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含解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新高考版】

(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易混易错】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 年3 月在莫斯科成立,是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组织,1943 年解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1922 年中共二大还决议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开展,也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并不是反帝反封建,说明中国共产党当时尚未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习题跟踪】
1.1919年前后日本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到1920年,原信仰该主义的一批知识分子认为,新村建设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推行新村,有大地主的阻碍,更有经济上的困难,社会是不可零碎改造的,应该竭其全力以铲除推行之种种障碍”。这一转变反映出先进知识分子( )
A.已找到救亡图存的新路径 B.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C.接受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D.主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
2.李大钊在1917年的《中心势力创造论》指出: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以为国本之所托;在1921年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提道:我们需迅速行动起来,建立“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唯有如此,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这一思想转变( )
A.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B.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推动新社会阶级力量的出现 D.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3.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把十月革命的胜利视为早期革命者到民间活动的结果,认为“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并呼吁青年走向农村……这表明他( )
A.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强调工农团结革命的必要性
C.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D.主张中国走俄国式革命道路
4.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
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
5.1920年,北京共产党小组创办第一份通俗小报《劳动音》,下表为《劳动音》刊载的部分文章的标题。
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
国外劳动界消息
南京机织工人听考!一般工人也听者!
记南京机织工人暴动情形
哈尔滨之劳工大学
据上表可知,早期共产党组织( )
A.关注工农的生存状态 B.推动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C.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D.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1924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其中征答心目中的大人物一档,其结果:孙中山第一,陈独秀第二,国共两党旗鼓相当。这反映出( )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改善 B.国共合作被民众所认可
C.农村土地革命深入人心 D.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扩大
7.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的宣传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税的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应当开始选派宣传员到乡村里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注重革命动员的策略性 B.政治宣传服务于土地革命
C.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8.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亲自提倡发起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到了中央、地方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并迅速得以推进。到1936年底,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南京政府战前10年的历史最高峰。此次运动( )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力量 D.为美国经济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9.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10.1935年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工业建设上始终难以投入较多的资源。1936年调整制定了《国防工业三年计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计划的实施( )
A.完善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B.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11.1927年3月,经湘、鄂、赣、粤、豫等省农民代表联席会议选举,中共党员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人组成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同年4月,农民协会的组织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以上现象( )
A.促成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 B.提升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觉悟
C.满足了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 D.说明土地革命路线得到认可
12.1928年2月,瞿秋白起草《中央致河南省委的一封信》,明确提出进行“农民割据”的设想,主张中心城市是敌人政权所在地,必须在城市周围形成农民割据的局面;并主张建立城市边缘的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这些主张( )
A.尚未摆脱苏俄革命道路的羁绊 B.正确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C.积极落实“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3.在上海秘密发行的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多次报道过工农革命军和红军战斗情况,“三月,(朱毛)在闽南一带发动了广大的农村斗争,同时也就扩大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最近两月间,朱毛的大队,往来于闽、赣、粤之边界,国民党的军队,四面会剿,但于‘劳师无功’。”这些报道( )
A.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原则 B.总结了反“围剿”斗争的成功经验
C.系统宣传“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扩大了毛泽东等建立根据地的影响
14.下面所示为某时期少数民族民歌。这些民歌( )
“羊角花儿四李开,红军大队来羌塞。打倒土豪分田地,各寨成立苏维埃。” ——四川羌族民歌《各寨成立苏维埃》 “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 ——云南纳西族民歌《红旗浸天舞》 “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伦盼望早程,解救各族受苦人。” ——贵州伦佬族民歌《红军阿鱼水情》
A.抒发了全面抗战时少数民族的同仇敌忾
B.体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C.承载着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历史记忆
D.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得人心
15.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在其发布的《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决议中指出:“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这一决议( )
A.推动了革命道路的变化 B.开启了战略转移的壮举
C.践行了遵义会议的路线 D.纠正了冒险主义的错误
16.在经过桂、黔、湘等省的苗、瑶族聚居区时,红军政治部意识到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开展“阶级斗争”的条件并不成熟,要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发生亲密的关系”,“同他们订立各种政治的与军事的联盟”。这说明红军( )
