项正确;仰韶文化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排除A项;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排除C项;龙山文化以黑陶为主要特征,排除D项。
2.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图强的思想,故选B项。
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虽亡,但是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故选C项;推行郡县制、开创皇帝制度以及建立三公九卿制都属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排除A、B、D三项。
4.B 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洛阳西郊等地都出土了类似的铜镜,这说明中亚地区和中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这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故选B项;“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遍销世界各地”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冶金技术比较的信息,无法得出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故D项错误。
5.C 根据材料中“尽道隋亡为此河”和“若无水殿龙舟事”可知,诗人认为开凿大运河是隋亡的原因之一,见证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同时根据材料中“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诗人认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者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了客观评价,C项正确;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穷奢极欲,激起人民反抗,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凿与“导致隋炀帝的腐败”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诗人只是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并非赞颂隋炀帝的功绩,排除D项。
6.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对立,需要抑制人欲,所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故选A项;“格物致知”是探寻天理的方法,排除B项;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排除C项;“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排除D项。
7.D 元朝的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将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区域与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D项。
8.C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肯定了宰相的重要性,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打破了这一政治平衡,故选C项;唐、元两朝皆设置宰相,并未打破这一政治平衡,排除A、B两项;清朝没有宰相,但早在明朝,这一政治平衡已被打破,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涌现出一批科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和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B项正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进步,排除A项;材料中的著作是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而非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世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0.C 林则徐、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故选C项;“抵御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清政府没有向西方学习,仍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排除B项;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及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但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不能真正认识到清政府的落后,排除D项。
11.D 日军工兵绘制的地图精度高,又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这说明日本很早就把侵略目标对准了中国,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工作,故选D项。
12.B 据材料信息可知,郑观应主张设学馆、开议院、发展农工商业,这与维新思想相符,说明郑观应主张维新变法,故选B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并不改变政体,与郑观应观点不符,排除A项;郑观应主张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设议院,这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民主科学强调向西方学习文化,材料强调学习制度,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有中央红军等军队,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没有工农红军,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红军编入国民党的军队序列中,即新四军与八路军,排除 C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名称是人民解放军,不是红军,排除D项。
14.D 根据“1937年7月8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是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故选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时间上都不吻合,排除A、B、C三项。
15.A 由题干中的“自己耕种自己的田”“援助人民志愿军”可知,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农民分到了土地,所以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故选A项;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变成公有制,不是“自己耕种自己的田”,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人民志愿军”不符,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举措,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D项。
16.B 据材料可知,1952年,中国的工业落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故选B项;发动“银元之战”是为了稳定物价,排除A项;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采取的是土地改革,排除C项;1958年,发动“大跃进”,排除D项。
17.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了好转,故选C项。
18.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材料中的粮油产量增加,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解放生产力,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19.A 《吉尔伽美什》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完整地保存下来,故选A项;B项是青铜铭文,不符合题意;C项是埃及的纸草文书,不符合题意;D项是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不符合题意。
20.D 西班牙、英国、法国通过集权建立的“新君主国”,在本质上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D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旧式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君主国,A项错误;15世纪以后,西班牙、英国、法国的集权不再是教皇控制下的旧式宗教国家,B项错误;15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足以建立议会主导的中央集权国家,C项错误。
21.A 由材料“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将古印度的数字(即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全球的扩散”说法错误,排除B项;火药的早期应用与唐末的军事活动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马可·波罗行纪》是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与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无关,排除D项。
22.D 据材料信息可知,津巴布韦能生产工具、武器和精美装饰品,这表明津巴布韦手工业较为发达,故选D项;材料主体是津巴布韦的手工业,与农业、商业无关,排除A、C两项;津巴布韦可以生产弓箭、斧头等武器,但并不代表军事力量强大,排除B项。
23.C 据材料“16世纪初,西班牙……‘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价格革命,金银价值下降,故C项正确。商业危机属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不是影响,故排除A项。商业革命指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商品种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反映经济危机,故排除D项。
24.A 示意图表明,海地独立前夕黑人占比89%,白人占比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与从非洲掠夺劳动力的三角贸易密切相关,A项正确。B、C、D三项示意图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
25.D 从材料看,布朗热将军的复辟和独裁都被粉碎,说明其思想已不符合潮流,1875年宪法确立的代议制民主得到维护和巩固,故选D项。
26.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及市场经济,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苏联模式,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C项。
27.C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3年至1938年这六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间正好是罗斯福大规模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的时间。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C项正确。A、D两项说法不准确,B项和“制度”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2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苏联模式,材料是关于改革苏联模式弊端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前期重点在经济领域,后期重点在政治领域,其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苏联解体,排除 D项。
29.A 据材料可知,杜鲁门政府接手了英国的“世界领导权”,企图影响全球的和平与安全,这表明其目标是对全球的控制和统治,即建立世界霸权,故选A项;中间地带指的是亚非拉各国(第三世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D两项均不是其根本目的,且这两项也是为美国的霸权服务,排除。
30.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故选C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A项不属于其特色,排除;拉丁美洲各国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排除B项;新加坡、韩国在这一时期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并不会排斥国际资本市场,排除D项。
31.(1)制度: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3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
调整:实行“推恩令”。(3分)
(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2分)
(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2分)
32.(1)示例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分)
(2)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由点到面;从试点到推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开放;坚持党的领导。(3分)
(3)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科技创新快速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4分)
33.(1)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3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和平;为后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或冲击国际秩序);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宗主国与殖民地、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3分)
(2)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英法操纵,并实行“全体一致”原则,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分)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中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分)
34.(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2分)
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等。(3分)
(2)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高度集权;公有制经济。(2分)
影响:快速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苏联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