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答案)

(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人们借助考古发现更新世(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晚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全新世(大约距今一万年以来)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当时( )
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显著发展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有人指出,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而言,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不断被拉大。这意在说明( )
A.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 B.奴隶社会落后于原始社会
C.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 D.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
3.距今约8000年前,中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体系,需要精准的农时,于是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和祖先崇拜,产生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这表明,我国的原始农业( )
A.蕴含着早期人文精神 B.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奠基
C.增强了历法的准确度 D.加速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
4.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B.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
C.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
5.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其中出土了石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蜗牛、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物。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两河流域( )
A.产生世界最早的农业 B.人们出现定居的生活
C.处于文明的起源时代 D.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
6.古埃及诗歌中写道:“尼罗河啊,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川流不息。你灌溉土地,养活了埃及;你献出小麦,使众神欣喜。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文明古国多诞生在大江大河流域 B.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文明影响深远
C.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D.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兴衰
7.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是玛雅人精神世界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玛雅人对雨水、雷电等自然现象也进行了神化。恰克作为雨、风暴、闪电和雷之神常出现在浮雕容器的纹饰上……一件陶罐上,恰克和玉米神站在象征地下世界的水中,为玉米神的重生做准备。材料反映了( )
A.玛雅人利用改造自然 B.美洲生产力水平较低
C.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 D.玛雅人崇尚多神崇拜
8.下表是世界各地原住居民对培育农作物做出的贡献。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古代各地的原住居民 培育出的农作物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 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古代西非班图人 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古代南亚人 芋头
古代中国人 水稻和粟
A.古代中国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B.农业技术发展有利于当地政权稳定
C.古代的原始文明具有多样性特点 D.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很大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千年前,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这种文化遗址在辽宁西部地区分布得十分密集,堆积一般很厚,说明定居时间已经很久。赤峰水地遗址发现了大量磨盘。收割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相对增多。
材料二 “丰下类型”同一遗址的房屋,小房才容一身,大房则直径可达四五米,并外附小间。房内遗留的物品一般是粗简的炊具,个别房屋内则有贝和玉牌等贵重物品。墓葬或有葬具,或无葬具,殉葬的猪狗和陶器也是有多有少。某些墓主人无珍贵饰品,个别墓葬的人骨却佩有非常贵重的大小玛瑙块,项前还有成串的石珠。赤峰等地墓葬中发现有成年男女的合葬墓,这是对某些妇女可随便加以杀殉的表现。因为这种土坑墓都是一次埋葬的,墓中死者必须同时葬入,而一个家庭夫妻同时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毕竟很少,因此墓中的女骨不是其正妻,而应该是那些“奴隶式的婢妾”。“丰下类型”的居住遗址周围往往有高大的石筑城墙。这种墙周长数百米,现存高度数米,工程浩繁,牢固耐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从辽宁的考古发现看私有制、商品生产和货币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丰下类型”原始文化食物生产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丰下类型”人类社会生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角度认识“丰下类型”原始文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可知当时已经产生了原始农业,说明当时人们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生活方式由迁徙走向定居,故选D项;由“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到“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发展,不能看出农业耕作技术水平,也不能反映粮食保存技术进步,排除A、B项;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主要表现为出现贫富分化、地位差异,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不断被拉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人们的食物结构差别很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类的食物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被拉大,故C项正确;A项中“阶级压迫”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故B项错误;D项“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3.答案:B
解析:中华文明早期的“南稻北粟”农业体系推动了天文历法和文化观念的发展,即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早期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经济基础,故选B项;“人文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增强了”与材料中“催生出”不符,排除C项;D项在时空上与题干材料不符,距今约8000年前的中国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进而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灌溉系统对苏美尔城市中政府的管理职能有较高的要求,这促使了苏美尔城市中国王拥有很大权力的局面出现,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D两项说法错误。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莫耶遗址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这可印证当地先民已过上定居生活,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A项;文明出现的三大要素是金属、文字、城市,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模式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由材料“尼罗河”“你灌溉土地,养活了埃及”“你献出小麦”“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埃及形成了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文明体系,故B项正确;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兴衰起到很大的作用,但D项“决定了”说法绝对,排除。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玛雅人对雨水、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神话”“为玉米糁的重生做准备”等可以看出雨水、雷电等自然现象都与农业密切相关,体现出玛雅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故选C;材料并没有涉及美洲的生产力发展情况,也没有涉及玛雅人改造自然,排除A、B;材料中提到玛雅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并对自然现象进行神话,强调的是自然力量,排除D。
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了世界部分原居民对农业作出的贡献,各地农作物存在差异性,展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多样性特点,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不能表明古代中国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农作物,未涉及农业技术发展有利于当地政权稳定,排除B项;培育的农作物不同不能表明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很大,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1)历史信息:原始农业有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定居生活出现。
(2)特点: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明显;审美意识萌发;阶级分化形成;有防御性军事设施保护。
(3)认识:“丰下类型”原始文化的原始农业发展,粮食较丰富,促进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剩余导致私有制形成和阶级的对立;大规模城墙的修建说明早期国家机器处于形成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小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