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
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具有相似性
2.春秋时期,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3.云梦秦简《效律》规定:“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黄金衡羸(纍)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这反映了秦朝( )
A.严格推行度量衡统一 B.颁行的法律条文繁杂
C.民众赋税负担沉重 D.将铸币权收归于中央
4.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下列汉朝的做法与材料建议相符的是( )
A.设立刺史 B.推行郡国并行制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府
5.下面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改革均田制
C.精简政府机构 D.实行两税法
6.历史学家钱穆评价说“(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文中的“它”是指( )
A.秦朝的郡县 B.西汉的刺史 C.元朝的行省 D.明朝的土司
7.他把《大学》中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了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该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8.清朝道光以前,总督用汉人的很少,兵权全在满族手里;而到了1864年,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引起上述变化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保路运动
9.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据此分析洋务运动(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B.瓦解了自然经济
C.动摇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D.推动社会的转型
10.《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主要是因为该条约导致( )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D.中国局面完全由帝国主义控制
1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图作为背景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D.国民革命的兴起
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高举写有“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标语进行了游行示威。这场运动(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3.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西柏坡会议
14.“它发展成了一个完全的会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超过了欧洲历史上多数的有名的会战。聚集在上海战场之上的有100万兵之多,25万来自日本,75万来自中国各地。他们从8月13日恶战到11月13日……”该会战(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C.是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5.1960年春,“铁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其内涵是( )
A.助人为乐 B.艰苦奋斗 C.执政为民 D.廉洁奉公
1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100个机构撤并为61个,人员由5.1万人减少为3万人,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改革举措( )
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
C.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18.1986年12月19日,邓小平指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这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协调发展 D.独立自主
19.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 )
A.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20.“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上述材料反映了以下哪项制度( )
A.分封制 B.教会等级制 C.封君封臣制 D.庄园与农奴制
21.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这反映出( )
A.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B.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C.教会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D.教会拥有一切司法审判权
22.“一、除特许船只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发布该规定的是( )
A.日本德川幕府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里苏丹国
2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了其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4.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美国实行“中立”政策,1917年4月,美国一改中立立场,对德宣战。美国对德宣战的根本目的是( )
A.迅速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维护世界和平
C.建立国际联盟 D.获取利益,以便夺取霸权
26.它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启蒙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列宁主义
27.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转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转折点是( )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联合国的成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8.冷战初期,美国提出一个为重建西欧工业提供基金的方案,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该方案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波茨坦公告》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9.为了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
30.有学者指出:当今的世界,无政府状态开始让位于讲求在统一管理和规则之下和平处理,哪怕是十分尖锐冲突的国家社会……全球经济健康地相互依赖十分重要,视战争为全球经济繁荣的拦路虎。这反映出( )
A.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B.相互理解是解决矛盾最好的方式
C.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中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方式有何不同。(4分)
(2)你对材料二中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这种评价有何看法 “丝绸之路”和“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三幅图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摘编自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处革命旧址出现的历史时期,并说明这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进行的实践活动。(4分)
33.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极大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根据大量的数学上的证据提出了引力的法则。按照这个法则,“宇宙中的每一个物质的颗粒都吸引其他每一个颗粒,其吸引力的大小与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而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例”。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法国民法典》中变为现实。从长远观点看,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思想最终导致了教会与国家的分离……
——摘编自瞿林东等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牛顿的研究成果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的思维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体现的启蒙思想原则。围绕“启蒙原则的法律化”这一主题,结合《法国民法典》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紧扣主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 000万,战争耗费近3 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4分)
(2)材料二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D处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6分)
1.C 从材料中的中华文明起源遗址来看,黄河中下游、辽河上游及长江下游地区均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排除A项;材料与中华文明的继承性和相似性说法无关,排除B、D两项。
2.B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3.A 据材料可知,《效律》对度量衡器具的检验误差限度作了详细规定,用律文的方式严格推行度量衡统一,故选A项;繁杂指多而杂乱,材料只是对度量衡的规定,排除B项;赋税指田赋和各种租税的总称,与材料“衡石不正”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推行度量衡统一,与“将铸币权收归于中央”无关,排除D项。
