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答案)

单元检测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2.(2023·杭州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归功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调和。他意在强调《共同纲领》(  )
A.是各股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B.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D.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2023·宁波高三联考)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  )
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4.(2023·广州一模)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召开,贸易部确定了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随后,贸易部按出口货的重要程度,将出口货分成三类:甲类出口货与重要的进口货交换;乙类出口货与次要的进口货交换;丙类出口货则或换货或卖瑞士法郎。这一做法意在(  )
A.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
B.宣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5.(2023·南通高三期末)下图所示为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
6.如图是抗美援朝的政治宣传画,该作品(  )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推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宣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D.反映了中国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努力
7.(2023·枣庄二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A.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
B.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
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8.(2023·郑州高三期末)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歌词曾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反映了(  )
A.歌词创作必须与现实结合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9.(2023·南京高三期末)红旗渠是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最普通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的“人造天河”。它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林县的水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C.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D.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10.(2023·吉安高三期末)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第一,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同国际合作的关系。”“第三,实行技术革命。”“第四,实行集中领导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讲话(  )
A.是对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纠正了“一五”计划期间出现的急躁冒进的错误
C.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D.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最初总结
11.从1961年起,我国开始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精简人口主要对象是1958年以后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到1963年7月,全国减少职工1 887万,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 600万人。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从1960年的263亿元,降低到1963年的214亿元。党和政府此举(  )
A.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B.推动了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
C.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确保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12.(2023·青岛一模)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积极支持非洲反对殖民主义
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13.(2023·梅州一模)1964年4月25日,总参作战部向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报告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时指出:我国工业过于集中,仅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并且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等种种问题。这说明三线建设(  )
A.其背景是当时国际冷战格局
B.其布局容易获得苏联的援助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14.(2023·徐州高三期末)下图为1973年10月1日创作的《大庆工人无冬天》。这幅画作被认为是表现“王铁人”形象最为成功的作品。该画作反映的精神(  )
A.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情怀
C.响应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
D.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5.(2023·吉林二模)观看漫画,关于该漫画反映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该事件(  )
A.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B.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力的提高
C.表明美国“以台制华”政策的破产
D.是中国外交政策转向的表现
16.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
A.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C.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1949年底,人民政府接管并转化为国营企业的各种工矿企业共有2 858家,都暂时保留了旧的生产生活秩序,封建反动势力仍然欺压着劳动人民。为了解放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把工矿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从1950年开始,人民政府对各城市和各工矿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民主改革运动。改革的内容大致包括:选举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包工制、把头制和搜身制等压迫工人的制度;实行生产改革,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并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消除工人队伍内部的对立,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到1952年底,全国各行各业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
——摘编自白云涛《建国初期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意义。(8分)
18.(2023·湖北六校高三期中)(15分)[“两弹一星”与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群英谱部分情况
项目 基本情况 备注
年龄情况 最年长的是赵九章和王淦昌,均出生于1907年。最年轻的是周光召和孙家栋,都出生于1929年 —
教育背景 全部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21位留学美、英、法、德、苏等国,平均在国外时间为7年,有5人在国外生活了10年以上。16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得硕士学位。外语水平普遍较高,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陈芳允到英国后,直接进入了A.C.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没有在大学注册读书;周光召在留苏学习期间被调回国内参加原子弹的研制
地域分布 从籍贯看,苏、浙各6人,皖3人,湘、鄂各2人,滇、辽、冀、鲁各1人。从生长地看,南北划分,淮河以南16人,以北7人;东西划分,沿海省份14人,中部省份7人,西部省份2人。出自苏南浙北和长江三角洲10人,算上邻近地安徽,则为13人 钱三强、屠守锷、赵九章籍贯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籍贯同为江苏省吴江县(现苏州市)人
学界地位 18人为中科院院士;3人兼任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兼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3人为中科院部委员(现称中科院院士);钱三强曾任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特邀顾问 周光召曾任中科院院长、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据冯华《“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彪炳史册(最美奋斗者)》整理
(1)根据材料,归纳“两弹一星功勋”群体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功勋”群体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法关系
1949年12月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摘编自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20.(2023·聊城模拟)(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我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且带有中国色彩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既具有重大意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它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武器,我党几十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将我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将中国共产党战斗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与意义》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划分,并进行合理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元检测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答案 D
