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一)历史试卷(答案)

福建省2025届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是1973年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这是一件典型的盛食器,河姆渡人就是用它来盛放食物的。该器具最有可能盛放(  )
A.小麦 B.稻米
C.大豆 D.玉米
2.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找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  )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
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
3.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修筑万里长城 B.推广郡县制度
C.创设三公九卿制 D.实行郡国并行
4.有学者认为,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种现象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可行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6.某中学一历史小组对历史上的盛世很感兴趣,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据下图可知,该历史小组研究的盛世是(  )
君主:李世民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农业:劝课农桑政策 民族关系:君主被尊奉为“天可汗”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大定之治
7.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日午时击鼓三百声,开启市门;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关闭市门。宋代汴京(开封),既有日市,也有早市和夜市。由此可见,宋代的商业活动(  )
A.严格坊市界限 B.广泛使用白银
C.突破时间限制 D.出现商帮会馆
8.元代行省置宰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 B.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 D.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9.某高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
A.先秦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代儒学 D.宋明理学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直接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1.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与瓦德西观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
12.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世纪30年代,日本持续扩大对中国侵略,制造了一系列事变和惨案。其中,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继而占领东三省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6.下表是1949年11月15—30日中央人民政府从全国调往上海、天津的物资统计。此举表明人民政府正在进行(  )
城市 粮食(单位:千克) 棉纱(单位:件) 布匹(单位:匹)
上海 2亿 110万 2.8万
天津 1.6亿 35万 5 000
A.米棉之战 B.土地改革 C.银元之战 D.剿匪镇反
17.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英雄 B.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C.改革开放中的时代先锋 D.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
18.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为 0.8%,在全球位列第29位;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为11.8%,其中出口占12.8%,进口占10.8%,位居全球第一位。这说明我国(  )
A.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B.民族复兴任务全面完成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9.观察下面图片,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B.所代表的区域文明均来自大河流域
C.所代表的区域文字具有同源性
D.反映了世界各地文明发展一脉相承
20.《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
A.集中各国法律之大成 B.维护奴隶主利益性质
C.建立种姓制度的意图 D.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21.中古时期,西欧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授予土地者,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这反映的是(  )
A.城市自治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民主共和制度
22.世界中古史上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  )
Δ首都位于伊斯坦布尔
Δ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主宰
Δ控制亚欧之间的商路,对东西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3.白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原住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
24.《人权宣言》认为:一切主权的本原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定法律。由此可知,《人权宣言》(  )
A.忽视法国社会状况 B.限制了人身自由
C.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D.确立了民法体系
25.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D.巴黎公社建立
26.《凡尔赛条约》不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还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掠夺。而在雅尔塔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而不是一味打击和宰割战败国。由此可见,相比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  )
A.确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B.保障了战败国的利益
C.有利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 D.勾画两极格局的框架
27.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C.防止人民极端贫困 D.实现共同富裕
28.下列两幅图所示的内容为1950年和1970年日本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情况。据此可知,日本(  )
A.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产业结构适时调整
C.工业发展停滞不前 D.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29.1990年8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公有制束缚了人的劳动积极性为由,认为改革“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取消公有制的“垄断地位”,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A.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B.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 D.彻底否定了“苏联模式”
30.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反映出21世纪以来(  )
A.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 B.经济全球化得到空前发展
C.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变化 D.发展中国家掀起改革浪潮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天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土地国有,“田里不鬻”;贵族世代垄断知识学问,“学在官府”。春秋战国之际,很多地方出现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的情况;“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子失官,学在民间”,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摘编自简洪玲《春秋战国之际(前481—前386)的社会变迁——
学术史视野下的新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维新运动
1900年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迁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2分)
3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为主题开展党史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1953年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整理
材料二
“数”读非凡十年(2012—2022年)
序号 内容
①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
② 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 第一位
③ 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
④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⑤ 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⑥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
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 500元增加到35 100元
⑧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⑨ 改造棚户区住房4 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 400多万户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整理
(1)材料一是某同学梳理的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兴伟业”的大事年表,但是内容还不完善。请为该表补充一件“大事”(包括时间和事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大事”写一段解说词。(所写内容可以围绕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两项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谈谈你的感想。(要求:写出关联内容的序号,主题明确,表述清晰)(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横渠语录》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摘编自[法]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摘编自[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内容。(3分)
(2)材料二中“精神的新生”指的是什么 并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在国家学说、法治学说方面的主张。(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根据美国学者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的《世界:一部历史》整理的一份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00—1850年 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 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 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 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1867年 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材料二 下面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5分)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5分)
1.B 河姆渡遗址处于中国长江流域,以水稻为主要栽培物,所以最有可能盛放稻米,故选B项;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排除A项;大豆主要种植在北方黄河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玉米在明清时期才引入我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很多人“经常找准时机购买田宅”“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土地买卖现象,没有体现纷争,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宗法制相关的血缘关系,C项错误;材料只说赵国大将赵括经常购买田宅的问题,没有涉及武将的地位,D项错误。
