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人类遗址( )
A.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B.元谋人是最早的人类
C.地域分布非常广泛 D.具有相同的血缘传统
2.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中,不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陕西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旧石器时代,华南和中原地区均为热带、亚热带植被繁茂的森林。在此环境中,需用砍砸器进行劈砍,故这里流行粗大的砾石工具。这说明影响工具制作的因素是( )
A.思想观念 B.智力水平 C.自然环境 D.生产技术
4.下表内容是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群体)
A.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B.北京人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C.人类在不断地进化和进步 D.化石是研究古人类的重要依据
5.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中代表“文化”的“kwel”字根,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由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开始于( )
A.元谋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旧石器时代 D.新石器时代
6.下表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时间 地点 内容
距今约8000年 河南舞阳 贾湖遺址“野大豆”遗存
距今约1万年 湖南道县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距今约1万年 浙江浦江 上山遗址出土炭化稻米
A.源远流长、多地发祥 B.南稻北粟、自然生长
C.起源单一、出自中原 D.磨制农具、技术先进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有大发展
8.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历史故事”图片展。下列图片是与某遗址相关的文物图片(或想象图)。据此推测( )
A.该遗址位于黄河流域 B.该地居民处于旧石器时代
C.该地生活的居民已学会养鱼 D.该地居民生活环境潮湿多雨
9.河南灵宝西坡遗址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之一。考古发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图为大房子基址)和大型墓葬。多数墓葬中随葬品为陶器,墓中并无奢侈品随葬,这反映出当时西坡社会( )
A.重视大型墓葬修建 B.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C.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D.已经存在宗教信仰
10.郑州大河村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 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11.距今约6300—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简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12.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山西陶寺都城遗址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祀礼器的玉琮出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 )
A.种类丰富 B.多元一体 C.渐趋一致 D.独立发展
13.某同学制作了一幅炎黄时期战争的示意图(如下图),其中表示阪泉之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尧舜再的传说》一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上古时代尧、舜、禹的生平和政绩。在书中,作者用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15.在我国境内,有多个黄帝陵,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建有黄帝庙。这一现象反映了黄帝(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部落首领 B.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C.是我国史上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D.足迹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
16.西周青铜器遂公疆内底铸有铭文,其中记录了禹采用削平一些堵塞洪水的山岗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的事件。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有关大禹治水最早的文字资料。这一记载( )
A.利于印证禹治水传说 B.证实了元谋人的存在
C.有利于研究游牧文明 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
17.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了大禹怎样的治水精神( )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18.“大禹治水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他的威信。舜去世后,他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该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华夏族的形成 B.禅让制的实行 C.世袭制的确立 D.早期国家的产生
1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对此话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B.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阪泉之战
C.“平定蚩尤乱”后形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D.相传黄帝发明了指南车等
20.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
A.炎黄族 B.半坡氏族 C.华夏族 D.元谋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在学习完《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这一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人类的吃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18分)
【食物见变迁】
材料一:
(1)稻粒和粟粒的出土,说明了什么?(6分)
【住宅现差异】
材料二:
(2)根据所学说出这两种房屋建筑的名称,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6分)
材料三: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城墙的台地,这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有各种不同的规模,不同规模的墓葬极可能代表了不同阶层的人群。
——摘编自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3)依据材料三,补全下面的表格。(6分)
结论 证据
贫富分化,出现阶级 ①
出现王权国家 ②
22.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6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素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成为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申遗成功的两条理由并加以说明。(要求:理由需依据评选标准,条理清楚,符合历史事实)(1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③,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②、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1)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小红同学所做的有关中国古代史“早期农业部落居民”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她完成①②③处的内容。(6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以下是小明同学最近读的两本连环画书名,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尧皇”把位置让给了谁。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4分)
①《尧皇让贤》 ②《大禹治水》
材料二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5分)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 经历二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1)结合所学,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聚落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部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8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2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哪些特点。(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解析:根据“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和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水稻遗存,这表明河姆渡地区发展了稻作经济,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有大发展的区域,故D项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图片分别是半坡人制作的人面鱼纹陶盆和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想象图。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根据“多数墓葬中随葬品为陶器,墓中并无奢侈品随葬”可知,当时西坡社会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故B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融合了大汶口文化及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说明当时已出现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根据“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可知,在此时期权贵的陪葬规格高,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根据“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祀礼器的玉琮出土”和所学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故选A。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根据“对他们先后担任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并结合所学可知,上古时代,尧、舜、禹通过举贤禅让的方式担任联盟首领。故选C。
15.答案:B
解析:在我国境内有多个黄帝陵,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建有黄帝庙,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铭文中记录了禹治理水患的事件,有利于印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故选A。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吸取教训,勇于创新。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舜去世后,他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材料所述“禹”在舜去世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突出反映了禅让制的实行,B项正确;华夏族形成于炎帝、黄帝战败蚩尤之时,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A项;“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世袭制的确立,排除C项;夏商周的建立反映了早期国家的产生,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逐鹿战役,不是阪泉之战,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联合炎帝起来打败了蚩尤,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令伦制作了乐器。“平定蚩尤乱”后形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黄帝即轩辕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逐鹿战役中,黄帝创造指南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21.答案:(1)说明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原始农业产生。
(2)图3是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图4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由自然环境不同决定的。
(3)①墓葬规模大小不同。②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
22.答案:申遗理由及说明:①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符合(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23.答案:(1)①干栏式房屋;②水稻;③黄河流域。
(2)舜;禅让制。
(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黄帝。
特点:在不断交融中形成发展。
解析:(1)本问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禅让制。结合所学可知,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禅让制”。
(3)本问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与华夏族的形成特点。第一小问,根据“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可以得出答案。
24.答案:(1)代表:河姆渡遗址。
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
举例:制作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2)战争:涿鹿之战。
(3)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丰富多样;不断传承。
解析:(1)本问考查河姆渡人。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聚落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遗址。第二小问,根据“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可以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黄帝。根据“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并结合所学可知,“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3)本问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材料 对应答案
“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历史悠久
“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 分布广泛;丰富多样
“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不断传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答案)