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十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

单元检测十五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3·丽江质检)“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为殖民机构
2.(2023·福州质检)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
A.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3.(2023·潍坊一模)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物种交换的特点是(  )
A.美洲主导 B.时间漫长
C.内容丰富 D.利弊共存
4.(2023·徐州模拟)15世纪,意大利文化领域中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当时的先进人士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据此可知,当时(  )
A.宗教信仰意识日益淡薄
B.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C.教育已摆脱了宗教束缚
D.人文主义精神迎来了发展
5.(2023·丹东二模)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6.(2023·无锡模拟)《比利时信条》(1561)是加尔文派的信条,他宣称,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在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对于受造界的详细辨别使人们可以理解创造者的智慧。这有助于(  )
A.发现上帝,推崇宗教自由
B.因信称义,摧毁教会独裁
C.认识上帝,感悟科学精神
D.返璞归真,回归原始基督
7.新教创造了一个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
A.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
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8.17世纪末,牛顿科学革命发生之后,人们发现了“人的理性的伟大”。牛顿认为基督不是神,根据他的研究,他“发现”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机械装置,各个天体之间都是靠引力维系。据此可知,这一认识(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D.奠定了近代天文学建立的基础
9.(2023·青岛一模)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恐惧来维持的,在这个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一切人都视同草芥;同时他不要任何法律,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这说明了孟德斯鸠(  )
A.主张人民主权 B.主张暴力革命
C.力推民主共和 D.反对君主专制
10.(2023·武汉高三联考)18世纪,西方思想家休谟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他质疑“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休谟同时颂扬“现代商业社会模式”,认为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感官、情感和欲望获得了解放,并获得了正当的价值。休谟的这些认识(  )
A.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彼此之间矛盾冲突
D.助长了西方的腐朽堕落
11.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12.(2023·龙岩二模)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思想家赫尔德热情赞美德语,强调德意志历史的独特性;文学家格林兄弟出版了《德国英雄传说》《论德国古代民歌》等书。这反映出(  )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广大地区
B.宗教改革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C.启蒙运动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D.德意志统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13.(2023·汕头一模)学者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许多进步贵族。这可以印证,拿破仑统治(  )
A.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B.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动摇了欧洲民族国家观念
14.(2023·福建名校联盟大联考)1794年,《普鲁士邦法》颁行。其上编是私法,分人、债、物权各章;下编包括亲属法、商法(票据、保险、海商)以及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警察法等)。它一方面确认君主专制、农奴制、警察国家、贵族特权,另一方面也开始采用近代所有权、契约等概念。《普鲁士邦法》的颁行(  )
A.受到了拿破仑法典的一定影响
B.谋划了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家结构
C.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D.实现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要求
15.1874年,高桥二郎在杂志上介绍日本民族时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这种认识(  )
A.推动明治维新运动兴起
B.彰显“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
C.适应社会转型时代要求
D.体现“文明开化”的进步理念
16.1872年,日本政府在东京设立了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可以“让识者予以评论,让百工互相借鉴,让商贾借此开交易之途”,1877年,为了筹备参加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日本政府还召开了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强社会舆论对经济的监督
B.促使维新政策全面落实
C.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推动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 事实上,一直以来东印度公司在大多数作品中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在亚当·斯密等启蒙学者眼里,它是妨碍自由贸易的“反面代表”,而对于卡尔·马克思等左翼学者来说,它又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但我们又不能忽略,它的确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先驱者,是股份制的最早实践者,也是最先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尝鲜者”。
——摘编自严杰夫《东印度公司的阴影,仍未从全球化进程中消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7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扮演的角色,阐释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8分)
18.(2023·汕头一模)(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学素有“食货之学”的传统,“食”代指生产,“货”代指流通,正史多列有《食货志》,即为经济史专篇,复写、记录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经济活动和发展脉络。以《明史》食货志为例,其条目如下:食货一:户口、田制、屯田、庄田;食货二:赋役;食货三:漕运、仓库;食货四:盐法、茶法;食货五:钱钞、坑冶、铁冶、铜场、商税、市舶、马市;食货六:上供、采造、采造柴炭、采木、珠池、织造、烧造、俸饷、会计。——据《明史》(1739年修成)等编写