3.B 幅员辽阔的秦朝为了有效管理地方,在全国推广战国时期形成的郡县制,故选B项;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的制度,不是管理地方的措施,排除C项;实行郡国并行是西汉时期推行的措施,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儒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开始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选B项;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严重压制,排除A项;西汉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唐朝、宋朝均晚于汉朝,排除C、D两项。
5.D 根据“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这次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项正确;实现北方统一、改革决心坚定和措施全面可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三项。
6.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即唐太宗,该盛世是贞观之治,故选B项;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时期,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排除C项;大定之治是指金朝在金世宗在位期间出现的稳定繁荣的局面,排除D项。
7.C 根据题意可知,唐代长安的市开放、关闭有时间限制,而宋代汴京的市则没有时间限制,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时间限制,没有体现严格的坊市界限,排除A项;广泛使用白银是在明代,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D两项。
8.D 元代行省作为地方机构,其官职与中枢一样,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这说明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性质,代表中央管理地方,D项正确;行省长官受中书省的节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行省的权力较大,排除B项;元朝行省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西周诸侯容易形成割据,排除C项。
9.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内容,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三项错误。
10.A 据材料“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指的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故选B项。
12.B 根据材料可知,1935年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省遵义市,故选B项;A项在江西,C项在陕西,D项在甘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A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A项正确。
14.C 由材料“1945年10月”“忆重庆谈判”“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C项正确;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
15.C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时,华南、西南地区还有国民党残余军队,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确立的,排除D项。
16.A 1949年11月15—30日中央人民政府从全国调往上海、天津的物资主要是粮食和纺织品,这表明当时人民政府在和投机资本争夺市场的控制权,正在进行米棉之战,故选A项;土地改革变化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而与调集物资无关,排除B项;银元之战是投机资本与人民政府对金融和货币控制权的斗争,而与粮棉等物资无关,排除C项;剿匪镇反是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与粮棉等物资无关,排除D项。
17.B 据图中“雷锋”“铁人”“焦裕禄”可知,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铁人”王进喜为大庆油田乃至中国石油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焦裕禄为治理兰考县鞠躬尽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楷模,故选B项。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
18.A 根据材料可知,1978—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比重大幅度提高,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故选A项;截至目前,我国民族复兴任务尚未全面完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19.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朝的文字;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玛雅文字由古代美洲玛雅人创立。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字体现了不同的文明,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故选A项;玛雅文字不代表大河流域的文明,排除B项;不同区域的文字不同,所代表的区域文字不具有同源性,排除C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各地文明发展一脉相承”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0.D 根据“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浮雕”可得出,法典强调王权与神权的关系,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理念,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法典集中了各国法律,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王权与神权,并没有体现维护哪个阶层的利益,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排除C项。
21.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作为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B项正确;城市自治制度与市民阶层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D两项。
2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首都位于伊斯坦布尔,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主宰,其位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方文明的陆上交通线,故选D项;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及罗马帝国均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B、C三项。
23.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主义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了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而且通过屠杀、传染疾病等方式使一些地区原住民锐减,白人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故A项正确。
24.C 据材料可知,《人权宣言》主张主权在民,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等思想,故选C项;《人权宣言》是在当时法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下产生的,并没有忽视法国社会状况,排除A项;《人权宣言》并没有限制人身自由,相反,宣言中还表明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排除D项。
25.A 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项;第一国际于1864年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创建于1847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871年,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6.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进行苛刻的掠夺,容易导致极端民族仇恨,雅尔塔体系关注德国民众的基本生活,这有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对战败国的处置思路,没有提及利益分配,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明确战后世界格局情况,无法从材料中推断D项,排除。
27.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A项正确;福利制度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排除B项;C项只是影响之一,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8.B 依据材料“1950年和1970年日本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情况”并结合图示可看出,日本的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产值比重上升,这说明日本适时调整产业结构,B项正确;农业产值比重下降不代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排除A项;日本的工业发展并未停滞不前,排除C项;图示内容和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排除D项。
29.A 戈尔巴乔夫改革取消公有制的垄断地位,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这使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基础的公有制被取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选A项;经济体制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方式,材料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是针对所有制,不是针对经济体制,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激发民众创造力的说法与史实背离,排除C项;苏联模式的开创,使得苏联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材料只涉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其中一项措施,“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0.C 据材料可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地位明显上升,说明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变化,故选C项;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上升,并非经济全球化的空前发展,与掀起改革浪潮也无直接关系,排除B、D两项。
31.(1)表现:分封制瓦解(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纷争);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学术下移,百家争鸣。
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士阶层崛起,阶级关系发生变化。(4分)
(2)危机:内忧外患。
简评: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运动,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这些挽救危局的努力,由于各阶级的历史局限性,都未能成功。(4分)
(3)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转型的根本动力;思想解放为社会转型提供助力;变法改革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2分)
32.(1) 示例
大事: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分)
解说词: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3分)
(2)示例
序号:①②。(1分)
主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分)
感想: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民生幸福感与日俱增。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4分)
33.(1)自强不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调礼义廉耻。(3分)
(2)“精神的新生”: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3分)
(3)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
34.(1)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5分)
(2)材料二的画作出自工业革命兴起的年代,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从画面上看,蒸汽机使用于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5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一)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