A.清除了“左倾”错误的遗毒 B.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放弃了阶级斗争的路线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摘编自《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的特点,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伐战争引发政权更迭,南北易势,从此中国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权鼎革使社会上出现了“革命军北伐、司法官南伐”现象。这既与奉系张作霖势力控制北京政府推行高压政治有关,也与国民党的境遇有关。国民党虽几经改组,但其思想分歧、组织散漫、人员庞杂、党力低下可谓痼疾。随着北伐战争迅速推进,国民党控制地域急剧扩大.,管理与建设人才严重不足,与北方势力妥协过程中使大量的北方官僚、政客进入国民党政权中。历届民国政府均谋求撤废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1927年南北政权鼎革后,在撤废领事裁判权的外部压力下,南京政府只能在接续北京政府司法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展开工作,而无法真正另起炉灶。受“司法独立”思想的影响,司法官员不得参加政党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司法不党”理念也影响了司法官南伐。政权鼎革中司法人事延续,有利于承续北京政府司法基础,实现国家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但对国民党而言,也带来很多问题。这些司法人员与国民党并无渊源,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反党”现象频发;以北京政府司法官员为班底的南京政府司法系统,无法成为国民党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摘编自李在全《革命军北伐,司法官南伐——1927年前后的政权鼎革与司法人事延续》
(1)根据材料,概括司法官南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法官南伐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一带的红军的苏维埃区,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美术兴起了。这些美术紧跟着苏维埃区革命形势而发展。为了教育士兵、向群众宣传、配合政策讲解等革命的需要,苏区的画报、传单画、标语画及壁画等,几乎同时产生。当时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画报”,不是油印,便是石印,作画所需和颜料,也来之不易。画家,有的是在知识分子中选拔,有的是在工农士兵中培养。当时的组织,出于对革命的需要,对于美术工作是很重视的。1929年古田会议,就曾提出:“根据教育士兵的需要,发动群众斗争的需要和争取敌方群众的需要调动文艺的力量,要艺术地编制士兵的教育课本,要把革命故事、歌谣、图、报当作教材把红军中的艺术股充实起来,出版石、油印画报。”自此以后,红军的美术活动迅速地开展起来,居然在“中央苏区到处可以看到壁画”。
——摘编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材料二
延安革命美术,多数是群众性的,宣传抗战,宣传革命。譬如延安的城墙上画有巨幅的宣传画,街头巷尾贴满了标语或标语画,同时还举行美术作品展览。1941年的美展,展出了木刻、漫画、招贴画以及雕塑和摄影。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第一日》的评论,称赞了这些革命美术。1942年的1月、2月,延安先后举行了“反侵略画展”,华君武、蔡若虹等都有较多的作品参加展出。2月,华君武、张谔、蔡若虹举行三人的讽刺画展,轰动了延安。这些画家,后来又画了许多反法西斯的作品。许多木刻家,不辞劳苦,竟深入敌人后方举办木刻展览会。有的作品,则配合生产自救进行宣传,并运用传统的年画形式进行创作,由于内容与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博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摘编自华夏等《中国美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革命根据地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发展的共同特点。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相;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国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新村主义的接受和被抛弃可知,这些知识分子赞同社会彻底的改造,因为缓慢的改良是不可能成功的,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彻底的改革,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已经找到新路径,只是说抛弃了旧路径,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对西方文化侵略的抵制,排除B项;材料中知识分子认为日本新村主义并不适合中国,并没有主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李大钊思想观念发生极大变化,从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到建立“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说明其救国理念逐渐侧重于无产阶级,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A项正确;1917年与1921年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都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新社会阶级力量的出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李大钊思想的转变,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
3.答案:C
解析: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强调劳工阶级(农民)解放的重要,说明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C项;此时五四运动尚未发生,故排除A项;李大钊强调青年到农村发动群众运动,并未提到工农团结革命,故排除B项;苏俄式革命以城市为中心,而李大钊则呼吁“走向农村”,故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项,材料并未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共产党》杂志认为国会、议会等政治机构已经走到了末路,没有任何一派政党能够承担起“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重任,这说明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故B项正确;C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材料并未涉及。故C项错误;D项,材料并未提及南北混战。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报刊积极宣传工人运动,有助于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运动,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与共产国际领导无关,没有强调共产国际对早期组织的领导,排除C项;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目中影响扩大,故选D。材料未体现工人政治地位改善,排除A。材料未体现民众对国共合作的认可度,排除B。1924年中国未进行大规模的土地革命,排除C。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要求重视农村的宣传工作,并提出具体的口号,表明中国共产党注重革命动员的策略性,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排除C项;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材料未体现这一信息,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到1936年底,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南京政府战前10年的历史最高峰”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正确;材料强调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积极影响,排除ACD。故选:B。
9.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时间“1928年”,这时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这是阶级矛盾并非民族矛盾,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应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C项说法与题意吻合,是本题答案;D项说法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错误。