材料二 本书的第一卷就在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本书第二卷将说明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所推动的劳动数量又会有何不同;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一直优于农业这种乡村产业。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第五卷,则是讨论君主或政府的收入。——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出版)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富论》相比中国古代“食货之学”有何特点,并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
1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环大西洋革命
——据[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上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综合材料信息,依据相互关联的重大事件,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9世纪欧洲贵族地位变化大事表(部分)
法国 俄国 英国
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年)时期,出现了一整套等级分明的规则和礼仪。成了欧洲各国宫廷模仿的榜样。 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1714年,沙皇颁布法令,将贵族的领地由有条件占有变成贵族私产。 1861年,俄国贵族失去了免费劳动力和近一半的土地 1761年,英国下院中60%是贵族。 1832年议会改革中,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会席位
18-19世纪欧洲社会贵族阶层走向衰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单元检测十五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3·丽江质检)“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为殖民机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传播基督教对新航路开辟起到一定的精神鼓励作用,故A项正确;教皇和宗教目标是两回事,教皇并没有对新航路开辟起到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传播基督教不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教会只是在早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没有成为殖民机构,故D项错误。
【命题点】新航路开辟
2.(2023·福州质检)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
A.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欧洲商人的资本流动范围大,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故A项正确;材料突出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并非对技术的渴求,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命题点】世界性商品流动
3.(2023·潍坊一模)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物种交换的特点是(  )
A.美洲主导 B.时间漫长
C.内容丰富 D.利弊共存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与美洲物种交换包含家畜、农作物、水果、蔬菜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物种交换内容丰富,C项正确;美洲主导与史实不符,是欧洲主导,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时间漫长、物种交换的利弊,排除B、D项。
【命题点】物种交换
4.(2023·徐州模拟)15世纪,意大利文化领域中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当时的先进人士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据此可知,当时(  )
A.宗教信仰意识日益淡薄
B.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C.教育已摆脱了宗教束缚
D.人文主义精神迎来了发展
答案 D
解析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文主义精神迎来了发展,D项正确,B项错误;文艺复兴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教育已摆脱了宗教束缚”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命题点】文艺复兴
5.(2023·丹东二模)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答案 C
解析 通货膨胀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否定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排除D项。
【命题点】价格革命
6.(2023·无锡模拟)《比利时信条》(1561)是加尔文派的信条,他宣称,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在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对于受造界的详细辨别使人们可以理解创造者的智慧。这有助于(  )
A.发现上帝,推崇宗教自由
B.因信称义,摧毁教会独裁
C.认识上帝,感悟科学精神
D.返璞归真,回归原始基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发现科学的奥秘,故C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加尔文派对待自然界的态度,而未提及对待宗教的态度,无法得出A项结论;材料未提及加尔文派对天主教会的批判,无法得出B项结论;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迎合了当时人们发现自我、发现自然的需求,而非回归原始基督,排除D项。
【命题点】宗教改革
7.新教创造了一个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
A.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
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创造了一种在俗世范围内的禁欲主义伦理,体现了宗教伦理的世俗化,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教伦理的世俗化,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而非强化了信徒的顺从意识,排除A项;宗教伦理的世俗化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排除B项;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C项。
【命题点】新教宗教伦理与教化
8.17世纪末,牛顿科学革命发生之后,人们发现了“人的理性的伟大”。牛顿认为基督不是神,根据他的研究,他“发现”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机械装置,各个天体之间都是靠引力维系。据此可知,这一认识(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D.奠定了近代天文学建立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牛顿的力学理论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机械装置,各个天体之间都是靠引力维系,这就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造成重大冲击,故C项正确。
【命题点】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9.(2023·青岛一模)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恐惧来维持的,在这个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一切人都视同草芥;同时他不要任何法律,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这说明了孟德斯鸠(  )