4.C 据材料“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国小则亡邪心”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国并行制,为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是材料现象的背景,而非做法,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5.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户数逐渐减少,安史之乱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以缓解财政困难,故选D项。
6.C 根据材料“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故选C项;秦朝的郡县不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排除A项;西汉的刺史是中央的派出官员,主要是监察地方,排除B项;明朝的土司是在西南地区的民族地方首领,排除D项。
7.C 紧扣“《大学》”“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家为朱熹,故选C项。
8.A 据材料可知,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族官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族官员的比例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调整政策,重用汉族地主阶级,故选A项。
9.A 该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虽然在主观上并未想要打破旧制度,但是其思想客观上突破了旧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思想方面的影响,而非经济领域,排除B项;C项夸大了洋务运动的作用,排除;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洋务运动在社会转型方面的突出作用,排除D项。
10.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符合题意;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财政上并非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局面也并非完全由帝国主义控制,故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按照《辛丑条约》,清政府在军事上没有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四川保路同志会”的相关资料,可以用来研究1911年与武昌起义相关的保路运动,B项正确;同盟会成立时,四川等地的保路运动还没有发起,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而国民革命运动则兴起于1924年,A、C、D三项错误,排除。
12.C 根据材料“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五四运动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C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A项;外交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当时北洋政府统治的实际情况可知,五四运动没有扭转中国外交弱势,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
13.B 据题干“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遵义会议,故选B项。
14.D 据材料“聚集在上海战场……从8月13日恶战到11月13日”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选D项;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排除B项;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
15.B 据材料“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可知,“铁人精神”的内涵是艰苦奋斗,B项正确。
16.D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选D项。
17.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的重点在于撤并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将具体的管理权限下放,加强社会管理的服务机构,这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项正确;精简机构有节约开支的作用,但并非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目标,且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机构改革不属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改革范围,排除D项。
18.A 材料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探讨,结合所学邓小平理论的史实可知,其精髓是解放思想,故选A项。
19.D 古埃及建造了金字塔,D项正确。
20.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封臣效忠封君的誓词,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故选C项。
21.A 结婚或者离婚都要获得教会的许可,这说明教会对于基层社会的影响较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世俗王权和教会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与题目无关,排除;中世纪,国王拥有“王室司法权”,教会拥有“教会司法权”,贵族拥有“领主司法权”,排除D项。
22.A 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实行闭关政策,且严禁本地船只驶往外国,表明当地与外界较少往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闭关政策,与材料相符,故选A项;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并未实行闭关政策,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非实行闭关政策,排除C项;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并未实行闭关政策,排除D项。
23.C 根据材料“克隆普顿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都太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比较科学理论和生产经验哪个更重要,且D项说法错误,排除。
24.B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故B项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故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故C项不符合材料时间;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1917年,故D项不符合材料时间。
2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德宣战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益,攫取战后世界霸权,故选D项。
26.D 列宁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故选D项。
27.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转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D项正确。
28.C 根据题意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遏制苏联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表的公告,排除B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排除D项。
29.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人的改革共同点是力图解决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D项正确;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A项错误;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发展了个体经济,B项错误;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不利于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C项错误。
30.D 据材料“当今的世界,无政府状态开始让位于讲求在统一管理和规则之下和平处理”“全球经济健康地相互依赖十分重要,视战争为全球经济繁荣的拦路虎”可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选D项。
31.(1)中国:和平交往;西方:暴力冲突(战争)。(4分)
(2)看法:同意。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共同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任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任务: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驱除日本帝国主义。
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任务: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解放全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6分)
(2)“社会主义”: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分)
“现代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2分)
33.(1)思维方式:理性化、科学化。(1分,任答一点即可)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分)
(2)原则: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阐释: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4分)
34.(1)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改变国际格局;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与和平运动。(4分)
(2)示例
主题C: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历艰难改革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3分)
主题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从1945年到1991年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独立后的新兴民族国家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