10.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1935年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工业建设上始终难以投入较多的资源”及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的《国防工业三年计划》是在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日本侵华加剧的背景下实行的,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等国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抗战的胜利准备了一定条件,故D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借鉴了而不是完善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故排除A项;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故排除B项;《国防工业三年计划》主要是调整金融和发展重工业,并未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排除C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共党员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人组成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同年4月,农民协会的组织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可知,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毛泽东等人积极关注农民问题,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了广泛的农民运动体系,组织提升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觉悟,B项正确;1936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进行北伐,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土地问题,排除C项;1927年8月一1937年7月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才有土地革命路线,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一方面看到了农村割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以农村割据配合城市暴动,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仍坚持城市中心论,A项正确;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表明突出城市,没有正确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排除B项;瞿秋白的“农民割据”的设想并不等同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C项;以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没有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D
解析:中央机关刊物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报道,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毛泽东、朱德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事迹,从而扩大了根据地建立的影响,D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排除A项;报道并没有介绍毛泽东、朱德是如何突破国民党会剿的,无法总结经验,排除B项:“系统宣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红军大队来羌寨”“红军北上打日本”可知,这些民歌承载着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历史记忆,C项正确;材料中的民歌抒发了红军长征时期少数民族的同仇敌忾,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歌体现了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1935年2月16日”“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可以看出,该是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共调整了作战方针,推行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践行了军事会议的路线,C正确;ABD选项是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红军意识到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故B项正确。当时“左倾”错误思想仍有市场,A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长征的胜利标志着党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项错误。
17.答案:(1)特点: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原因: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
(2)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并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解析:(1)特点:据材料“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主张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据材料“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可知,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除此之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还可以从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等角度进行说明。
(2)背景: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基本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还可以从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说明。
18.答案:(1)背景:北京政府的政治压迫;国民党的缺少司法班底,建设人才不足;收回领事裁判权谈判的需要;“司法独立”和“司法不党”理念的影响。
(2)影响:有利于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促进了南方地区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为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司法官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出现“反党”现象。
解析:(1)如下表所示:
材料 结论
奉系张作霖势力控制北京政府推行高压政治有关 北京政府的政治压迫
国民党虽几经改组,但其思想分歧、组织散漫、人员庞杂、党力低下可谓痼疾 国民党的缺少司法班底,建设人才严重不足
在撤销领事裁判权的外部压力下 收回领事裁判权谈判的需要
“司法独立”思想;“司法不党”理念 “司法独立”和“司法不党”理念的影响。
(2)如下表所示:
材料及所学知识 结论
有利于承续北京政府司法基础,实现国家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 有利于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
结合所学 促进了南方地区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结合所学 为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反党”现象频发;以北京政府司法官员为班底的南京政府司法系统,无法成为国民党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司法官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出现“反党”现象。
19.答案:(1)历史背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立;党中央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重视美术对基层民众和红军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苏区的画报、传单画、标语画及壁画等被大量创作出来。
(2)美术创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美术创作重视对基层民众的思想启蒙:美术创作采取通俗易懂、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史背景。结合“苏区的画报、传单画、标语画及壁画等”概括表现。
(2)根据材料“根据教育士兵的需要,发动群众斗争的需要和争取敌方群众的需要调动文艺的力量”“由于内容与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更博得广大群众的好评”等完成第二问。
20.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吸取往届教训,筹备周详;展品丰富,布置匠心独运;宣传方式灵活多样;适应时代需求,具有爱国性。
(2)作用:有利于扩大客货流,增加铁路运输能力;促进沿线货品开发,扩大铁路运输的效益,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但受宣传、地域和铁路自身弊病等因素的制约,活动效果有限。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可知,吸取往届教训,筹备周详;根据材料“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可知,展品丰富,布置匠心独运;根据材料“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可知,宣传方式灵活多样;根据材料“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像;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可知,适应时代需求,具有爱国性。
(2)影响:根据材料“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可知,有利于扩大客货流,增加铁路运输能力;根据材料“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像;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可知,促进沿线货品开发,扩大铁路运输的效益,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宣传的失当,例如前两届筹备失当、未充分考虑受众的社会地位和心理诉求,故活动效果有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含解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新高考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