A.主张人民主权 B.主张暴力革命
C.力推民主共和 D.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D
【命题点】启蒙思想
10.(2023·武汉高三联考)18世纪,西方思想家休谟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他质疑“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休谟同时颂扬“现代商业社会模式”,认为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感官、情感和欲望获得了解放,并获得了正当的价值。休谟的这些认识(  )
A.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彼此之间矛盾冲突
D.助长了西方的腐朽堕落
答案 A
解析 休谟是英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质疑“因果关系”,否定必然性,肯定人的欲望,并将其视为正当权利,这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有助于人们打破传统束缚,解放思想,因此答案选A。
【命题点】启蒙思想的影响
11.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当时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人士,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排除A项;欧洲人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只是外部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可以彼此吸收借鉴,排除D项。
12.(2023·龙岩二模)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思想家赫尔德热情赞美德语,强调德意志历史的独特性;文学家格林兄弟出版了《德国英雄传说》《论德国古代民歌》等书。这反映出(  )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广大地区
B.宗教改革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C.启蒙运动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D.德意志统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启蒙运动时期,故选C项;文艺复兴于14至17世纪从意大利兴起并扩展至欧洲大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对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871年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启蒙运动的影响
13.(2023·汕头一模)学者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许多进步贵族。这可以印证,拿破仑统治(  )
A.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B.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动摇了欧洲民族国家观念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故选C项;法国大革命的原则有自由、民主、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材料只体现了与资本主义密切相关的人支持拿破仑,排除A项;他们支持拿破仑是因为其满足了他们的经济需求,而不是因为拿破仑打击等级制度,排除B项;根据所学,拿破仑帝国在欧洲传播了民族国家观念,排除D项。
14.(2023·福建名校联盟大联考)1794年,《普鲁士邦法》颁行。其上编是私法,分人、债、物权各章;下编包括亲属法、商法(票据、保险、海商)以及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警察法等)。它一方面确认君主专制、农奴制、警察国家、贵族特权,另一方面也开始采用近代所有权、契约等概念。《普鲁士邦法》的颁行(  )
A.受到了拿破仑法典的一定影响
B.谋划了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家结构
C.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D.实现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要求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普鲁士邦法》的制定反映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法制、契约、私有权等启蒙思想的内容,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普鲁士邦法》颁行于1794年,因此其不可能受到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德国工业革命开展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统一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德国的统一
15.1874年,高桥二郎在杂志上介绍日本民族时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这种认识(  )
A.推动明治维新运动兴起
B.彰显“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
C.适应社会转型时代要求
D.体现“文明开化”的进步理念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想要对外开放,改革社会风气的特点,适应了社会转型时代要求,故选C项;1868年明治维新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脱亚入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文明开化”指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以致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巨大转变,而1874年明治维新刚刚开始没多久,排除D项。
【命题点】日本明治维新
16.1872年,日本政府在东京设立了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可以“让识者予以评论,让百工互相借鉴,让商贾借此开交易之途”,1877年,为了筹备参加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日本政府还召开了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强社会舆论对经济的监督
B.促使维新政策全面落实
C.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推动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在东京设立了博物馆并召开了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政府此举旨在推动日本的经济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舆论对经济的监督,排除A项;材料所述举措无法促使维新政策全面落实,排除B项;材料虽然提及经济发展,但并没有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 事实上,一直以来东印度公司在大多数作品中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在亚当·斯密等启蒙学者眼里,它是妨碍自由贸易的“反面代表”,而对于卡尔·马克思等左翼学者来说,它又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但我们又不能忽略,它的确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先驱者,是股份制的最早实践者,也是最先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尝鲜者”。
——摘编自严杰夫《东印度公司的阴影,仍未从全球化进程中消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7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扮演的角色,阐释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8分)
