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10)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答案)

(10)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僧巢。”可见巢居与穴居也并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上述记载主要反映出( )
A.巢居、穴居之分受气候影响 B.南北方之间有巢居和穴居之分
C.巢居可避寒,穴居可避暑 D.巢居、穴居之分受地势影响
2.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 )
A.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 B.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
C.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 D.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
3.据记载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统治期间罗马城的建设活动有3次,其中有5次修建政治性建筑包括王宫举行会议的会堂、凯旋门等;有17次修建或修复神庙:有17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浴场、剧场、大道、水渠等。据此可知,当时罗马城的修建( )
A.体现传承与创新的理念 B.深受民主政治的影响
C.适应了强化神权的需要 D.凸显帝国至上的思想
4.隋唐长安城采用了宫城、皇城、郭城三城层层相套的建制。其中,宫城是皇帝的居所和处理政务之地,皇城是百官衙署所在地,郭城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贸易区。这种建制( )
A.彰显了天人合一观念 B.利于各族居民的交融
C.与汉长安城一脉相承 D.带有严格的礼制要求
5.中世纪后期,许多自治城市兴起,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使得物价上升,庄园主在农业上获得的收益相对减少,靠土地供养的骑士阶层也随之衰落。这一现象( )
A.阻碍了欧洲国家的统一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C.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进步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6.满族人家四合院的杆式大门原本十分简易。明清易代后,满族四合院的“门”与“堂”分立,门的地位被提高,成为整个住宅的重要部分。据此推知,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满人生活水平提高 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C.朝代更迭社会动荡 D.传统思想文化影响
7.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织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盛产瓷器的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形成了中国古代集镇的雏形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8.中国古代大部分的城市也是统治中心。例如清代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行政中心。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行政体系决定城市规模和分布 B.城市发展受政治体制约束
C.经济与政治中心在地域上重叠 D.城市设置为政治统治服务
9.[城市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从现在研究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列强所选择的通商城市和租界,还是清政府所选择的优先发展的工业城市,其目光皆仅局限在少数几个点上,且主要是沿海和沿江城市,内陆地区及更为广阔的农村地区,被清政府的官员和外国侵略者所忽视。城市社会的变迁固然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也带来了城市社会的复杂和混乱,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更是相当低下。近代城市空间出现新城、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同时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寒暑”“冬”“夏”等气候条件影响巢居和穴居生活,故选A项,排除D项。B项与材料“巢居与穴居也并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不符,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可知,商朝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故D项正确。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的功能,未强调都城迁移的原因,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不同都城分工合作的问题,故C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城在修建时继承了传统的神庙等建筑,体现了传承性,凯旋门、大道、水渠等建筑则属于创新,也为后世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因此罗马城的修建体现传承与创新的理念,A项正确;当时的罗马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修建或修复神庙虽然体现罗马神权色彩,但目的是屋大维借助宗教强化皇权,排除C项;材料中“有17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浴场、剧场、大道、水渠等”不能凸显帝国至上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唐长安城采用了官城、皇城、郭城三城层层相套的建制,并且有着严格的功能分区充分,它体现了等级森严的礼制思维,D项正确;隋唐都城建制带有严格的礼制要求,材料没有体现天人关系,排除A项;隋唐都城建制带有严格的礼制要求,材料并未涉及各民族在长安的实际居住状况,排除B项;汉长安城并没有严格地将居民区划分为“坊”,“与汉长安城一脉相承”无法得出,排除C项。
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工商业经济发展,封建的庄园经济衰落;有利于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社会进步;故选C项。骑士阶层是封建领主的主要武装力量,也是他们抗衡王权的倚仗、骑士阶层表落,有利于欧洲各国国王加强王杖,强化国家统一,排除A项。 当时欧洲尚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还未进入资本主义,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要到1640年才开始,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族人入关后,受中华民族“尊长崇礼”的传统文化及门堂之制的影响,门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故选D项。门的地位被提高与生活质量提高、农耕经济发展构不成必然的逻辑关系,且满族不以农耕经济为主,排除A、B两项;明清易代是构成满族四合院门地位提高的一个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且明清易代后社会逐渐走向了稳定发展,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古代集镇的雏形,排除A项;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市镇的手工业生产具有多样性,而非市镇的规模扩大,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的城市大都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内发展,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城市的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B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A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为表象,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9.答案:(1)影响: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商业功能;影响了人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等;客观上也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
(2)特征: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质量水平低;城市管理难度大。原因: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通商口岸的开放;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西方思想的传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府的推动等。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商业功能;根据材料“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可得出影响了人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根据材料“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可得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根据材料“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可得出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等,根据材料“每日扫街道垃圾”可得出客观上也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
(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其目光皆仅局限在少数几个点上,且主要是沿海和沿江城市”可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更是相当低下”可得出城市化质量水平低:根据材料“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可得出城市管理难度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以及通商口岸的开放;还有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府的推动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10)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