解析 1949年6月,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基本被推翻,如何筹建新政权成为当时党的主要任务。为更好地体现新政权的人民性和民主性,中国共产党充分地团结了各种爱国力量,D项正确;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基本被推翻,而非“彻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排除C项。
【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2023·杭州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归功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调和。他意在强调《共同纲领》(  )
A.是各股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B.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D.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 B
解析 《共同纲领》反映了工人、农民以及各民主阶层的政治诉求,是一种政治调和,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项正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调和,而不是各股政治势力的妥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没有强调其时代局限性,排除C项;《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此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
【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2023·宁波高三联考)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  )
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图片可知,该票面图案是工人和农民,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故选D项;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产生的,排除A项;工业化取得突出成就是在“一五”计划开始之后,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2023·广州一模)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召开,贸易部确定了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随后,贸易部按出口货的重要程度,将出口货分成三类:甲类出口货与重要的进口货交换;乙类出口货与次要的进口货交换;丙类出口货则或换货或卖瑞士法郎。这一做法意在(  )
A.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
B.宣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贸易部通过“以易货为主”的外贸方针,有利于灵活对外出口贸易,同时也增加了国民经济恢复急需的物资,有利于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故选D项。
【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
5.(2023·南通高三期末)下图所示为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选民证的时间为1953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建立,排除B项;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排除D项。
【命题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6.如图是抗美援朝的政治宣传画,该作品(  )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推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宣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D.反映了中国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努力
答案 C
解析 该漫画表明中国人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对中国和自己邻国的侵略,体现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故选C;漫画反映的是中国军民的反侵略精神,而不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该漫画没有体现浪漫主义,排除B;漫画与抗美援朝有关,不涉及祖国统一,排除D。
【命题点】人民政权的巩固
7.(2023·枣庄二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A.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
B.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
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156项核心工程的整体分布较为平衡,说明此时的工业建设考虑到了地域平衡问题,故选B项;题干信息没有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一五”计划
8.(2023·郑州高三期末)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歌词曾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反映了(  )
A.歌词创作必须与现实结合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的歌词创造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现实相关联,这反映了文艺创造与现实关系密切,C项正确;“必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实现石油自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仅只涉及经济建设,排除D项。
【命题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9.(2023·南京高三期末)红旗渠是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最普通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的“人造天河”。它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林县的水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C.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D.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红旗渠,反映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与全国比较,不能得出B项结论,排除;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农村经济工作调整的结果,排除C项。
【命题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0.(2023·吉安高三期末)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第一,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同国际合作的关系。”“第三,实行技术革命。”“第四,实行集中领导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讲话(  )
A.是对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纠正了“一五”计划期间出现的急躁冒进的错误
C.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D.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最初总结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周恩来的讲话,强调立足国情,意在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并非纠正“一五”计划的错误,且急躁冒进并非“一五”计划的错误,排除B项;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述探索未能坚持,排除C项;上述讲话并非“最初总结”,排除D项。
【命题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1.从1961年起,我国开始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精简人口主要对象是1958年以后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到1963年7月,全国减少职工1 887万,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 600万人。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从1960年的263亿元,降低到1963年的214亿元。党和政府此举(  )
A.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B.推动了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
C.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确保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精简城镇职工和城镇人口,缓解城市人口的压力,让更多人到农村进行农业生产,这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局面,故选A项。
【命题点】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2.(2023·青岛一模)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积极支持非洲反对殖民主义
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反对殖民主义,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目的,排除D项。
【命题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3.(2023·梅州一模)1964年4月25日,总参作战部向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报告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时指出:我国工业过于集中,仅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并且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等种种问题。这说明三线建设(  )
A.其背景是当时国际冷战格局
B.其布局容易获得苏联的援助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国担心国家遭遇外部袭击,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至1991年,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下,20世纪60年代美苏对抗加剧,世界面临核威胁,故选A项。