答案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海上霸权的竞争;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海外贸易(或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形式到“多次航海”形式;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
(2)示例一
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自由贸易的“阻碍者”。
阐释:英国东印度公司自17世纪初得到政府的特许状,到19世纪30年代特许状被取消前,长期垄断着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印度的贸易。它通过垄断鸦片、茶叶和纺织品等贸易牟取暴利,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垄断式的贸易妨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自由贸易的进程,英国议会最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加速了东印度公司的衰落。
示例二
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市场的推动者。
阐释:17世纪初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政府授予的对外贸易特权,垄断了与亚洲的贸易,在经历了三次英荷战争后,逐渐在全球贸易尤其是东印度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英国东印度公司将美洲的白银流通到中国、印度,将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织品、中国的陶瓷与茶叶运往欧洲、北美,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18.(2023·汕头一模)(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学素有“食货之学”的传统,“食”代指生产,“货”代指流通,正史多列有《食货志》,即为经济史专篇,复写、记录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经济活动和发展脉络。以《明史》食货志为例,其条目如下:食货一:户口、田制、屯田、庄田;食货二:赋役;食货三:漕运、仓库;食货四:盐法、茶法;食货五:钱钞、坑冶、铁冶、铜场、商税、市舶、马市;食货六:上供、采造、采造柴炭、采木、珠池、织造、烧造、俸饷、会计。——据《明史》(1739年修成)等编写
材料二 本书的第一卷就在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本书第二卷将说明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所推动的劳动数量又会有何不同;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一直优于农业这种乡村产业。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第五卷,则是讨论君主或政府的收入。——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出版)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富论》相比中国古代“食货之学”有何特点,并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
答案 (1)特点:系统记录了经济制度和政策等(系统性);历朝历代均有编修(延续性);具有材料汇编性质;重实务,轻理论;地位较低(政治史附庸);以记述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为主(范围较窄);侧重国家治理经验总结;忽视对经济规律的研究;缺失理论指导;重视国计,忽略民生;思想高度与学术深度不足;体现农本商末观念(或不重视工商业)等。
解释:官修史书由政府组织编写,目的在于总结国家治理经验,服务于王朝统治;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读书人大多专注于经学;农业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农本商末思想占主流;传统史学以政治史为主体等。
(2)背景: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急剧变革,需要经济理论创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开展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等。
影响: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实现了经济理论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形成了自由主义学说,推动了自由贸易发展;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
1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环大西洋革命
——据[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上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综合材料信息,依据相互关联的重大事件,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大西洋两岸革命相互促进。
论述:18、19世纪大西洋两岸是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大西洋贸易的繁荣、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制度引发的社会矛盾最终造成该地区社会结构的变动,引发了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最早开始,刺激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思想;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
总之,大西洋两岸经贸联系的日益加强,促进了环大西洋革命之间的相互影响。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9世纪欧洲贵族地位变化大事表(部分)
法国 俄国 英国
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年)时期,出现了一整套等级分明的规则和礼仪。成了欧洲各国宫廷模仿的榜样。 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1714年,沙皇颁布法令,将贵族的领地由有条件占有变成贵族私产。 1861年,俄国贵族失去了免费劳动力和近一半的土地 1761年,英国下院中60%是贵族。 1832年议会改革中,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会席位
18-19世纪欧洲社会贵族阶层走向衰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答案 (1)政治上: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在欧洲广泛进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秩序,大批贵族被消灭;欧洲的一系列革命与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等改革,使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贵族的政治特权逐渐丧失。
(2)经济上:法国大革命摧毁旧的封建土地制度,通过暴力没收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形成农民小土地私有制;19世纪工业革命的拓展和深化,新的生产方式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土地贵族经济地位显著下降。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瓦解了封建贵族的经济基础。
(3)文化上: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被否定。(本题任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十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