【命题点】工农业成就
14.(2023·徐州高三期末)下图为1973年10月1日创作的《大庆工人无冬天》。这幅画作被认为是表现“王铁人”形象最为成功的作品。该画作反映的精神(  )
A.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情怀
C.响应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
D.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答案 D
解析 绘画是对时代精神风貌的反映,这幅画作中,“铁人”王进喜带领大庆石油工人正在严冬的暴风雪中忘我劳动,体现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这是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反映,故选D项。
【命题点】时代楷模
15.(2023·吉林二模)观看漫画,关于该漫画反映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该事件(  )
A.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B.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力的提高
C.表明美国“以台制华”政策的破产
D.是中国外交政策转向的表现
答案 D
解析 漫画体现的是乒乓外交,比喻乒乓外交使得中美关系有了缓和的迹象,所以是中国外交政策转向的表现,故选D项;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A项;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根本原因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排除B项;乒乓外交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正走向破产,而不是“以台制华”政策的破产,排除C项。
【命题点】外交成就
16.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
A.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C.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同一百多个国家建交,说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B项;1964年中法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属于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排除A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表现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如反恐、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但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外交,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1949年底,人民政府接管并转化为国营企业的各种工矿企业共有2 858家,都暂时保留了旧的生产生活秩序,封建反动势力仍然欺压着劳动人民。为了解放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把工矿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从1950年开始,人民政府对各城市和各工矿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民主改革运动。改革的内容大致包括:选举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包工制、把头制和搜身制等压迫工人的制度;实行生产改革,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并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消除工人队伍内部的对立,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到1952年底,全国各行各业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
——摘编自白云涛《建国初期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意义。(8分)
答案 (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百废待兴,亟须恢复国民经济;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的需要;进一步铲除封建残余。
(2)意义:民主化改革有利于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生产改革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促进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借鉴。
【命题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
18.(2023·湖北六校高三期中)(15分)[“两弹一星”与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群英谱部分情况
项目 基本情况 备注
年龄情况 最年长的是赵九章和王淦昌,均出生于1907年。最年轻的是周光召和孙家栋,都出生于1929年 —
教育背景 全部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21位留学美、英、法、德、苏等国,平均在国外时间为7年,有5人在国外生活了10年以上。16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得硕士学位。外语水平普遍较高,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陈芳允到英国后,直接进入了A.C.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没有在大学注册读书;周光召在留苏学习期间被调回国内参加原子弹的研制
地域分布 从籍贯看,苏、浙各6人,皖3人,湘、鄂各2人,滇、辽、冀、鲁各1人。从生长地看,南北划分,淮河以南16人,以北7人;东西划分,沿海省份14人,中部省份7人,西部省份2人。出自苏南浙北和长江三角洲10人,算上邻近地安徽,则为13人 钱三强、屠守锷、赵九章籍贯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籍贯同为江苏省吴江县(现苏州市)人
学界地位 18人为中科院院士;3人兼任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兼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3人为中科院部委员(现称中科院院士);钱三强曾任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特邀顾问 周光召曾任中科院院长、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据冯华《“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彪炳史册(最美奋斗者)》整理
(1)根据材料,归纳“两弹一星功勋”群体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功勋”群体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答案 (1)特点:经历过近代中国的贫弱屈辱,具有浓厚的救国情结;以来自相对发达地区为主;绝大多数有留学归国经历,报国情怀强烈;学科基础、科研和综合能力强,学界地位高。
(2)背景:美苏冷战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中国国防科技落后,国防力量薄弱;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和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任答3点即可)
【命题点】时代楷模;伟大的建设成就知识综合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法关系
1949年12月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摘编自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答案 20世纪50年代,法国暂时放弃承认新中国。二战结束后,冷战格局逐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国家;法国受二战影响,实力大幅下降,在经济和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0世纪60年代,中法顺利建交。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迫切需要扩大国际影响力;欧洲走向联合,法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法国的影响和作用;中法建交符合两国国家利益需求。
中法关系的变化是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逐渐演化和中法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中法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法两国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长期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项重大的外交胜利。
20.(2023·聊城模拟)(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我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且带有中国色彩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既具有重大意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它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武器,我党几十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将我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将中国共产党战斗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与意义》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划分,并进行合理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第一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迈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开始以农村为中心。
第二阶段:从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开始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开始走上成熟的标志;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
第三阶段:从1945年党的七大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曲折中发展,既有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等优秀成果,也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坎坷。
第四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走向新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发展,指导着中国革命、发展的前进方向。
【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综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